?

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研究

2015-12-16 09:51胥興安孫鳳芝王立磊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5年12期
關鍵詞: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胥興安 孫鳳芝 王立磊

摘要 居民是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主體,而居民感知公平是決定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社區認同的視角,探討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以山東濟南朱家峪古村為例,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感知公平、社區認同和社區參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①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具有正向影響。當感知到在旅游發展中所享受到的利益分成越公平時,感知到這種分成過程越公平時,感知到人際交流和信息溝通越公平時,社區居民越能積極參與到旅游發展之中。同時,相比較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分配公平更能促進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程度,這是由中國現階段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所處狀況所決定的。②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認同具有正向影響。當感知到旅游發展中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越高時,越會認為自己是旅游社區建設和發展中的一員,且有一種作為成員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越會對社區有一種忠誠感,越會認同自己所屬社區的價值理念。此外,相比較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互動公平對社區認同影響最大,這是由中國所處的文化結構和文化背景所決定的。③社區認同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社區認同的三個維度成員感、忠誠感、相似性均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具有良好的預測作用,其中社區忠誠感的作用最為顯著。文章豐富了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相關理論,為增強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和提高社區參與程度提供了方法指導和決策參考。

關鍵詞 感知公平;社區認同;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朱家峪

中圖分類號 F5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5)12-0113-08

近年來,社區參與旅游發展逐漸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社區參與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前提和途徑,也是公平和民主理念在旅游發展中的具體體現。旅游是一個社區產業,社區是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是一個旅游規劃過程,該過程強調社區居民參與規劃和決策制定,其目的在于通過當地居民參與規劃,使當地居民對發展旅游業的認知和情感反映在規劃中,減少居民與旅游開發主體間的沖突,有利于旅游規劃的實施[1]。社區參與發展旅游理論共識的達成,從作為一種旅游規劃方法,到旅游可持續發展考慮的需要,再到社區參與有效性的反思和質疑,這是一個從缺失到凸顯的過程[2]。在眾多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中,居民感知公平是決定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關鍵。公平也無疑是社區參與旅游發展中亟需關注的重大問題。因此,研究公平問題對于充分實現社區參與旅游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也對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本文以山東濟南朱家峪古村為例,從社區認同的角度,分析居民感知公平、社區認同和社區參與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揭示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機理。

1 文獻回顧

1.1 社區參與旅游發展中的公平問題

國內外學者針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中的公平問題展開了討論。Wall指出,旅游可持續發展強調社區參與的理念,目的是社區共同和公平分享收益[3]。Murphy認為,社區參與旅游發展可以使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融入到旅游規劃中,從而有效實現旅游發展中的分配公平[4]。劉緯華指出,參與旅游發展決策是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具體包括授權居民參與制定旅游發展目標,傾聽居民對發展旅游業的希望與看法, 并將這些意見納入政府的決策之中,這樣可以實現“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即為所有的人提供獲得物質環境利益和社會文化利益的公平機會[5]。黎潔和趙西萍認為,根據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如果社區要改變現有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結果,必須從改變初始的資源分配狀況著手,如增加社區居民的人力資本,提高社區居民的資源占有情況等[6]。李鵬和楊桂華強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中,公平優先主要關注參與權利和分配權力的平等性;在中國,社區主導模式難以促進旅游業迅速發展,在過分強調參與機會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前提下,將造成旅游發展效率低下的缺陷[7]。以往研究注意到了社區參與旅游發展對“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的促進作用,但卻忽視了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的反作用。換言之,目前該類研究較少關注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機理,更缺少基于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理論視角的剖析。

1.2 感知公平概念及維度

公平理論作為研究組織行為的基礎理論,已引起學術界的普遍認可。組織公平感是組織成員對與個人利益有關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公平性的一種主觀心理感知[8]。組織公平的研究始于1965年Adams的公平理論[9],該理論重點關注分配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它是組織成員對工作結果和資源配置公平性的感受。鑒于分配公平并未考慮分配過程中的公平,Thibaut和Walker通過研究司法審判程序對訴訟者感知公平的影響,從而提出了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的概念,它是員工對組織的資源分配系統運作、分配方案原則和程序的評價[10]。隨后,Bies和Moag又提出了互動公平(interactional justice)的概念,它關注于分配過程中的人際處理的公平性[11]。目前,有關組織公平的眾多研究,都傾向于將感知公平分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本文研究的旅游社區是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社區居民感知公平也將沿用以上三維度的劃分方式。

2 研究假設及模型

2.1 研究假設

2.1.1 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

經典分配公平理論指出,個體不僅關注自己的得失,而且還關注這種得失與別人得失之間的比較,如果比較結果是公平的,就會具有激勵作用[9]。如果感覺得失比例與其他居民比相差不大,社區居民會認為是公平的且會心情愉悅,進而會持續參與旅游發展;如果比其他居民高,則會令其高興,進而會以高漲的熱情參與到旅游發展中;如果低于別人,社區居民就會有強烈的不公平感,通過抱怨宣泄情緒,消極怠工,甚至不再參與到社區旅游發展中。

程序公平理論認為,當員工意識到指定結果分配的決策過程是公平時,他們會受到激勵并努力工作[12]。當參與社區旅游發展的居民認識到,利益分配的決策程序對不同的居民具有一致性,分配過程摒棄了個人偏見,決策過程具有準確性,分配程序能反映所有相關人員的利益,分配程序符合一般的道德和倫理標準時,他們就會具有強烈的程序公平感,進而積極參與社區旅游發展;反之,社區居民會感到分配過程和決策程序的不公平,進而消極參與社區旅游發展。

互動公平指在與上級的人際交往中和上級在傳達信息中,雇員所感知到被公平對待的程度[11]。如果社區管理人員以禮貌、友善、平等的方式與居民進行溝通交流,社區居民感覺受到尊重,這會提高社區居民的互動公平感,進而提高社區旅游發展的參與程度;如果社區管理人員對利益分配結果和分配程序等進行及時的解釋和信息共享,這會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管理層的信任,進而積極參與社區旅游發展。反之,社區居民會在與社區管理人員的互動中存在不公平感,參與社區旅游發展的程度也會相應降低。

基于此,本文擬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居民感知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H1a: 分配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H1b: 程序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H1c: 互動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2.1.2 居民感知公平對社區認同的影響

認同是個體認識到他屬于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意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價值和意義[13]。組織認同是社會認同的特殊形式, 是個體與組織一致或歸屬于組織的感知[14]。組織認同一般包括三個維度:成員感(membership)、忠誠度(loyalty)、相似性(similarity )。其中,成員感是員工對于組織產生的情感吸引和附屬感,它來源于員工對成員關系的珍惜和作為組織成員的自豪感;忠誠度是員工對組織的一種支持感,它表現為員工忠實于組織,對組織的目標具有積極的熱情;相似性是對組織共同理念的一致性理解,員工遵從共同價值規范,并能夠用共同特性來表達認知到的相似性[15]。Allen研究表明,如果員工認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越高,員工就越認同自己的組織,越會將組織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16]。Cheung研究也表明,組織公平感(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越高,員工往往會對組織存在相對較高的情感依附和責任感,也即對組織產生更高的認同感[17]。所以,就旅游社區而言,社區居民的感知公平越高,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也會越高。

基于此,本文擬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2:居民感知公平正向影響社區認同

H2a、H2b、H2c:分配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居民成員感、忠誠感、相似性

H2d、H2e、H2f:程序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居民成員感、忠誠感、相似性

H2g、H2h、H2i:互動公平正向影響社區居民成員感、忠誠感、相似性

2.1.3 社區認同對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影響

組織認同強度越高的成員,越傾向于把自身當成組織的代表,且把群體利益作為他們考慮的首要因素,組織內部成員的合作意愿就越高[18]。社區居民如果對特定社區形成了較強的認同感,就會感知到自身與該社區間極強的關聯關系,并試圖以社區的名義來確認和維護自我形象,所以社區居民成員感越強,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程度也越高。

個體對社區的依戀、喜愛等情感越強烈,個體就越能參與到社區發展之中[19]。由于社區依戀往往是在社區忠誠基礎上產生的情感,所以社區的忠誠感越強烈,社區參與發展的意愿越強。就旅游社區而言,社區居民對社區的忠誠感越強,他就會對社區產生較強的依戀感,參與社區旅游發展的熱情也會相應越高。

自我歸類理論(Self Categorization Theory)認為,社會歸類本質上就是利用特定群體的知覺原型,去同化個體的自我概念的過程[20]。其實,自我歸類是一個組織認同的過程,它強調組織成員間的相似性,體現共同的價值觀。這種體現相似性的組織認同感,將促進成員產生與組織命運息息相關的感知,加強和提升組織凝聚力,進而促進組織績效提高[21]。就旅游社區而言,社區居民進行自我歸類的過程,會體現所屬社區成員間的相似性,這將提高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程度。

基于此,本文擬提出以下假設。

H3:社區認同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H3a: 社區成員感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H3b: 社區忠誠感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H3c: 社區相似性正向影響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2.2 概念模型

根據以上理論演繹及研究假設,本文提出研究概念模型(圖1)。

3 研究方法設計

3.1 案例選擇及數據收集

朱家峪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是北方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民村”名錄,距省會濟南市區約 45 km。影視劇《闖關東》的熱播,為朱家峪進行了品牌營銷,也為招攬游客做了很好的鋪墊。朱家峪旅游發展是社區居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2014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接待游客2.2萬人次,僅門票就收入47.5萬元,朱家峪已成為山東省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的新亮點,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朱家峪擁有融合自然風光和傳統民居于一體的旅游資源,社區居民和旅游發展并未完全分離,是一種重要的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模式。

本文研究對象是已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的社區居民,課題組成員于2014年6月深入朱家峪古村落,讓社區居民現場作答現場收回的方式,收集到相關的樣本及數據。目前,朱家峪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基本情況表現為:本村(或鄰村居民)主要參與到旅游景區的門票管理、導游、餐飲服務、手工藝作坊、購物品零售、環衛、安保等服務工作中。

猜你喜歡
社區參與旅游發展
基于社區參與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視角的武陵山片區旅游發展研究
全域旅游視角下朝陽市旅游發展探索
新常態思維下黔東南村寨旅游改革發展的SWOT
區域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黃公望景區發展研究
文化建設在生態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張家界市休閑旅游發展研究
社區參與下遺產地保護和旅游發展研究
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決策的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