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子單打決賽”李曉霞技戰術分析①

2015-12-17 01:09榮芳芳張彥可
當代體育科技 2015年27期
關鍵詞:李曉霞本場接發球

榮芳芳 張彥可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遼寧沈陽 110102)

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子單打決賽”李曉霞技戰術分析①

榮芳芳 張彥可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遼寧沈陽 110102)

該文通過對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子單打決賽中李曉霞的各段技戰術進行統計,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三段指標評估法等對李曉霞在該場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探明李曉霞在發球搶攻段、接發球搶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戰術優劣勢,為其今后進行針對性訓練提供科學理論依據。研究結果表明:(1)李曉霞在本場比賽發球搶攻段中發球旋轉變化較少,第三板得分率偏低;(2)在本場比賽接發球搶攻段中,李曉霞接發球控制好,第四板得分率較高;(3)本場比賽李曉霞在相持過程中正反手技術均衡但穩定性不夠、擊球落點較為單一。

乒乓球 女子單打 李曉霞 技戰術分析

該文以當今中國女乒領軍人物李曉霞為研究對象,通過觀看2014年世界杯女子單打決賽錄像,對她在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失利的主要因素和技戰術的優劣勢,為其下一階段進行針對性訓練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1 發球技術分析

表1顯示,李曉霞的發球在比賽中沒有占據任何優勢,相反失分比較多。她的發球主要以側下旋為主,其次為下旋,偶爾會配合發側上旋,但效果不明顯。

表2顯示,李曉霞的發球落點以中路近臺為主,其次為中路中臺和反手位近臺,同時輔以其他線路。其發球落點的變化使對方難以直接上手,為自己第三板進攻創造機會。但李曉霞發球旋轉變化較少,對手適應起來較為容易,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導致她在本場比賽發球輪中的表現平平。

2 接發球技術分析

表3顯示,李曉霞在本場比賽的接發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中正手搓技術使用最多,其他接發球技術的使用較為平均;反手搓得分率較高,正手拉、反手撥得分率偏低。該場比賽李曉霞接發球落點大多集中在對方反手位和中路,目的是為抑制對方的發球搶攻戰術,為自己下一板進攻創造條件[1]??傮w來看,李曉霞在接發球環節上回球目的明確、戰術使用合理得當,若能夠豐富接發球手段則效果會更加理想。

表1 李曉霞發球旋轉種類統計(單位:個)

表2 李曉霞發球落點統計(單位:個)

表3 李曉霞接發球技術統計(單位:個)

表4 李曉霞第三板技術分析(單位:個)

3 第三板技術分析

表4顯示李曉霞在第三板上反手搶攻運用較多但得分率偏低,而正手搶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偏低,四次側身位搶攻更是一分未得。李曉霞在第三板上搶攻意識積極、戰術極具侵略性,但得分效果并不理想,沒有因為搶先上手而占據優勢,反而失分較多。反倒是第三板沒有搶攻機會時,她憑借良好的手感和穩健的防守控制住場上局面,以此打破對手戰術從而贏得比分。李曉霞第三板進攻受制于對手接發球落點頻頻使用反手,面對反手位落點來球時依靠更有把握的反手進行搶攻,盡量減少側身搶攻的次數[2],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自身失誤,但進攻的威脅也大打折扣。第三板擊球落點方面,李曉霞大多進攻對手反手位,力求壓制對手的同時也希望能夠盡可能的直接得分,但過于單一的落點變化令對手適應起來比較容易,致使進攻效果不明顯。

4 第四板技術分析

通過表5數據可以看到李曉霞反手進攻以及控制防御技術在第四板上有著很高的得分率,表現出極高的水平。本場比賽丁寧在發搶段的擊球落點大多落在李曉霞的正手位,因此李曉霞第四板擊球使用正手的頻率很高但得分率偏低。在第四板處理上李曉霞側身進攻的次數依舊很少。李曉霞第四板環節的總體得分率較為理想,她在第四板球的處理上非常積極主動,尤其是反手進攻展現了極高的技術水平。在回球落點上李曉霞戰術十分清晰,選擇壓反手調正手的策略,她在第四板環節中占據了一定優勢。

5 相持技術分析

表6數據顯示,李曉霞在相持階段中失分較多。從每項技術使用情況來看,李曉霞在相持過程中主要依靠正手進攻和反手進攻,得分率較低。她在相持中的側身進攻依舊很少,得分效果也不理想。李曉霞雖然有著相對平衡的正反手技術,但本場比賽還是暴露出她在相持過程中穩定性不足、擊球落點單一的問題,導致失分較多[3],最終輸掉比賽。

表5 李曉霞第四板技術分析(單位:個)

表6 李曉霞相持技術分析(單位:個)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1)李曉霞在本場比賽發球搶攻段的表現不夠理想。其中發球旋轉變化較少,第三板搶攻得分率偏低。

(2)在本場比賽接發球搶攻段中,李曉霞有著良好的表現。接發球時,李曉霞正反手搓球使用率高、得分效果好;在第四板上反手進攻、控制防守的得分率較高。李曉霞在接發球搶攻環節占據了一定優勢。

(3)本場比賽暴露出李曉霞在相持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在相持過程中李曉霞出現了穩定性不夠、擊球落點單一等問題。

6.2 建議

(1)李曉霞應強化自己的前三板技術,提高發球質量、增加發球旋轉變化,繼續加強第三板搶攻的穩定性和殺傷力,豐富進攻落點,適當增加第三板側身進攻的比重。

(2)在接發球搶攻階段,李曉霞要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接發球手段,同時提高第四板正手進攻的穩定性,在減少無謂失誤的基礎上增加正手進攻的威脅。

(3)相持過程中,李曉霞應在保證殺傷力的同時需加強進攻的穩定性。此外,在正反手銜接、攻防轉換等方面要做得更加完善。

[1]黃習梅,羅巧.對我國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李曉霞的技戰術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0):175-178.

[2]康珍存.對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李曉霞的技戰術分析[J].科技信息,2010(35):193-228.

[3]蔣津君,于秋生,張艷亮,等.第51屆世乒賽女單冠亞軍丁寧、李曉霞的技戰術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28(2):60-62.

G846

A

2095-2813(2015)09(c)-014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48

榮芳芳(1990—),女,山東梁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學與訓練。

張彥可(1990—),男,山東章丘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學與訓練。

猜你喜歡
李曉霞本場接發球
夏日郊游
樂于助人的朵朵豬
不畏失敗
眼 睛
得分王
近期世界大賽女排主要對手接發球效果的對比與對策研究
網球訓練的接發球技術與訓練方式研究
積分榜
對瓦爾德內爾、張繼科2/3右半臺短球接發球的研究
第52屆世乒賽女子單打前3名選手接發球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