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助力教學相長

2015-12-18 10:31伍夢堯
紡織科學研究 2015年10期
關鍵詞:染整江蘇學院

文/ 本刊記者 伍夢堯

“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內容建設的深水區,質量成為學校、企業關注的焦點,而這也是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闭劦綄W院的未來發展,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毅這樣回答。

目前,紡織行業已進入全面調整時期,紡織教育也在隨之發生變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早已無法滿足行業需要,站在改革的交叉路口,各個學校都在積極摸索,認真交出自己的答卷。

在由紡織之光教育基金會授予的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名單中,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江蘇工院”)的《服務家紡產業鏈發展的家居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構建多元平臺,著力培養染整專業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從“教”到“學”:高職“復合式創新型”人才培養體制的構建與實踐》三個項目榜上有名,為其教育改革成效做出最佳注解。

“工學交替”助推學生成長

學科知識積累,綜合素質培養,專業能力提升,哪項才是職業教育的關鍵?面對改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選擇完善教學體系,盡力構建“四元一體”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紡染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曉紅表示:“江蘇工院的教學模式升級,是以染整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為基礎進行的?!睂W校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按照“雙基導向”的原則,從社會生活過程和工作過程兩個基本點出發,將學生課程按照內容分為了以思想政治、通識技能、審美人文為代表的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教育理念的革新,江蘇工院將行業與企業的期待加入了人才培養的體系建設之中,構建了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染整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并最終形成了“公共平臺+多個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為學生順利走入社會、承擔崗位職責奠定基礎。

在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升級后,學院又以之為主體,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構建了“四元一體”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在家做菜或外出就餐選擇菜品時,應避免高油、高鹽或高糖食物的攝入,養成飲食清淡的好習慣。專家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 g,烹飪時可使用定量鹽勺控制放鹽量,盡可能采用少油烹調的方式。同時,在烹調菜肴時應盡量少放糖,也不吃或少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據王毅介紹,所謂“四元”,就是江蘇工院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建設的4個平臺:校企合作平臺、職業技能鑒定與競賽平臺、創新創業鍛煉平臺及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平臺。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出資307萬,與南通通遠鑫紡織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設產學工廠。這座耗資上千萬元建設的工廠,不僅承擔了通遠鑫的部分生產任務,還作為江蘇工院學生的實習實訓基地,供他們完成實習學分。

通過2~4個月的實習經歷,學生走出課堂,走入廠房,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個的小小“學徒”,在工廠師傅的指導下親手完成加工流程,使原本印在書本上的知識變為可以看到、摸到的現實。不僅是專業知識的積累,這份“下廠”的經歷也會讓學生對行業的發展擁有更深刻地了解,為自身未來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與此同時,從2008級染整技術專業學生開始,先后有南通英瑞集團、浙江中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與江蘇工院合作,共同開展學生的實習實訓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也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在提供實習崗位的同時,江蘇工院與企業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人才、技術、設備資源等優勢,由學院教師擔任技術總監,選取優秀學生參與平臺建設和項目運行,先后建立了以學院為主體的“南通市染整工程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分別以南通通遠鑫紡織品有限公司、英瑞染織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南通市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產品開發、課題研究,到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咨詢,學生不僅掌握了獲得知識、技能的手段和方法,明晰了技術和產品研發的思路及途徑,其科技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為保證染整技術專業學生能夠掌握基本職業技能,江蘇工院構建了職業技能鑒定與競賽平臺,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根據學院規定,染整專業的學生至少要獲得“化學檢驗工”、“針紡織品染色工”等行業相關職業技能鑒定證書中的一項才能獲得畢業資格。同時,在企業、學院的支持下,江蘇工院每年都舉辦紡染工程學院技能大賽月,有接近一半的學生會投身到大賽的各類項目中。在大賽結束后,學院會從中擇優選出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的參賽團隊。自2008年至今,江蘇工院已連續7年參加了教育部高職高專輕化類教指委主辦的技能大賽,獲得佳績連連。

楊曉紅表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睘榱思ぐl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江蘇工院以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為依托,開展了科技周等相關活動。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行業新動態、新材料或染整行業的環保新理念為題材,發明專利、發表論文以完成自己的創新項目研究。通過學校、省市級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同時,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了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平臺,將畢業設計教學貫穿于大學的整個學習階段,帶領學生參加到老師的研究項目及各類技能大賽之中。不僅提前為學生確定了畢業選題,使他們可以擁有更充足的時間完成項目,更依托頂崗實習,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行業運行、了解行業發展。

真實商戰促進校生雙贏

目前,江蘇南通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家紡產業集群基地,僅電商銷售平臺就可占到全國總量的50%。作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家用紡織品設計專業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從品牌策劃、商業陳列到藝術設計、互聯網思維,迅速發展中的行業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多要求。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馬昀表示:“只有將工藝技術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各項能力,才能緊抓行業變化,更好服務行業發展?!睘榱颂嵘囆g設計學院學生的綜合能力,學院全力打造了專業群,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線,開展“一線三平臺”構建,以為快速發展的家紡產業鏈提供服務。

校內實訓室為專業群建設的一級平臺,通過教師講解企業中的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的設計基礎能力,完成基礎技能的培養。

同時,江蘇工院與企業合作,邀請企業在校內設置工作室或產品研發中心,達成二級平臺建設。根據學院與企業的協定,每個入駐學校的企業應至少開設一門課程。有別于傳統的專業選修課,這些“企業選修課”多以企業正在開展的項目為實際案例,學生會真實觸碰項目進行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設計能力迅速提高,溝通表達能力大大提升,他們對家紡整個產業鏈的運作也擁有了更多了解。

據馬昀介紹,學院長期與江蘇藍絲羽家紡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內創建了人才培訓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品牌推廣中心等單位,從家居產品的設計研發到文化與家居產品的融合設計,共同推進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建設。

江蘇工院專業群以校外實訓基地為第三級平臺,王毅告訴記者:“2007年,學院成立了校辦企業——南通新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紡科技”),以全力支持校內師生創新項目的企業化運作?!?/p>

相對獨立運作的新紡科技,完全遵循市場運行模式,將象牙塔中的老師、學生卷入了波譎云滾的商業競爭之中。設計,不再是簡單的圖畫,開始與企業需求、社會偏好、商業成本等問題息息相關。通過項目的運作,學生的設計不再只是天馬行空的想象,更為貼近市場的實際需要。

通過三級平臺遞進式的培養模式,從基礎能力培養到職業能力體系構建,學生的專業技術與實踐技能實現了無縫鏈接。專業群的建設融合了多學科于一體,促進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更促進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了學校與學生的雙贏。

亦友亦良師

目前,轉型升級中的紡織產業正在不斷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新要求、新挑戰。面對愈加復雜的社會形勢,王毅表示:“我們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滿足學生自我增值的需求?!?/p>

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對教學模式進行整體改革,形成了“生本位”的教育理念。

學院在招生時先按大類分配,經過一兩個學期的通識教育培養,學院會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基礎公共課、實踐課程等方面的培養,幫助學生對于專業、行業擁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第三個學期,江蘇工院會結合學生成績、行業需求、個人興趣等因素,引導學生進行細分專業的選擇,以更深入地探索行業發展。

江蘇工院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為藍絲羽家紡開發的喜緣坊系列產品。

進行專業分流后,學院通過“雙基導向”專業課程體系、專業群發展、信息化教學等一系列全新教育模式,引領學生適應時代發展、迎合社會需求,不斷提升自我人生價值。

在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的同時,王毅表示:“為了更多地聽到學生的想法,知道他們的內心感受,我們引入了第三方評價,并建立了以學生體驗為中心的質量評價機制?!蓖ㄟ^企業評價、學生創業價值評估、學生意見反饋等信息的集合,學院根據企業及學生的需求不斷對教育模式進行調整,以“跟進式”教學管理方式,建立了一個亦師亦友的教學環境——既能對學生提供指引,又能提供學生需要的幫助,實現了培養模式及教育理念的革新。

猜你喜歡
染整江蘇學院
2023年《染整技術》征訂啟事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的測定》等2項紡織染整助劑行業標準發布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的測定》等2項紡織染整助劑行業標準發布
初等教育學院
數讀江蘇
數獨江蘇
數讀江蘇
江蘇
學院掠影
西行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