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古茶樹王國系列之三

2015-12-29 02:51虞富蓮王興華
茶博覽 2015年3期
關鍵詞:花柱芽葉萼片

虞富蓮 攝/王興華

云南鳳慶縣是滇紅之鄉,所產紅茶以金毫潤身,湯色紅艷、香氣濃爽、滋味醇厚被譽為滇紅之巔。全縣有茶園9300hm2,大都處在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茶園的平均海拔高度可謂是云南之最了。當車行駛在鳳山、大寺等主產鄉鎮時,如置身于茶海之中,真有“山迭山來山接天,千畝茶園插云間,舉首眺望南山頂,錯把茶姑當天仙”之感。

鳳慶紅茶天下譽的基礎是有優良的鳳慶大葉茶品種。其形態特征與勐庫大葉茶相似,1985年與勐庫大葉茶、勐海大葉茶一起被認定為國家品種。

鳳 慶 大 葉 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

又稱原頭子茶,產于鳳慶縣大寺鄉岔河。茶樹栽培型,小喬木型,樹姿直立,樹高 7.1m,樹幅5.4m×3.5m,基部干徑50.0cm。芽葉綠色、多毛。特大葉,葉長寬18.5cm×7.1cm,最大葉長寬20.5cm×8.1cm,葉長橢圓形,葉身平,葉面稍隆起,葉尖漸尖,葉脈7-8對,葉齒大小齒相間。萼片無毛?;ü谥睆?.5cm×3.7cm,花瓣4-6枚、白現綠暈,子房多毛,花柱3(2)裂。果扁球形或棉桃形,果徑2.7cm×2.2cm,種徑1.4cm×1.3cm。春茶干樣含水浸出物43.70%、茶多酚26.01%、氨基酸2.83%、咖啡堿4.09%。制“滇紅工夫”,金毫滿披,湯色紅艷,甜香高長,滋味濃厚鮮爽。

鳳慶也是大理茶的自然分布區,其中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現的群英大茶樹和香竹箐大茶樹。

群英大茶樹(C. taliensis)

生長在郭大寨彝族白族鄉群英老李寨,海拔2020m。野生型。喬木型,樹姿直立。樹高7.9m,樹幅2.7m×2.6m,干徑47.0cm。芽葉無毛。大葉,葉長寬12.3cm×7.5cm,葉卵圓形,葉色綠,葉基紅色,葉身平,葉面隆起,葉尖漸尖,葉脈8-10對,葉柄紫紅色。萼片無毛?;ü谥睆?.8cm×6.3cm,最大花徑7.3×7.1cm,花瓣11-14枚、白色,子房多毛,花柱5裂,果呈球形或扁球形,果柄粗長,果皮粗糙。種子形狀如油茶籽,種徑1.7cm×1.4cm,種皮黑褐色、粗糙。枝葉有腥臭味。

郭大寨鄉是彝族支系俐侎人的聚居區之一。俐侎人好茶嗜酒,飲茶是他們的重要生活內容,有古老的“百抖茶”和家家都飲的“竹筒雷響茶”。俐侎人的婚禮茶有三道,當新娘進門后先后泡上“竹筒雷響茶”、“甜茶”和“竹葉水茶”,寓意同甘共苦,先苦后甜。1981年我們在郭大寨考察時享受了一次“甜茶”的禮遇:“甜茶”——綠茶中加炒熟的核桃肉、花生、芝麻和紅糖等,雖香味四溢,但茶味甜中帶澀,可能是用大理茶鮮葉制的。

香竹箐大茶樹(C. taliensis)

生長在小灣鎮錦秀村,海拔1980m。野生型,小喬木型,樹姿開張,分枝密。樹高9.3m,樹幅8.1m,根頸處干徑185.0cm,最低分枝高0.35m,無明顯主干,從基部長成12個分枝,主根粗壯盤虬。嫩枝無毛。芽葉綠色、無毛。中葉,葉長寬8.3cm×3.7cm,葉橢圓形,葉色綠(稍淡),葉身平,葉面稍隆起,葉尖漸尖或鈍尖,葉脈7-9對,葉柄呈紫紅色。萼片無毛?;ü谥睆?.5cm,花瓣7-9枚、白色,子房多毛,花柱5裂。果呈四方狀球形,果柄長1.7-2.0cm。種皮黑褐色、粗糙。春茶干樣含水浸出物41.52%、茶多酚20.72%、氨基酸0.99%、咖啡堿2.15%。

錦秀村位于縣境東南部,靠近瀾滄江,目前茶園不多。從香竹箐大茶樹生長在地坎上的情況看(周圍長有零星地坎茶樹),很可能是早期人工栽培的。當初,有人毫無根據地講該樹樹齡有3250年(更有人說3700年,至少夸大了十多倍),一時成為茶界奇聞。但確是目前已發現的樹冠覆蓋面最大(約六十多平方米),根頸部最粗的古茶樹。當地每年“開茶節”都要當作“茶王樹”祭祀,殺豬斬雞,頂禮膜拜?,F已修建圍墻,嚴加管護。

云縣與鳳慶、雙江、臨翔是臨滄市茶葉主產縣(區)。位于漫灣鎮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m)中部的白鶯山,是布朗族、彝族和漢族的混居區,住民以茶葉、狩獵為生,也是云南古茶樹最集中成片的村寨之一?,F有古茶園833hm2,分布在海拔1800-2300m之間的中高山,多是茶糧間作。由于長期的自然雜交和人工引種,茶樹有多種類型,當地俗稱有本山茶、白芽口茶、紅芽口茶、二嘎子茶(自然雜交類型)、黑條子茶、豆蔑茶、柳葉茶、藤子茶、賀慶茶等。但在分類上屬于大理茶、普洱茶、茶、禿房茶等。

白鶯山本山茶(C. taliensis)

生長在漫灣鎮白鶯山白鶯村,海拔2200m。野生型,喬木型,樹姿直立,分枝密。樹高9.9m,樹幅6.2m×5.3m,基部干徑66.9cm。芽葉無毛。大葉,葉長寬12.6cm×4.6cm,葉長橢圓形,葉身平,葉面稍隆起,葉尖漸尖,葉脈9-11對。萼片無毛?;ü谥睆?.6cm×5.0cm,花瓣11-13枚,花瓣白色、質厚,子房有毛,花柱5裂。制曬青茶。

白鶯山白芽口茶(C. sinensis var assamica)

生長在漫灣鎮白鶯山核桃林村,海拔2230m,栽培型,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分枝密。樹高10.8m,樹幅9.0m×6.4m基部干徑99.0cm。芽葉淡綠色、多毛。大葉,葉長寬10.8cm×4.2cm,葉橢圓形葉色黃綠,葉身稍內折,葉面隆起,葉尖漸尖,葉脈8-10對。萼片無毛?;ü谥睆?.3cm×3.2cm,花瓣6-8枚,子房有毛,花柱3裂。制曬青茶。

白鶯山二嘎子茶(C. sp.)

生長在漫灣鎮白鶯山白鶯村,海拔2200m??赡苁荂.taliensis與C.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自然雜交后代,俗稱“二嘎子茶”。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樹高10.5m,樹幅8.6m×8.4m,基部干徑124.2cm,無明顯主干,從基部形成11個分枝。芽葉黃綠色、少毛。特大葉,葉長寬15.2cm×6.9cm,葉橢圓形,葉色綠,葉身平,葉面稍隆起?;ü谥睆?.8cm×5.6cm,花瓣8-9枚,子房有毛,花柱4(5)裂。果徑3.7cm。種徑1.7cm×1.4cm。制曬青茶。同類型茶樹甚多。

白鶯山古茶樹多,但近幾年死亡的也不少,有的是自然衰亡,有的是隨意砍伐,有的是被垛靠的玉米桿燒死(玉米桿被煙頭點著)。這些年村里加強了管護,很少再有類似情況發生。

茶房大茶樹(大苞茶Camellia grandibracteata Chang et Yu)

生長在茶房鄉馬街李家村,海拔1805m。野生型,喬木型,樹姿直立。樹 高 12.1m, 樹 幅 5.0m×4.9m, 干 徑67.0cm。鱗片紅色,芽葉黃綠色。大葉,葉長寬14.0cm×5.4cm,葉橢圓形,葉身稍內折,葉面隆起,葉脈7-9對,葉片似桂花葉。苞片大。萼片無毛?;ü谥睆?.7cm×4.3cm,花瓣7-9枚、白色,子房無毛,花柱5(2)裂。果徑3.0cm,果高2.1cm。種徑1.7cm×1.6cm,種皮粗糙。春茶干樣含水浸出物48.36%、茶多酚27.41%、兒茶素總量22.76%、氨基酸2.65%、咖啡堿4.93%、茶氨酸1.05%。制綠茶,花香高,滋味鮮濃;制紅茶,香高,味濃鮮。

苞片是最不惹人注意的花器官組成部分,因在花蕾開放前一般就掉落。茶房大茶樹不僅苞片大,且不脫落。據張宏達研究,苞片與萼片的分化是茶亞屬與山茶亞屬的顯著區別,也是茶亞屬植物進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張遂定名為大苞茶新種(Camellia grandibracteata Chang et Yu)。該樹是大苞茶的唯一模式標本,可惜1998年因地坎坍塌死亡。

昔歸大茶樹(C. sinensis var.assamica)

邦東鄉是臨滄市臨翔區主要茶區,海拔在800-1800m,瀾滄江穿境而過,易形成逆溫層,早晨的云海非常壯觀。全鄉有茶園約1500hm2,古茶樹樹齡多在百年左右。主產紅茶和曬青綠茶。其中以“昔歸茶”最著名。但境內未發現大理茶等野生型茶樹。

昔歸村海拔873m,是邦東鄉最低的村寨,古茶園距瀾滄江不到200米。茶樹栽培型。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分枝密。樹高8.0m,樹幅5.7m×4.6m,基部干徑35.0cm。芽葉綠色、多毛。大葉,葉長寬14.7cm×5.4cm,葉長橢圓形,葉色綠黃,葉身稍內折,葉面平,葉尖漸尖,葉脈8-10對,葉背主脈有毛。萼片無毛?;ü谥睆?.5cm×2.8cm,花瓣7(6)枚,子房有毛,花柱3(4)裂。制曬青綠茶,綠潤披毫,顯蜜香,滋味濃醇回甘?!?/p>

猜你喜歡
花柱芽葉萼片
茶樹夏季紫化芽葉制作綠茶與紅茶的主要內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應對茶園春季霜凍害的減災新途徑
——霜凍芽葉產品研發思路與實踐
采后1-甲基環丙烯與自發氣調處理對冰溫貯藏火柿軟化及相關生理變化的影響
衰老茶樹如何重修剪
群體種茶樹紫色芽葉的信陽紅茶適制性研究
系1. 征鎰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亞組3. 高翠雀花亞組 Subsect. Elata
丟失的花柱
赤霉素對亞高溫脅迫下番茄花柱外露及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暴打“媒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