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機《文賦》的抄本及譯本考述

2016-01-05 12:27黎思文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0期
關鍵詞:抄本陸機譯本

摘 ?要:陸機《文賦》是中國古代第一篇較為系統的文學創作論作品,其成篇以來,最早以抄本形式流傳。唐陸柬之書《文賦》為目前所見之最早抄本;此外,空海所編《文鏡秘府論》亦選錄《文賦》,此書長期作為抄本在日本流傳。陸機《文賦》另一版本系統為《文選》本。自蕭統編《文選》之后,《文賦》研究進入選學研究的范圍,歷代《文選》的刊刻本亦形成了《文賦》的《文選》本系統?!段馁x》的第三個版本系統為近代出現的外文譯本。各國學者將《文賦》譯成了英、法、俄、韓等多種文字,使得《文賦》更為廣泛地流傳于世。

關鍵詞:陸機 ?《文賦》 ?抄本 ?譯本

一、引言

陸機所撰《文賦》是中國古代第一篇系統的文學創作論,對后來的文學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劉勰《文心雕龍》和鐘嶸《詩品》的不少理論就是在《文賦》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段馁x》啟其端,《文心雕龍》《詩品》承其源,《文賦》的價值不言而喻。蕭統《文選》收錄陸機作品賦二篇、詩五十二首、表一篇、序一篇、頌一篇、論三篇、連珠五十篇、文一篇,其中賦壬第十七卷論文類選《文賦并序》?!段馁x》研究因此進入選學研究范圍。

北宋中期以后,《文選》形成以李善注版和五臣注版為主、各種版本并存的時代,學者對此多有考證,不一而足。陸機《文賦》除收錄于《文選》之中,另有抄本流傳,近世又有各國語言的譯本。

二、《文賦》的抄本

陸機傳世手跡只有《平復帖》,不見《文賦》。今所見《文賦》帖為唐陸柬之手書。唐張懷瓘《書斷》評陸柬之云:

陸柬之,吳郡人,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虞世南之甥。少學舅氏,臨寫所合,亦猶張翼換羲之表奏,蔡邕為平子后身。而晚習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跡,猶有怯懦,總章已后,乃備筋骨。殊矜質樸,恥夫綺靡。故欲暴露疵,同乎馬不齊髦,人不櫛沐。雖為時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通人君子。尤善運筆,或至興會,則窮理極趣矣。調雖古澀,亦猶文王嗜菖蒲葅,孔子蹙額而嘗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覽未窮,沉研始精,然工于效仿,劣于獨斷,以此為少也。隸行入妙,章草書入能。[1]

陸柬之(585-638)主要生活于唐高祖、太宗朝,比李善(630-689)早近半個世紀。陸所書《文賦》為書法名品,且成書年代較李善注《文選》更早,與刻本《文選》相比更是存在較多差異,故為世所重。

唐朝時期,另一種《文賦》抄本在日本流傳,即空海所編《文鏡秘府論》??蘸#?74-835)為日本僧人,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至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入長安學習,回國后編成《文鏡秘府論》一書。該書收錄中國南北朝至中唐諸多文學理論著作,長期以抄本形式流傳?!捌渲凶钤绲耐瓯居袃煞N,一是宮內廳書陵部所藏本(據說是平安朝后期寫的),二是高野山三寶院所藏本(也是平安朝后期寫的)?!盵2]空海生活年代晚于李善,有可能見到陸柬之《文賦》[3]和《文選》本《文賦》,故其《文鏡秘府論》[4]所錄《文賦》的底本值得注意?,F將兩種《文賦》抄本與《文選》本(底本為中華書局2007年影印宋淳熙貴池尤袤刻本)對照,校出如下70條:

以上所列各條,概而言之,可分為以下數類:

1.陸柬之《文賦》數條涉及避諱問題,可徑直改正:“余每觀材士之所作”,“材”,避家諱,父名“山才”;“詠廿德之俊烈”,“廿”,避唐太宗諱;“誦先氏之清芬”,“氏”,避唐太宗諱;“辭逞材以效技”,“材”,避家諱。

2.陸柬之《文賦》《文鏡秘府論》與《文選》用字不同而于文意無礙者:以—之,乎—于,而—以,于—而。

3.陸柬之《文賦》《文鏡秘府論》使用異體字而分別與《文選》不同者:沈—沉,採—采,瞚—瞬,按—案,岨峿—鉏铻,毫—豪,絃—弦,尠—鮮。

4.陸柬之《文賦》和《文鏡秘府論》用字相同而與《文選》不同者:“余每觀才士之所作”,兩種抄本均無“所”字;“夫放言遣辭”,兩種抄本均作“夫其放言遣辭”;“喜柔條于芳春”,兩種抄本均作“嘉柔條于芳春”;“嘉麗藻之彬彬”,兩種抄本均作“嘉藻麗之彬彬”;“耽思傍訊”,“耽”,兩種抄本均作“躭”;“于是沈辭怫悅”,“怫”,兩種抄本均作“拂”;“懷響者畢彈”,兩種抄本均作“懷響者必彈”;“本隱以之顯”,兩種抄本均作“本隱以末顯”;“思按之而逾深”,兩種抄本均作“思按之而愈深”;“粲風飛而猋豎”,兩種抄本均作“粲風飛而猋起”;“雖離方而遯員”,兩種抄本均作“雖離方而遁員”;“炳若縟繡”,兩種抄本均作“昞若縟繡”;“吾亦濟夫所偉”,兩種抄本均作“吾亦以濟夫所偉”;“俯寂寞而無友”,兩種抄本均作“俯寂漠而無友”;“徒靡言而弗華”,兩種抄本均作“言徒靡而弗華”;“良余膺之所服”,兩種抄本均作“良予膺之所服”;“顧取笑乎鳴玉”,兩種抄本均作“顧取笑于鳴玉”;“頓精爽于自求”,兩種抄本均作“頓精爽而自求”;“伊茲文之為用”,“之為用”,兩種抄本均作“其為用”;“恢萬里而無閡”,兩種抄本均作“恢萬里使無閡”;“仰觀象乎古人”,兩種抄本均作“仰觀象于古人”;“理無微而弗綸”,兩種抄本均作“理無微而不綸”。

5.陸柬之《文賦》和《文鏡秘府論》兩種抄本用字均誤者:“漱六藝之芳潤”,抄本均作“瀨”。漱,《說文》:“蕩口也?!睘|,《說文》:“水流沙上也?!倍咴~義不同。[5]“物昭晣而互進”,昭晣,《說文》:“明也?!标懠碇段馁x》作“哲”,《方言》曰:“哲,知也?!薄段溺R秘府論》作“皙”,皙,《說文》曰:“人色白也?!薄罢堋焙汀梆?,與“晣”詞義不同?!罢堋焙汀梆?,與“晣”字形相距甚遠,相比之下,“哲”和“皙”在字形上卻較為接近。

由第四類和第五類可見,陸柬之《文賦》和《文鏡秘府論》兩種抄本相同并均與《文選》相異者共24條,占三分一強。二者應當有大量內容來自《文選》以外的文獻材料。因此興膳宏作了兩個假設:1.“可以想象陸柬之和空海都不一定以《文選》為底本來抄寫《文賦》”;2.“陸機的《文賦》在唐代除了收錄在《文選》中以外,還有像陸柬之書那樣僅為一卷的單行本流傳下來?!盵6]陸柬之所書《文賦》和空?!段溺R秘府論》所錄《文賦》的底本極有可能來自同一出處。

三、《文賦》的譯本

自蕭統《文選》選錄《文賦》之后,《文賦》研究自然進入選學家的視野?!段馁x》的《文選》本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從梁蕭統(501-531)《文選》產生至唐李善、五臣注《文選》之時期;從唐李善、五臣注《文選》至宋刻本出現及以后之時期。歷代《文選》的刊刻本亦形成了《文賦》的《文選》本系統。選學繁榮對于《文賦》等作品的研究又乃一大幸事。

到了近代,《文賦》繼續受到關注,學者將《文賦》譯成多種外文,形成了《文賦》的譯本。1926年,俄裔學者馬果里哀(G.Margoulies)出版《〈文選〉辭賦譯注》(Le "Fou" dans le Wen-siuan. Etude et textes),其中有《文賦》的法譯本和詳細注釋。1928年,奧地利漢學家查赫(Erwin von Zach)在《通報》(T'oung Pao)發表《關于馬果里哀《文賦》之譯文》(Zu G. Margoulies Ubersetzung des Wen-fu),他批評馬果里哀的翻譯,并發表自己的譯文。[6]1944年,蘇聯學者阿列克謝耶夫(B.M.Alexeiev)的俄文譯本問世。1948年,《國立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收錄加州伯克萊大學陳世驤《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Literature as Light Against Darkness),封面上說:“本篇研究陸機《文賦》與其生平、與中世紀中國歷史,以至與現代批評觀念的關系,并以詩體翻譯全文?!?951年,美國修斯(E.R.Hughes)發表陸機《文賦》英譯本(The Art of Letters, Lu Chi's "Wen Fu," A.D.302, a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并附有較為詳細的注釋。同年,哈佛大學方志彤發表英譯《文賦》(Rhymeprose on Literature The Wen-Fu of Lu Chi (A.D. 261-303)),注釋詳盡,并附有押韻格式。1983年,香港大學黃兆杰在其《早期中國文學理論》(Early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中發布英譯《文賦》。1992年,哈佛大學宇文所安在《中國文論讀本》(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選錄《文賦》,配有英譯和精細的解讀。華盛頓大學康維達系統地翻譯《文選》,1996年出版其《文選》第三冊,其中包含《文賦》英譯本(Rhapsody on Literature)。1996年,美國伯恩斯通(Tony Barnstone)出版其英譯《文賦》(The Art of Writing)。1999年,美國哈米爾(Sam Hamill)發表了英文全文譯本(The Art of Writing),并配有他的序文。

阿列克謝耶夫是俄羅斯的漢學權威,曾于1906年至1909年造訪中國。他把《文賦》當做打開中國古典詩學的鑰匙,潛心于《文賦》的研究和翻譯。在參考馬果里哀法譯本《文賦》的基礎上,阿列克謝耶夫用俄語對《文賦》進行了全文翻譯。俄文譯本于1944年載Bulletin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de l'URSS,并遵循了他的兩個原則:“一是逐字逐句地對譯,不增減字句,甚至不打亂原文的詞序;二是講究韻律,努力傳達原文中國式的聲調和諧?!盵8]他把《文賦》看做一種異質的文化產物,用“靈感”闡釋陸機的創作理論,為中國學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但陸機所謂之“應感”或“物感”與西方“靈感”之間的差異不容忽視,阿列克謝耶夫常對文本進行斷章取義闡釋的作法亦不可取。

1951年,修斯所譯注《文賦》(The Art of Letters, Lu Chi's "Wen Fu" ,A.D.302, a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由紐約Pantheon Books出版,[9]書的序言由美國新批評代表人物瑞恰茲(I.A.Richards)撰寫。瑞恰茲認為:“西方的傳統在于讓我們感受極端的恐懼;獲得的知識只是一種責難。而在中國卻是滿足。所以無須畏懼和質疑:‘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彼谛蜓缘哪┪舱f:“西方世界亦可以將‘操斧伐柯運用到自己的文學批評傳統之中?!盵10]修斯著作分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中國詩學傳統和中西文藝比較的概述,第二部分為陸機行年考,第三部分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文賦》,第四部分為《文賦》英譯,第五部分為《文賦》注釋和評論,第六部分則討論尚未解決的論題。修斯非常關注賦的對偶,對文中句式之變換均加注意?!段馁x》序曰:“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猶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彼J為七字對七字的句式不僅改變了四字對四字的單一性,而且使得思想得以轉換自如。修斯提到序言兩次出現“每”字:“余每觀”之“每”與“每自屬文”之“每”。他認為第一個“每”與“余”相關,第二個“每”字則與非第一人稱的“自”相關。其實,兩個“每”字均指陸機本人,第二個“每”字言觀他文知其用意、自作文則知之更加確切。修斯在此過度闡發。此類例子在文中較為多見,茲不贅述。

1951年,方志彤在《哈佛亞洲學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發表《文賦》譯文(The Art of Letters, Lu Chi's "Wen Fu," A.D. 302, a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其文是中文與英文結合,逐句翻譯,注釋詳賅,較為精到。文末依據譯文段落附有各段押韻格式,并附術語對照和???,論述完備。1983年,香港學者黃兆杰發布英譯《文賦》,收錄于其《早期中國文學理論》(Early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中。同樣,宇文所安的《中國文論讀本》亦選錄《文賦》并作了英譯。

宇文所安譯注《文賦》的體例和修斯極為相似,即逐段翻譯后附注釋和作者評價。他在書中說:“《文賦》的獨創性至少部分來自于‘文這個主題與‘賦這種形式的結合?!盵11]他關注《文賦》的篇章結構、鋪陳、對仗、詞性,其譯注與中國古代的注疏形成鮮明對比。

1996年,康維達出版了其宏大翻譯成果之《文選》第三冊,包含英譯的《文賦》。他細致研究了文體風格和各類措辭,采取在譯文后加注的方式解釋原文,當直譯無法達到要求時,他就使用了意譯,以達成“撰寫一部能把中國文學的偉大介紹給西方讀者的翻譯”[12]的目標。

伯恩斯通的英譯《文賦》是所有英譯本中最為簡略的,他將《文賦》原文分為22部分,并給每一部分擬定小標題,譯文只給出了如下四個批注。1.“六經”,儒家經典。2.“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或許早期的格律變化是基于古漢語的四聲;中國傳統的基本顏色包括白、黑、紅、黃、藍、綠。3.“是蓋輪扁所不得言”,莊子講述了輪扁與齊桓公相遇的故事。輪扁告訴齊桓公,他的手藝精微而難以傳授,以至于不能用言語告知其子。語言是生活的表達。故而輪扁謂齊桓公所讀之“圣人之言”實則“古人之糟粕”。4.“六情”,喜、怒、哀、樂、愛、惡,說法不一,有時增加“欲”為“七情”。

1999年,哈米爾發表了自己的英譯本并序言。他認為陸機之所以引起國外眾多詩人的關注,例如霍華德·莫奈洛夫(Howard Nemerov)的《致陸機》(To Lu Chi)、威爾納(Eleanor Wilner)的《文賦沉思》(Meditation on the Wen-Fu)、凱澤(Carolyn Kizer)的《叩寂寞》(Knock Upon Silence),是由于龐德對《文賦》序言的精到評論。哈米爾著力于主要章節思想和意象的表達,以此構建詩意的釋義。部分地方進行了壓縮,部分地方則跳躍或加以微調。

臺灣學者徐復觀于1980年在《中外文學》發表《陸機〈文賦〉疏釋初稿》,進行通篇注疏。1983年,楊牧(王靖獻)以陳世驤的《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Literature as Light Against Darkness)及徐復觀的《陸機〈文賦〉疏釋初稿》為基礎,“參考唐朝以降至當代人所撰各種注疏,斟酌中西文學批評的重要觀念,試為比類???,轉益闡釋?!边@是第一部融合了中文傳統譯注和英文譯本的校釋著作,具有比較文學之意味。

1985年,韓國金世煥教授發表《〈文賦〉研究——注釋一》,可惜通篇注譯最終未能完成。1989年,柳漢英碩士學位論文《陸機文賦研究》,對陸機的創作論、文體論、修辭論加以分析,附《文賦》全文分析和譯注。2001年,車柱環用韓語翻譯《文賦》,引起了一定的關注。2010年,年輕學者李揆一發表《文賦譯解》,對《文賦》作了詳盡的注釋、翻譯和評析。

四、結語

以往對《文賦》版本的考辨多在于《文選》本之上,而《文選》各本尚存較大差異,更何況《文選》本與抄本之間存在的不同。如對抄本與《文選》本細加考辨,《文賦》單行本的軌跡可能會更加清晰。如拓寬視野,將《文賦》的接受放到世界文學與文藝批評之中考察,則《文賦》的外文譯本亦具有較高的價值。外文譯本和注釋的關注點與傳統訓釋多有不同,能夠啟發我們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

注釋:

[1][唐]張懷瓘:《書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中國基本古籍庫)。

[2][日]興膳宏:《試談文賦抄本的系統》,趙福海主編:《文選學論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頁。

[3][唐]陸柬之:《陸柬之〈文賦〉》,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年版,第11-63頁。

[4][日]空海:《文鏡秘府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版,第169-175頁。

[5]徐楨立在《余習庵遺文拾零》(《中國歷史文獻集刊》第5集,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5月版)中對唐人寫本陸機《文賦》的作者提出異議,認為其作者非陸柬之?!百x中漱六藝之芳潤,誤漱為瀨,明是不知文義人所書。乃為趙吳興以次,或文章巨公,或書翰妙手,翕然推為陸思諫書,思之再三,殊不可解。第其筆法瀟澹古質,的為唐代人書,又其摹蘭亭序字,頗復似之?!睂Υ?,陳煒湛在《關于唐寫本陸機文賦》(《中山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第111-113頁)中指出:“徐氏指出的漱誤書為瀨,實由二字草書相似所致。但寫本中的別字遠不止此?!辈贿^,觀臺北故宮博物院影印《陸柬之〈文賦〉》,陳氏所述“漱誤書為瀨,實由二字草書相似所致”的說法亦不準確。

[6][日]興膳宏:《試談文賦抄本的系統》,趙福海主編:《文選學論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154頁。

[7]程匯娟:《陸機文賦英譯探賾》,英語研究,2008年,第2期,第53頁。

[8]李逸津:《俄羅斯漢學家對文賦的接受與闡釋》,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第52頁。

[9]修斯之前,有四種《文賦》外文文本。修斯在The Art of Letters, Lu Chi's "Wen Fu," A.D. 302, a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書中說:“With regard to Western literature bearing on the Wen Fu, there are four items to be noted. The first two are Dr. Georges Margoulies Le Fou dan le Wen-siuan(Paris,1926), with its translation and notes;also his learned Le Kou Wen chinois (Paris, 1926)。The third item is a translation in German by E.von Zach reported to me as contain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Richard Wilhelms China-Institute at Frankfurt (an earlier section of proceedings which was only issued to members of the Institute)。The fourth item is Basile Alexeievs brilliant esquisse dogmatique, La Litterature chinoise (Paris, 1937)?!?/p>

[10]E.R.Hughes:《The Art of Letters, Lu Chi's "Wen Fu," A.D. 302, a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51年版,第ix-x頁。

[11]王柏華,陶慶梅譯,[美]宇文所安:《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頁。

[12][美]康達維:《文選淺論》,趙福海主編:《文選學論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頁。

(黎思文 ?廣東深圳 ?深圳大學文學院 ?518060)

猜你喜歡
抄本陸機譯本
圖片資料
浙江圖書館藏《三朝北盟會編》明清抄本考論
黃耳傳書
英譯漢中第三人稱代詞的翻譯研究
專題前言:理解譯本
詩人陸機:天生貴族難自棄
陸機,放不下出身的“包袱”
《姑婦曲》校補四十六則
后來未必居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