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素質教育的新起點

2016-01-07 16:01
南方周末 2016-01-07
關鍵詞:諾獎核心素養

張增建

這本來是一節平常的公開課——高二歷史,因授課教師的一處教學設計,引起聽課專家的興趣與熱議。

該課講的是“破解李約瑟難題”,最后自然要與中國的科技現狀結合,包括中國諾貝爾科學獎獲獎情況。教師的教學是這樣設計的:先在大屏幕上分兩組,放出10位當紅明星的照片,諸如黃曉明、范冰冰等。然后問學生:“大家認識他們吧?”同學們很興奮,齊刷刷喊出他們的名字。

這位女教師一摁翻頁筆,大屏幕上又放出一組照片:李政道、丁肇中、楊振寧。這時,只有少數學生能說出“楊振寧”。最后,大屏幕上出現一張大照片:一位戴眼鏡的老太太,手捧獎杯。女教師問:“這位是誰?”全班似乎愣了半天,有位男生后來說:“是屠呦呦?!迸處熡謫枺骸巴瑢W們知道屠呦呦的,請舉手!”

全班50多名學生,僅有6名舉起手來。

這個帶對比性質的調查結果,令人意外,也發人深思。

不知道“屠呦呦”, 是個問題嗎?

的確,我們的學生怎么了?對娛樂明星如此熟悉,對諾獎獲得者卻知之甚少。要知道,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對社會貢獻巨大,他們的發明與發現必定彪炳史冊,是人類永遠敬仰的真正英雄。到2015年之前,華人有8人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其中前三位正是李政道、楊振寧與丁肇中。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在這個領獎臺上,中國大陸始終缺席,直到今年10月屠呦呦獲獎消息的宣布。

被戲稱為“三無教授”的屠呦呦,因參與發明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頑癥的特效藥而獲此殊榮,并成為歷史上第12位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女性。青蒿素及其發明過程充滿中國故事,現已拯救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尤其在非洲。早在2011年,美國人就找上門來,將他們的生物醫學獎“拉斯克”獎,鄭重頒給屠呦呦。據說,此獎有“諾獎風向標”之稱。有趣的是,半個世紀前,為解除越戰中瘧疾帶來的可怕困擾,美國曾拿出近5億美元來研制有關新藥,最終效果不佳。

毫無疑問,從對人類的貢獻而言,娛樂明星與屠呦呦不可同日而語,可我們的高中生卻不太知道“屠呦呦”。為什么?顯然現在應試太激烈,學生沒時間看電視或報刊,所以自然不知道什么“屠呦呦”??勺屓死Щ蟮氖?,他們對娛樂明星又了如指掌。更令人感慨的是,國家對教育如此重視,學校管得如此用心,但我們的學生對自己民族最頂尖的科學家,幾乎不了解;對如此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新聞事件,居然茫然不知。

這種情形說得過去嗎?這是否說明我們目前的教育出現方向性的偏差,是否說明對持續高溫的應試教育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

盡快鎖定“核心素養”

實際上,學生求學時間有限,該教什么,該學什么,尤其在信息化如此強勢的時代,的確要與時俱進?,F在國際上流行一個新概念,叫“核心素養”,許多國家已著手研究,中國教育部2015年也出臺有關文件。這就意味著在當今“百度一下”的時代,與即將到來的“讓機器人去干”的時代,“人才”需重新定義?;蛘哒f,什么知識才真正有用,什么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需重新探討,裝進籃子里的不都是菜。

那么,什么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加以培養?去年秋天,美國的一群中學生到上?!霸L學”,為期一個月。上海接受任務的學校趕緊安排班級,并拿出相應的教學計劃??擅绹鴮W生卻直奔當地的大企業、社區、農村,興致勃勃進行實地調研。因此,我們能否這樣理解:“課堂”不能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墻”里,有時功夫在詩外,現實生活中的企業、農村同樣是“課堂”,甚至更有價值。因為教育只有與現實結合,并具有前瞻性,教育才有用,才會接地氣。

同時,用現實情景及問題來激活教材知識,并借此將綜合實踐能力與情感、態度等加以整合,如此“過程”是否就是在培養“核心素養”?據說,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學,每學年都有這樣的“課程”,要求學生前往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城市去“游學”,大概也是出于這樣的考量。此外,科學素養在學校教育中地位顯赫,比如英國中小學課程設置中,竟把“科學”當大學科,甚至居于中心地位。

因此,通俗點說,核心素養就是“知識+能力+情商”的集合體,且超越學科范疇,并需用人類最前沿的科普性知識,不時予以淬煉與激活??傊?,核心素養就是一個學生最有用的基礎素養,所謂“做什么都離不開”,它能深刻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格局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本人接受基礎教育的過程,也給我們諸多啟示。她是抗戰爆發后開始求學的,小學在家鄉寧波的“翰香學堂”就讀。這所民國小學讓我們吃驚的有兩點:一是擁有一座古籍豐富的藏書樓;二是蔡元培、馬寅初等全國一流的權威學者居然前來講學,如此重量級的學術大師會給一群小學生講些什么?筆者認為,思維的激活及境界的提升,對人才培養而言,就如鹵水之于豆腐,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點睛之筆。

而且,這樣的教育一定功利不得。

我們再來看屠呦呦的中學表現。寧波的效實中學是屠呦呦的母校,至今保存著她當年的成績單:有的科目才60多分,這顯然算不得“學霸”,放到現在考好點的“二本”可能都要打問號。然而,據說當時“長相清秀”的屠呦呦卻有一個特點:只要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堅持下去。

這無疑是一種可貴品質,在她過后面對研制青蒿素的種種難關時,自然會發揮作用。因此中學時期,品質培養有時比成績更重要,盡管我們不清楚:效實中學與她這種品質形成之間的關聯度有多大,包括品質能否算一種“核心素養”?

社會風氣同樣是一種教育

教育還有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尤其在當今的多元時代,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愈發顯得重要,也愈發顯得困難。這就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之間形成合力。

青年人追星無可厚非,可追什么星,卻反映一個人或一代人的精神風貌。同時,在校生畢竟不是社會青年,他們的追求理應更有境界。也就是說,對人類做出貢獻的杰出人物,同樣應該進入他們的視野,甚至優先成為崇拜對象,繼而形成一種群體意識,乃至社會風氣。否則,“李約瑟難題”是否依舊難以破解?

發明大王愛迪生逝世時,美國舉行國葬,全國所有電燈同時熄滅3分鐘,以此表達對這位大科學家的敬仰。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生病,巴黎市民路過他的寓所,自覺將馬車速度放慢,甚至用棉花把馬蹄包起來。在今天美國大學的學術報告廳,據說常有社會上的“不速之客”。西方民間則喜歡收藏那些當初科技發明的老物件。的確,社會首先應該形成這樣的風氣,讓青年人耳濡目染??汕嗄耆说淖非笈c喜好,本身又是社會風氣中最活躍的元素。誰影響誰呢?

據說,每年10月宣布諾獲名單時,國外諾獎得主的門口,常常需安排幾名警察,媒體與訪客實在太多了。但是,屠呦呦似乎不用。倒是那幾天,黃曉明的婚禮賺足了眼球——其陣勢才叫“新聞”,那估計就不是需要幾名警察的問題了。

令人欣慰的是,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發表演講時,據說受到國際巨星般的禮遇與追捧,甚至超過了他們。比如,被攙扶上場的屠呦呦需坐著講,可麥克風太高,這時大會主持人——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一位著名教授,居然全程跪著為屠呦呦拿話筒,另一只手還從背后扶著屠教授。這與其說是對科學的尊重,不如說是向人類杰出貢獻者的崇高致敬。比如,屠呦呦參加瑞典國王舉辦的晚宴,甚至連在咖啡廳坐過的椅子,都被請求在底部簽名。

有人說,微信圈有關屠呦呦在瑞典演講的刷屏量,不及平時明星緋聞那么引人關注。這種現象同樣值得深思,同時客觀上所產生的影響及作用,也是學校教育鞭長莫及的。

國家該出手了

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意志便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只有動用國家力量,才能將我們目前的教育從應試的綁架中解救出來,才能營造“知道”并“崇拜”屠呦呦的社會氛圍,強化乃至重塑國家核心競爭力。

的確,中國經濟總量已為世界第二,體育也進入世界第一軍團。然而,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人類智力奧運會”上,中國的表現卻難如人意??墒谦@得諾獎多少,不僅關乎民族尊嚴,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此“力”不給力,中國經濟也會后繼乏力。

所以,屠呦呦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許海峰”,令人鼓舞;可中國要躋身世界科技第一軍團,卻要比“體育振興之路”艱辛得多。

我們來看一份“金牌榜”。從1901年到2015年,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共產生近600塊,被全世界約40個國家分獲,前十名依次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日本、俄羅斯、瑞士、加拿大、荷蘭和意大利。其中美國遙遙領先,幾近半壁江山。不過按人口比例,英國才是冠軍,這個相當于中國一個省的國家居然拿了近百塊。第十名也超過10塊。

這并不能完全說明什么,因為諾獎產生的原因很復雜。筆者堅信,中國人是聰明的,在經濟與體育領域所創造的奇跡,會在科技領域再現,盡管這需多方努力,包括教育?;蛘哒f,教育才是其中的關鍵。因此,將“核心素養”納入到國家戰略層面,徹底扭轉應試傾向,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加教育附加值,培養能在國際上叫板的大才,方為目前基礎教育的當務之急。

學生的可塑性確實很大,教育怎樣雕塑,他們就會是怎樣。教育有多大格局,人才就會有多大格局。

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那座神圣的音樂廳,屠呦呦終于捧起中國大陸第一塊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獎牌。激動之余,自然會有這樣的奢望:什么時候走上這座舞臺的中國人,也會以“軍團”的規模出現。

其實,知道黃曉明與知道屠呦呦,本來并不矛盾。

(作者系山西省教科院教研員)

猜你喜歡
諾獎核心素養
“我心目中的諾獎級作家”閱讀札記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愛因斯坦為什么沒有兩次獲諾獎?
新世紀都有哪些日本科學家獲得自然科學諾獎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一圖GET“黨務公開”核心點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以問題為核心上好初中幾何復習課
每月核心經濟指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