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外交舞臺上的南太平洋地區

2016-01-14 09:42徐秀軍
世界知識 2016年1期
關鍵詞:南太平洋太平洋地區島國

徐秀軍

南太平洋地區是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倡議提出后,南太平洋地區在中國外交戰略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美、日、法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也加大了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投入,大國之間在這一地區的競爭與博弈也日益激烈。

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價值

日本在南太地區投入了大量的援助項目,成為該地區第四大援助國。圖為2015年7月2日,東京羽田機場,日本皇太子德仁和皇太子妃雅子即將啟程前往南太平洋島國湯加,出席圖普六世國王的加冕儀式。

一般來說,“南太平洋”既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也是一個政治上的概念。從純粹的地理角度來講,南太平洋地區指的是太平洋上赤道以南的地區,但密克羅尼西亞、關島、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帕勞等位于赤道以北的國家、島嶼也往往被包括其中。作為一個政治概念,它通常是指這一地區的獨立國家或政治實體,即太平洋島國論壇(前身為“南太平洋論壇”)的16個成員國,有時甚至還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和新西蘭等國在這一地區擁有的八個領地。

歷史上,由于南太平洋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一些島嶼還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很多島嶼處于海上運輸和戰略要道,這一地區成為帝國主義瓜分海洋的必爭之地。隨著這一地區的殖民地陸續脫離宗主國宣布獨立,西方國家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有所下降。進入21世紀,一些大國紛紛調整和更新自己的對外戰略,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概括起來,南太平洋地區在主要大國對外戰略中的價值和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南太平洋是主要大國周邊和區域戰略的延伸區域。南太平洋地區多數國家人口稀少、國土面積小且分散,長期以來,與外部世界聯系較少。但是隨著通訊、交通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地理因素對國家安全以及國家之間政治經濟交往的限制逐步減少,一些大國的周邊和區域戰略的輻射區不斷向外圍區域拓展,并在南太平洋地區相互重疊,從而使這一地區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新陣地。

其次,南太平洋是主要大國開發和利用深海資源的新興區域。南太平洋地區海域遼闊,所有國家均為海洋國家,擁有專屬經濟區面積約950萬平方公里,海洋資源十分豐富。隨著陸地和淺海資源的日益枯竭以及深海技術的不斷突破,深海資源開發與利用成為主要大國獲取資源的新途徑,海洋在國家資源和能源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南太平洋的資源與能源開發潛力巨大,因此主要大國與南太平洋國家之間的合作空間也十分廣闊。

最后,南太平洋是主要大國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前沿區域。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南太平洋地區面臨的挑戰不斷加大。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和海浪侵蝕等災害對南太平洋地區島國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此外,非法金融交易和有組織的跨國犯罪活動逐年增加,恐怖主義活動也有所抬頭。這些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正是大國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的縮影,參與應對這一地區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便是防范威脅向自身擴散。

西方大國在南太平洋的博弈

冷戰的結束給國際格局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其最主要的表現是國際關系擺脫了兩極結構的桎梏,重新回到主權國家的軌道上,這使得一些原來“無足輕重”的小國又重新在國際舞臺上活躍起來,并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西方大國出于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不斷調整各自的南太平洋戰略,并加大對這一地區的滲透,以維護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國家利益。

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擁有關島、美屬薩摩亞等領地,這一地區在其對外戰略中一直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2012年6月,美國防長帕內塔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提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并計劃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使部署在太平洋的美國戰艦達到60%。在經濟上,美國積極推動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南太平洋國家成員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不斷加大美國與亞太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聯系,從而主導亞太經濟合作的未來,塑造以美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新秩序。此外,美國還通過大量援助,謀求對受援國“戰略行動”的控制權,以實現自身戰略利益。例如,美國通過援助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獲得了夸賈林環礁的導彈發射場等戰略基地的使用權。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為了保障原材料的持續供應,擴大海外市場,冷戰后日本進一步加強了同南太平洋地區的聯系。日本對南太地區的漁業和海床礦物等有濃厚的興趣,將該地區作為日本的市場。日本同南太地區聯系主要集中在捕魚方面,如在專屬經濟區捕魚的稅費問題、捕魚慣例問題和捕魚權的管理。與此同時,為了吸納該地區豐富的政治資源、實現日本“政治大國”的圖謀,日本在南太地區投入了大量的援助項目,成為該地區第四大援助國。近年來,日本在貿易、環境保護、經濟等一系列領域擴大了同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的聯系,依托日本—太平洋島國首腦會議機制逐步深入地滲入該地區事務。

法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擁有三個海外領地,正因如此,法國成為在南太平洋地區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之一。法國采取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等方式不斷擴大影響和加強滲透,以提升其大國形象,維護其在該地區的利益。法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等國在軍事援助項目、海上搜救、人權問題等方面均有合作關系。2003年起,法國與南太平洋國家建立了法國—大洋洲峰會機制,為加強與這一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

作為南太平洋地區大國,澳大利亞同其他南太平洋國家有著長期特殊的關系,在該地區擁有廣泛的利益。在安全方面,澳大利亞不斷推進地區軍事合作,積極融入南太地區安全事務,并對一些域內國家發生的動蕩和騷亂進行直接的軍事干預。在經濟援助方面,澳大利亞通過采取直接預算援助和項目援助等方式,將援助與改善相關島國政府管理、加強能力建設、督促其實現經濟自給等內政聯系起來,不斷擴展自身影響力。近年來,一些域外大國不斷加大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投入,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也隨之上升。為此,澳大利亞一方面積極參與相關大國在這一地區的合作進程,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地區合作一體化,以維持其地區主導國的地位。

“海絲”建設中的南太平洋

在中國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戰略構想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南太平洋地區成為中國拓展對外戰略空間新的增長點,中國對南太平洋地區的外交也隨之進行了重新定位。一方面,中國與南太平洋國家建立了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2013年,中國與澳大利亞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澳大利亞期間,兩國領導人決定將中澳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同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新西蘭期間,兩國領導人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隨后,習近平主席訪問斐濟期間,將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關系定位為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戰略伙伴關系。

另一方面,南太平洋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區域之一。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并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笨梢?,南太平洋地區也是中方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也是這一倡議的關鍵區域。

當前,中國與南太平洋國家都在致力于實施國家發展戰略規劃,雙方存在十分廣泛的共同利益,戰略對接基礎牢固,發展與合作潛力巨大。在澳大利亞,2015年聯邦政府發布題為《我們的北部,我們的未來——發展澳大利亞北部構想》的白皮書,并提出“北部大開發”計劃,規劃了未來20年澳大利亞北部發展的愿景和藍圖。在新西蘭,2012年總理約翰·基發布了“向中國敞開大門——新西蘭展望2015”的戰略計劃,提出新西蘭與中國關系的新目標。這些計劃與行動,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目標和重點領域非常契合,通過戰略對接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在太平洋島嶼地區,各島國正在積極推進地區合作和一體化的“太平洋計劃”,以擴大在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良政建設和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將太平洋島國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框架,回應了太平洋島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彰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時宣布了支持島國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對所提供的援助堅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從而樹立了大國與小國平等相處的典范。

總之,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傳統上的大國競爭與博弈不同,它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旨在通過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框架下,依托中澳戰略經濟對話、中國—新西蘭伙伴關系論壇和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對話機制,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國家間的關系正在步入歷史最好時期。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南太平洋太平洋地區島國
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獨特魅力
如何加強與太平洋地區的文化交流
臺灣當局在南太平洋地區的經營及困境
公共外交視角下的澳大利亞新科倫坡計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南太島國“說不”背后的智慧(觀察家)
巴新:中國元素越來越多的大洋洲島國
千年五戰:一個島國的野心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兒童保護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
“張譬”號開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顛海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