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中國”視域下的高校生態文明教育

2016-01-15 00:16魏曉波
中文信息 2016年1期
關鍵詞:美麗中國美麗文明

魏曉波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2)

一、“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辈粌H將生態文明提升到“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而且提出“美麗中國”這一新概念。大學生是未來實現美麗中國發展目標的主力軍,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要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因為,生態文明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形式,極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內容,有助于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

1.“美麗中國”有利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國際接軌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數是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等角度考察我國的發展,并對學生進行教育,雖然也提到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等內容,但并未將生態文明教育單獨列出。而國外尤其是歐美等國家早已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環境教育)。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球視野的體現和要求,有助于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國際接軌。各國的生態文明教育為我國的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積極的啟示。生態文明教育要以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提高生態文明素質和養成環保習慣為目標,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教育和生態道德意識、道德規范教育。

2.“美麗中國”有利于提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實踐也需要教育,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們更需要培養和固化生態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實現這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因此,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對于建設“美麗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過多關注社會關系領域的規范價值,很少涉及調整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重大問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生態倫理思想為基礎,通過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動,調節學生與生態的關系,彰顯思想政治教育之于生態文明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大學生確立良好的生態發展世界觀和道德觀,樹立良好的生態意識,從而使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3.“美麗中國”有利于大學生躬身實踐科學發展觀

建設“美麗中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美麗中國”既是科學發展的具體方式,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愿景。這一理念是建立在深刻反思科學主義和工具理性為價值取向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基礎之上的,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的生態倫理理念。而且生態文明與科學發展觀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并不矛盾,科學發展觀并沒有排斥生態文明,反而是以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為前提的;生態文明建設也不能盲目進行,也需要遵循科學發展的原則。

大學生既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群體,又是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主力軍。然而大學生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地位決定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群體,他們目前的重點是掌握環境知識和培養生態文明意識,進而思考如何保護環境和解決環境問題。因此,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不僅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生態道德和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徑,而且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4.建設“美麗中國”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

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然而在為人處世方面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較為缺乏關愛自然和保護環境意識?!懊利愔袊彼珜У纳鷳B文明建設沒有將我國的部分群體的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相對立,也沒有為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而置子孫后代利益與不顧,“美麗中國”做到了二者的有機統一,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導和灌輸給大學生的內容。只有關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能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境界。

二、當前我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

1.生態文明教育流于形式,針對性較弱,家庭、學校和社會無法形成有效合力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生態文明教育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往往缺乏目標長遠而系統的教育規劃,其具體施教活動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其實用性和指導性普遍不足,針對性較弱。而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生態道德教育存在著脫離社會環境和學生心理需求等不足之處。而且我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與家庭、社會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一味地把生態文明教育局限于校園內,企圖在一種“凈化”的環境中實施生態文明教育,導致學生缺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機會,更缺乏保護環境的實踐技能訓練。因此,學校層面的“美麗中國”實踐往往停留在征文、朗誦、展覽等層次。

2.大學生已經產生生態憂患意識和求知欲,但生態知識匱乏,生態文明意識尚未養成,生態行為能力較弱

當代大學生對人類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關注度很高,對全球生態危機有了全新的認知和正確的反應,憂患意識逐漸顯現。而且由于他們的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我們也要看到部分學生生態文明知識匱乏,生態文明意識發展很不平衡,生態行為能力不強等問題。有的學生生態文明行為能力不強。雖然擁有一定的生態文明認知和情感,但付諸實踐的卻比較少。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生態文明理念和行為舉止的重要內容,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關注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功能。因此,必須不斷開拓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和生態文明實踐的新載體、新途徑,力求實效性,這樣才能使生態文明理念不僅“內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生態文明行為自覺能力。

三、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為了實現“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望和目標,需要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更需要積極探索一條操作性較強的實施路徑。

1.加強生態校園建設,創設生態文明教育情境

校園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境。積極構建生態校園,為大學生養成生態文明習慣提供了良好環境支撐,可以使大學生在良好的生態環境里,潛心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學??梢酝ㄟ^構筑生態校園工程,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積極創設有利于師生身心發展的優美環境,不斷提高師生的生態素養。

在生態校園建設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教學體系,積極創設生態文明教育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和實踐活動。此外,還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和諧關系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情境。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強化生態文明教育效果的重要環節。

2.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教材體系,積極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在生態文明校園建設的同時,學校應該改進生態文明教育的整體規劃和組織實施,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主渠道的作用,真正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當前,學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關鍵是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落實相關的教學內容,優選相關的教材,提高生態文明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通過相關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生態文明教育。

3.積極進行生態情感教育,努力筑牢學生的生態意識

由于情感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外界刺激的印象,從而強化他們先前的有關認識,因此情感體驗是認知轉化為行為的必經階段。生態文明教育也需要通過生態情感體驗,進一步強化對生態認知的認識和感受。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情感體驗和教育可以加深學生對外界刺激的印象。情感體驗主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大自然,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雄威與壯觀。如組織登山、徒步旅行,既能開闊視野,又能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從而強化原有的生態文明知識,深刻感悟人與自然的關系。

除了社會實踐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可以通過設計生態情景,設定情境主題,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對自然的親近和喜愛,誘發出學生內心世界對自然的真切感受。例如,引導學生欣賞名人名畫如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等等,可以感悟作者對自然的深厚情感。這些都可以加深學生的生態文明情感體驗,從而筑牢他們的生態文明意識,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目標實現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1]曾雅麗,周艷華.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2]王包泉,陳云,何有華.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認知狀況的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14(08)

[3]李樂,郭慶麗.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幾點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3(20)

[4]何瑞強.生態文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嵌合[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03)

[5]趙艷霞,劉祥榮.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05)

猜你喜歡
美麗中國美麗文明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我們創造美麗
對不文明說“不”
平凡又美麗
不可錯過的美麗配飾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