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學生做誠實守信的人

2016-01-15 00:16田春玲
中文信息 2016年1期
關鍵詞:誠信家長同學

田春玲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小學部,廣東 深圳 518052)

鑄造誠信社會風尚,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希望則國就有希望。青少年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具有創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求識欲強,可塑性強,是進行誠信教育的好時機,而且,這一時期培育起來的誠信,比較牢固,好堅持,不易蛻變?,F在的青少年若干年后將走向社會,他們的信用意識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我們民族的生存狀態。因而,我們的誠信教育必須從我們的小學生抓起,將學生的誠信教育進行到底。同時,學校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也是每一個學校生存、發展和提高辦學品位的需要。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呢?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對鮮活的生命,教育的內涵應該很深刻。誠信教育就是在關注人的生活,維護學生的現實生活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道德創造的豐富性。這是誠信教育以人為本的真正內涵。誠信教育要創造出有利于學生個體道德發展的合乎人性的環境,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開展誠信教育。一方面作為教師,應努力學習和掌握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運用心理品質的教育內容讓學生從沉重的思想、心理、精神壓力下解放出來。通過教育、指導等方式對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等方面進行調整。曾經播放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劇中“兩位學生因考試遲到,毛澤東替其中一位同學寫文章”這一非誠實的行為,學生將準備主動承認,校長卻已經走進了孩子的心靈,給孩子再重考的機會,給毛澤東的處罰是由他擔任每周升旗手,每當他拿到旗子時就想到我們學校沒有一個是不誠實的孩子。校長對此的教育方法是恰如其分,成就了這三位同學,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借鑒。

針對現在的社會環境,教師要對學生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學生的家庭成員個人情況,孩子離學校的路程,經過那些主要的攤點、街道、門市、茶館酒點、游戲等娛樂室,孩子的性格、以前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校表現,教師每次家訪的情況紀錄等。

孩子的“非誠信”還表現為校里校外不一樣。有一位同學在學校是熱愛勞動、樂于做人的三好學生,但在家里卻完全不一樣,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難管,不愿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比如,家里沒有鹽,媽媽叫他去買,他很不耐煩,愛理不理;他的寢室也不收拾;他已經12歲了,但從來沒有在家里掃過地。我們給這位孩子談話時,他覺得:“只要在學校表現好就新行,在家里沒關系,只有家里的人才知道。學校有老師和同學們,如果表現不好就沒有面子?!蔽覀円尯⒆又溃杭议L是我們每個人最親愛的人,孩子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家人,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孩子真不錯,相反,如果你在家里表現太令人失望,家長也會與老師共同探討這個教育問題,久而久之,老師和同學也會知道的。要讓孩子明白誠實最重要,就給孩子看了“對小學生的調查”這一則資料,調查中表明,在交朋友的條件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把誠實放在第一位,他們都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誠實,無論他多么優秀都不愿和他做朋友。同時,長期表里不一將會受到同學們的孤立,一個人沒有朋友是多么的可怕呀?教師抓住孩子“不誠實”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誠實教育,也是我們誠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

教師或家長如果以虛偽去教育誠實,結出的只能是虛偽的果實,誠信教育既要重視行為結果的意義,又要重視行為過程的正當性,然而在教育過程中,更關注行為結果,忽視或不關注行為過程。如學校舉行運動會,學生比賽代替現象;孩子在重大考試中通過作弊或其他不正當的方式取得優異成績,一些家長或教師會給以默認甚至贊許。這種非誠信行為有了被容忍的社會心里基礎。要改變或根除兒童社會的非誠信行為,必須從根本上糾正只重行為結果。當你為你的孩子背離誠信而痛心疾首,進行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卻不見成效的時候,用誠信言行在孩子的心靈播下誠信的種子,讓它開花結果。

面對不正當行為,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誰都希望自己獲得好成績或取勝,但方法要正當、合理。首先要正確對待競爭,在競爭中要看別人的長處,虛心向他人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第二,獲得好成績或取勝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如果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績,別人會瞧不起的,同時這樣既害人又害己。第三,要有良好的心態對待競爭中的失敗。如果失敗了,只要自己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懈努力,就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其實失敗并不可怕。

在學習生活中你還會發現:

低年級的學生有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和撿到東西不交失主的現象。我們可以在低年級開展“夸夸我誠實”活動,通過講身邊的事,做一件誠實的事情,說一句誠實的話等,使學生認識“誠實”才能更美麗。

中年級的學生做了錯事、或學習上有不懂的問題不告訴老師或家長。為此我們就可以開展學生辯論會,以“隱瞞錯誤”、“不懂裝懂”、“貪小便宜”等進行辯論,對錯誤思想進行剖析,讓他們在辯中明理。

高年級的學生講人際關系,有孩子認為幫別人隱瞞錯誤則是講義氣的表現,教師在教育時深刻分析那種錯誤根源,通過學習文明公約,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講義氣,而他們認識到的是隱瞞別人的錯誤,是袒護,是包庇,是不誠實的表現。尋求真摯友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保持健康心理的意義,以及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和發展同學間的真摯友誼。為此以“與人相處講信用”的主題活動,開展實踐調查,通過看報、上網、閱讀等多種途徑收集資料,辦出板報、宣傳欄、校報。讓學生明確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真正讓“誠信”成為時時、事事、人人的行為。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誠信友愛。共鑄一個誠信社會應該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每個人做起,讓我們每個公民都擁有一張‘誠信’名片?!?/p>

猜你喜歡
誠信家長同學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家長請吃藥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