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

2016-01-16 09:26鄭芳周雄楊承亮范金旺謝晟祎
中國市場 2016年2期
關鍵詞:物流模式農產品物流農民專業合作社

鄭芳+周雄+楊承亮+范金旺+謝晟祎

[摘要]文章分析了農產品物流的內涵、特點及其組織要求,對我國農產品物流的主要組織模式及其優缺點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應挖掘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的內在價值,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關鍵節點企業,整合農業物流資源,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物流模式。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物流;物流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024

“三農”問題一直是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現階段影響農業發展的瓶頸從生產領域轉向了流通領域,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成為解決大市場與小生產矛盾的重要舉措?,F階段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仍較慢,不能適應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推進農產品物流發展,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增加值、提升農業整體效益。我國目前對物流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大多局限于制造業物流和商業物流領域,對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研究較少。農業產業化發展離不開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和發展,落后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瓶頸。[1]

自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迅猛,目前已經超過百萬個。目前,農民合作社的領域從過去單一的種植、養殖業,擴展到流通、農村服務等領域。在農產品流通領域,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使農產品物流規范化、農民地位市場化,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的作用。就國內外研究來看,目前大多以農產品流通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單項研究,缺乏對兩者結合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2]如許慧蕾等提出了實施基于快速反應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對策,鼓勵農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供應鏈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3]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關鍵節點企業,建立一個能夠與上下游相協調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農業物流資源,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中心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解決分散農戶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組織問題,協調農產品物流運作,加快農產品流通,降低農戶物流成本,提高農民收益。

1農產品物流及其特點與要求

農產品物流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農產品價值,以農業產出物為對象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經濟活動。它包括農產品生產、收購、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分銷、信息活動等一系列環節,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農產品價值增值和組織目標。它以農產品為對象,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協調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農戶、產地批發商、中間商、銷地批發市場、零售商、消費者之間利益需求,從農用產品采購開始,完成農產品生產作業、收購運輸、分銷等一系列過程。

由于農產品的諸多特性,如農產品的生物屬性,農業生活的季節性、生產地域性、需求普遍性、時空不均衡性等特性,農產品物流具有市場不確定性較大、結構復雜、市場力量不均衡、資產專用性高、對物流的要求高等特點。農產品物流的特點對農產品物流的組織提出了以下要求:

農產品物流組織的專業化、信息化程度要求高,農產品物流主體具有多樣性,組織具有多層次性,農產品物流組織必須具有穩定的收益預期并具有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4]農產品物流組織必須符合農產品物流特點的要求,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組織規模、組織機制和結構,才能提高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組織效率和效益。

2我國農產品物流的主要組織模式

不同的農產品物流組織體系是依托于不同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流通組織模式及其優缺點分析見下表。

主要組織模式及其優缺點

3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的價值

通過分析我國農產品物流現有物流模式,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最大的特點是其分散性,缺少適當的協調組織,加之廣大農戶整體素質偏低,進行統一的生產質量控制和企業化的生產管理有很大難度。同時,由于單個農戶不了解市場規則,缺乏有效的市場供求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被動地位,和供應鏈上的其他節點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即使生產出優質產品也很難實現優質優價。也就是說,我國多數農產品流通屬于“單打獨斗”,社會化程度較低,大市場與小生產的矛盾暴露無遺。單個農戶在市場上屬于弱勢群體,信息閉塞,談判能力低下,沒有規?;奈锪餍枨?,交易及物流成本高。

然而,無論是現有的零售商、批發商,或是龍頭企業都有各自天然的弱勢。要么增加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效率;要么力量有限,無法組織大規模物流運作;而且他們的出發點均是自身盈利,不會站在農民的角度來保護農民的利益??偠灾?,缺乏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將物流需求化零為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組織效率,切實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要提高農產品物流的規模水平,必須從改變物流的組織形式入手,改變小農戶自營物流的組織模式,這就要求廣大農民建立有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農民自身在整個鏈條上的位置,在利益分配上占據主動,增強談判力,同時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收購、儲藏、包裝、運輸配送,提高農產品物流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物流整體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物流規模效益。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產品物流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介入農產品流通的初始階段后,能夠明顯地提高農產品物流的組織化程度。它首先將農產品從農戶手中收集回來,再統一配送至加工企業或流通組織,在局部實現了物流“一對多”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物流的規模,簡化物流路線,也使物流專用設備得以較為充分的利用,降低物流成本。綜合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使供應鏈規范化、農民地位市場化,提高供應鏈效率的作用,即合作社能夠提高農民市場地位、農戶的談判能力,發揮農產品營銷主體能力的作用。

4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物流模式構建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信息為溝通紐帶,連接農戶、第三方物流企業、各類分銷商等供需多方,發揮積極的核心企業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物流體系如圖1所示。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第三方物流企業、分銷商四大主體之間是契約關系,詳見圖2。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扮演一個組織、整合與運作的角色。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并不組織操作物流,而是與農戶簽訂契約后,根據一定的標準,尋找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具體運作,這是一個物流業務外包的過程。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保持聯系。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處得到物流需求信息,然后根據信息指示前往農戶處進行具體的物流操作。

政府不直接參與業務活動,但它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政府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監督與支持的作用。政府監督合作社的運作是否合法合規,同時,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定政策上的支持。另外,政府傾聽農民專業合作社關于物流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其物流運作的困難,給予相應的扶持。

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結合發展物流的優勢是明顯的。企業直接面對眾多分散的農戶發展物流的交易成本很高,而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交易,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成功的概率和企業收益。同時,農戶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增強自己與企業的談判能力,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合作發展物流,又能減少物流風險,增加雙方的收益。

圖1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物流體系框架

圖2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物流體系主體關系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整個體系中起到了核心支撐作用。一方面,與農戶建立聯系,吸納一定規模的農戶發展規模經濟的條件下,定期收集供需信息,并負責信息的整合與分析。另一方面,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聯系,按照一定的標準選擇合作物流企業,通過關聯分析與數據挖掘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數據支撐,并負責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履約行為進行監督??梢哉f,整個農產品物流體系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物流體系,與常規物流體系的不同是它的核心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站在農戶的角度,目標是使農戶平均物流成本最小,而不是自身利潤最大化。

第三方物流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為契約關系,而不必與農戶直接談判,大大降低交易費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息收集和整合功能,使得物流需求化零為整,提高物流效率,增加了共同配送及返程載貨的可能,降低了物流成本。

5對策建議

5.1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128.88萬個,入社農戶達9227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35.5%。與美國、德國等幾乎全部農民都參加了合作社相比,我國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仍然很低。因此,要大力培育并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優化整合資源,發展骨干合作社,探索合作社之間的資源整合和聯合,以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其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人才、設備與遍布全國范圍的銷售網絡優勢,提高經營活力與市場競爭力,使農產品能夠批量銷售以實現規模效益。

5.2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物流能力建設

優良的物流基礎設施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高效流通的前提。一是政府要統籌規劃,根據市場需求及合作社的生產能力、生產種類規劃布局綜合運輸體系,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投資。二是完善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產品的高效流通。三是提升農產品價值,有條件的合作社要建立自身農產品檢測、儲存、運輸、加工等設施設備,確保合作社農產品品質,提升產品附加值。四是合作社要加強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完善農產品流通各個環節。五是重視培養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人才,對社員進行物流技能培訓。[5]

5.3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水平

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平臺,建立網站,加強宣傳,獲得市場信息、技術信息。農民專業合作社要高度重視市場信息,及時、準確地獲取市場中農產品的相關信息,按照市場供需關系組織農戶生產,能有效減少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通過向不同市場、不同消費人群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確保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順利銷售和降低庫存。此外,專家可以更便捷、更有效地向農戶傳播技術服務。

5.4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來源

增加財政支持,加大金融信貸,對服務功能強、帶動能力強、增收能力強、品牌優勢強的合作社給予項目和資金上的重點扶持。一是增加財政扶持,各級政府可適當增加財政扶持資金和項目數量。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實行信貸優惠政策。適當降低貸款利率,簡化信貸手續,開展聯合授信,進一步優化實物抵押擔保貸款程序,建立合作社信用評估體系,開展信用抵押貸款試點,為合作社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娟.基于農業協作組織模式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2]劉磊,喬忠,劉暢.農超對接模式中的合作博弈問題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2(4):100-106.

[3]許慧蕾.淺析基于快速反應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7):36.

[4]張景良.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J].中國市場,2009(6):54-55.

[5]張嬌.保定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流通現狀及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4.

猜你喜歡
物流模式農產品物流農民專業合作社
汽車售后備件物流服務體系研究
農業規?;洜I模式創新: 案例剖析
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