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規?;洜I模式創新: 案例剖析

2016-12-19 12:54馬義玲
西部金融 2016年8期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

馬義玲

摘 要:規?;洜I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規模,就沒有產業布局的區域化、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農業技術的標準化,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本文闡述了渭南某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的內在邏輯,并對“科農”農業規?;洜I模式制度設計進行了評價。該經營模式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推動土地的規?;?、集約化經營,建立全方位“保姆式”社會化服務,引入訂單質押貸款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進而實現農業規?;洜I。通過該典型案例的剖析,為推進農業規?;洜I模式探索出一條有益的道路。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業規?;?;經營體制

一、農業規?;洜I模式制度安排

(一)背景介紹

富平縣某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2007年10月成立,注冊資本1500萬元,合作社入社成員5000戶,2010年被陜西省農業廳評為“百強示范社”,2012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合作社積極響應國家適度規模經營的號召,積極探索新型農業,逐步開始開展土地流轉。2013年,富平縣被列為全國21個農業改革和建設試點示范區之一,合作社抓住這一機遇,發展規?;a,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合作社現擁有現代果業示范園4000畝、糧食生產集中連片16500畝、果品交易市場一個、氣調庫一個、柿果醋廠一個、農資連鎖店數個,還組建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270個,現有員工37人。產業覆蓋糧食、果業、瓜菜、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合作社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立足于富平,延伸至省內銅川、三原、耀縣,省外至甘肅天水、正寧、靜寧等市縣。2015年,合作社所屬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種植小麥16500畝,由于合作社統一物資采購、統一技術服務便利等為農民節支211.2萬元,規?;a、社會化服務使農民增收195萬元;所屬4500畝現代果園示范園總產值6620萬元,凈利潤2820萬元,對周邊農民起到積極地帶動示范效應。

(二)制度安排

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具體制度安排如下:

1、土地流轉及訂單生產。合作社與農民簽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由村委會做鑒證),從農民手中以800元/畝的價格流轉到土地,合作社再以原價格將土地承包給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合作社按糧食生產200畝一個家庭農場,果園50畝一個家庭農場進行劃分。轉入土地期限與轉出土地期限保持一致,果園承包期限均為30年,種植糧食土地承包期限為5—10年。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必須嚴格遵守合作社的章程,按照合作社的統一規劃和安排種植相應農作物,根據合作社與農業龍頭企業簽訂的訂單進行生產,從而實現規?;洜I。

2、社會化服務。合作社為社員提供從種植—管理—收購—銷售的全程“保姆式”服務。合作社與陜西面業及省內種子企業、果品企業等簽訂生產訂單合同,與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合作社為社員的物資配送實行“六統一”服務,即統一采購、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購銷,年終統一結算返利。合作社建立了以合作社和果農協會為龍頭、以鎮連鎖經營服務站為依托、以村級示范戶為主體的三級服務網絡;并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技術服務隊伍,46名技術人員中外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5名、縣級農業專家12名,其余為土生土長的農民專家,按照產業分布的不同,劃分技術人員服務區域;合作社還創辦了《三秦果農報》和《科農通訊》等刊物作為信息平臺,在陜西人民廣播電臺和縣電視臺作為宣傳陣地舉辦知識講座。

3、融資機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沒有合格的貸款抵押物,很難從銀行貸到生產所需資金。加入合作社后,有兩種方式可以獲得資金。一是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二是由合作社為其提供擔保獲得訂單質押貸款。合作社資金來源是法人注資和社員入股,資金互助僅限于成員內部有償使用,主要用于社員資金調劑?!坝唵钨|押貸款”是以“訂單農業”生產為基礎,通過《金融合作協議》、《訂單農業生產收購合同》、《訂單農業貸款四方協議》、《“訂單農業“小額貸款合作協議》、《訂單農業貸款反擔保雙方協議》等信用結構文件進行約定,政府以農業改革建設試點補助資金設立擔?;?,銀行按1:10的放大比例向從事訂單農業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發放信用貸款的融資模式。合作社以固定資產、流轉土地使用權、政府各項補貼、補助等為自身及相關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的貸款向農業局提供反擔保。

4、收益分配。合作社在流轉土地時按轉入價原價將土地承包給社員,不賺取社員任何費用,只是在農資供應、機收、產品銷售等環節收取低于市場價的一定比例費用,用于合作社費用支出及社員股金分紅,有效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社員種植糧食、果園的所有收入歸社員所有。合作社股金分紅采用流量分紅和資本分紅兩種方式。

5、政策支持。合作社規?;洜I模式響應了國家適度規模經營的號召,積極探索新型農業,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一是提供金融擔保。農業局出資500萬元設立擔保資金,由銀行按1:10的放大比例辦理訂單質押貸款。二是給予保險支持。合作社所屬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農業保險費用由農業局全部“買單”,同時還給予設施農業保險補貼。三是給予財政補貼。合作社及社員農機具購置除享受國家不超過30%的補貼外,在此基礎上再由當地農業局給予不超過30%的補貼。四是幫助建立家庭農場服務中心,家庭農場服務中心的曬場、倉儲、烘干塔等設施,可對內對外提供低于市場價的社會化服務。

二、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的內在邏輯

(一)破解土地流轉難題,為規?;於ɑA。農民視土地為“命根子”,土地對農民具有生存保障、養老保障、就業保障等社會保障功能,失去土地在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失去生活保障,因此,農民對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賴情結是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最重要因素?!翱妻r”農業規?;洜I模式解決了這一難題。合作社從農民手中流轉到大片土地,再將流轉到的土地原價承包給有經營能力的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土地流轉由村組干部全程監督實施。流轉土地的農民既可獲得固定的土地流轉費,而且可以騰出時間安心打工創業增加收入;不愿外出務工的農民可以選擇給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打工,使農民離土不離鄉。合作社根據農作物特性確定不同土地的流轉期限,并且土地轉出期限必須與土地轉入期限相一致。依托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省去了個人與一家一戶農戶打交道等諸多麻煩,流轉期限、費用穩定,便于開展規?;?、集約化生產;農戶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租金、期限穩定,而且合作社有把握按期收回土地,農戶也較為放心。

(二)實行訂單生產銷售,為規?;q{護航。雖然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種植農作物有一定規模,但是仍然會存在市場行情把握不準、產品質量不高、科技應用水平低、競爭力差、銷售不暢等問題,尚不能完全有效地與市場對接?!翱妻r”農業規?;洜I模式,使家庭農場與種植大戶依托合作社,合作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簽訂生產訂單合同,與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合作社根據市場變化和生產訂單合同統一規劃安排生產,發展規?;洜I,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使農民通過規?;洜I增收。目前,合作社按高于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糧食;高于市場價0.1-0.2元的價格收購果品,不僅解除了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而且使其有較為穩定的高收益。

(三)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規?;峁┍U?。合作社建立了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技術服務隊伍,常年分區域巡回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創辦報刊、網站作為宣傳教育陣地,依托廣播電臺、電視臺普及農技知識,推出電商平臺減少流通環節,組建土地流轉服務、資金服務、機耕隊、技術部、農資采購、品種繁育供應、收購倉儲、銷售部、物流部等服務部門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保姆式”服務。土地集中連片便于社會化服務,六統一采實現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解除了銷售后顧之憂和增加了社員等效果。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多元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合作社服務模式作為公益性社會服務體系的補充力量,做到了“零距離”為農服務。

(四)突破抵質押擔保瓶頸,為規?;峁┵Y金支持。農業是弱質產業,缺乏有效抵質押物是制約農村融資的最大障礙。目前,農戶貸款多為信用貸款或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小、期限短,對于發展規?;a的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來說就是“杯水車薪”,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中,合作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簽訂生產訂單合同,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又與合作社簽訂農產品收購合同,農業局出資500萬元作為擔?;?,由金融機構按發放訂單質押貸款,突破了農村抵質押擔保瓶頸,同時還引入反擔保機制和農業保險機制為金融機構發放訂單質押貸款提供了保障。

三、制度設計評價

經濟機制設計理論是研究在自由選擇、資源交換、信息不完全及決策分散化的條件下能否設計一套機制(規則或制度)來達到既定目標的理論。設計一套好的機制必須滿足三個要求:資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勵相容。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實際上是農業規?;?、集約化的制度安排,可以用機制設計理論的三個要求予以評價。

(一)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資源有效配置通常采用帕累托最優標準。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中涉及的資源主要有兩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資金。從土地資源角度分析,合作社模式通過土地集中連片、綜合規劃、土地整理、技術引進、產業升級等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提高了土地的綜合收益,實現了土地流轉的規模經濟效應。轉出土地的農戶在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獲得了穩定的資金收入,而且可以擺脫土地少不經濟的困境而去務工或創業,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從資金角度分析,“科農”引入政府風險補償基金開展訂單質押融資,突破農村缺乏抵質押物的瓶頸。同時,通過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調劑臨時周轉資金,為社員解決資金困擾??梢姾献魃缒J綄崿F了帕累托改進,即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二)信息利用的有效性。有效利用信息要求機制運行需要盡可能低的信息成本。合作社模式制度安排從以下幾方面降低了信息成本。首先,合作社統一整合土地,使農業經營者無須面對眾多分散農戶,交易成本較低;其次,通過訂單質押融資,政府部門推薦合格貸款者及提供基金擔保;合作社為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提供擔保,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調查成本等;第三,合作社為社員提供“保姆式”社會化服務,省去社員在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的信息成本。第四,合作社扮演“中間人”角色,發揮了良好的信息傳導作用,能吸引外部市場主體參與到土地整理、產業升級當中來。因此可以說此制度安排提高了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激勵相容性。激勵相容性要求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一致,在合作社案例中就是要實現各方利益緊密相關,以各方共贏為共同目標。合作社模式中,參與主體包括合作社、承租土地的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從參與主體收益來源看,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收入來源為土地經營收入和合作社分紅,分紅可以使社員享受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合作社的收入為在給社員提供社會化服務時采購農資、銷售農產品等環節收取的費用。該模式使得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與合作社的利益緊密相連,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土地經營越好,合作社利潤越高,相應社員的分紅就越多,這就是合作社積極整合土地、引進先進技術、提供全方位服務、推動產業升級的原因所在。

四、結論

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實現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盤活了土地資源,順應了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改革政策;合作社開展“保姆式”社會化服務符合國家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盏囊?;訂單質押融資破解了農村融資難問題。規?;a不僅便于公益性、社會化服務,而且便于生產經營管理,有利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和形成品牌效應,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從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規?;洜I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規模,就沒有產業布局的區域化、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農業技術的標準化,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合作社農業規?;洜I模式制度安排實現了土地資源、資金資源的有效配置,更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相關信息得到有效利用,所有經濟單位達到激勵相容。因而,從推動農業經營規?;?、集約化角度而言,具有合理性。

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最大障礙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處置問題,可考慮在制度設計中繼續延伸,使農村土地真正資本化。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土地集中連片便于土地評估、流轉等;二是土地、產品在合作社手里,合作社可控制資金安全以及及時收回土地;三是金融機構處置土地承包經營權時可由合作社接手,由合作社繼續經營或重新發包。

參考文獻

[1]陳海青,慶建奎.基于信托制度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創新:青州南小村案例剖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5,(2):60-68。

[2]郭熙保.“三化”同步與家庭農場為主體的農業規?;洜I[J].社會科學研究,2013,(3):14-19。

[3]焦必方.日本農地規?;洜I的動向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0,(7):69-76。

[4]馬曉河,崔志紅.建立土地流轉制度,促進區域農業生產規?;洜I[J].金融發展研究,2002,(11):63-77。

[5]徐忠波等.有效制度安排下的承包經營權抵押:萊陽“梨農貸”案例[J].金融發展研究,2015,(12):41-48。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Pattern:A Case Analysis

MA Yiling

(Wei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The scale operation is a basic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for there is no scale, there is n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y,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re is n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ner logic of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one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evaluates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agriculture scale management pattern of “Kelong”. This kind of operation pattern promotes the land scale and the intensive operation by mean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constructs all-round assisting social services, adopts loans pledged by purchase ord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financing, and then realizes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The analysis on this case provides a beneficial path for advancing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land circulation; agriculture scale; operation system

責任編輯、校對:王紅莉

猜你喜歡
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
破解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制約因素 提高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
隆陽區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問題及思考
探討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流轉問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根據、障礙和對策
農村土地流轉中地方政府職能的構建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供需市場失衡問題的研究
城鎮化過程中土地流轉對農民土地權益影響問題分析
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的幾點思考
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困境與出路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