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海燕》的半生緣

2016-01-22 00:00徐鐸
海燕 2014年6期
關鍵詞:筆會海燕文學

徐鐸,1985年始在《海燕》發表作品

如果要問我,對哪家刊物最有感情?不僅是我,也許我們那一代的大連寫作者們都會說——《海燕》。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海燕》是我們這個城市家喻戶曉的文學刊物。

我在1980年開始動筆寫小說,那時候,金州同鄉王正寅在《海燕》當編輯。小城里有一位文學編輯,他在我們心目當中的位置很是神圣。我經常拿著自己寫的稿子去給王正寅看,看過后,他也認真地給我提意見。說心里話,那時候多么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海燕》上面變成鉛字。為了感動編輯,我一口氣寫了五篇小說。寄到編輯部后,這下可是引起了《海燕》編輯部的重視,記得那是1983年,張琳老師給我打電話,《海燕》編輯部邀請我參加筆會。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說創作筆會,參加筆會的有老作家張崇謙、張福麟等人,也有在文壇嶄露頭角的鄧剛、劉元舉等人。青一色的男人沒有女性。記得那次筆會是在友誼街空軍教導隊的軍營里舉辦,我們十幾個人睡在一張大通鋪上。盡管住的條件艱苦一些,伙食還不錯。大伙熱情洋溢,每天除了寫稿子,就是討論問題。有一天晚上停電,我們點著蠟燭,披著軍用棉被,圍坐在教室里說話。軍營里的哨兵查看過幾次,覺得有些莫名其妙。那次筆會也有外地的作者參加。有一位寫《關紅臉闖宴》的沈陽作者,吃飯的時候,他一口氣吃下了八個白面饅頭。后來,他自己不好意思,才不再吃了。事后,他悄悄地告訴我,他們家是農村的,從來也沒吃過這么精細的白面饅頭。在那次筆會上,我雖然沒寫出什么小說,可對我的影響巨大。當時的編輯是盧奕,過后他也經常給我寫信,詢問我的創作情況。通過這次筆會,我像找到了組織一樣。但是,也是在這次筆會上,也有人給我定了性,此作者可能不會在文學上有什么作為。

文學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文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那次筆會過后,1984年,我的短篇小說《鴿子》在《鴨綠江》文學月刊上發表了。那時候,在省刊上發表一篇小說,整個小城的人幾乎都知道。也是因為這篇小說,我被調到金州旅游局工作,參與了金石灘的開發建設。我與《海燕》五十年代的老編輯,后來在金縣文化館工作的于耐寒老師一起,為金石灘編寫民間故事,為金石灘的景觀景點命名。至今流傳甚廣的那些名勝名稱,都是出自我們的智慧。

1985年的一天,我協助電視臺的同志一起拍攝金石灘風光片,不小心,我掉進了山溝里,崴了腳踝骨。那天,我愛人把我送到醫院時,沒想到,《海燕》編輯部的王傳珍老師竟然從大連市內風塵仆仆來到金州看望我。那天,光顧了治腳傷,卻忘記接待王傳珍老師。但是,傳珍老師的儒雅風度,他的真誠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年,我再一次參加《海燕》舉辦的莊河筆會。在筆會上,我完成了中篇小說《大茶壺》的創作,那是我第一次在《海燕》上發表作品。

1995年,《海燕》舉辦的“反對法西斯勝利五十周年征文活動”。我的報告文學,《從稻香村到工業團地》獲得了一等獎。

一個好的文學刊物,不僅僅是發表作者作品的園地,也是培養作者,甚至扶助作者飛向文壇的跳板。鄧剛、達理、宋學武、龐澤云、孫惠芬等人都是借助《海燕》的翅膀,騰飛到全國的文壇之上的?!逗Q唷穼ξ乙矁A注了巨大的熱情與關注。記得那時候,激情澎湃的我模仿海明威的小說《兩心大河》,寫了一篇無故事情節,無人物形象的小說《釣鯊》,時任《海燕》主編畢馥華老師給我寄來寫滿三頁稿紙的信,與我探討交流。在《海燕》上,我不但發表小說,我也寫散文。有一次,畢老師甚至讓我給一位作者的作品寫評論。我哪里寫過評論,不過,我還是認真地寫了。寫評論不但要認真讀作者作品,也要讀書,尤其要讀自己沒有涉及的理論著作。折騰了半個月,總算完成了任務。發表以后,反響還不錯。那一段時間,我的創作勢頭不錯,畢馥華老師也鼓勵我,不要把自己禁錮在《海燕》上,要讓更多的人讀你的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你這個作者。我的幾部中篇小說在《春風》叢刊上發表時,當畢老師得知,我的責任編輯是祝乃杰老師時,她還與祝乃杰老師溝通過。因為他們當年是遼大中文系的同學,在扶持我這個業余作者身上,他們有著共同的意愿。

1990年,我完成了中篇小說《脊美鯨》的寫作,作品發表時,責任編輯王曉峰就在國內很有些名氣的《文學自由談》上發表他的評論文章。這部《脊美鯨》后來獲得了大連市優秀文藝創作獎。幾年來,我與《海燕》之所以結下了濃厚的友誼,因為我與編輯部的編輯老師都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負責詩歌和評論的高云老師也時時約我寫文章,我知道,老師們有意識地幫助我提高文學修養,找到自己創作的突破口。副主編沙仁昌老師本身就是作家,他對我們作者們雖然從不提出任何標準和要求,但他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那一段時間,《海燕》筆會大都在沙仁昌的老家安波舉辦。那個地方接地氣,有沙老師的人脈,花費的錢少,我們能洗溫泉,能吃到農家飯,就像回到當年的鄉下一樣。

1991年,《海燕》與無錫市的《太湖》雜志社結成了姐妹社。那年的筆會,在江南舉辦。沙仁昌老師帶著我和孫甲仁、安端、高滿堂、于貴華、林丹等一行十人,到無錫,到杭州,到上海蘇州參加江南筆會。那是一次相當難忘的筆會,一路旅行,一路交流。我們醉臥西湖,大鬧黃山。在黃山上,我們與一伙來自南方的小地賴子們發生了碰撞。不要以為大連的作家們是些文弱書生,我們是從北方大海之濱來的男子漢,我們有血性,也有野性,我們以北方男爺們的豪情,震懾住了南方的那些小地賴子。當我們從南方回到大連時,每個人的口袋里都空空如也,甚至連喝酒錢也掏不出來了。

不能讓我忘記的是1993年,《海燕》雜志社為我和龐澤云、孫惠芬三人召開了作品研討會。這是一次不尋常的研討會,編輯部下了大氣力,從全國請來二十多位當時最著名的評論家,張炯、何西來,曾鎮南,陳曉明,孟繁華等人都參加了我們的研討會。三天的研討,中科院文學研究所的蔣守謙老師為我寫了評論。其實那時的我,尚未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創作還屬于初期階段。我記得,我們遼寧的老評論家李作祥老師,曾經認真地與我交談過一次。他認為,一個作家的一生能得到和占有多少好的創作素材也是有局限的??赡苓@個時期,你浪費了創作素材,但是,十年二十年后,你可以重新再思考再創作。語重心長的話語,我至今記憶猶新。endprint

我不會忘記《海燕》花費在我身上的心血。幾任主編,幾任老師,畢馥華、沙仁昌,除了文學編輯,美術編輯張希傳,攝影編輯葉老師,包括校對,甚至工作人員,與我們作者像是一家人,可以說是親密無間。記得有一次,《海燕》從北京請來著名作家劉心武。到金石灘游覽時,我請劉心武吃飯,他還給我留下了一幅“拍石驚奇”的墨寶。那天興之所至,張希傳老師也為金石灘留下了他的墨寶“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我是業余作者,我的寫作時間很有局限?!逗Q唷窞槲覄撛炝撕芏鄬懽鞯臅r間,只要《海燕》發給我們單位通知,邀請徐鐸同志參加《海燕》筆會,我們單位領導都很痛快地給我假期,十天半月都不在話下。那年月,文學在人們的心目當中,還是很神圣的,很有地位,很有尊嚴。我喜歡集郵,《海燕》的老師們幫助我征集到國內許多著名作家的簽名封,這是一筆珍貴的文學財富,很有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建立以后,我工作任務重了,寫作時間少了,與文學藝術圈子也拉開距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時的我,肩上的擔子重了,不得不放棄一些自己的業余愛好。天天忙忙碌碌,埋頭繁雜事務。但是,《海燕》卻沒有忘記我,編輯趙廣林時常給我打電話,也經常與我談些創作。后來,我在《海燕》上發表過幾個短篇小說,還有一部中篇小說,《機關,機關》在文壇上沒有引起什么反響,在我們地區和單位卻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后來,《海燕》改版,不再發表小說了,我與《海燕》也漸漸地有些疏遠。但是,雜志社的人與我依舊保持著從前的感情和友情。曲圣文多次做過我的責任編輯,董曉葵是我們在筆會上結識的文友。孫俊志進雜志社的時候,還是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潮起潮落,什么可以更改變化,不變的是人的本性和品質。工作最繁忙的時間段,我以為我這輩子再也不會寫作了。沒有想到,大連這么大的一方山和海,我們竟然也轉不出去。在金石灘第一次遇見李皓,他剛剛解甲歸田,年輕氣盛剛剛從部隊回到地方的一個青年詩人。其實人與人就是緣分,我與李皓一見如故。后來,他已經成為一個不錯的詩人,也發展成了一個不錯的報人。當有一天,他要調到《海燕》雜志社當主編,我很高興,因為又是一個文學中人擔當了這個重任。我在海燕上發表了小說《理直氣壯就好》,李皓請王曉峰在同一期雜志為我寫了評論。

我們的《海燕》在風雨中飛翔了六十個春秋寒暑,江山有更替,人事有代謝,不變的是《海燕》的本質。我要說,如果沒有《海燕》這塊園地,就不會有我這棵苗。如果沒有海燕的翅膀,我的夢想也不會飛翔起來。我屬于一個笨拙的寫作者,像一只笨鳥,飛得早,落下的也晚。當我們那個時代的寫作者都到了花甲之年,大家對于文學不再像年輕時那么激情萬丈時,我依然沒有擱下手中的筆?!逗Q唷妨炅?,與我是同齡。年輕時我們依仗著《海燕》去追逐我們的夢想。六十年后的今天,《海燕》依然為我們的文學人生涂抹濃墨重彩的一筆。直到今天我依然能寫小說,是幾代《海燕》人的扶助扶持。我希望是藍天下的《海燕》永遠飛翔在文學的潮頭上。endprint

猜你喜歡
筆會海燕文學
少年筆會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Friendship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