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預后影響因素與臨床研究

2016-01-23 12:30馬淑琴孫麗君
關鍵詞:阿替普殘疾溶栓

馬淑琴,孫麗君

(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醫院內二科,新疆 阿拉爾 8433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預后影響因素與臨床研究

馬淑琴,孫麗君

(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醫院內二科,新疆 阿拉爾 843300)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并研究其對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0例,給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并進行隨訪,研究治療3個月時所有患者中死亡例數、殘疾例數,并分析影響患者預后效果的因素。結果本次探究中,良好結局15例,良好率75.00%,殘疾5例,殘疾率25.00%。結論經過分析發現,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效果的因素是房顫病史、溶栓前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發病與溶栓給藥間隔時間,給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結局。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預后效果;影響因素

靜脈溶栓的時間窗由歐洲急性卒中協作組將其從3.0 h調為4.5 h,這一項舉措使得適合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人群大大增加,即從4%增加至33%[1],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幾率。據循證醫學的相關證據表明,在進行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可顯著提升患者在3個月治療后的預后良好比例,并顯著降低患者發生殘疾和死亡的幾率[2]。據相關文獻報道,目前臨床上已經將血管是否再通、是否發生癥狀性顱內出血、是否出現再灌注損傷以及血管是否發生再閉塞確認為影響溶栓治療預后的主要因素。阿替普酶溶栓是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常用藥物,自應用以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為了進一步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對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因素,我院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0例進行了如下過程探究和如下過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所有患者靜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依據2010年執行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進行排除和納入,其中男女患者比例是12:8,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4.89±2.87)歲,NIHSS評分均>4,患者發病持續時間均<4.5 h且患者腦損害體征存在時間均>1 h,排除存在顱內出血以及早期大面積腦梗死影像學改變的患者。

1.2 方法

全面收集選擇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患者性別、患者年齡、患者發病與溶栓給藥操作之間的間隔時間、入院與溶栓給藥之間的間隔時間、疾病史、溶栓前血壓水平、血糖水平以及溶栓前后24 h內的NIHSS評分等;

給予所有患者r-tPA靜脈滴注,用藥劑量是0.6 mg~0.9 mg/kg,最大劑量不得超過90 mg,在最初1 min內將10%給予患者靜脈滴注,剩余90%進行持續滴注,滴注時間是1 h,在用藥24 h內和用藥期間均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意識狀態、神經功能變化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情況,給予所有患者隨訪3個月,隨訪內容是死亡例數、殘疾例數和結局良好例數。

1.3 療效判定標準

給予所有患者隨訪3個月,將Rakin神經功能評分>2定義為死亡/殘疾,將Rakin評分≤2定義為良好結局。

2 結 果

2.1 基線特征

本次探究中,存在糖尿病史的患者9例(45.00%),存在高血壓病史的患者8例(40.00%),存在心房纖顫病史的患者4例(20.00%),存在卒中病史的患者1例(5.00%);患者溶栓前平均NIHSS評分、24 h平均NIHSS評分、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分別是(14±5)分、(10±4)分、(154±21)mmHg、(85±11)mmHg,存在早期梗死征象的患者6例(30.00%),發病到給藥間隔時間以及溶栓后癥狀性腦出血例數分別是(205±69.1)min、3例(15.00%)。

2.2 結局

所有患者均未失訪,良好結局患者15例,良好率75.00%,殘疾人數5例,殘疾率25.00%。

3 討 論

缺血性卒中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多發的疾病,其致病原因是由于患者腦動脈系統中發生了粥樣硬化,或者受到了來源于心臟栓子因素的侵襲,從而致使患者發生了腦血管管腔狹窄和腦血管管腔閉塞的臨床癥狀,引發患者腦內局部動脈血流灌注減少或者血流灌注中止[3],最終結局是腦組織缺血、缺氧,甚至發生壞死,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靜脈溶栓治療控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疾病發展,降低該疾病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但其療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疾病嚴重程度、醫療條件限制、個體化差異等[4]。

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療來分析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發現,早期NIHSS評分的改善程度越顯著則患者在3個月時的預后效果越趨向理想效果。

通過大量研究證實,影響溶栓療效的最重要因素是治療時間窗的長短,越早進行溶栓,對患者良好預后改善程度越明顯[5]。據相關文獻報道,發病至用藥間隔時間>120 min時可以對患者的預后效果造成影響。

本次探究中,獲得良好結局的患者15例,良好結局率75.00%,出現了5例殘疾,占比25.00%。

綜上所述,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效果的單因素是房顫病史、溶栓前NIHSS評分、發病與溶栓給藥間隔時間,給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可良好改善患者結局。

[1]金秉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預后影響因素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26):101-102.

[2]王立姝,劉長喜,曹 群,等.局部動脈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4,26(10):1204-1205.

[3]常 紅,王曉娟.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血并發癥發生時間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191-1193.

[4]陳 勝.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250-251.

[5]孫永興,劉玉祥,張凝遠,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28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5(15):2120-2121.

本文編輯:魯守琴

R743.3

B

ISSN.2095-6681.2016.23.096.02

猜你喜歡
阿替普殘疾溶栓
時間窗內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選擇性靜脈溶栓藥阿替普酶治療早期腦梗死的臨床觀察
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治療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前急診生化與溶栓后早期轉歸及預后的關系
重復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9例臨床分析
阿替普酶動脈溶栓治療急性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改良溶栓法治療梗死后心絞痛的效果分析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