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旅游現象的一個假說:基于拉格朗日點

2016-01-25 06:18王艷平程玉
關鍵詞:旅游體驗

王艷平++程玉

摘要:拉格朗日點理論來自天體物理學,將其應用于旅游研究,有助于理解以旅游體驗為牽引的等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旅游研究具有多學科性質,旅游現象的復雜性不僅取決于其本質的內藏而不露,也與廣泛的域外聯系密切相關。在旅游與生活兩元話語體系基礎上,通過天體物理學的拉格朗日點理論,將體驗、認想、回歸、養生與度假也納入到話語體系中,構筑了有關旅游體驗結構多元性的概念系統,提出了具有理論意義的域外原點概念。通過研究還發現,旅游體驗與旅游認想其實并不統一而是處于分離狀態,旅游體驗即個人的旅游世界具有生活化趨勢,旅游世界乃社會有關旅游的經驗總和等。

關鍵詞:拉格朗日點; 假說; 旅游現象; 旅游體驗;域外原點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6-1398(2015)06-0135-07

一引言

中國自2012年開始對太空小行星進行飛越探測,嫦娥二號飛行距離已到達距地球約700萬公里的深空。2014年11月12日,歐洲空間局的探測器經過10年長途跋涉,甚至成功地在一顆彗星上實現了軟著陸,飛行距離達幾十億公里??茖W家在宇宙探測研究中,經常提到拉格朗日點,這個概念似乎可以引起旅游學者的注意。探測器在宇宙中飛行及到達預定位置時對天體的觀察,那種航天尺度的大移動,似乎與旅游尺度的小移動很相像。在中國知網上查找,可以得到30余篇有關拉格朗日點的文獻,其中既有博士論文,也有科普文章,甚至還有幾篇與高考物理科目有關。旅游學是一門多學科研究領域,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等純理科,也可作為探索性旅游研究的知識來源。本文作者之所以這樣努力地了解拉格朗日點理論,主要是考慮該理論對旅游研究應該很有啟發。

拉格朗日點理論研究的是三體問題,如地月系統再加太空探測器,兩個大小不一的天體再加上一個人造的太空飛行物,這一情形很像在目的地與常住地兩地關系上,再加上個體的旅游體驗。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4BGL201)

作者簡介:王艷平(1962-),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哲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程 玉(1991-),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規劃。拉格朗日點即是兩天體所組成系統中的平衡點,質量極小的探測儀若能夠到達拉格朗日點上,則可以利用該區位的穩定性而開展觀測,因而太空探測器大多努力地奔往拉格朗日點。生活與旅游之間是不是也存在那樣的體驗區位?很類似拉格朗日點。旅游學者一般都較為積極地研究旅游,認為旅游可以實現自我價值[1],將逃離作為旅游動機,多將生活與旅游對立起來,以逃離生活世界作為邏輯起點,至多認為旅游是一種生活狀態。旅游與生活之間應該是有平衡點的,暫時性其實就是一種平衡結果,旅游者還要返回常住地的,而且根據拉格朗日點理論,平衡點還不止一個。在旅游定義中其實也有對平衡因素的考慮,只是學者們多忽略這一點,一般不研究旅游歸來,而是將精力放在了到達目的地后的體驗上。

二拉格朗日點理論

拉格朗日點理論的命名取自法國著名科學家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5-1813)的名字,該人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其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3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2]。拉格朗日點又叫做動平衡點,它具體是指兩個大天體所組成的相對運動系統中的受力平衡點。簡單的理解,拉格朗日點理論就是指在兩個質量有相差的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雙引力場內存在著能使小物體相對于兩個天體的穩定點。如果小物體(天體探測器或小行星)處在某一個拉格朗日點上,那么它所受到兩大天體吸引的合力,恰好等于它與兩大天體一起做整體轉動時所需要的向心力,其圍繞的圓心應該是兩天體系統的質心,小物體的質量可以被忽略,其與兩天體一起都圍繞著同一個質心并以相同的角速度運動。

根據拉格朗日的計算,這樣的平衡點共有5個。3個為直線解(L1-L3),兩個為等邊三角形的一個頂點解(L4,L5),只有那兩個等邊三角形的解是穩定解。所謂穩定,就是指小物體一旦在一定范圍內離開此點也會自動回到這一點上,或者一旦進入臨近范圍就自動趨向這個平衡點,以及或者圍繞這一平衡點做圓周運動。而不穩定點就是指小物體一旦離開就不容易回來了,即便是回來也是通過而已。要想在不穩定點上保持長期的平衡,必須要進行不斷地調整與調控,一旦有離開的趨勢,就要施加阻止離開的反作用力才能維持平衡。3個直線解分別位于兩天體連線之間及其向兩邊的延長線上,L1位于兩者之間但很靠近質量較小的天體那一側,其如何分割兩天體之間的距離要取決于兩天體的質量比。換言之,兩天體質量可比性越不顯著,L1就由質量小的那一側越向居中方向移動。L2點位于通過質量較小的天體那一側延長線上,但延長得并不很遠,因為這個天體質量不是很大。L3位于大天體這一側的延長線上,距離大質量天體較遠。

三對旅游基礎理論研究的啟發

有趣的是,科學家在地球上看似是在研究拉格朗日點在哪里,其實研究的目的在于試圖利用那些個點位,設想著當探測器到達后,該怎樣觀測地球與其他星體等。那個點上有時最多會有個小行星存在,天體物理學家也經常通過尋找拉格朗日點的方法來發現小行星,當有小行星時必然會研究之。如果不在那個點上開展研究,觀察對象與觀察者之間的距離與角度都處在多變狀態,因而較難取得研究進展。

將拉格朗日點理論與旅游語境進行對照,筆者設想著也存在著那樣或這樣的幾個點,是否可以設定存在著相對穩定的旅游狀態,不僅就是目前只要一個平衡點上的旅游——旅游是什么,可能旅游有很多。雖然僅就是一種類比而已,類比也是研究復雜的一個重要方法[3],但都言旅游現象是復雜的,復雜不一定就是指內部的復雜,還有系統復雜與多變復雜等。將旅游比作在各個拉格朗日點上的狀態,那些平衡點上相應的應該是什么?筆者為此進行了思考并做過多種嘗試,最主要的是要考慮那樣做是否合理而并非就是簡單套用,最后給出了圖1那種考慮,寄希望通過這種做法能夠推進相應的思考,有助于發現一些以往不知道的新規律。

圖1旅游與拉格朗日點理論

生活世界在本文中即是指常住地社會,也包括工作與生活兩部分,對此一般沒有什么爭議,可認為是所有人對常住地的認識與感知總和。本文認為生活世界要大于旅游世界,故而圖上將生活世界表示為一個大圓。至于旅游世界是指什么,人們的觀點多不統一,本文在這里是指旅游者全體的,不是指某個人的異地世界,那是一種可被稱作現世旅游的狀態集合,是沒那么理想但也不同于常住地的旅游現實,即社會關于旅游的體驗總和——基于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講,旅游世界是個倉庫。參照圖示,以及結合筆者個人對旅游現象的理解,旅游沒那么嚴肅也沒那么隨意。依據上述描述,筆者在這里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觀點一:關于旅游現象,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本質認識,雖然本質具有惟一性,但不同人群的認識卻有多元性,會有幾個相對穩定的觀點,或許有5個,它們分別是體驗、認想、回歸、養生、度假。與體驗、認想及回歸相比,養生與度假是相對穩定的旅游狀態。

觀點二:當旅游發展很快時,即大眾旅游的規模越來越大,也即現世旅游處于迅速膨脹中,此時個人旅游越來越有生活化趨勢。一方面大眾旅游者并非都具有所謂的高素質,很容易受到時尚左右,另一方面,拉格朗日點理論也支持了這一結論,即L1點的位置由兩大天體的質量比決定。換言之,旅游不發達,體驗就距離生活很遠,理想化成分高,等同于純精神追求。

觀點三:回歸指對成長地的思念、懷念及前往,那也是一種旅游,但其與狹義旅游不同。生活隔開了回歸與體驗的直接聯系。將精神回歸與狹義的旅游世界進行區分是有意義的,因為在以逃逸為主要動機的理論體系中,很難生成對家鄉的思念情緒,探親訪友也多不被認作是旅游[4]。

觀點四:認想在本文即是人們對旅游的認為與想象[5],類似于旅游想象,是一種理想化狀態。旅游者一旦到達了目的地,就會發現其與自己的想象很有差別,因而會將那種認想推向更遠的地方。認想是一種美好,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真實,但那種真實總是存在于旅游者到達之前。

觀點五:關于旅游的體驗與認想之間其實保持著距離,現世體驗與想要的體驗不是一回事。換言之,人們將異地經驗合成了旅游世界,但卻把旅游中的生活成分留在外面了,可一旦進去還是發現里面有很多生活。這也說明人們在旅游前將體驗與認想當做一回事,那或許是一種遙看的透視效果所致,但到達后才會發現兩者是分離的,一個是現世旅游,而另一個是更遠的認想。

觀點六:旅游認想在空間分布上看似很大,旅游前一般會將異地視為美好,但旅游者實質上不可到達,到達了就不再是。換言之,旅游目的地的真實性如高原上的空氣稀薄,存在一些元素和符號而已,是一種飄渺與意境,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確實難及。這可能提示著一個道理,認想不可體驗,所以才有了目的地的舞臺真實[6]。要想體驗真實,旅游者需要住下來,轉換身份至少要成為旅居者。在體驗之上增加點責任感,才能讓旅游者高尚起來,但定義中又規定了旅游的暫時性與異地性,這是一個矛盾,旅游者不能對體驗負責到底。真實性在西語中與誠實密切相關[7],以金錢擺平體驗的旅游者誠實嗎?旅游者自己心知肚明,只是受認想的誘惑而前往,僅此而已,到達后對看起來還不錯的假事件也就滿足了。

觀點七:回歸、體驗與認想都是不穩定狀態,穩而不定,當生活世界與旅游世界都變得很大很重要時,兩個世界都有功利,旅游是后來形成的非現實誘惑,回歸與認想被推向兩側更遠的地方,其不與期望與功利有染,也即回歸與認想才是真正的精神向往,可形象地描述為兩極以遠。精神所到,肉身難往。而此時夾在之間的體驗也可能被撕扯成兩部分,分裂了,一部分人將旅游當做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生活狀態,而另一部分人仍然堅持旅游是逃逸,是實現自我。

觀點八:養生與度假是相對穩定的旅游狀態,在生涯的前半階段,眾所周知,旅游者會向認想那個方面靠攏,而在生涯的后半階段里,成熟社會的旅游會向生活與回歸那個方向擺動。從某種廣義角度上說,體驗、認想、回歸、度假與養生等都屬于大旅游世界范疇,再加上生活世界與旅游世界,生活中也出現了微旅游,一種2+5結構模式,而狹義旅游世界是指現世加認想的旅游世界,人們將兩者當做一個。

審視有關旅游現象的既有研究,多為關于本質的一元認識,或者是旅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二元比較。如前述,本質具有區別其他的唯一性,每個人對旅游本質的認識是一元的,但將社會對旅游本質的各種認識合到一起,社會對旅游本質的認識則具有了多元分布特征。目前的旅游體驗研究側重于尋找現象學的本元,對系統性、結構性、環境規定等關注不夠,本文給出了一個多元的認識結構,努力地為學者提供在既有認識基礎上可以施力的支撐點。

有一些現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本文所給出的觀點。如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人們回鄉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即便每次回來也時間短,因沒辦法向單位請假,工作太忙及現實功利誘惑也很大等,生活與工作中有很多時間戒律。這就意味著人們雖然沒有忘記作為精神家園的故鄉,但在實際行動上似乎卻把家鄉越推越遠。雖然如此緊張,可人們旅游的次數卻越來越多了,這是一個悖論。時間哪去了,又是從哪里來的。旅游正在發生嬗變,成為繼生活世界后的又一個功利世界,這個新功利是享受、享樂和推卸責任,一種金錢之外不需要認真負責的獲得。只要與功利無關,現代人對責任與義務的態度,經常是有時間想沒時間做。再一個例子可謂發生于18世紀的英國,當英國的律師、醫生、銀行家和商人開始熱衷大旅游時,冒險的英國貴族們卻已經離開了,開始了探索葡萄牙及近東國家和地區了[8],這說明認想的旅游世界是隨著大眾旅游的到來而遠去的,認想的旅游世界被認為遠離大眾旅游。

依照王寧教授觀點,中國學者接過真實性話題后,將其朝著審美方向推進。通過邏輯可得到如下觀點:體驗有離開旅游世界朝生活世界移動的趨勢,至少對中國旅游者而言是這樣。筆者這樣理解并認為:當今的很多建設并不是著眼于向旅游者提供真實,真實在遠方,而是就近省事地提供視覺沖擊與體驗享受,這些需求原本就是旅游者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而并非是因為異地有這些存在,所以就可以將美化的異地元素向生活需要靠攏,擺在生活附近就可。在旅游者這個集合中,真心想到遠方的人很少,致力于艱辛旅途的人也是少數,那其實是旅行者,旅游者的游字意味深長,多數人在旅游中還是以吃喝玩樂為重要,這些享樂在生活世界也有,只是因為自己身份不合適而已,因而只需借用異地這個平臺。這也意味著只有少數人去追求認想的旅游,多數人還是在享受著距生活不遠的俗化體驗,而不是遭遇什么就體驗什么。在互聯網時代,旅游者在出發前已經做好了功課,只是為了確認下對象物,體驗在弱化,幾乎所有細節都設計好了,依照生活經驗的考慮自然有些像生活。

也可進行另類解釋,也即為什么觀點二那樣認為:體驗在生活世界與旅游世界之間。旅游者的心理其實是一種先后矛盾,在出發前及旅游的前半程,一般是信心滿滿地去異地體驗,要體驗與生活世界的不一樣,但當他們發現旅游世界并不如此前的想象,旅游世界已被俗化了,本來應該去更遠的地方以尋找真正的真實,但在后半程又想著回家而不堅定了,即旅游者不是一個堅定的離家者,因而會選擇在更遠的反面去尋找不一樣,離家更近一點的同時,也相信其他人可能走過頭了,在走過的路上一定會有珍貴之物被錯過,如此決策并踐行會有更高的性價比。這一方面說明旅游者的聰慧與精明,另一方面也提示著由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體驗變化可能并不是線性的。體驗不在旅游世界中,很可能就在旅游的路上,這個路不一定就是指實際的空間距離,但心理距離與空間距離是有些映射關系的。體驗是個人經歷,每個人都不愿意將自己的經歷與他人混作一團。

雖然詮釋不同,但結論指向都是一致的,即大眾旅游的個人體驗在向生活靠攏。盡管少數人還會追求旅游認想,當然那也可看做一種體驗,論作癡迷也未嘗不可,癡迷實際上已經開始有些非旅游了,但極少數服從絕大多數,筆者還是覺得應該將體驗放在生活世界與旅游世界之間,如果放在比旅游世界還遠的那一邊,那可能就是旅行了。圖1沒有給出旅行的位置,作者也沒有想好該把休閑、旅居與游憩放在何處,這些都是本研究在今后要考慮的問題。

四旅游體驗的域外原點

概念區分在學術研究中很重要,在那之后一般要研究概念的本質與屬性。但本文著眼于新視角,認為關聯也同樣重要,尤其是與域外的聯系,那些關聯存在為研究提供養分?,F有的旅游體驗研究可謂只關注眼前暢爽,琢磨旅游中那種沉浸是什么。但在進入休閑與度假時代后,更多的旅游者在體驗的同時會經常顧及其他,可能會超越當前誘惑而寧靜致遠,其實有時就是需要那個區位而已。雖然有思想的學者喜歡研究純粹的體驗,但其并不是發生在虛無中,體驗既有大背景也有小背景??鄢吮尘暗捏w驗,在旅游地理學視野下的意義就打折扣了。當體驗開始疲勞,當旅游者過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階段,大小背景中的隱性注意就成為了旅游者的新興趣[9]。直白而言,生活中的平常一旦被拿到旅游中,以及在旅游中反觀生活,有時會讓旅游者產生頓悟效果。當旅游者進入這種狀態,體驗本身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此時的體驗與其它存在的關系就顯現出來,體驗立場由自我轉向了客觀、利他。

基于5個拉格朗日點的任何一點,其它4點及生活世界與旅游世界,都可視為旅游體驗的域外原點,也可稱作域外支點。關于旅游現象的認識,既有研究在深層次上多只關注體驗本身,有唯我獨尊意思,基本不考慮與生活世界及旅游世界的關系,也未見到旅游世界正在走向功利化那樣的觀點,旅游體驗可能也并不是內心在精神層面上真正想要的,也想不到旅游現象并不只包括體驗,還應包括可以與體驗并列重要的其他內容,那些內容一樣可以做到深沉和有哲學味道。狹義而言,旅游的域外原點即是指旅游者從哪里來,即生活世界或曰常住地,而后再進入到廣義語境中,旅游者要到哪里去,旅游與哪些為伍,與哪些相互平衡,以哪些引以為戒,甚至哪些場所不能去與哪些時間不能為,即是指基于當前考慮的旅游之外的其他任何平衡點,以及是指旅游要獲得平穩的借力點。如沒有域外原點,體驗可能就漂浮不定,難以自控和不可長久。

在引入拉格朗日點理論后,讓旅游研究的視野豁然開朗起來,要比以往只關心體驗本身的視野大了許多,既可以繼續進行深入研究,繼續探討旅游體驗是什么,旅游本質是什么,同時也能通過尺度變化來放大視野[10],避免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當然,在這些平衡點之外也有旅游形式,只不過那是一種發展與變化很快的旅游狀態,很不穩定,可能今日這樣認為旅游,過了些日子又那樣認識旅游。在學者的成長過程中,也經常見到出爾反爾的觀點更迭。

這里以偉人事跡為例,說明域外原點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自1919年起到1952年可謂是戎馬生涯,其后的40余年主要生活在北京,文革期間在江西住過3年。雖然后來的常住地在首都,但一生中都沒有放棄濃重的四川口音,說著一口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四川普通話,以及一直都鐘愛川菜與川劇,一有機會就品嘗辣味十足的川菜和欣賞川劇。這個例子不僅意味著常住地的重要,在精神層面上還有比常住地更重要的原點——家鄉,其就相當于本文討論的L3點。對于被稱為回歸的這個域外原點,遺憾的是旅游者經常是想回而不歸,順境中不歸,逆境中也不歸,一生中也就回歸幾次或者更少。這又是為什么?所給出的任何解釋,其實都不足以解釋。一旦認可域外原點這個概念,從體驗現場引向各點的距離就有了矢量意義,指向常住地的線段可稱為反向距離,其提醒旅游者在享受中要感謝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旅游中要給家人購買禮物,會想到今后要帶家人一起享受出游等,也會反省常住地為什么要生產那么多的霧霾,這就超越了只顧自己的體驗意義。

五結論與展望

1.本文結論

通過上述討論,文章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有關天體物理學的拉格朗日點理論對旅游研究十分有啟發意義,其改變了唯體驗而體驗、唯本質而本質的思維慣性,也自然而然地體現了旅游研究的多學科性質;第二,通過運用拉格朗日點理論,可以將旅游世界、生活世界、體驗、認想、回歸、度假、養生等概念,納入到一個有機關聯的話語體系,改變了以往許多概念彼此不搭界之現象,倡導要以尺度變換思維模式來認識旅游現象;第三,關于旅游現象,文章認為存在著幾個相對穩定的概念,其并非是依靠邏輯上的步步深入而得到的認識,這些概念彼此之間相互制約或促進,如此可以讓旅游體驗研究獲得結構性的外在支撐;第四,在理論上提出了域外原點概念,這是作者的一個創新嘗試,力圖為旅游體驗研究提供可以獲得反作用力的作用對象。

2.延伸討論

學者研究旅游現象時,筆者一直疑問其腳下的位置叫什么,如果稱為視角的話,有哪些視角是重要和穩定的,目前似乎是視角無數,你談你的視角,我談我的視角,莫衷一是,自說自話。是否可以將他人的視角,也納入到自己的建構中,不是否定,也不是鋪墊,亦不僅出現在文獻綜述中。以及在洞悉旅游體驗過程中,如果同時反觀體驗之外,研究者又會發現哪些重要存在就在體驗身邊,這些重要的域外原點在目前還沒有被學者納入到話語體系中。

本文觀點僅限于假說,尚未得到實證,這是文章的缺陷所在。關于旅游現象的本質,可謂存在著眾多觀點,有審美說、體驗說、棲居論等,多一種新認識不多,本文企圖能對既有觀點之林有所貢獻,限于且僅作為觀點之一。誠然,本文提出的一組五元概念系統:體驗、認想、回歸、度假、養生,還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這也正是文章定位于假說而不敢言他的原因,今后將努力進行有關的實證研究。這5個概念之間并非互不搭界,而是有著某些交叉或從屬關系,5個概念之間畢竟還存在著差異,為了說明機理,而將5個概念擺在了同一個層面上。在分析的基礎上,實現了機理清晰目的后,未來則應著手于合成,復原旅游現象之復雜的本來面目。其實,興趣者也可以選擇其他概念,替代本文給出的概念,本文重點在于提出一個認識的框架體系,不同于既有觀點,不堅持框架內某個概念一定正確。關于旅游認想等選詞是否合適,都有進一步研討的必要,文章也力圖將概念所指交代得更清楚些。包括整個框架,也僅是一個可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宏梅,陸 林. 近10年國外旅游動機研究綜述[J].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5, 24(2): 60-64.

[2]張恒謙. 奇妙的拉格朗日點[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1, 40(10): 29-30.

[3]苗東升.論復雜性[J].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0, 22(6): 87-92.

[4]傅顯進, 王艷平, 彭建. 基于個人遺產的省親旅游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3 (4): 311-315.

[5]Noel B. Salazar. 旅游想象的社會意涵[J]. 旅游學刊, 2013, 28(12): 3-4.

[6]張曉萍. 西方旅游人類學中的“舞臺真實”理論[J].張進福,譯. 思想戰線, 2003, 29(4): 66-69.

[7]王寧. 旅游倫理與本真性體驗的文化心理差異[J]. 旅游學刊, 2014, 29(11): 5-6.

[8][英]戴倫·J·蒂莫西,[英]斯蒂芬·W·博伊德,遺產旅游[M].程盡能,譯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0-12.

[9]C·米歇爾·霍爾, 斯蒂芬·J·佩奇,旅游休閑地理學[M].周昌軍, 何佳梅,譯.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4):9-10.

[10]周尚意. 地理學研究的區域尺度轉換[J]. 旅游學刊, 2012, 27(10): 3-4.

A Hypothesis on Tourism Phenomenon

——Based on Lagrange Point

WANG Yan-ping,CHENG Yu

(School of Tourism & Hotel Managemen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Lagrange point opinion derives from astrophysics. If it is applied to tourism research,some progresses can be achiev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ose concepts which are led by tourism experience etc. Tourism study is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The complexity of tourism phenomenon not only depends on its hidden nature, but also is closely linked to extensive off-site basis. Based on the duality discourse system of tourism and life, furthermore by Lagrange point opinion, this paper adds experience, believed imagination, regression, health-keeping and holiday-making into a wide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multiple concepts around tourism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off-site basis. The paper also finds that tourism experience and believed imagination are actually in a state of separation instead of unification: tourism experience namely personal tourism world has a tendency of nearing life; and tourism world is a total sum of tourism experience related to society.

Key words:lagrange point; hypothesis; tourism phenomenon; off-site basis

【責任編輯吳應望】

猜你喜歡
旅游體驗
世界遺產旅游地原真性保護與開發研究
基于ASEB管理的東錢湖歷史文化旅游體驗的研究
基于ASEB管理的東錢湖歷史文化旅游體驗的研究
成都媽媽農莊游客參與現狀與優化對策研究
感知與意向性
智慧旅游背景下陜西省提升旅游體驗途徑探討
旅游體驗層次及影響因素分析
感知價值視角下體育節慶旅游體驗研究
近5年國內期刊旅游體驗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