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劇史上的“三新”

2016-01-26 07:59趙驥邱霞
上海戲劇 2015年12期
關鍵詞:三新劇社新劇

趙驥++邱霞

在話劇史料學的研究中,尤以早期的三部話劇史為重,即朱雙云的《新劇史》、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和范石渠的《新劇考》,史稱話劇史的“三新”。

這三部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中國話劇方興未艾之際,對當時的話劇運動適時地進行了總結,共同勾勒出上海早期話劇發展的艱辛歷程,為今天對中國早期話劇的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而詳實的資料。

《新劇史》由上海新劇小說社于1914年出版。全書共由8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春秋”“傳記”“本紀”“評論”“正名”“派別”“軼聞”和“雜俎”。

“春秋”是全書的主體,亦是該書之精華所在?!按呵铩币跃幠牦w的體例,記述了從1899年上海徐匯公學的學生在校內以外語進行話劇的表演開始,至1914年上海文明戲“甲寅中興”止,共16年間上海早期話劇的發展歷程,“己亥冬十一月起,至甲寅年夏四月,新民社、民鳴社、啟民社、開民社、同志會、文明社六大團體聯合演劇止,以上十六年來各省各地之劇團、劇事,莫不備載?!痹摃猿霭嬷两袢?,己逾百年,上海的話劇運動史料,尚未有突破朱雙云在《新劇史》中的記載。

《新劇史》中“春秋”部分的記載,是目前研究上海話劇歷史的主要文獻之一,到目前為止,有關上海話劇早期活動的時間、團體均沒有突破此書的記載范圍,堪稱中國早期話劇研究的史料之最。

“春秋”部分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為我們清晰地勾劃出上海早期話劇活動組織和人物的輪廓,據統計《新劇史》中涉及的上海早期話劇組織共有54個之多。

由《新劇史》的記述可知,這么多的劇團,在上海一一中國話劇發軔的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好景不長,經過市場的砥礪之后,到了1914年之際,僅剩下了“新民、民鳴、啟民、開明、同志、文明六大團體”繼續活躍在上海的話劇舞臺之上。是年恰為舊歷之甲寅年,故1914年上海文明的輝煌,又被譽為文明戲的“甲寅中興”。

作者在為這些劇人做“本記”時,著有一個小序,頗能反映出朱雙云對于這些新劇先驅者的尊崇之情。他寫道:

夫本紀僅用于帝王,所以示獨尊也。共和時代,樹統公仆,無所謂帝王,即無所謂本紀也。質言之,則人盡可尊,而人盡可為本紀?!p云之言曰,劇人負移風之責,憾革新之心,主文譎諫,弭患無形。夫能如是,則其為本紀宜也。溯新劇肇始于季清,而戲行于今日。其間遞嬗因革,非茍焉已也。然則不有良史,何以詔后人?史失其真,更何以取信于后人?雙云知其然,故其文也直,而其事也核,余更望其不盡美而不隱惡也。

由于歷史原因,早期話劇劇人資料都十分零亂,難以尋找,以至于當年在新劇舞臺上顯赫一時的風云人物,最后竟不知所終,如任天知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朱雙云的“劇人本紀”,為我們保留了早期新劇家的生平簡歷,為我們今天的話劇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也是全書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指出的是,《新劇史》一書,提供了大量早期話劇從業人員的劇照,這是本書的又一大亮點。由于年代的久遠,當時的影像資料極度稀缺,《新劇史》中的這部分插圖就顯現出特別重要的文獻價值。書中共有清晰的照片32幀,其中既有新劇家徐半梅、汪優游、黃喃喃、王鐘聲的化裝照,又有陸鏡若、馬二先生(馮叔鸞)、任天知、朱雙云夫婦和新劇小說出版社工作人員的照片,還有當時新劇《血蓑衣》《武松殺嫂》《木蘭從軍》《空谷蘭》等演出時的舞臺劇照。這組照片,成為我們今天研究上海早期話劇演出最為珍貴的圖片資料之一。

除了《春秋》和《傳記》之外,《軼聞》和《雜俎》是該書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

《軼聞》其實是新劇的劇情介紹,使我們今天可以大體上了解當時新劇舞臺上上演的具體內容。在鄭正秋的《新劇百出考證》出版之前,朱雙云《新劇史》中的《軼聞》成為我們獲悉新劇演出梗概的重要史料。

《雜俎》的內容則比較豐富多樣,既有對新劇表演的評價,又有對于時人觀劇心理的議論,是《春秋》和人物傳記之外,對于新劇活動重要的補充史料。

目前,《新劇史》一書在國內的保存情況是:

上海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包含電子資源)、東南大學圖書館、江蘇師范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寧波大學圖書館、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嶺南大學圖書館和浸會大學圖書館。

國外的收藏情況是: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美國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也可以查閱此書。

“三新”之二是《新劇考證百出》。

《新劇考證百出》由上海中華圖書集成公司于1919年出版。

從書中的序言可知,該書是“游戲叢書”之一,全書共分為二個部分:一是《新劇考證》,二是《西洋新劇目錄》。

書的第一部分《新劇考證》中,共收錄100部新劇,每篇都有劇名和演出劇社,但詳略不一。詳細的如《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就注明“春柳劇本,分六幕,編者予倩”,具體內容則又分為“本事”和“劇情”;簡略的僅有一句話,如《田七郎》“本劇取材聊齋”、《睛梅》“本劇取材商務印書館《劫花慘史》小說”。

書的第二部分《西洋新劇目錄》中,共收錄了33部西方戲劇,記述戲劇的內容則分別使用了“事略”“本事”和“大略”三種表述方式,但都是劇情介紹。有的劇目名下注明了作者,有的注明了分幕情況和翻譯者,有的還注明了法國戲劇或者日本戲劇。

《新劇考證百出》一書,對于新劇研究最大的貢獻在于糾正了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錯誤的認識:即所謂的文明戲失敗是由于文明戲創作粗制濫造,沒有劇本等等。新劇誕生之初,文明戲是沒有類似今天話劇演出那樣完整的演出劇本和完善的編導演體系,但文明戲的演出,也不是完全沒有文本的支撐,隨便在舞臺上胡編亂造。鄭正秋所著的《新劇考證百出》,向世人證明了當年的新劇上演是有劇本可依的,至少當時的春柳劇社、藥風劇社和新民劇社已經按劇本進行演出了。據筆者統計,《新劇考證百出》一書中,注明是春柳劇社演出用的劇本是65個,注明是藥風劇社演出用的劇本22個,新民劇社演出用的劇本9個。不僅如此,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還為我們研究上海早年話劇的演出內容提供了最為直接、最為可靠的資料。

由于年代的關系,早期上海話劇舞臺的演出內容,除去留下文字記載的,大多數僅存劇目而已經不知其詳了。有些劇目,我們尚可以從劇名中得曉其內容,如《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夏金桂自焚記》等,便知是《水滸》和《紅樓夢》小說中演繹出的故事。然有些劇目,僅憑劇名我們己無從判斷內容,如《青泥蓮花記》之類。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則詳細地記述了這類劇目的劇情梗概和故事內容,例如:

《青泥蓮花記》,春柳劇本,分五幕,編者冥飛。

本事:吳用仁,故某氏仆。其主以通匪伏法,用仁懼株連,遂托其父母于其妻權氏而逃,值歲大荒,權氏無力養翁姑,乞哀于戚族,皆不理焉。權氏不得已,乃鬻身為妓,以養翁姑。久之,稍有積蓄,遂購一良家女,教以事翁姑之禮。及用仁歸(原文為“婦”,疑為“歸”字之誤,故改為歸。),權氏引之見翁姑曰:“還汝父母”。又引良家子見之曰:“還汝妻室”。乃抽刀自到死。

這類的劇目,倘若沒有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一書,我們今天斷難知其詳。

相比朱雙云的《新劇史>,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目前在國內的保存情況不及其廣泛,僅有上海圖書館和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收藏該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圖書館亦有收藏。

“三新”之三是《新劇考》。

《新劇考》一書,由上海中華圖書館于1914年出版。

從序言中可知,該書出版之時,曾有一個系列出版的計劃,“現第一集業經出版,以限于篇幅,不能全載,至為抱歉。將來編印第二集時,自當照錄,以副雅意”?!暗谝患霭婧?,仍當繼續編印,源源不絕,以副愛讀諸君之雅意”,但我們今天卻只看到第一集。

《新劇考》以“銅版印成新劇家化裝照片十數幅,冠諸卷首,皆系托友人設法覓得,與他本絕不相同”,是為該書的一大特色。經筆者與朱雙云的《新劇史》比對,范石渠書中所收照片,確如其所說“與他本絕不相同”,其中鄭正秋、徐半梅和陸鏡若的照片不僅清楚,且為該書所僅見。

《新劇考》一書,共收錄了《空谷蘭》《肉券》《恨?!贰都彝ザ髟褂洝贰恶R介甫》《社會鐘》《梅花落》7部新劇。與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所不同的是,范石渠的《新劇考》不僅詳盡地介紹了演出劇目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書中詳細地記述了演出分幕的情況,包括上場的“場中人物”“場中情景”和“事實”。

通過詳盡的文字記述,范石渠的《新劇考》至少為我們在文字上還原了當年上海新劇舞臺上真實的演出情況:舞臺的布景、出場的人物等,相比鄭正秋的《新劇考證百出》,是一大進步。

《新劇考》一書,目前在國內不易常見,據筆者所悉,國內僅有北京的首都圖書館和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收藏該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圖書館也有收藏。

猜你喜歡
三新劇社新劇
趙寶剛新劇《特工任務》發布殺青特輯
戲劇演出
沖鋒劇社在唐縣
海巖父子聯手打造科幻新劇《昆侖歸》
教室里的趣事
全國第三屆“三新”作文教學研討會論文大賽啟事
縱覽之“三新”
縱覽之“三新”
用歌聲刺穿敵人的心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