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學術期刊改革的頂層設計與底層回應

2016-01-26 05:48洪峻峰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新聞出版學術期刊編輯部

洪峻峰

當前學術期刊改革的頂層設計與底層回應

洪峻峰

引 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1年5月頒發的《關于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霈F行報刊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報刊出版單位的現行體制制約了報刊出版業的發展,導致數量過多、規模過小、資源分散、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力弱等弊端;提出深化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四個目標任務:轉企改制、整合出版資源、推進內涵發展、建立健全(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提出各類報刊的改革辦法,但不包含科技期刊、學術期刊?!兑庖姟诽貏e指出:“科研部門和高等學校主管主辦的非獨立法人科技期刊、學術期刊編輯部,另行制定具體改革辦法?!?/p>

期刊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的具體方案首見于2012年7月30日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秾嵤┺k法》提出的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方案,實質是“轉企”一刀切,無論是學術期刊還是非學術期刊。這一具體方案一經出臺,立即引起作為被動改革對象的學術期刊的強烈反彈,遭到學術期刊界及學術界的激烈批評,“底層回應”以集體抵制和抗爭的方式出現。必須指出的是,“底層回應”所批評和抵制的不是期刊改革本身,不是期刊改革的方向和進程,而是《實施辦法》提出的“轉企”一刀切、全面市場化的改革路徑,是《實施辦法》沒有考慮學術期刊的公益性等特性,沒有按照《意見》要求為學術期刊編輯部“另行制定具體改革辦法”。

面對學術期刊界的“底層抵制”,《實施辦法》的改革方案最終沒有在學術期刊中推行,學術期刊的體制改革暫未開展,而其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則闊步推進、限時完成。與此同時,中央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連續做出戰略部署。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問題做出決定。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經歷了一年多的管理頂層與期刊基層的沖撞與磨合,作為重組后的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4年4月3日發布了《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肺募Q沒有出現“體制改革”。然而,在筆者看來,文件中規范秩序、促進發展,不過是學術期刊改革的隱晦表達,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期刊行政主管部門落實兩辦《意見》關于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辦法另行制定要求的舉措?!锻ㄖ返膶嵸|就是為學術期刊“另行制定具體改革辦法”,或者說重新提出學術期刊改革的實施辦法,是當前學術期刊改革的新一輪的頂層設計。

《通知》包含三方面內容。第一,“嚴格學術期刊出版資質和要求,建立完善學術期刊出版準入制度”,這是為學術期刊作出界定、提出要求、設置門檻。這項內容已經付諸實施,在具體落實的工作中,被表述為學術期刊的資質認定。第二,“完善扶持激勵政策和保障體系,構建學術期刊發展長效機制”,內容依次是:推動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開展學術期刊質量評估,對精品學術期刊予以政策扶持。第三,“落實責任,強化管理,切實推動學術期刊健康有序發展”,主要是對學術期刊各級管理部門以及網絡出版服務機構的責任要求。根據《通知》的內容,我們可以把這個新一輪“頂層設計”的學術期刊改革程序,概括為四個環節:資質認定—體制改革—質量評估—政策扶持。

學術期刊改革新一輪的“頂層設計”,已部分接受和融合了期刊的“底層意見”,因而體現出了學術期刊改革的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路徑,與原新聞出版總署《實施辦法》相比,具有新的特點。首先,它是專門為學術期刊制定、發布的,在形式上滿足了兩辦《意見》關于對學術期刊編輯部“另行制定具體改革辦法”的要求。其次,它所規劃的學術期刊改革是全方位、多路徑的,而不局限于編輯部體制和“轉企”模式。再次,它突出關注學術期刊的質量問題,把提高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量、出版質量作為改革的目標任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知》的這些特點,正是先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實施辦法》所缺乏而學術界、學術期刊界所一再吁求的。因此,它出臺后,學術期刊界泰然承受,這與此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實施辦法》發布后引起的強烈反彈形成鮮明的對照。

《通知》發布后便得到學術期刊界主動的“底層回應”。這突出表現在《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于2014年5月26-28日舉辦的“高校學術期刊轉型與發展戰略研討會”。這次小規模研討會是一次溝通會,20余位高校學術期刊負責人與中宣部出版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和教育部社科司等期刊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知》的內容與近期學術期刊改革的政策進行了解讀、對話,同時也表達了高校學術期刊自身的訴求,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然而,遺憾的是,這次會議之后,便很少看到學術期刊界的公開回應,出現了“底層失聲”的現象。任何改革的“頂層設計”都需要基層的呼應。底層的主動回應不但是“頂層設計”得以順利實施的需要,而且也是底層成員順應改革并在改革中爭取自身利益、獲得自身發展的需要?!暗讓踊貞北厝皇嵌嘣?,既有對“頂層設計”的解讀、領會,也有質疑、訴求和建議。

一、學術期刊的資質認定與體制改革

以學術期刊的界定與資質認定作為學術期刊改革程序的起點,有其邏輯必然性。從主管部門的角度來說,既然是要為學術期刊編輯部“另行制定具體改革辦法”,那么,首先就必須對學術期刊作出界定,為學術期刊與非學術期刊劃界,以明確“另行制定”的具體改革辦法的適用范圍?!锻ㄖ诽岢鰧W術期刊的六個條件,從主辦單位、辦刊宗旨和業務范圍、辦刊條件、論文價值、格式規范、審稿制度等方面加以嚴格限定,并對其中的辦刊宗旨和業務范圍、學術出版規范、編輯出版流程、編輯職業資格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這是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第一次對學術期刊進行嚴格界定和規范,表達了當前期刊改革頂層設計者對學術期刊的理解,以及對學術期刊現代辦刊理念和發展趨勢的把握。首先,在對辦刊宗旨和業務范圍的規范中,強調“學術期刊要立足自身學科和研究領域,注重專業化發展”。這里提出了學術期刊的學科領域亦即專業性問題,提出了學術期刊的專業化發展問題。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專業性是學術期刊的本質屬性,專業化是社科學術期刊發展的基本規律?!比欢?,這一本質屬性和基本規律,在學術期刊界并未成為共識。就期刊主管部門來說,雖然近年來其負責人曾多次表示“將進一步推動報刊業向規?;?、集約化、專業化轉變”,但就我所知,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正式文件中,明確把專業性和專業化發展作為對學術期刊的基本要求而提出來,還是第一次。其次,在規范編輯出版流程時,強調要執行嚴格規范的同行評議制度。國際學術期刊界通行的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雖然已被國內學術期刊普遍采用,但是一直沒有成為一種法定的審稿環節和出版機制。2009年原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發布《期刊編輯出版規程》對期刊的編輯工作流程作出規范,其中對審稿程序規定了繁瑣的所謂“三個審級、兩道程序、六個環節”,但仍然沒有同行專家審稿評議這個環節。所以,《通知》明確把執行同行評議制度作為學術期刊的基本條件有其意義。再次,在整個規定中突出強調了“稿件的學術水平、創新成果及發表價值”,強調“提高學術質量”和“確保出版質量”。當然,由于沒有具體闡述什么是學術質量、出版質量,而且要求執行的質量標準幾乎都是文獻格式、出版規范等形式方面的標準,文件這方面的規定仍存在明顯缺陷。除此之外,隨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落實《通知》要求的文件《關于開展學術期刊認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列舉學術期刊的認定標準,又提出“刊發文章以學術論文、文獻(原創論文、書評、綜述文章等)為主”一項。

《通知》及其配套文件對學術期刊的界定和要求,基本要素與“維基百科”對學術期刊的界定是一致的?!熬S基百科”作為一種動態的、可自由編輯的網絡百科全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最新共識。它對學術期刊的界定是:“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蓖性u議、學科界域、成果展示、原創研究,構成了“維基百科”所界定的學術期刊的基本特征,而《通知》的界定和要求也體現了這些特征。當然,《通知》還提出執行職業資格制度等其他要求,這可以看作學術期刊規范中的中國特色。

對學術期刊進行界定與規范,旨在由此建立學術期刊出版準入制度,而下手方法則是對現有學術期刊進行全面清理和學術出版資質重新認定。為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隨后即在全國開展學術期刊認定及清理工作。經過各省級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中央期刊主管部門的初步認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相關專家的最終認定,目前,已經公示的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共5756種。出版資質認定的結果是進行兩個方面的清理:一是明確取消非學術期刊(辦刊宗旨和業務范圍不是學術研究與交流者)出版理論版、學術版及刊發學術論文的資格,對違反者予以嚴肅查處;二是“對主辦單位、辦刊宗旨及業務范圍符合標準,但學術水平及出版質量低劣、不具備學術期刊其他條件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予以調整或退出”。這是學術期刊改革第一輪的“剔除”舉措。

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剔除”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目前學術期刊出版存在的一些弊端,尤其是《通知》開頭列舉的五項主要弊端中的兩項:“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放松審核把關,造成學術質量下降?!薄安痪邆鋵W術出版條件的期刊超越業務范圍或一號多版,出租、出售、轉讓出版權給個人及中介公司,刊發質量低劣學術論文牟利,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边@些弊端也就是文件所謂規范出版秩序、促進健康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學術期刊的資質認定是嚴格的,因為在當前的期刊體制改革中,它可能享受“另行制定”的特殊政策,可能免予“轉企”。學術期刊通過資質認定,將成為適用特殊政策的改革對象。因此,學術期刊在資質認定和清理后,必然要進入改革的關鍵環節——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

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是學術期刊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也許是由于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實施辦法》關于出版單位“轉企”一刀切和學術期刊全面市場化的規定遭到激烈批評,《通知》已完全避開“轉企”問題,其中關于體制改革的重新規定頗為謹慎,但表述精確,清晰地體現了“頂層設計”新的改革思路。

《通知》提出的體制改革目標任務很明確:“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學術期刊發展能力?!边@個改革方向無可置疑。值得關注的是體制改革的對象范圍。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實施辦法》文件名即稱“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其適用范圍很明確,即“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報刊編輯部”?!锻ㄖ芬蔡帷熬庉嫴矿w制改革”,但卻是作為“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一項內容。期刊出版單位包括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期刊編輯部,也包括具有獨立法人(事業法人或企業法人)資格的期刊社、期刊中心等。如果說《實施辦法》的對象范圍表明其體制改革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出版單位的法人資格問題,那么,《通知》以所有學術期刊出版單位為體制改革的對象范圍,既包括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編輯部,也包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期刊社,其體制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顯然就更為廣泛,是綜合性改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行政主管部門或許已經意識到,單靠解決出版單位的獨立法人資格問題,不能實現“調整結構、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機制”的目標;要解決學術期刊存在的弊端和面臨的挑戰,必須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改革。

因此,《通知》提出了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若干具體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編輯與出版分開?!锻ㄖ分赋觯骸爸鸩酵七M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探索建立學術期刊編輯部分散組稿審稿、出版企業統一出版發行的運營模式?!?/p>

這種編輯與出版發行分開的運營模式,《實施辦法》即已提出,其表述是:“建立由科研部門分別編輯、出版企業統一出版發行的運行模式,依托大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公司搭建學術出版經營平臺?!钡皇亲鳛檗D企改制的一種輔助性的補充辦法,限定在“在國家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中具有領先水平、能代表國家學術水準,并入新聞出版傳媒企業或轉為期刊出版企業條件不成熟的重點科技期刊和學術期刊編輯部”。而這個限定條件的兩個方面“代表國家學術水準”與“條件不成熟”,其實是相互抵觸、難以并存的。盡管如此,在當時一片批評聲中,這種輔助辦法仍然得到一致肯定。論者指出:“這種將編輯歸科研部門、出版發行歸出版企業的做法顯然比編輯部整體轉企更符合學術研究和學術期刊的規律”,“是學術期刊體制改革一種較好的、可行的辦法”,應該放寬適用條件,“使之成為學術期刊體制改革普遍適用的辦法、途徑”?!锻ㄖ吩俅翁岢霾⒅匦卤硎鲞@種運營模式,把它作為編輯部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顯然接受了學術期刊界“底層回應”的意見。

建構編輯和出版發行分開、分別由編輯部和出版企業運作的模式,可以說是學術期刊體制改革中主管頂層與業界底層的共識。其實在《實施辦法》發布之前,學術期刊界就已提出這種改革方式。2012年初,朱劍在《傳統與變革:體制改革前夜學術期刊的艱難抉擇》一文中,就學術期刊體制改革提出“將紙本期刊與數字化期刊分開、將期刊編輯與出版發行分開對待的‘兩分開’辦法”,后一個“分開”即是,編輯繼續留在高校和科研單位中,而出版發行則交給大型出版集團或數字化網站。而《通知》發布之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闡述“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時也提出:“在堅持出版權、播出權特許經營前提下,允許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開?!敝醒氲臎Q定對這種分開方式做了原則上的肯定。

既然這種改革方式已為“上層”與“下層”共同認可,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對這一運營模式的建構和運作。必須指出,編輯與出版發行分開的運營模式,涉及兩種關系,一是兩個對象即期刊編輯部與出版企業的關系,另一是兩種方式即分散運作與統一運作的關系。學術期刊的出版發行交給出版企業,不是個別的、零星的,而必須是統一運作,這是學術期刊集約化、規?;l展的需要。因此,這項工作難以由各學術期刊自行操作,而必須由業務主管部門、主辦單位或行業協會等來籌劃,當然,也可以是期刊編輯部的自發聯合行動。在這方面,一些部門已付諸實施。中國社會科學院從2013年起,把所屬80余種學術期刊中的60多種,交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統一出版、統一發行,建立了編輯與出版發行分開的運營模式。用他們的說法就是:“學術期刊的編輯和出版分離,編輯部集中精力做好內容的審讀和把關,努力提高期刊的學術水準;出版社承擔印制和發行等工作,利用自身專業化的隊伍和營銷的渠道,最終達到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擴大發行、改進服務、提高效益的目的?!?/p>

編輯與出版發行分開的運營模式一旦建立之后,編輯部不再承擔出版發行工作,其職能和工作重心必將發生變化,而編輯人員則要相應進行角色轉換,主要工作由排版出版轉向選題策劃、組稿審稿。我認為,所謂編輯部體制改革,不僅僅是機構改革和工作職能轉換,也包括人員崗位結構改革和編輯運行機制改革。而這些都需要學術期刊自身的“底層設計”。

其次,集約化和數字化發展?!锻ㄖ分赋觯骸耙劳袃炠|學術資源或優勢出版平臺,組建具有學術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發展實力的學術出版集團,構建國家重點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引導學術期刊集約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p>

關于數字化轉型問題,近期中央有了明確的規劃和部署。就在《通知》發布的當月,2014年4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對整個新聞出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做了進一步的部署:“面對數字化與信息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傳統新聞出版業只有主動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才能實現跨越與發展?!倍@個文件,又是為落實201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相關要求而制定的,“綱要”提出:“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本o接著,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顯然,面對數字化與信息化帶來的嚴峻挑戰與發展機遇,傳統媒體變革、數字化轉型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從這個高度,可以進一步理解《通知》把引導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納入學術期刊出版體制改革范圍的重要意義。

集約化規?;l展是提升學術期刊競爭力和發展能力的必然要求。編輯與出版發行分開,出版發行交給出版企業必須是統一運營,但這只是集約化規?;囊粋€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分散編輯的學術期刊也要整合資源,集約化發展。而在現行主管、主辦單位體制下,學術期刊如何從分散走向集約,這是學術期刊改革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锻ㄖ诽岢觥耙劳袃炠|學術資源或優勢出版平臺,組建具有學術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發展實力的學術出版集團”。這種“學術出版集團”如果只是承擔學術期刊的出版發行,則沒有另行組建的必要;如果是為了承擔分散的學術期刊的集約化,則缺乏可行性,因為它不可能凌駕于現行期刊管理體制之上,無法破解學術期刊面臨的體制性難題。

從目前學術期刊界破解這一體制性難題的嘗試來看,比較可行的方式還是借助于現行體制,包括借助于主管主辦單位和借助于行業協會。一是同一主管或主辦部門內部學術期刊的整合。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12年11月啟動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學術期刊試點工作,對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費、統一印制、統一發行、統一入庫“五統一”,開始所屬期刊的資源整合。另一是行業協會牽頭的專業性期刊聚合,如中華醫學會建立的醫學刊群,已聚集了120多家醫學專業期刊。在這方面,高校系統學術期刊的主管主辦單位和行業協會,應該加以借鑒。

另一個可行的模式,是借助于數字化平臺,把集約化與數字化(以及專業化)結合起來運作。這方面最為成功的探索,就是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的部分高校學術期刊于2011年初聯合創辦的“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簡稱“專業網刊”)。專業網刊設計的思路是,把紙本期刊與數字化期刊分開處理,紙本期刊暫時保持現狀,避開期刊管理的體制性難題,而把各刊即將刊發的文章聚合起來,同步進行專業化重組和數字化編排,在中國知網這個大型數字平臺上進行整體傳播,從而實現以紙本為載體的、分散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專業化、數字化轉型和集約化發展。目前“專業網刊”已在中國知網建立了十幾個主要一級學科的專業刊和若干個專題刊,有一百多家高校優秀學術期刊加盟。

再次,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锻ㄖ分赋觯骸肮膭顚I性強、辦刊特色突出的學術期刊,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徑,支持其差異化發展?!?/p>

在我國的學術期刊中,綜合性期刊所占比例高于專業性期刊,這種期刊結構是否合理,兩者孰優孰劣,發展前景如何?這些問題,學術期刊界尚有爭議,并未取得共識。與此不同,近年來,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對于這些問題的認識和態度一直是比較明確的,這就是,專業化是學術期刊發展的方向,現有期刊結構不合理。在2009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就此指出,高校期刊存在的一大問題是“缺乏專業特色,同質化現象嚴重,幾乎所有大學學報都是綜合性學術期刊,沒有明顯的學科特色”;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優化高校期刊結構,鼓勵高校期刊向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薄锻ㄖ诽岢龅倪@項改革,與此一脈相承。所謂“專業性強、辦刊特色突出的學術期刊”應該包括兩類,“專業性強”的固然是專業性期刊,而“辦刊特色突出”的學術期刊則不限于專業性期刊,也應包括綜合性期刊。所以,這項改革包含了專業化和特色化兩項內容?!安町愋园l展”是新提法,針對的顯然是綜合性期刊“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

總之,當前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是全方位、多路徑的,而不僅僅是編輯部體制改革。編輯、出版分離和專業化、數字化、集約化發展,這就是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

二、學術期刊的質量評估與政策扶持

按照“頂層設計”的改革程序,在出版單位體制改革之后,學術期刊還要進行第二輪的“剔除”。這一輪的“剔除”不是依據學術出版資質,而是依據學術出版質量。因此,學術期刊的質量評估,成為改革程序的下一個關鍵環節?!锻ㄖ访鞔_提出:“積極開展學術期刊質量評估工作。國家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完善學術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標準,組織有關機構開展評估,建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及引導激勵機制?!蓖瑫r,“運用評估結果,對評估不達標的學術期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退出;對出版質量高、學術影響力強的學術期刊予以政策扶持,提升學術期刊整體質量?!憋@然,質量評估的結果決定了學術期刊退出或發展的命運,也左右著學術期刊改革后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質量評估并不限于評估工作本身,還包括建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和建立引導激勵機制兩方面內容。建立評價體系是質量評估的前提,其核心是制定綜合評估標準;引導激勵則是質量評估的后續,其核心是實施政策傾斜、政策扶持。

關于開展學術期刊質量評估工作,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早在2010年就已明確提出,并著手開展。2010年7月12日,原新聞出版總署頒發了《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評估辦法》),指出:“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是通過建立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指標,對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經營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等手段,建立實現報刊優勝劣汰的科學長效的管理機制?!薄对u估辦法》明確提出:對不合格報紙期刊實施退出,對評估中認定的優秀報刊,在配置出版資源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明確規定:新聞出版總署負責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的制定和評估工作的實施。通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知》,如果說關于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設計,較之此前《實施辦法》已有重大改觀,那么,關于質量評估的規定,則幾乎全從《評估辦法》承襲而來。

開展學術期刊質量評估的必要前提是制定評估標準、確立評估指標,為評估提供依據。對于這個評估中的關鍵問題,《通知》沒有明確提出、具體說明,而《評估辦法》則提出了建立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想,并對其主要內容作了闡述。接著,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指標體系(試行)》(以下簡稱“指標體系”),并于2010年12月8日下發。這個“指標體系”成為新聞出版總署對全國報紙期刊( 包括學術期刊) 出版質量進行綜合評估的主要依據。

然而,這個以市場化為導向、純量化為特征的適用于所有報刊的“指標體系”,對于學術期刊來說是不合理、不科學的,不可作為學術期刊質量評估的依據。對此,朱劍撰文指出:純量化和通適性是這個評估體系的兩個最鮮明的特點?!凹兞炕u價體系不可能完成對所有類別報紙期刊的質量評價,而通適性的量化評價框架也不可能成為所有報紙期刊評價的依據。對屬于復雜評價的學術期刊質量評價來說,以通適性指標為依據的單純量化評價更是行不通的。如果將此評估體系用于學術期刊的質量評價……將會對學術研究和學術期刊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文章對該指標體系的要義、特征、缺陷及其對學術期刊評價的不適用性、與報刊體制改革大方向的背離,以及將此指標體系用于學術期刊的質量評價對學術研究和學術期刊可能產生的危害,都做了深入而詳盡的分析。

這里要說的是,對于學術期刊質量評估來說,這個指標體系的不適用性,除了純量化和通適性兩大缺陷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市場化。整個指標體系是以市場化指標為基礎的。2009年評估指標體系的征求意見稿說明,明確聲稱:“指標體系設計,借鑒了國有企業退出機制和我國上市公司退市的思路與方法?!倍@些市場化指標又是“通適”于所有期刊的,而不是專為學術期刊“特設”的,在當前學術期刊“另行制定具體改革辦法”,改革不再強調轉企改制和全面市場化的情形下,這些指標基本上都不能適用于學術期刊。因此,對于學術期刊質量綜合評估來說,這個“指標體系”不但不能用作質量評估的依據,而且也缺乏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

那么,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如何建立?《通知》與《評估辦法》都強調質量評估標準由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和完善;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不但是評估的組織者,而且是評估標準的制定者。在現行期刊管理體制下,由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來組織學術期刊評估可以理解,但由其來制定學術期刊質量評估標準,則值得商榷。原新聞出版總署2010年制定的“指標體系”存在的重大問題及其對學術期刊評價的不適用性,從一個側面進一步印證了2002年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關于學術期刊有關問題的答復》表達的當時主管部門的一個認識:“衡量學科眾多的學術期刊的學術水準是一件非常復雜、難度非常大的工作,不是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可以簡單地作出評價的。而且據我們所知,即使一些發達國家,也沒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衡量自己國家的學術期刊學術水平的客觀標準?!边@個答復明確指出,總署之前發布的《社會科學期刊質量管理標準》等文件,只是管理部門從管理的角度對相關期刊進行質量監管的依據,不能作為判斷期刊學術水平高低的標準。

目前國內出現的一些期刊評價機構,同樣不具備建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的資格和能力。它們雖然從文獻計量學角度提出了多種學術期刊評價的量化指標,進行了各種評價,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是,這些評價只能說是對學術期刊某些方面,如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的“專項評價”,而不可能是對學術期刊質量的“綜合評價”。

學術期刊質量的綜合評價和評價體系的建構,應該交給學術期刊共同體。學術期刊作為學術成果發布的平臺,是學術創新、知識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我國學術界對學術評價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并達成了這樣的基本共識:學術評價應交給學術共同體,由學術共同體來主導。我認為,學術期刊評價也應該如此。學術期刊評價應該交給學術期刊共同體,由學術期刊共同體來主導。然而,目前學術期刊界對此普遍表現淡漠,缺乏自覺和熱心。因此,我十分贊成仲偉民的呼吁:“學術期刊同行應該關注、研究學術期刊評價問題,建立學術期刊共同體,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p>

我們所需要建立的學術期刊共同體,應該是李劍鳴《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一文所說的自律的共同體。學術共同體的自律性,既表現為自主結社、自主運作,也表現為自主立法,包括制定學術規范、建立學術標準(評價標準)、形成學術倫理準則。我認為,我們所呼吁的學術期刊共同體也應該是這樣自律的共同體,它能夠在慣例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行為規則和評價標準,成為學術期刊評價標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成為學術期刊評價的主體。

開展學術期刊質量評估,就是要運用評估結果對學術期刊分別對待,實行不同政策,或整改、或退出、或扶持。一方面是對評估不達標的學術期刊進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退出。至于如何“退出”,《通知》沒有說明,之前的《實施辦法》以及之后的《關于開展學術期刊認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也都沒有說明,但是《評估辦法》卻有明確規定:“經評估,對出版能力不足、出版質量長期低下,報刊經營不善、資不抵債,不能維持正常出版活動的報紙期刊,予以退出?!薄皥蠹埰诳顺龅男问綖椋簣蠹埰诳{整定位( 包括調整業務范圍等) ; 由有實力的傳媒集團或報紙期刊企業兼并、重組或托管; 報紙期刊停辦”。另一方面,《通知》提出:“對出版質量高、學術影響力強的學術期刊予以政策扶持,提升學術期刊整體質量?!币簿褪钦f,對質量評估達標的學術期刊,還要按其質量高低,分別予以政策傾斜、政策扶持,或未予以傾斜、扶持。這顯然是對辦刊資源“蛋糕”的重新分割,歸根到底是一種利益的再分配。這種利益的再分配作為改革的深層根源,必然成為改革程序的最后環節。

如何實施“政策扶持”?從《通知》可以看出,首先,政策扶持的對象是精品學術期刊,而不是在質量評估中一般達標的合格期刊。其次,政策扶持的內容包括資金、重大項目、資源配置、數字化轉型、國際化合作等方面,還有宣傳推介、品牌建設等,也就是說,政策傾斜和政策扶持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再次,政策扶持的途徑主要通過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百強期刊”推薦活動及“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計劃”等而實施。最后,政策扶持的目標是“形成精品學術期刊群,不斷提升中國學術期刊競爭力和影響力”。

這里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和探討。首先,政策扶持、政策傾斜的對象,即精品學術期刊如何確定?按照這里的表述,作為扶持對象的精品學術期刊主要就是這些評獎的獲獎期刊和這些工程、計劃的入選期刊;而按照上一個環節的表述,政策扶持的對象是學術期刊質量評估的結果,是通過專門組織的質量評估而確定的。這兩種說法顯然不一致,是兩種全然不同的遴選方式。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尚未啟動,“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計劃”專門扶持外文學術期刊,可以不論。而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和“百強期刊”,其參評和推薦的方式,都是按比例把推薦名額分配給各省級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和各中央單位報刊主管部門,所規定的推薦條件基本上都是政治導向方面的要求。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沒有對各地主管部門的評選推薦程序提出具體要求,“百強期刊”推薦活動雖然要求各省開展報刊出版質量評估工作,但又稱要在評估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報刊實際和特點來推薦。因此,許多地區的推薦并沒有經過公正的評估程序。作為涵蓋所有期刊類別的評獎和評優活動,期刊獎和“百強期刊”有它的意義和作用。但是,依據這種將學術期刊與非學術期刊混合在一起的評獎,把這種沒有科學合理的學術質量評價標準,又缺乏嚴格公正評選程序的評選結果,用來確定精品學術期刊,用來決定政策傾斜和政策扶持的對象,顯然是不可取的。

其次,《通知》明確提出“積極推進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關于設立這個建設工程,2011年3月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專門提交了一份提案;接著,這一工程便寫入新聞出版總署于同年4月20日公布的《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被確定為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期間重大項目。這一工程的意義在于,它是政府專門為扶持學術期刊而設立的,而原來政府專項扶持學術出版的基金中沒有涉及學術期刊。按照提案,這個工程的目標是培育20種左右的具有國際一流學術水平的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形成200種左右的有影響力的優秀學術期刊。據此,能夠獲得政府扶持的期刊數量應該更多一些?!笆濉币巹澲褂?015年,然而,這個工程至今未見啟動。反而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于2011年底啟動了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項目,先后兩批給予約200家重點社科學術期刊以持續資助。社科基金的資助對于學術期刊辦刊條件的改善和辦刊質量的提高,產生了明顯的效果。鑒此,我們對于總署(總局)的“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應該翹首以待。

再次,對于既不是整改或退出對象又不屬于政策扶持對象的一般達標學術期刊,這一改革程序的最后環節并沒有予以必要的關注。其實一般達標期刊數量必定很多,很可能占據學術期刊的多數。僅針對少數學術期刊采取“剔除”措施或扶持政策,而忽略占多數的一般合格期刊,不可能真正實現“提升學術期刊整體質量”。對于多數一般合格期刊來說,也必須有自己的積極應對和作為,把握體制改革的關鍵一環,通過改革進行轉型,提升刊物的質量和影響力,爭取進入精品學術期刊行列。

當前學術期刊改革的“頂層設計”,四個環節環環相扣,逐步推進,方向、內容和路徑都很明確,雖然也存在缺陷,特別是質量評估環節的設計,但是,總體上看,是一個可以為學術期刊界底層所理解所接受的、有待在實施中進一步改進的方案?,F在,中央已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學術期刊改革也到了關鍵時期,對于學術期刊改革“頂層設計”所展示的大方向和新路徑,學術期刊界應予以積極回應。

然而,也必須看到,當前學術期刊改革的這個“頂層設計”同以往的改革舉措一樣,僅僅針對學術期刊,改革和規范的對象只是學術期刊及其出版單位體制,而沒有涉及產生學術期刊出版存在問題的更深層根源,即期刊管理體制。仲偉民在《緣于體制:社科期刊十個被顛倒的關系》一文中,曾批評《實施辦法》把期刊現存問題完全歸因于期刊編輯部體制,而整個忽略了期刊管理機構及其制定的管理規范這一期刊體制中更為重要的因素。文章深刻地指出:學術期刊現存問題的根源在于期刊管理體制,因此,期刊改革必須從期刊管理體制入手;“只有將改革不合理的期刊管理體制作為改革的重點,期望才不會落空”。正如李頻在《數字時代社科學術期刊改革路徑的思考》一文中所說的,這個觀點“是期刊界有識之士的共識”“管理體制改革是高效推進社科學術期刊改革的必由之路”。遺憾的是,當前學術期刊改革的“頂層設計”,未能體現期刊界的這一重要的“底層共識”。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1] 19號文件。

[2]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2012年7月30日),新聞出版總署網站,http://www. gapp.gov.cn/cms/html/21/508/201208/761738.html。

[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新廣出發[2014]46號文件。

[4]李頻:《數字時代社科學術期刊改革路徑的思號》,《南京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5]晉雅芬《李東東:報刊業將進一步向規?;瘜I化轉變》,《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1月25日。

[6]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期刊編輯出版規程》(第1稿),2009年12月14日,中國期刊協會網,http:// www. cpa一online. org.cn/Web/ArticleShow. aspx?artid=000293 &cateid=A05。

[7]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學術期刊認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新廣出辦發[2014] 28號文件。

[8]《學術期刊》(2012年4月18日),維基百科:http: //zh. wikipedia. org/wiki,頁面最后修訂于2014年9月9日。

[9]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學術期刊認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新廣出辦發[2014] 28號文件。

[10]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5年2月9日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教社科[2015] 1號文件),其第二部分“著力促進高校出版工作改革發展”再次提出:“推動符合高校實際的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探索建立期刊編輯部分散組稿審稿、出版企業統一出版發行的運營模式?!?/p>

[11]仲偉民、朱鮮:《中國高校學報傳統析論——兼論高校學報體制改革的目標與路徑》,《清華大學學報》2012(5)。

[12]夏文:《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實施辦法”之理性解讀》,《清華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13]朱劍:《傳統與變革:體制改革前夜學術期刊的艱難抉擇》,《澳門理工學報》2012年第1期。

[1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15]王玉梅《“兩統一”引發的改革探素》,《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3月27日。

[16]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第二部分“著力促進高校出版工作改革發展”再次提出:“依托優質學術資源或優勢出版平臺,構建統一的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推動學術期刊數字化升級?!?/p>

[17]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新廣出發[2014]52號文件。

[18]《國家“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 gov. cn/jrzg/2012-02/15/content_2067781.html。

[19]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第二部分“著力促進高校出版工作改革發展”進一步明確提出:“鼓勵高校綜合性學報向專業性學術期刊轉型?!?/p>

[20]王玉梅:《李東東:高校學術期刊要集約化規?;l展》,《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12月22日;晉雅芬:《李東東:報刊業將進一步向規?;瘜I化轉變》。

[21]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辦法(試行)》,新出字[2010] 294號文件。

[22]朱劍:《量化指標:學術期刊不能承受之輕——評〈全國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指標體系(試行)〉》《清華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23]《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關于學術期刊有關問題的答復》,《中華讀書報》2002年11月13日。

[24]仲偉民:《破除學術評價對期刊發展的不利影響》,《光明日報》2014年11月3日。

[25]李劍鳴:《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清華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26]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辦法(試行)》,新出字[2010] 294號文件。

[27]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開展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附件2《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評獎辦法》,新出字[2013] 242號文件;新聞出版總署辦公廳:《關于實施精品報刊建設工程推薦“百強報刊”的通知》,新出廳字[2012] 556號文件。

[28]王建峰《專訪李東東副署長:設立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16日。

[29]仲偉民《緣于體制:社科期刊十個被顛倒的關系》,《南京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30]李頻:《數字時代社科學術期刊改革路徑的思考》。

(作者系《廈門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本文摘自《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歡
新聞出版學術期刊編輯部
馬克思新聞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釋及其當代啟示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簡介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編輯部的春天日常
瘋狂編輯部之鴨腿飯(四)
《中國新聞出版報》正式更名為《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秾Ш蕉ㄎ慌c授時》學術期刊創刊
瘋狂編輯部之快遞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