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是實現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

2016-01-26 05:48張毅君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轉型數字融合

張毅君

期刊教育出版與培訓

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是實現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

張毅君

目前,全行業都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不久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已然是大勢所趨,“互聯網+”也成為當下炙手可熱之詞。在互聯網時代,在數字出版的浪潮中,編輯到底承擔著怎樣的角色,需要統一認識、闡述清楚。

我認為,出版編輯從來都是一門既專且深的學問,因而才有出版專家乃至出版大家之說。常識告訴我們,在傳統出版時代,編輯的作用顯然毋庸置疑,可以說是出版業的核心資源。近些年有人說,進入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編輯的存在價值將被弱化甚至淪為可有可無。我認為這種觀點肯定是錯誤的,至少非常片面。與之相反,編輯的功能和作用在數字出版的浪潮中應更加多姿多彩、豐富多樣,所不同的只是新興出版業態對編輯的能力、知識和經驗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最近,我陪同壽山同志到北京市民營網絡出版企業進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專題調研,其中有一家年輕企業,2008年開始創業,如今己有40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僅27歲,主要從事手機閱讀,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億多,預計2015年將超過7個億。在談到如何確保產品質量、創建企業品牌時,他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科學、嚴密的編輯流程和培養一支業務過硬的編輯隊伍。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曾一針見血指出,我們的文藝創作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其實出版界何嘗不是如此。依我看,這一現象在數字出版和網絡文學領域尤為嚴重。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狀況?其重要原因就是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未能實現“無縫銜接”。在互聯網浪潮面前,傳統出版企業著實觀望了若干年,形象點說就是由于不知所措,因而無所作為。而大量互聯網新興企業則看好出版這一富礦,在傳統出版企業猶豫觀望之際蜂擁而入,由此帶來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局面。因此,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是專業隊伍問題,是傳統出版沒有及時實現轉型,出現了專業人才“斷崖”而造成的后果。

這些年,作為業務主管部門,我們始終強調,傳統出版轉型升級是融合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就難以實現融合發展的目標。目前“十二五”馬上就要結束,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到底發展到什么水平,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怎樣的基礎?

依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4年,數字出版總產值已經突破3 000億,達到3 387.7億,較上年增長33%。如果以有統計以來的2006年的213億為起點,則意味著過去8年之中實現了14倍增長。在以書報刊為主體的傳統內容產業中,電子圖書收入近幾年也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從2011年的7億元躍升為2014年的45億元,增長幅度高達542.86%。

回顧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進程,在黨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總體布局下,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我們主要依據我國傳統出版產業的客觀條件和現實基礎,從設立專職機構、制定專項規劃、實施項目帶動、篩選轉型示范、強化版權保護、推動內外合作等多方面入手,為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探索路徑、奠定基礎。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要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絡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絡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這一指導意見的出臺,使包括出版業在內的各個領域如何實現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有了明確而具體的依歸。目前我們正在按照這一總體要求,著手“十三五”時期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近年來,伴隨數字出版高速發展,新聞出版產業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專業隊伍建設仍將是推進數字出版產業前行必須不斷解決的重要課題,也是實現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從數字出版業務主管部門的視角,我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特別關注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認清責任,更新觀念,增強使命感。

編輯在通過融合而重構的新型出版系統中,既是傳統出版優勢的擁有者,也是新興內容樣態建設的主要承擔者,必須認清自己在這一變革中所處的位置、承擔的任務和負有的責任。新時代的編輯必須充分認識到,在“互聯網+”的條件下,由于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資源整合的數量和范圍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對信息選擇與產品加工的要求日益提高,因而編輯任務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責任不是減小了而是增大了,必須摒棄惰性依賴,增強使命感,以更加積極、自覺的姿態投入當前的重大變革中去。

第二,內容為本,技術為用,用戶是導向。

融合發展是由內容、渠道、技術、營銷和管理等諸多方面共同構成的系統工程。但無論傳統出版還是新興出版,內容都將始終占據首要位置。因為融合發展的終極目的,無非是利用現代化技術工具,更好地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形式和傳播手段可以千變萬化,但出版作為內容產業的屬性不可能改變,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的基本職能也不會改變。因此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全行業都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兩辦印發的《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在推動新興出版繁榮發展的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確保傳播正能量。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科技的重要驅動和支撐作用。作為新時期的編輯,函需主動了解把握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語義分析等前沿技術予以充分的關注與研究,不斷提升新技術應用能力,使自己早日成為新興出版的行家里手和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還有,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環境中,用戶需求和偏好業已成為出版內容、營銷服務等抉擇決策的重要導向,編輯還要及時并牢固樹立用戶意識、服務意識,使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滿足消費者高層次文化需求為己任成為自己的業務行為習慣。

第三,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開辟新天地。

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是變革性系統工程,無論是工作方式的改變還是新技術新工具的應用,對編輯而言,都將遇到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需要按照數字出版新業態的要求對編輯流程重新構建,需要開發與新的傳播渠道相適應的諸多產品形態,還要建立相應的質量標準、監控機制與新的質量服務保障體系等,這些都需要破除畏難情緒,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打開一片新天地。

第四,加強學習,強化培訓,掌握真本領。

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實踐不僅使我們深知引進人才的重要,也倍感提高現有人員新業務素質的迫切。對此,許多數字化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經驗。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在推進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始終把在職編輯人員的學習培訓置于重要位置,采取多種形式,使之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急需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以適應融合發展的需要,通過不斷強化的隊伍建設,保障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挺進。

(作者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本文摘自《中國編輯》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歡
轉型數字融合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答數字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