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期刊出版研究綜述

2016-01-26 05:48秦潔雯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科技期刊學術期刊學術

秦潔雯

2015年度期刊研究綜述、論文索引、論點選摘

2015年期刊出版研究綜述

秦潔雯

2015年全國共出版期刊10014種,增長了48種。期刊出版實踐豐富,在此基礎上,期刊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進展。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發表于新聞出版類專業期刊、雜志、報紙、高校學報、學刊等媒介上的,關于期刊、雜志、學報、學刊研究的文章有20000多篇,研究成果豐富,涉及的領域廣闊,既有宏觀的期刊體制改革方面的研究,又有期刊出版各環節的探索。既有期刊新現象的探討,也有對期刊出版人員研究的人文關懷??傮w來說,2015年的期刊研究是基于期刊業界發展動態的,涉及期刊出版各領域的研究。筆者擬從期刊體制改革研究、提升期刊質量研究、期刊評價研究、期刊數字出版研究、期刊發展趨勢研究等幾個較為集中的研究主題進行回顧和總結。

一、期刊體制改革研究

2003年,我國啟動出版體制改革。2011年,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發布,學術期刊改革啟動。2012年7月30日,《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出臺,明確了學術期刊編輯部轉企改制,成立學術期刊出版企業法人的改革方向。學術期刊改革成為熱點問題。2014年4月3日,《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新廣出發[2014]46號)發布,該文件作為學術期刊改革新的頂層設計,明確了資質認證、體制改革、質量評估和政策扶持的改革路徑。4月28日,《關于開展學術期刊認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新廣出辦發[2014]28號)發布。10月12日,《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臺,認定第一批學術期刊合計 5756 種。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在深刻推動各個傳統行業發生變革的同時,也推動了學術期刊改革。2月9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教社科[2015]1號)出臺,希望高校出版單位推動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升級,高校綜合性學報向專業化學術期刊轉型。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期刊體制改革相關問題已經由“要不要改”,深入發展為“改什么、怎么改”這樣的問題。改革相關意見、辦法在學術界和期刊界引起極大的反響,而十八大后,急促的學術期刊改革暫且擱淺了,科技期刊出版體制改革的進程也一直比較緩慢。劉嬋君等以抽樣調查方式,對陜西省部分科技期刊改革進行了追蹤。發現:迷茫觀望者居多,真正進行轉企改制者少之又少。(科技期刊改革的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分析——以陜西省科技期刊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3)2014年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期刊”版年終盤點時刊文指出,期刊的發展應“集思當前,多維觀照學術期刊改革路徑”。探討期刊體制改革,改革的難點和究竟怎么改,是必然討論的重點。

1.期刊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學術期刊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比較滯后、財政扶持力度不大,80%以上的學術期刊是靠撥款和版面費來維持出版的。期刊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然而改革又困難重重。仲偉民認為體制改革的壓力與日俱增。從大環境看,盡管市場化改革的壓力得到暫時緩解,但對于傳統學術期刊體制的痼疾,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在傳統體制之下,學術期刊雖然目前無衣食之憂,但從根本上看的確是沒有發展前景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尤其是學報,肯定是沒有出路的。(談青年類學術期刊提高辦刊質量的幾個問題,《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11)武曉耕提出我國的科技期刊改革中存在路徑依賴的現象。存在體制上“等、靠、要”,思維模式上依賴新媒體,經營策略上“不作為”,評審機制上依靠“外包”的路徑依賴。(我國科技期刊改革中的“路徑依賴”,《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

2.期刊體制改革的路徑

針對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有學者認為體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難應付諸體制解決。如賀曉利等建議建立“學術期刊退出機制”,解決國內學術期刊多而不強的問題。(國內學術期刊體制改革的關鍵問題與對策,《情報探索》,2015.6)趙文義認為學術期刊的出版改革要從學術崗位聘任制度、學術職稱評審制度、學位授予制度、科研成果評價制度、學術權力分配制度等組成的學術環境改革做起。(學術期刊的出版改革,《編輯之友》,2015.10)而武曉耕認為應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革,通過體制上“市場”介入,建立聯網思維的思維模式,采取主動出擊的經營策略,同時培養學術型編輯進行評審。(我國科技期刊改革中的“路徑依賴”,《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

有學者認為需要學術人自覺自發的關注期刊體制改革,在期刊工作中踐行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廖傳江提出“雖然有如此多的因素阻礙高校學術期刊的改革,但學術期刊改革首先要人民熱衷于此話題。并多采用新穎吸人眼球卻不嘩眾取寵的研究主題。其次,不論是自身還是期刊界,應當堅守以繁榮學科文化,促進社會思想實踐為宗旨,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品德?!保ǜ咝W術期刊改革之思考,《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廖傳江呼吁,學術與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彼此并不對立。所以即使進行了學術大改革,作者也應該遵守學術原則堅守發展學術文化,進行學術交流,并使其進步發展,有利社會的重要陣營。(高校學術期刊改革之思考,《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

二、期刊評價研究

期刊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學術資源,以其特有的連續性、及時性和反映前沿熱點的特征,在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行期刊評價,主要是為了引導期刊更好的實現其價值。隨著數字技術的應用和期刊的發展,期刊評價面臨越來越多新的問題。2015年學者對期刊評價體系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深入的研究。

1.期刊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學術期刊品質優劣,根本標志有兩個:一是刊文水平,二是編校質量。然而,現實中一些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不是直接評價期刊的刊文水平和編校質量,而是走向了其他極端。賀曉利認為其主要根源是國內學術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國內期刊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學術論文發表于國外刊物的評價誤區,《圖書與情報》,2015.2)針對期刊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學者進行了探討。

(1)重數量輕質量是當前評價體系存在的重要問題。姚申認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評價的相關學術機構追求數量管理,評價指標單一,急功近利,成為一味追求數量、“泡沫論文”乃至“拷貝論文”批量生產的“指揮棒”。(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與學術評價:若干問題反思,《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張獻鋒也認為在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領域,目前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重視成果數量而輕視成果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質量不高、科研經費產出效率較低以及科研人員職稱評定過程中科研成果重量輕質等問題,并且已經產生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后果。(以質量評價為主導——也談期刊評價體系的改革,《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0)

(2)以刊評文的評價方式也被學界詬病。李艷認為中國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主要有基于“質量評估”的“合格評價”和“優秀期刊評價”以及基于“影響力大小”的核心期刊評價,兩種評價體系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李金華提出混淆主體、客體,將辦刊主體與期刊論文水平混合進行測評是學術期刊評價上的偏誤之一。(走出學術期刊評價誤區,《人民日報》,2015 .6)與一般學者所持觀點不同,俞伯靈認為科研管理中以學術期刊的等級來評定學術研究成果的通行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學術期刊的評價功能又是有邊界或限度的。(學術期刊的評價功能與創新發展,《甘肅社會科學》,2015.1)

2.關于期刊評價的反思

期刊評價體系在運用過程中暴露出種種問題,這促使學者有必要進行反思。賀曉利,樊華提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完全可以首選投給這些高質量的刊物,但結果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除國內科技期刊出版嚴重滯后外,其學術評價機制的指揮棒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保▏鴥瓤萍计诳瘜W術評價反思,《出版廣角》,2015.5)臧莉娟認為期刊評價在評價目的、評價客體、評價主體方面也存在一定偏差,期刊評價為評價而評價,將期刊簡單視為論文之集合,圖書情報類專業評價機構越位主導期刊評價。(期刊評價結果權威性影響因素分析——以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為中心,《中國出版》,2015.8)

不可否認任何評價體系都不是完美的,評價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尤其不能作為評價學術質量的標準,因此需要客觀認識和正確對待期刊評價。伯靈等提出:期刊評價不等于學術評價,不能簡單地將期刊質量與學術質量畫等號。(國內學術期刊評價體系比較研究,《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趙均也認為該把評價體系作為我們在具體評估中需要參考的依據,而不應該對其簡單迷信。(關于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存在與使用的幾點思考,《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12)蔣重躍呼吁“學術期刊評價標準不是抽象的,而應是具體的?!保ㄗx者關注度標準在期刊評價中的限度,《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劉京希認為尊重學術期刊發展生態規律的評價體系,應當具備如下特點:內容評價而不是形式評價;非功利性評價而不是功利性評價;非可操縱性評價而不是可操縱性評價。只有通過發揚學術民主,以讀者為主體所進行的評價,才是基于內容的、超越功利的、不可被操縱的評價方式。(學術期刊評價:形式為王還是內容為本?《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0)

3.對期刊評價的建議

如何通過期刊評價體系的建設,達到促進學術和學術期刊共同發展的目標,這是期刊評價體系的靈魂。圍繞促進學術和期刊共同發展而設置評價指標體系,這是學刊評價體系的核心。也是評價機構方、期刊出版方、作者方、科研管理方以及圖書館方的利益博弈。

(1)完善期刊評價的原則性建議。李己華提出扭轉這種有失偏頗、弊端較多的現象,關鍵是要去掉學術期刊頭上的“行政化帽子”。(學術期刊評價要用好“兩把尺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1)趙連君認為需確立綜合多維辯證的評價原則,客觀準確公正地評價學術期刊。即客觀與主觀結合、形式與內容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專家與讀者結合的原則。(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的多維辯證評價,《甘肅社會科學,2015.1)向志柱提出期刊評價中應堅持三個統一。一是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統一。靜態評價主要針對學術期刊的學術水準、編輯質量、編排裝幀等內在形式,動態評價是指期刊的社會影響和論文的反饋影響與引文影響。二是學術質量與編校質量相統一;三是評價指標與學刊發展相統一。(在期刊評價中堅持三個“統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6)

(2)建立期刊評價體系的方法。林麗芳認為為提高學術期刊評價水平,應建立官方的學術期刊評價機制;構建專業評價機構與學術共同體相結合的評價主體;完善“定性”評價指標,評價內容應體現“學術”和“期刊”兩方面。(學術期刊評價:反思與完善——基于 300 份調查問卷的分析,《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王曉紅也持有類似意見。(完善人文社科期刊評價體系,《人民日報》,2015.8)溫澤宇等提出了利用加減分法與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制定國家引導的期刊評價體系、自主劃定“核心期刊”表和建立數字出版評價體系等建議。(學術期刊質量評價體系分析,《科技與管理》,2015.7)

(3)關于期刊評價量化的問題。張獻鋒建議增加量化評價指標的質量指向性;增加關于質量評價的指標,尤其是關于創新性的評價指標;對期刊代表作應該實行同行專家評議;發揮三大文摘的二次評價作用;盡量排除主觀因素對于評價指標的影響和干擾。(以質量評價為主導——也談期刊評價體系的改革,《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0)而劉京希認為在當下量化評價體系強行介入學術與學術期刊評價,嚴重破壞學術生態,污染從業者學術良心的不良生態環境下,高校學術期刊界、社會科學院系統學術期刊界、黨校系統學術期刊界三者之間亟需加強呼應與聯動。在此基礎上,最終形成一個以三大學術期刊系統為基礎架構的學術期刊聯合體或自治組織,統一思路,統一行動,協同進退,共同抵御行政性量化評價體系對于學術期刊的“格式化”侵擾與閹割,切斷行政性量化評價體系與學術期刊界的“外溢性”權力聯系,恢復學術期刊的獨立性、主體性和學術尊嚴,還學術期刊界一片凈土,讓學術期刊回歸學術、回歸本真、回歸“自然”,為學術期刊評價的民主化掃清外部障礙。(學術期刊評價:形式為王還是內容為本?《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0)

(4)涉及國內外期刊評價機制問題。學者多認為應該有意識的認可和側重國內期刊,加大宣傳和影響力。段桂花等認為應通過提升“國民待遇”改變國內期刊自我矮小的思維模式(學術評價體系助力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編輯學報》,2015.6)賀曉利認為應重構學術論文評價機制,在鼓勵優質學術論文在國外優秀刊物上發表的同時,必須加強和完善國內學術論文的評價機制建設,采取適當的策略鼓勵優質稿件在國內期刊發表,使更多的優秀期刊走出國門,用自己的期刊向世界展示國內的科研成果。(國內期刊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學術論文發表于國外刊物的評價誤區,《圖書與情》報,2015.2)賀曉利,樊華認為應提高國內期刊學術評價的權威性。如調整學術評價指揮棒,增強對國內科技期刊評價的權威性;設定多元化的學術評價規則;建立我國的國際數據庫,提升國內科技期刊的學術評價;出臺期刊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國內期刊學術質量,推動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國內科技期刊學術評價反思,《出版廣角》,2015.5)

三、提升期刊質量研究

影響學術期刊質量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辦刊宗旨、稿源、編輯素質、專業特色、出版質量等,研究者從多個方面探索了提升期刊質量的策略。

1.通過編輯人員提高期刊質量

對于一本期刊來說,編輯的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編輯是編輯工作行為的主體,是期刊的守門員,應充分發揮編輯的主體意識。韓俊,劉曉婷認為編輯是期刊出版過程的中心環節,編輯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期刊質量。改進科技期刊建設體系的重點就在于此。(科技期刊質量建設體系的改進措施—以《節能技術》為例,《科技與出版》,2015.8)編輯在內容質量建設中起到橋梁作用。在內容質量建設整個過程中,網絡平臺和網絡技術的利用至關重要。朱曉文,劉培一提出內容提升需要編委會的推動力,專業化的科學編輯才能提供專業出版服務的內容質量提升的策略。(網絡時代的我國科技期刊質量提升,《中國出版》,2015.8)

2.通過專題策劃提高質量

仲偉民建議青年類學術期刊提高辦刊水平要科學、準確定位,加強選題策劃重視組織專題。因為通常來說,專題的影響力要大過單篇文章的影響力。(談青年類學術期刊提高辦刊質量的幾個問題,《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11)石鶴等建議采用激勵政策鼓勵編輯組織專題;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專題組稿;通過與協辦單位合作進行專題組稿、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專題組稿、以及時報道重大科研成果的方式組織專題、通過舉辦學術會議的方式進行專題組稿、嘗試組織非學術類專題.(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專題 提升科技期刊質量,《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2)

3.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期刊質量

馬蘭認為基于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出版發行質量和其他重要因素對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有助于科技期刊找到學術質量提升的源頭。(新形勢下科技期刊學術質量影響要素探析,《2015年第7屆科技期刊發展創新研討會論文集》,2015.8)朱海龍提出在數字化的條件下,要在突出高校學術期刊辦刊特色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工作特征,因時、因地制宜,堅持數字化的條件下全面質量管理的辦刊思想。(數字化背景下高校學術期刊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研究,《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11)

4.防止學術不端提高期刊質量

2014年,小保方晴子在STAP細胞論文中有篡改、捏造等造假問題被認定學術不端,論文被《自然》雜志撤回,其博士學位被早稻田大學取消,并導致其導師愧疚自殺。近些年,國內一些科研人員、學者甚至大學教授、院士的學術不端行為被頻繁報道。如重慶師大一教師被指“從講師一路抄襲到教授”。而2010 年 9 月,《自然》雜志發表題為《中國期刊存在31%剽竊》的文章,2010年10 月,《紐約時報》頭版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學術剽竊現象嚴重影響該領域與世界的合作。學術不端造成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大。防止抄襲學術不端行為迫在眉睫。郭鵬,向朝霞提議建立學術信用信息制度?,F在網絡非常發達,全國學術期刊應該聯合起來,在公共學術平臺上筑起一道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防火墻,聯手抵制各種學術不端行為。(論學術不端行為與學術期刊的責任,《理論與現代化》,2015.9)陳志賢認為科技期刊編輯在防范學術不端工作中要發揮主體意識:收稿前對作者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初審時通過多種途徑查詢學術不端;對發表前的稿件再次把關;主動借助社會監督;對有學術不端行為者進行懲治。(學術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編輯的主體意識,《編輯學報》,2015.4)

四、期刊數字出版研究

期刊數字出版已然不再僅是期刊出版的發展趨勢,而是期刊出版的重要現實。隨著技術的發展推動,數字出版呈現多種形態,云出版、域出版、公眾號等等,在期刊領域都得到切實的應用。而期刊數字出版中表現最為集中、最為突出的仍是期刊出版平臺、期刊優先出版、期刊開放存取及相關研究。

1.期刊出版平臺研究

期刊出版的數字化、集群化和網絡化已成為當前數字出版的重要潮流,為適應這一技術變革,我國部分期刊自建網站,嘗試向數字出版邁進;但由于起步較晚,多數期刊網站尚未達到國外期刊的同等水平,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交流互動、全文檢索和鏈接的功能。當前,學者對期刊發展與數字出版平臺的關系、期刊出版平臺的發展趨勢比較關切。

(1)期刊與數字出版平臺的關系。郭霞認為學術期刊能夠借助新媒體平臺實現持續發展。學術期刊應該明確定位、增強質量、彰顯期刊特色;應該順應新媒介平臺發展趨勢,學習先進經驗,進行數字出版;應該轉變傳統觀念,挖掘團隊潛力,重視復合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全面推動學術期刊轉變運行模式并實現持續發展。(學術期刊新媒介平臺的運行模式與發展趨勢,《新聞傳播》,2015.12)楊春蘭,李文竹認為數字化平臺化建設成為學術期刊轉型的必然選擇,但只有將原有編輯部和紙刊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并與新技術、新平臺深度融合,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特色的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學術論文數字發布平臺 :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未來? 《中國出版》,2015.2)

(2)期刊數字出版平臺的發展趨勢。楊春蘭,李文竹認為以編輯部為單位的淘寶式服務平臺或成為平臺建設的一個方向(學術論文數字發布平臺: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未來?《中國出版》,2015.2)桑海認為應更加緊密合作,以學者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盡快重新設計搭建充分尊重用戶體驗的新型在線學術平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在線學術平臺——“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之未來構想,《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5.5)遲秀麗等以LoRES平臺為例,提出未來發展首先要樹立品牌意識,成為科技期刊傳播信息的重要載體和窗口,更好地為科研、行業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及時的研究動態、行業資訊,成為研究人員不可或缺的、首選的信息來源。平臺二期將逐步開展數據出版,科學數據數量較少時,將其作為科學論文附件隨論文一起發表;嘗試與數據中心建立聯合互動的數據管理機制,共同推動資源環境領域的數據出版。(資源環境科技期刊集群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編輯學報》,2015.10)

2.期刊優先出版研究

出版時滯過長一直是困擾出版行業發展的難題之一,過長的出版時滯會使期刊失去對國內外優秀稿件的吸引力與核心競爭能力。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下,“中國知網”于2010 年 10 月正式啟動了中國學術期刊優先數字出版。徐銘瞳,吳星以中國知網為平臺,對我國學術期刊優先出版現狀進行統計研究,發現從2012年至今,加入優先出版計劃的學術期刊數量、優先發表的論文數量均翻了一番;對優先出版論文的下載率情況進行分析,認為在論文優先發表初期實現了提高論文檢索利用的實際功效。(學術期刊優先出版發展現狀的實證分析,《科技與出版》,2015.7)

數字化優先出版,作為數字化出版的一個特殊的過渡階段,它可以為高校學術期刊探詢出一條真正的、暢通的數字化出版道路牽線搭橋。(任屹立,王東,SWOT與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優先出版研究,《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6)許書閣提出采用現行國際為流行的六位代碼法編排論文。無需等待一期內所有文章全部定稿后再上網,可以完成一篇,上網一篇。(淺談學術期刊的單篇優先出版,《赤子(上中旬)》,2015.6)徐銘瞳,吳星提出完善優先出版的策略:完善出版平臺技術細節;加強行業自律;構建學術質量評估標準;形成優先出版學術聯盟。(學術期刊優先出版發展現狀的實證分析,《科技與出版》,2015.7)任屹立,王東基于 SWOT 分析,提出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數字化技術標準;轉變辦刊觀念,在數字優先出版中延伸和發展期刊,提升期刊的品質;爭取多渠道合作,借力推動數字化優先出版。(SWOT 與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優先出版研究,《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6)

3.期刊開放存取研究

開放存取是不同于傳統學術傳播的一種全新機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權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聯網為用戶免費提供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務。何培育認為可以通過構建OA期刊學術評價體系,促進OA期刊運行機制的完善,調整OA期刊著作權保護規范發展我國開放存取期刊。(開放存?。鹤哌M學術期刊數字出版新時代,《出版廣角》,2015.2)賀偉提出建議借鑒國際經驗,著重從政策層面增強引導和宣傳,建立大規模OA資源整合平臺,加強學術論文質量控制等方面探索發展我國OA期刊。(開放存取進展及其對我國科技期刊出版的影響與啟示,《學報編輯論叢》,2015.9)吳帆,秦長江提出國內開放存取期刊平臺應通過提升平臺及其期刊的網絡影響力,提升平臺及其期刊的自身影響力,提升期刊論文作者的影響力等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國內外開放存取期刊平臺對比分析,《情報探索》,2015.4)

五、期刊發展趨勢研究

對期刊發展趨勢的研究一直是期刊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尤其是在當前技術飛速推進、期刊業變革的特殊時期,期刊發展趨勢逐漸凸顯出期刊集群發展、期刊融合發展、期刊國際化發展的趨勢。

1.期刊集群化研趨勢

“集群化”是國際科技出版集團持續跨行業、跨國界兼并的路徑,目的是實現規?;瘧鹇?、集約化經營,這種戰略使得科技期刊市場以集群形式控制在幾家寡頭手中,這些巨頭在資本市場上還通過互相持股來謀求整體利益最大化。集群化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和模式。

(1)期刊集群化存在的問題。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認為從國際科技期刊出版的現狀,可以發現集群優勢進一步得到強化……集群化發展的“合力”不強的問題。(科技期刊融合發展現狀、趨勢及建議,《科技導報》,2015.12)楊春蘭認為我國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有多種模式,但集群化程度依然偏低;學科刊群建設主要依托數字出版平臺,并以提供信息服務為核心;期刊集群對期刊的管理仍以松散式為主。(我國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編輯之友》,2015.3)

(2)期刊集群化路徑探索。目前絕大多數中文科技期刊采取編、排、校一體的作坊式出版模式,出版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出版效率低下。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提出,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應繼續推進科技期刊專業集群化發展;借助資本運作,打造強勢專業;以讀者需求為中心,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編輯的綜合能力的建議。(科技期刊融合發展現狀、趨勢及建議,《科技導報》,2015.12)楊春蘭認為從國外經驗看,即便期刊集群化發展程度再高,也依然會有一些中小出版機構存在,這樣也有利于出版業的生態平衡。因此,建議國家對一些大型出版集團或者有潛力成為大型出版集團的機構進行重點扶持,并幫助其做大做強,沒有必要“一刀切”式地要求所有出版機構都采用集團化、集群化的方式辦刊。(我國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編輯之友》,2015.3)

2.期刊融合發展趨勢

對于融合發展,中央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目標、路徑等都很清楚,但是從目前來看,融合的成果或者說成功的案例還不是很明顯。期刊融合在路徑探索中,成功的經驗不是很多。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提出期刊要真正實現融合發展,最后都是改革的問題。融合發展也好,兼并重組也好,做大經營也好,包括調動職工積極性也好,最終的目標都要集中到管理體制上。對于目前的期刊出版單位來說,就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把可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把內容做好、做精、做細。另外,也要有探索的勇氣。(讓傳統期刊和新媒體實現利益融合——訪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趙新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9)張靜等認為,媒體融合依賴于出版內容和出版技術的數字化,媒體融合也離不開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發展的認識及實踐,《編輯學報》,2015.12)王松寶提出堅守根本鞏固競爭力行業期刊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這些優勢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中必須堅守。一是必須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二是必須嚴守內容質量,提升行業期刊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必須遵守新聞傳播規律。(行業期刊須在融合中堅守與革新,《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11)

3.期刊國際化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間交流日益頻繁,我國的知識經濟、文化經濟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同時科技事業的交流和合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不管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為我國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國際化的實質。張慕華認為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實質在于弘揚本土文化、建立學術自信。(“弘揚本土文化”與“建立學術自信”—論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實質與出路,《傳播與版權》,2015.11)胡巖認為中國學術期刊立足自己的本質屬性而發展,國際化只是其一個附屬的產物?;谶@種認識,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應該以提升學術質量和傳播能力為主要抓手,國際化發展應服務于這兩個目標。(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的哲學反思,《科技與出版》,2015.2)

(2)期刊國際化存在的問題。張慕華認為現階段的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大都還停留在與國際標準“單向度接軌”的層面,造成了中國學術“他者化”的困境。(“弘揚本土文化”與“建立學術自信”—論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實質與出路,《傳播與版權》,2015.11)胡曉娟認為華文社科學術期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其國際化還面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國際輿論環境對學術研究的困擾;內部發展動力不足;人員素質和意識層面的問題(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傳播學分析,《出版科學》,2015.5)

(3)期刊國際化路徑探索。宋麗萍等提出可以與國際知名出版社合作,利用國外出版集團開始進軍我國網絡市場的“契機”,通過與先進期刊合作,借鑒其成熟的出版模式和管理經驗,提升期刊整體和網絡化水平,擴大傳播范圍,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國際合作模式。(提高科技期刊網絡化水平 加快科技期刊國際化進程,《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10)孫志偉認為社科學術期刊在國際化過程中應遵循“求同顯異”的原則,將我國學者的學術觀點彰顯在國際舞臺?!扒笸敝饕冈谡撐牡膶懽髡Z言、寫作方法等表現形式方面要與國際標準接軌,減少在論文表現形式方面的障礙“;顯異”則指中國學者在其具有優勢的領域發出的學術聲音,這是我國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中的“求同顯異”,《中國出版》,2015.6)胡曉娟認為要避免陷入“西方化”和“英語化”的誤區,傳承中華文化,積極設置學術議題,提升國際學術話語權。(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傳播學分析,《出版科學》,2015.5)

(作者單位系暨南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科技期刊學術期刊學術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計算機應用》獲評“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類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動態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