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期刊“走出去”研究綜述

2016-01-26 05:48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社科走出去科技期刊

肖 超

2015年期刊“走出去”研究綜述

肖 超

2015年,國內學界和期刊界對“期刊走出去”的研究熱度不減,研究文獻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筆者運用CNKI、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檢索到2015年發表的“期刊走出去”相關文獻76篇。文獻類型主要為期刊和學位論文。其中,期刊論文有74篇,學位論文有2篇??梢?,學術期刊是2015年“期刊走出去”研究文獻最重要的文獻載體。這些期刊論文發表于《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科技與出版》《出版科學》《編輯之友》等出版類學術期刊,以及《清華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高校學報。

通過對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歸納,筆者發現學界對期刊走出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期刊“走出去”現狀、困境、影響因素、路徑、影響力等方面的研究。下文中,筆者從期刊“走出去”現狀和困境,期刊“走出去”影響因素,期刊“走出去”路徑,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等四個方面,對2015年的期刊“走出去”研究進行評述,而后對這些研究成果做出總體上的評價。

一、期刊“走出去”現狀及困境研究

社科期刊和科技期刊“走出去”的現狀有共同之處,也各有差異。研究者對社科期刊和科技期刊的現狀進行了專門探討。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范皚皚等運用比較研究法,發現被SSCI收錄的中國大陸社科期刊在質量上已經超越了中國臺灣地區、其他東亞國家和金磚國家,表明中國社會科學期刊具有后發優勢,開始進入穩健上升期(SSCI收錄中國期刊的發展及其影響力(二)——基于國家和地區視角的比較研究,《科技與出版》,2015.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雜志社任勝利在《2014年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發展回顧》中從期刊數量、主辦機構、出版周期等方面總結了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現狀,并從新刊創辦、期刊更名、影響力指標等方面回顧了2014年度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發展,認為應從數量規模、國際影響力和學術聲譽、自主辦刊能力等方面加強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建設(2014年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發展回顧,《科技與出版》,2015.2)。

部分研究者運用比較研究法,對中外學術期刊國際化現狀進行了比較分析。延邊大學《東疆學刊》編輯部張克軍從辦刊單位構成與資助情況、編委構成與稿件來源、編排體例與格式規范等方面,對中韓兩國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國際化現狀進行了比較(中韓兩國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國際化現狀之比較,《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11)。

一些研究者對社科期刊、科技期刊國際化的困境進行了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胡曉娟認為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困境體現在:國際輿論環境對學術研究的困擾、內部發展動力不足、人員素質和意識層面的問題(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傳播學分析,《出版科學》,2015.3)。長安大學雜志社袁華智等探討了科技期刊“走出去”面臨的困境體現在:內容出版管理模式存在內在缺陷;編輯出版隊伍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匱乏;企業的國際品牌意識較為狹隘;技術視野下數字化出版轉型相對滯后(科技期刊“走出去”的現實困境與突圍策略,《科技與出版》,2015.3)。神華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李興闡述了我國英文期刊國際化的主要問題:文化差異問題、翻譯質量較低、英文期刊經濟效益較差、英文期刊編輯素質難以滿足國際化要求、發行數量?。ㄎ覈⑽钠诳瘒H化出版的特點、問題和對策,《出版科學》,2015.4)。上海體育學院期刊社《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編輯部張慧認為我國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面臨的困境有:整體國際影響力水平不高、難以提供高水平發表平臺、英文期刊數量少,缺少集群優勢(我國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以被SCI/SSCI收錄的《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為例,《科技與出版》,2015.10)。

二、期刊“走出去”的影響因素

期刊“走出去”受到編委會國際化水平、編輯和作者國際化水平、論文題目和參考文獻英譯質量、科技期刊網絡化水平等多種因素制約。

1.編委會國際化水平

編委會國際化水平非常重要。上海體育學院期刊社《運動與健康科學》編輯部張慧等探討了國際化編委會在英文科技期刊被SCI/SSCI認可及收錄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為國際化編委會對于期刊提高質量、提升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國際化編委會在英文科技期刊被SCI/SSCI收錄中的作用與實踐——以《運動與健康科學》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

2.編輯和作者國際化水平

編輯和作者國際化是期刊國際化的重要部分。新鄉醫學院期刊社劉雪立等對我國SCI來源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與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越高,其學術影響力越大(我國SCI來源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及其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0)。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吳靜等認為:內容編輯的國際化是科技期刊國際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科技期刊的研究水準和學術高度(科技期刊內容編輯國際化問題初探,《出版廣角》,2015.6)??萍计诳瘍热菥庉嫷膰H化包括科技期刊的編輯主體、刊物主體和稿件的國際化三個方面。

3.論文題目和參考文獻英譯質量

論文題目和參考文獻英譯質量能影響期刊國際化水平。江蘇揚州職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沐衛萍認為學術期刊論文題目的英譯是國際化檢索論文進行科研的窗口,對提高學術期刊影響力、參與國際化競爭有很大影響(基于國際化視角的學術期刊論文題目英譯研究,《普洱學院學報》,2015.5)。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水利水運工程學報》編輯部丁綠芳等認為:中文參考文獻的英文對照質量對于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來說非常重要。該文結合編輯過程中的著錄實例,按參考文獻原文有無英譯、原英譯正確與否,對英文對照中的幾種錯誤進行分析,提出處理原則和做法(國際化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參考文獻英文對照的正確著錄,《編輯學報》,2015.1)。

4.數字化水平

期刊的數字化水平對期刊國際化水平有較大影響。南方醫科大學劉群等認為:入選PubMed數據庫對提升醫學期刊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入選PubMed數據庫對提升醫學期刊國際影響力的作用,《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2)。加快醫學期刊的國際化除加入SCI外還可考慮加入PubMed數據庫等。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宋麗萍等認為:提高科技期刊網絡化水平,對于加快科技期刊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提高科技期刊網絡化水平加快科技期刊國際化進程,《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0)。

三、期刊“走出去”路徑研究

期刊“走出去”路徑是期刊“走出去”研究所關注的重點。通過對研究文獻的分析,筆者認為,這部分研究在研究內容上以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為主,研究方法上以個案研究為主,重視對具體路徑的探索。

1.研究內容以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為主

目前,期刊“走出去”路徑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兩種類型。對于大眾期刊、消費類期刊“走出去”路徑的研究較少。

(1)科技期刊“走出去”路徑。學界和業界重點探討了科技期刊“走出去”的路徑、思路、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觀上的科技期刊層面,也有學者對高校綜合性科技期刊、英文科技期刊、生物類期刊等具體門類的科技期刊國際化策略進行了研究。雖然研究文獻所用詞匯不同,但均是對科技期刊國際化策略的探索。

長安大學雜志社袁華智等提出了科技期刊“走出去”的集約化思路:內容出版管理集約化(嚴格高效)、人才隊伍建設集約化(多元精細)、品牌建設集約化(扎根市場)、出版營銷集約化(數字營銷)、經營銷售模式集約化(個體差異)(科技期刊“走出去”的現實困境與突圍策略,《科技與出版》,2015.3)。杭州低碳科技館沈婭瑜提出了推動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主要途徑:為我國科技期刊進行正確的定位;打造國際化的編輯團隊;創辦英文期刊,增加英文信息量;使出版規模向著網絡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分析,《赤子(上中旬)》,2015.5)。吉林大學《東北亞論壇》編輯部許佳提出了推進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利用新技術改變編輯工作模式;與國際成熟出版機構接軌,為刊物打造高端推廣平臺;組建專業的出版、營銷隊伍(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探析,《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10)》。長安大學雜志社陳磊等認為在國家利益下,科技學術期刊應限制國家資金產生的科研項目論文外流,同時努力爭取國際稿源。在購買自然、科學等高端雜志的版權后,可由國家組織專業出版機構進行翻譯,降低國內科研人員接觸國家前沿領域的獲取成本,提高便捷性(國家利益下的學術期刊國際化熱潮反思,《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張鳳等提出了國際化趨勢下高校綜合性自然科學類期刊的發展策略:打破期刊技術指標、科研評價機制和辦刊體制的制約,充分利用高??蒲袃瀯?,在網絡化出版方面加快步伐(國際化趨勢下高校綜合性自然科學類期刊的定位與發展,《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君闡述了提升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化的策略:明確期刊定位,面向國際市場;國際編委審稿,打造專家隊伍;注重編輯培養,滿足國際化發展需要;加強海外合作,拓展銷售渠道;實現作者與受眾的國際化,創新服務模式(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化提升策略,《出版發行研究》,2015.7)。神華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李興提出了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化的思路:提高編輯水平、選用高水平的翻譯團隊、建立編審專家團隊、增強對英文期刊的扶持力度(我國英文期刊國際化出版的特點、問題和對策,《出版科學》,2015.4)。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徐凌等探討了《公路交通科技》的國際化實踐,提出了實現交通科技期刊國際化的對策:建立創新發展模式,擴大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規范編審制度,提高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競爭力;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辦刊模式(交通科技期刊國際化策略探索與實踐,《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11)。南京工業大學《生物加工過程》編輯部周曉薇提出了國內生物類期刊國際化的策略:增加本身的先進學術含量,增加期刊出版的數字化與網絡化建設,積極參與并建立與國際出版機構和集團的合作(生物類期刊國際化發展的策略與建議,《學報編輯論叢》,2015.00)。

社科期刊“走出去”路徑。對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路徑的研究,可分為對綜合研究和微觀探索兩個方面。綜合研究主要是對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策略的宏觀探索。微觀探索主要是對新聞傳播類、編輯出版類、體育類、外語類等具體門類社科期刊“走出去”策略的探索。

探索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策略的學者主要集中于新聞傳播學、圖書情報學等學科領域。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楊提出了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質量保障戰略:專業化隊伍建設戰略、多元化組稿戰略、專業化審稿戰略、規范化體例建設戰略、快速出版戰略及數字技術應用戰略(中國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質量保障戰略研究,《中州大學學報》,2015.6)。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胡曉娟闡述了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策略:提升傳播主體素養,做好人才儲備;把握內容制勝,推進受眾研究;善用新媒體與大數據,拓寬傳播渠道(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傳播學分析,《出版科學》,2015.3)。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姚樂野等提出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走出去”的具體措施(戰略):走集團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加大對國內已有人文社會科學英文期刊的培育力度;新辦一批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類英文期刊(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的國際影響力分析——基于“985”高校在WebofScience期刊發文引文的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教授何明星探討了中國社科學術期刊提升世界影響的途徑:加大相關領域、學科的一流學者隊伍組織工作;中國學術期刊必須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學術活動(從學術期刊的世界傳播與影響探討中國學術期刊“走出去”——以中國文史類學術期刊為例,《出版廣角》,2015.4)。中國人民大學學術期刊社李存娜等闡述了中國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國際化戰略,認為中國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國際化,需要完善中國學術話語、提供優質內容;建立中國自主的大型傳播平臺,為英文期刊的國際化“保駕護航”;以“國際引證”為基礎,結合國內外同行專家的評議,建立可以替代SSCI的、中國自主的英文人文社科期刊評價體系(中國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國際化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張慕華認為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實質在于弘揚本土文化、建立學術自信。必須堅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根本方針,堅信“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打造出代表本民族文化精粹的具有國際學術競爭力的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弘揚本土文化”與“建立學術自信”——論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實質與出路,《傳播與版權》,2015.11)。

學界對新聞傳播學、編輯出版學、體育學、外語等學科門類的社科期刊“走出去”策略做了具體研究。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鄭建麗以國內新聞傳播學CSSCI來源期刊為研究對象,從短期策略與長期目標兩個層面,分析了新聞傳播學學術期刊的國際化路徑。國際化短期策略包括:期刊出版語言的國際化、在線編輯系統的數字化與編排體例的規范化、評審隊伍的國際化、稿源和作者的國際化。國際化的長期目標包括:期刊出版運營的國際化、學術論文質量與期刊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開放存取模式帶來的國際化機遇(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學學術期刊國際化路徑——基于CSSCI來源期刊的分析,《中國出版》,2015.12)。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向誼認為提高中國編輯出版類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措施包括:提高編輯出版類期刊的國際化意識、為文章增添國際化信息、出版中英文雙語或英語期刊、加強網站和數據庫建設、爭取被檢索機構收錄等。還可通過明確自身定位推動中國STM出版格局的完善,借助學術力量加強國際交流,提高編輯素質,在中國編輯“走出去”的同時將國際同行“引進來”(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編輯出版類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1)。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期刊編輯室張逸崗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外語期刊的發展思路:樹立國際辦刊理念,深化國際合作意識;突出多語種、多層次特色,提升辦刊質量;鼓勵跨學科研究成果,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提高編輯隊伍的專業水平和國際化程度;加強網絡平臺建設,豐富國際專家數據庫;建設外語期刊群,推動期刊研究(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外語期刊的發展思路,《現代出版》,2015.1)。北京體育大學楊紅梅以《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為例,探索了體育類期刊國際化路徑:依托和發揮主辦單位的學科優勢、抓住國際化稿源、組建國際化的編審隊伍(體育類期刊國際化道路的探索——以《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為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2015.2)。北京體育大學李勇勤等梳理了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研究進展,指出提升中國體育學術期刊質量和水平,擴大體育學術期刊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是實現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的目標(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研究進展,《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3)。上海體育學院期刊社《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編輯部張慧結合《運動與健康科學》的辦刊實踐,提出我國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建議:在編委隊伍、稿件來源、審稿流程、出版模式、編輯素養等方面推動期刊國際化發展,為中國體育科學走向世界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我國體育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以被SCI/SSCI收錄的《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為例,《科技與出版》,2015.10)。

2.研究方法上重視個案研究

學界和業界重視個案研究的方法,用案例來介紹期刊“走出去”的路徑和策略。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物理學、天文學、醫學、農學、環境科學等學科領域的科技期刊,多為英文期刊,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期刊國際化路徑和策略主要體現在建設國際化編委隊伍、提高論文質量、加強與國外合作等方面。

《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英文版)編輯部溫亞媛等以《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走向國際化的努力為例,介紹RAA在建設國際化編委隊伍、爭取國際優秀稿源、實現國際化審稿、開展國際化合作等方面采取的措施(ResearchinAstronomyandAstrophysics的國際化發展實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3)?!栋┌Y》雜志編輯部阮繼等介紹了《癌癥》雜志自2010年變更文種為英文出版后,通過組建國際性編委會、聘請美國編輯、主辦國際性學術會議等多種國際化發展舉措(中國醫學期刊的國際化之路——《癌癥》雜志的探索,《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3)。國際眼科雜志社胡新越等探索了《國際眼科雜志》國際化發展之路,介紹了《國際眼科雜志》國際化發展的措施:加強與國際權威的專業學會及學術機構的合作;積極參加國際會議,邀請國際知名專家來華訪問講學;訪問有關收錄機構,加強交流;以品牌建設為核心,加強期刊宣傳,吸收優秀稿源(《國際眼科雜志》國際化發展之路,《技術與創新管理》,2015.6)?!独碚撐锢硗ㄓ崱肪庉嫴縿㈣冉榻B了《理論物理通訊》(CTP)的創刊背景,通過分析CTP的國際化現狀以及其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偏低、出版程序有待進一步發展和論文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提出并采取了增加國際編委、加強在國際理論物理學界的宣傳、加強現有的綠色通道、建立一流的出版程序、建立國際化的同行評審體制、精選來稿和約稿高質量的論文等改進舉措(《理論物理通訊》國際化的提升措施,《學報編輯論叢》,2015.00)。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羅東等闡述了《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國際化發展的措施:提高論文學術質量;提高稿件處理效率、縮短發表周期;多種渠道提高期刊影響力和知名度(學術期刊國際化發展的思考與探索——以《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3)?!豆腆w力學學報》編輯部汪勝雄以《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AMSS)為例,對其辦刊理念,對自身國際期刊的定位,以及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推進路徑進行了闡述。該文具體闡述了AMSS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路徑:重視稿件質量、重視稿件處理速度和稿件發表周期、重視編輯質量、與頂級出版平臺合作、堅持刊物的宣傳工作(淺談科技期刊國際化與國際影響力提升之途徑——以《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ActaMechanicaSolidaSinica為例,《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3)?!吨袊r業科學》編輯出版部張娟等闡述了《農業科學學報》(JournalofInt egrativeAgriculture)在調整辦刊思路、優化工作流程、發揮編委作用、做科研型期刊、積極策劃???、樹立服務品牌意識及加強編輯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國際化辦刊實踐(新的發展時期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國際化辦刊實踐,《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1)?!董h境科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馮慶彩等探討了《環境科學學報》(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的國家化辦刊實踐:頂層設計、稿源的國際化及影響力、啟用國際化投稿系統、加強編輯隊伍建設、品牌形象建設(以品牌為核心提升期刊國際影響力——淺談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國際化發展,《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3)。上海體育學院期刊社《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編輯部張慧結合《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辦刊實踐,探索了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的辦刊經驗:注重傳承與經營,突出特色;編委會隊伍專業化、國際化;與國際高水平學會合作;與大型學術出版商合作(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的辦刊經驗及啟示,《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5.4)。

3.重視對具體路徑的探索

一些研究者從小處著眼,對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具體路徑做了研究。這些研究重視細節,主要探索了與國外出版方合作出版、刊學研結合、實現高校學報英文版的國際化等具體路徑。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馮韜認為:與國外出版方合作出版是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快速走向國際化的途徑。國際合作出版英文科技期刊應該做到:善用版權談判實現合作雙贏;利用外方資源積極學習經驗;深化版權合作提高國際影響(國際合作出版英文科技期刊的現狀和未來,《出版廣角》,2015.9)。商洛學院學報編輯部劉小燕等在對SCI收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統計與分析的基礎上,認為與國際知名學術出版集團合作是期刊國際化的一種共同路徑。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目前最迫切的是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自己的學術出版集團(SCI收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統計與分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今日科技》雜志社李祖平等認為刊學研結合是中國學術期刊可以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秘訣。文章提出了“刊學研結合”在國內的概念與要求,“刊學研結合”就是通過辦刊活動與學術、科研活動在內容、載體、過程、成果等諸多方面的有機結合,以提升影響因子實現“刊學研”共贏的創新模式。該文認為:全天候、自主型、全領域、國際化的“刊學研結合”是上上策,“刊學研結合”框架下的“精選主題專題”是中上策(“刊學研結合”支撐中國學術期刊“最具國際影響力”,《科技與出版》,2015.4)。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醫學》編輯部楊蓉等認為高校學報英文版的國際化是實現學術期刊“走出去”的重要方式。該文以《生物醫學研究雜志》(JournalofBiomedicalResearch)的自身發展過程為例,從編者、作者、讀者的國際化、網站主頁建設、審稿系統更新、海外辦公室建立、社交媒體利用等方面介紹了JBR國際化的經驗(高校學報英文刊的國際化之路——以《生物醫學研究雜志》實踐為例,《學報編輯論叢》,2015.00)。

此外,學界也探討了學術期刊國際化對編輯的要求。吉林大學《東北亞論壇》編輯部許佳闡述了學術期刊國際化對學術期刊編輯素質的要求:更新理念,明確國際權威評價體系規則;提高計算機使用以及信息搜集整理技能;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學術期刊國際化背景下我國編輯素質提升探析,《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9)。第三軍醫大學醫學教育教研室唐秋姍等闡述了醫學期刊國際化對編輯工作的要求,認為醫學期刊國際化對編輯發展的要求體現在:信息素養、英語能力、營銷意識、工作主動性和職業道德觀(醫學期刊國際化對編輯工作的要求,《學報編輯論叢》,2015.00)。

四、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研究

擅長文獻計量研究的學者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期刊國際化程度做了評價,并提出了科技學術期刊國際化程度指標計算公式和期刊國際影響力指數。

1.期刊國際化程度研究

研究者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根據《期刊引證報告》(JCR)、《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等數據,對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做了分析,并對期刊的國際化程度做了評價。評價對象既有教育學等社會科學期刊,也有核科學、地質學等自然科學期刊。評價方法和評價領域較為廣泛。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編輯程軍與姜博運用科學計量學的方法,對350種國內教育學期刊2012~2014年國際影響力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教育學期刊的國際影響范圍總體呈擴大趨勢,但期刊學術質量亟待提升;教育學術團體是教育學術成果國際化的重要力量,高校主辦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仍待提高;專業型期刊是高國際影響力期刊的主要陣地。與其他國內人文社科期刊的國際影響力相比,教育學期刊總體處于中等水平;與國際教育學期刊相比,少量國內教育學期刊開始與國際權威教育學期刊接近,但整體仍存在不小差距?!百|”與“量”均衡發展,注重傳播語言載體的作用,多主體參與,專業化和特色化研究以及完善評價體系,是提升我國教育學期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2012—2014年中國教育學期刊國際影響力現狀及思考——基于《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的統計分析,《中國高教研究》,2015.7)。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教授何明星利用OCLC數據庫,對中國文史類學術期刊的世界影響力做了評價(從學術期刊的世界傳播與影響探討中國學術期刊“走出去”——以中國文史類學術期刊為例,《出版廣角》,2015.4)。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范皚皚等通過對SSCI數據庫收錄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的計量分析,研究發現,從2005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的國際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新創辦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更高,從總體上提升了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的綜合國際影響力,但是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大大低于中國自然科學期刊(SSCI收錄中國期刊的發展及其影響力(一)——基于學科視角的比較研究,《科技與出版》,2015.1)。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NuclearScienceandTechniques編輯部于伯章等使用2014《期刊引證報告》(JCR)和WebofScience,研究33種SCI核科學技術期刊的出版平臺、出版周期和出版語言,結果顯示核科學技術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論文影響力低。最后,提出了對中國核技術期刊國際化的建議:中國核科學技術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臺,組約國際化研究論文和綜述論文,出版國際化???,落實國際化辦刊措施,杜絕人為操控影響因子等(2013年SCI收錄核科學技術期刊國際影響力探析,《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6)。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中國藥學》(英文版)編輯部黃河清等通過介紹《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的數據指標、分析入選兩類“國際影響力”科技期刊數據及藥學類期刊的表現,發現我國英文科技期刊被SCI收錄的數量逐年遞增,中文科技期刊平均國際影響力已高于非英文的國外科技期刊(從《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數據看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現狀,《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 ticalSciences》,2015.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張茂玲等對2012~2014年進入“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5%)”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TOP10%)”的地質學期刊的文獻計量學指標加以分析,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客觀地評價了中文地質學期刊的國際化發展現狀和態勢(中文地質學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探討,《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6)。

2.期刊國際影響力指數研究

發表于《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和《編輯學報》的兩篇文章,分別提出了科技學術期刊國際化程度指標計算公式和期刊國際影響力指數?!斗雷o工程》編輯部朱大明提出以國際論文數量、國際引用頻次、稿源國數量、引用國數量為基本統計數據的科技學術期刊國際化程度指標計算公式。該文認為期刊國際化程度的定量評價指標是指由表征期刊國際化程度基本特征的統計參數,通過相對合理的數學模型計算得到的分項及綜合量化表征期刊國際化程度的評價指標,包括期刊國際學術貢獻量、國際化廣度、國際化強度和國際化程度綜合評價指標等(科技期刊國際化程度評價指標和方法,《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3)?!吨袊鴮W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伍軍紅等提出了一個評價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指標——期刊“國際影響力指數CI”。該文提出了增強我國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建議:政策支持、重塑定位、人才興刊、國際評議、全球營銷、出版創新、集約經營(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指標研究,編輯學報,2015.3)。

(作者單位系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猜你喜歡
社科走出去科技期刊
社科成果展示
《計算機應用》獲評“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西安交通大學社科三刊簡介
我校首次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