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溶栓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6-01-26 16:39劉剛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1期
關鍵詞:下壁通率經皮

劉剛

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溶栓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劉剛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溶栓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6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參照組,各23例。參照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尿激酶后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動脈再通率和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動脈再通率(73.91%)顯著高于參照組(34.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13.04%)顯著低于參照組(39.1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安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使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塊表面形成血栓,造成心肌缺血壞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打通患者體內的梗死動脈,挽救頻臨死亡的心肌,對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意義。研究發現[2],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先行溶栓,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治療效果更好。本研究對治療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參照組,各23例。治療組男8例、女15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1.65±3.05)歲;參照組男11例、女12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2.21±4.35)歲。所有患者均經病理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有肝腎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器質性心臟病不予納入。②標準缺血性胸痛>30min,服用硝酸甘油后無緩解。③癥狀發作在12 h以內。④Ⅰ、Ⅲ、aVF 導聯同時出現ST-T、Q波動態變化。

1.3 方法 參照組口服150mg阿司匹林(吉林省銀河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661),1次/d,口服75mg氯吡格雷(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1次/d,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給予尿激酶150萬U,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患者右股動脈進行穿刺,實施動脈造影。如果患者出現緩慢心律失常,采用保護性臨時起搏電極(從股靜脈插入),如果患者出現低血壓休克,應先維持生命體征。輔助藥物采用他汀類藥物、硝酸酯類藥物、多巴胺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調脂、抗凝和抗血小板等治療。

1.4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動脈再通率和心血管事件(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動脈再通率 治療組患者動脈再通17例,再通率73.91%;參照組動脈再通8例,再通率34.78%,治療組動脈再通率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心血管事件 治療組發生惡性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13.04%,參照組發生惡性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3例,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39.13%;治療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常伴有持續性胸痛癥狀,血液供應量大量減少,損害患者的生命安全[3]。采取有效的措施疏通梗死的血管,實施抗血栓治療,防止出現血凝現象,是治療心肌梗死患者的重點之一。

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出現心律失常和低血壓等并發癥,進展迅速,溶栓后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使患者能得到治療,避免了治療盲區。與傳統溶栓治療相比,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傳統再灌注治療會造成損傷,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降低了致殘率和再灌注造成的損傷,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況。本研究對治療組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溶栓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治療組患者的動脈再通17例,再通率73.91%;參照組的動脈再通8例,再通率34.78%,治療組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心血管事件發生3例,發生率13.04%,參照組心血管事件發生9例,發生率39.13%,治療組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溶栓后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比直接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更好,更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動脈再通率。另外,在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要注意先血管閉塞病變采用干預,在慢性長期閉塞病變無法開通時考慮為供血血管實施干預。臨床醫師應多參考其他學者對冠狀影像學特點和預后的觀點,注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要關注患者腦血管病史,重視心率、收縮壓、再灌注不良和多支病變的現象,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駱立新,鐘誠,孫仞,等.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安全性研究.浙江醫學,2015,37(14):1205-1208.

[2]李志明,申源生,劉錦光,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時點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5,21(3):312-315.

[3]焦丕奇,陳永清,張衛澤,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0):1371-13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44

2016-03-15]

455000 安陽地區醫院

猜你喜歡
下壁通率經皮
經皮迷走神經刺激對抑制控制的調節機制*
經皮耳迷走神經刺激抗抑郁膽堿能機制的探討
經皮椎體成形術中快速取出殘留骨水泥柱2例報道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
一種用于經皮脊髓電刺激的可調便攜式刺激器設計
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觀察
宮腹腔鏡聯合下輸卵管疏通術治療不孕癥的臨床研究
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Ⅱ導聯R/Q值與遠期預后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