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壁

  • V4 與Ⅲ導聯ST 段、QRS 波時限鑒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存左前降支受累的臨床意義
    EMI)患者以中下壁心肌梗死多見,約占58.3%[1]。 臨床觀察發現,部分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可同時合并罪犯血管[多為右冠狀動脈(簡稱冠脈)]與前降支閉塞。 當STEMI患者合并冠脈復雜病變(如慢性冠脈閉塞或雙支急性閉塞)時,心源性休克發生率及短期死亡率升高[2-3]。 心電圖對識別此類患者具有一定作用:國外研究表明,梗死部位對應導聯ST 段抬高幅度與QRS 波時限增加可預測多支病變[4];胸前導聯特別是V4—V5(V6)導聯ST 段壓低提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22年4期2022-08-19

  • 體表心電圖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動脈的定位作用分析
    33600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理類型,發病急驟,病情危重,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救治,易導致患者出現心率減慢、心律失常等病癥,提高病死風險。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動脈不同,其治療方案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動脈定位的準確性,對患者臨床治療方案選擇、預后改善至關重要[1]。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臨床上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金標準,但該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局

    中國當代醫藥 2021年34期2022-01-11

  • 經胸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對比研究不同梗死部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構型
    常,以前壁MI及下壁MI為主;②伴有中度及以上的二尖瓣反流者,通過PISA法測量瓣口有效反流面積(effective regurgitant orifice area,EROA),0.2 cm2≤EROA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among three groups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受檢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2儀器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5期2021-06-02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
    9)0 引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個主要類型,常累及右心室,統計結果表明大約三分之一的下壁心?;颊卟l右心室心肌梗死,而并發者中約10%患者的血流動力異常,療效相對差[1]。但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右室梗死三聯征為低血壓、肺部無啰音和頸靜脈怒張,但敏感性較低。由于右室壁薄,右胸導聯ST段抬高的幅度不大,持續時間不長,約 50%的患者STV4R 抬高在10 h內已經恢復正常。這樣就特別容易漏診。為做好這方面的觀察與護理現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2期2021-02-26

  • 心電圖預測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預后的價值
    趙志宏心電圖診斷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歷史已有50余年[1]。盡管診療技術不斷進步,但心電圖在急診胸痛患者AMI診療中的地位未變[2]。心電圖的價值在于:(1)AMI的診斷;(2)AMI罪犯血管(IRA)的定位;(3)AMI高危風險的評估。本文介紹心電圖在下壁AMI IRA定位和預后評估中的價值及局限性。從解剖角度分析,右冠狀動脈(冠脈)為右室供血,左冠脈回旋支為左室側后壁供血。右冠脈和左冠脈回旋支供應室間隔和左室隔面血流范圍多者為優勢,右冠脈優勢型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20年4期2020-08-03

  • V1R 波增高、STV2 改變對下壁心梗的臨床診斷價值
    院收錄的58 例下壁心?;颊邽閷ο筮M行24h 的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分析V1R 波增高以及STV2 的改變情況,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收錄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總計58 例下壁心?;颊邽閷ο?,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齡為34 ~71 歲,平均(53.73±6.37)歲,發病至入院就醫的時間為0.6 ~12h,平均(4.53±1.43)h,單純下壁心?;颊?5 例,下壁伴隨正后壁心?;颊?9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2期2020-03-26

  • 急性前壁與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臨床診斷價值對比分析
    001急性前壁與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都是比較嚴重的心臟疾病, 在對患者的診斷中就需要對各個指標進行分析,確定患者患病的類型[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颊叩牟∷缆矢?,所以在臨床診斷上,與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明顯的區別, 但是這也需要采取合理的診斷方式,才能夠了解患者的病情[2]。 目前針對急性前壁與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颊叩脑\斷是采取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診斷的方式, 通過兩種診斷方式了解診斷方式對患者疾病診斷的影響,了解兩種疾病的區別[3]。

    世界復合醫學 2020年2期2020-03-26

  • 體表心電圖應用于定位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價值分析
    電圖定位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應用價值。方法:納入2017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應用體表心電圖檢查,回顧分析心電圖檢查結果資料。結果:右冠狀動脈(RCA)罪犯血管ST段抬高Ⅲ/Ⅱ>1,左冠狀動脈回旋支(LCX)罪犯血管ST段抬高Ⅲ/Ⅱ≤1。RCA閉塞存在明顯IaVL導聯ST段下移,LCX閉塞則主要是IaVL無下移或抬高;不同閉塞部位患者STV3下移/STⅢ升高比值有明顯差異性(P<0.05),存在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0年1期2020-02-25

  • 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動脈閉塞等可造成下壁心肌梗死,多數情況下右冠狀動脈閉塞伴有III°房室傳導阻滯、低血壓、右室心肌梗死等,且病死率相對較高[1,2]。而通過對此類患者準確判斷罪犯血管,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因此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為時間段,選取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資料,分析了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內容。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為時間段,選取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2019-12-06

  • 體位變化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的影響
    位及站位的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病理性Q波的時間、振幅,ST段偏移幅值及T波振幅,其他體位與仰臥位之間的對比分析,探討體位變化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產生的影響,為正確分析和診斷特殊體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提供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就診的具有典型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的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1例,其中男 31例,女 10例,年齡 34~83(

    心電與循環 2019年2期2019-04-10

  •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表現分析
    差異分為前壁組、下壁組和非ST 段抬高組,各50例。前壁組:男34 例,女16 例,年齡51-74 歲,平均年齡為(62.2±5.8)歲。體質指數21-26kg/m2,平均(23.6±2.7)kg/m2。下壁組:男35 例,女15 例,年齡52-75 歲,平均(62.1±5.9)歲。體質指數20-26kg/m2,平均(23.4±2.8)kg/m2。非ST 段抬高組:男34 例,女16 例,年齡53-76 歲,平均(62.3±5.6)歲。體質指數21-27k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9年36期2019-04-10

  • 體表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診斷價值
    科(田夢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多由右冠狀動脈(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冠狀動脈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閉塞所致,少數由前降支閉塞引起[1]。RCA近端完全閉塞易合并右室梗死,導致緩慢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動力學異常,預后較差,而LCX閉塞預后則相對較好。因此,盡早準確判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罪犯血管(culprit vessel),對指導進一步治療和評估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回顧性分析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8年6期2019-01-03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改變與梗死相關血管關系的臨床分析
    304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臨床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通常是因LCX(左回旋支)與RCA(右冠狀動脈)病變所引發的。臨床中,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常用方式以心電圖為主,此檢查方式也相當簡單可行,近些年以來,隨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實施,臨床發現由不同分支病變所引發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癥狀會致使不同的預后效果,為此,對于此類病患梗死相關血管加以判定是評判預后與后期治療的基本舉措。本文主要針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改變與梗死相關血管的基本關系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1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8年32期2018-12-05

  • 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診斷效果觀察
    死疾病中出現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發生概率相對較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屬于心肌梗死疾病中較為特殊類型,因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多會伴隨有下壁與后壁心肌梗死同時發生,對這類病癥進行早期診斷,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效果[1]?,F就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疑似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00例作為觀察對象,探討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疾病經心電圖方式檢查的診斷效果,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選2015年1月至201

    中國醫藥指南 2018年25期2018-10-20

  • 對20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綜合性搶救的臨床效果探討
    據文獻報道,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在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占比高達30%[1]。部分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病灶的面積較少,使其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導致其病情易被誤診。目前,臨床上對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常按照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進行治療。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探討對20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綜合性搶救的臨床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至2012年期間江蘇省射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20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

    當代醫藥論叢 2018年18期2018-04-14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血管的心電圖判斷價值
    2200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種危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數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較好,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高?;颊?,容易出現低血壓、緩慢性心律失常等并發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早期確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明確梗死的相關血管,對于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心電圖是一種非常常見、操作簡單、無創、可重復性強的檢查方法[2],其心肌梗死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為探索心電圖檢查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血管中的判斷價值,特開展本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7年34期2018-01-16

  • 心電向量圖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
    阿依加瑪麗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在臨床中極為常見,其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受多項因素影響,且記錄到Q波的振幅小甚至無,極易出現漏診[1]。VCG(vectorcardiogram,VCG)為空間向量環的投影,可將心臟的除極順序、除極方向及立體空間的變化等情況細致、全面地反映出來[2],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對于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中。本研究為探討VCG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選取60例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別對其實施EC

    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 2018年1期2018-01-13

  • 心電向量圖在下壁心肌梗死及左前分支阻滯中的鑒別診斷
    洪燕心電向量圖在下壁心肌梗死及左前分支阻滯中的鑒別診斷王向濤 江艷亮 廉曉敬 張洪燕本文選取3例常規心電圖下壁導聯Ⅱ、Ⅲ、aVF分別呈QS型、rS型及qrS型的患者,通過心電圖與心電向量圖的對照分析,分別明確診斷為下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阻滯和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滯。由此表明心電向量圖對下壁心肌梗死及左前分支阻滯的鑒別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下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阻滯;心電向量圖;心電圖下壁心肌梗死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對于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不難利用心電圖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7年3期2017-06-15

  • 心電向量圖對左前分支阻滯合并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優勢
    支阻滯合并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優勢王艷彩目的 探討心電向量圖在左前分支阻滯(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合并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方面的優勢。方法 釆集并分析兩例有代表性的LAFB合并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和心電向量圖。心電圖和心電向量圖分別用Wilson導聯體系和Frank導聯體系采集。結果 心電圖無法明確診斷LAFB合并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心電向量圖的特征性表現為額面起始向量位于下方偏左或右,然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7年3期2017-06-15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體表心電圖定位研究進展
    夏思良 審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體表心電圖定位研究進展曹正雨 綜述 夏思良 審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由右冠狀動脈(RCA)和左回旋支(LCX)閉塞引起,體表心電圖上可引起全部或部分下壁梗死相關導聯ST段抬高,同時伴有或不伴有鄰近導聯、胸前導聯、后壁導聯、右室導聯等ST段的改變。臨床上可從上述導聯的ST段變化以及不同導聯ST段變化的組合、流程來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本文就利用體表心電圖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進行定位研究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7年1期2017-02-06

  • 探討急性前壁心梗與下壁心梗對心律失常及預后的影響
    討急性前壁心梗與下壁心梗對心律失常及預后的影響陳慧妍 夏元升 宮建國 周秀芳 肖寒 李偉光目的 探討分析心律失常受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與下壁心梗的影響。方法 98例急性心?;颊?其中有48例急性前壁心梗(前壁心梗組)和50例急性下壁心梗(下壁心梗組)患者,患者均接受尿激素酶靜脈滴注治療,連續3 d監測患者心律情況,比較分析兩組心律失常發生率及死亡率。結果 前壁心梗組有21例患者發生心律失常,有1例患者死亡,心律失常率及死亡率分別為43.75%、2.0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年6期2017-01-14

  • 右冠狀動脈與左回旋支病變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
    回旋支病變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劉香君1,張梅2,劉軍翔2,姜鐵民2,李玉明2(1天津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天津300070;2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心臟醫院)目的探討右冠狀動脈和左回旋支病變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的差異。方法 選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95例患者,根據冠脈造影檢查情況分為右冠狀動脈病變232例(右冠脈組)和左回旋支病變63例(左回旋支組)。統計分析兩組入院時心功能分級、心電圖表現、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

    山東醫藥 2016年33期2016-10-20

  •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并下壁、廣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
    導阻滯;③陳舊性下壁及廣泛前壁心肌梗死;④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解析與討論本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可以肯定,但右束支阻滯不論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均不影響QRS初始向量方向,可是圖中Ⅱ、Ⅲ、aVF及V1-5導聯均可見病理性O波,此圖為下壁及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致QRS環初始向量向上、向后異常移位的結果,所以本例為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并下壁、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診斷是可以成立的。此外,STⅡ、Ⅲ、aVF導聯降低,STV1-4導聯抬高,雖然移動幅度不大,但是屬于對應性改

    中國社區醫師 2016年7期2016-05-14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房室傳導阻滯及其罪犯血管
    楊曉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房室傳導阻滯及其罪犯血管楊曉云房室傳導阻滯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常見并發癥,而左、右冠狀動脈病變均可導致下壁心肌梗死。由于心臟冠狀動脈供血至心肌的部位及范圍不同,因此其病變導致的心肌梗死的程度與范圍也不盡相同,相應地可產生不同的心電圖表現。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心電圖知識有助于判斷冠狀動脈罪犯血管并確定其閉塞部位(近端、中端或遠端),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緊急再灌注治療方案,挽救患者生命。下壁心肌梗死;房室傳導阻滯;罪犯血管R540.4A20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6年4期2016-04-04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電診斷分析
    吳 鵬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電診斷分析吳鵬目的 探討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效果及價值。方法 根據病變部位將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為兩組,左回旋支出現病變情況的觀察組(20例)和右冠狀動脈出現病變情況的對照組(40例),分析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特點。結果 對照組在Ⅰ導聯ST段壓低或者水平、aVL導聯ST段同時壓低、ST段抬高水平Ⅲ大于Ⅱ導聯方面敏感性和特異性更加明顯,觀察組在Ⅰ導聯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年14期2016-02-05

  • 探討心電圖預測右冠狀動脈病變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價值
    動脈病變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價值杜金勇目的探討心電圖預測右冠狀動脈病變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價值。方法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右冠狀動脈病變?;仡櫺苑治銎?8導聯心電圖,分析波形變化。結果右冠狀動脈優勢型患者ST段抬高≥1 mm者陽性率高于非右冠狀動脈優勢型患者(P<0.05)。右冠狀動脈近段病變患者V4R 導聯ST段抬高≥1 mm及V1~V2導聯ST段抬高≥2 mm者陽性率高于右冠狀動脈遠段病變患者(P<0.05)。結論通過分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0期2016-01-28

  • 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
    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姜麗目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方法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同期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影響。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2.86%,對照組為13.33%;觀察組院內死亡率為34.29%,對照組為10.00%;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P0.05)。結論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臨床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23期2016-01-27

  • 用尿激酶和介入療法對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
    6300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和血塊阻塞其冠狀動脈管腔引起的[1]。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尿激酶和介入療法對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用尿激酶和介入療法對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間接收的94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

    當代醫藥論叢 2016年20期2016-01-10

  • 急性下壁和后壁心肌梗死1例心電圖診斷及文獻復習*1
    71000)急性下壁和后壁心肌梗死1例心電圖診斷及文獻復習*1商顯鳳1金正賢2(1. 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山東 泰安271000; 2. 泰山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山東 泰安271000)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患者女,72歲,以持續性胸痛3天為主訴入院,胸痛伴惡心、嘔吐和出汗,在當地檢查CK-MB 90 U/L,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予腸溶阿斯匹林、氫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口服,靜脈點滴“血塞通”、“紅花注射.液”等,因無病情無明顯好轉而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12-25

  • 淺談用PCI治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進行臨時起搏的療效
    用PCI治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進行臨時起搏的療效余 慶1,姚思輝2(1.福建省邵武市立醫院心血管內科,福建 南平 354000;2.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 南平 354000)目的 淺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進行臨時起搏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不采取臨時起搏,實驗組采取臨時起搏。結果 兩組患者住院中各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年9期2015-11-29

  • 右冠狀動脈和左回旋支閉塞導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研究
    5005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系統急癥,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其中右冠狀動脈(RCA)或者左回旋支(LCX)閉塞是常見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病原因,均可呈現急性心肌梗死表現[1]。鑒于冠狀動脈解剖位置各異,其所引起機體損害,心功能受損程度以及臨床預后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分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年收治的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右冠狀動脈或左回旋支閉塞導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1 一般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河南醫學研究 2015年4期2015-11-18

  • 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預測中的臨床價值
    0)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預測中的臨床價值羅艷華(邵陽醫專附屬醫院,湖南 邵陽 422000)目的 對心電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預測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6例,對其展開心電圖和冠狀動脈造影,依照造影結果對罪犯血管進行判斷,將心電圖預測結果與造影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經統計發現,本組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造影確定罪犯

    中國醫藥指南 2015年25期2015-10-26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與冠脈造影對照分析
    3700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與冠脈造影對照分析郭 勝 (山西大同同煤總醫院,山西 大同 037003)目的 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判斷罪犯血管的準確性。方法 對照分析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入院時心電圖Ⅱ、Ⅲ標準導聯的ST段抬高比例及Ⅰ、AVL導聯的ST段是否偏移與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的梗死相關罪犯血管的對應關系。結果 100例患者中,76例右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所致ST段抬高Ⅲ/Ⅱ>1占71例,ST段抬Ⅲ/Ⅱ≤1占5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年26期2015-10-24

  • 右冠狀動脈和左回旋支閉塞導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研究
    支閉塞導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研究盛祖桃 呂云作者單位: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圣約翰醫院心內科目的 研究右冠狀動脈(RCA)和左回旋支(LCX)閉塞造成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特征及預后。方法 臨床納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其中RCA閉塞組患者49例,LCX閉塞組患者21例?;颊呷朐汉缶M行常規心電圖及冠狀動脈造影。所有患者在發病后24 h內接受直接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2周,對所有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5期2015-09-11

  • 心電圖在右冠病變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的預測價值
    志玲,周淑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病變血管多為右冠狀動脈(RCA),少數為左回旋支(LCX),常合并心動過緩或低血壓,及早識別病變血管、判斷受累血管病變部位及是否為優勢型血管,對于指導進行風險評估,及時行介入治療以改善患者的預后,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等都具有重要意義[1]。體表心電圖是一種簡單無創的檢查方法,本文對84例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RCA為梗死相關動脈患者的18導聯心電圖進行分析,以評價其對RCA病變位置及判斷RCA是否為優勢血管的預測價值。1 資料與方法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5年2期2015-04-26

  • 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指標分析
    及左心室,多數為下壁和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時如伴有I、aVL、V5、V6 以及導聯的ST≥0.05 mm,則預測其左回旋支閉塞有高度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但在臨床中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發病率日益升高,右冠狀動脈閉塞引起的下壁心肌梗死側壁導聯僅有極少的變化,在常規心電圖12 導聯檢查中很可能造成右室心肌梗死漏診。為了提高診斷效率及準確度,本文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5 例,對其進行心電圖診斷分析,總結診斷指標,現報告如

    淮海醫藥 2015年5期2015-03-22

  • 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Ⅱ導聯R/Q值與遠期預后的關系
    (黑龍江)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Ⅱ導聯R/Q值與遠期預后的關系王鵬濱 164300黑河市第一人民醫院(黑龍江)目的:探討陳舊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Ⅱ導聯R/Q值與遠期預后的關系。方法:總結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Ⅱ導聯R/Q值與A/E-O比值、PEP/LVET比值、心律失常、心絞痛及Ⅱ、Ⅲ、aVF導聯缺血性ST段和T波改變的關系。結果:R/Q>2者較R/Q<1者心功能較好,心律失常及心絞痛發生率較低,同時心肌供血情況較好。結論: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心電

    中國社區醫師 2015年23期2015-01-27

  • 急性心肌梗塞對應導聯ST段改變的探討
    導聯ST段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時降低,其發生率占下壁心梗的50%~70%,發生在V1、V2和V3的導聯多在48~72 h恢復正常。臨床意義:①與壓低者相比,其梗塞范圍更大;②左心室功能差;③預后較差;④并發癥較多;(2)在急性下壁發生梗塞時,導聯ST段升高,發生率只占10%,臨床多數者認為合并右室梗塞。(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下壁導聯ST段改變,前壁心肌梗塞者37%~62%有下壁ST段下降,與無下降者比,左室功能差,并發癥多,多支病變發生率高。(4)右心室梗塞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年29期2015-01-22

  • 心電圖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關動脈的預測
    云 梅志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致病原因是左回旋支動脈或者右冠狀動脈發生閉塞。其中,發生左回旋支動脈閉塞的患者預后效果優于右冠狀動脈閉塞[1],這是因為右冠狀動脈閉塞容易導致患者發生右室梗死,引發慢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動力學異常[2]。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療效以及預后效果而言,早期診斷有其重要意義[3]。我院在本組研究中,選擇在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期間到我院診療的82 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通過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

    現代醫院 2015年10期2015-01-08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胸前導聯V1-3ST段抬高的臨床意義
    洪濤臨床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胸前導聯V1-3ST段抬高的臨床意義李永旺 吳君 趙洪濤作者單位:116001 遼寧省,大連市友誼醫院心內一科(李永旺);大連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吳君、趙洪濤)目的 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胸前導聯ST段抬高與冠狀動脈造影所示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時18導心電圖胸前導聯ST段改變分為2組,ST段抬高組(16例)和非ST段壓低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狀動脈造影術,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4期2014-09-15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變與梗死相關冠脈的關系探討
    劉蓉 陳章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變與梗死相關冠脈的關系探討劉朝暉 劉蓉 陳章強目的 探討心電圖對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AMI)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06年2月~2013年3月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88例。通過心電圖、心肌酶學標志物及冠脈造影檢查確診,均在入院后1~2周內行冠脈造影檢查。結果 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導聯ST 段抬高≥1 mm,且STⅢ/STⅡ>1,右冠脈病變占62.5%,左回旋

    當代醫學 2014年29期2014-08-01

  • 血K+濃度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
    ;梗死部位:單純下壁心肌梗死8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8例,下壁累及右室心肌梗死9例;單純前壁心肌梗死29例,見表1。表1 病例資料 例1.2儀器、試劑 多導監護儀(PM90000邁瑞);電極儀(MEDICA.美國);試劑(MEDICA,美國);質控血清(RANDOX,美國)。1.3方法 對入院時確診AMI患者采取4 ml靜脈血,分離血清,測定血鉀值,并同時測定pH、BE、CO2CP,對有酸堿平衡失調的患者。取糾正酸堿失衡后的血鉀值。并對患者進行24 h心電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4年8期2014-06-13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
    3700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張朝君,代中禮,汪芳松,錢福東,李輝(安徽六安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科二病區,237006)目的觀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傳導阻滯(AVB)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方法選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患者36例和不合并高度AVB患者116例,比較兩組間一般臨床特點(年齡、性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CK峰值以及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右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低血壓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發生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4年3期2014-06-05

  • 心電圖在判斷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冠狀動脈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評估
    在判斷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冠狀動脈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評估唐士敏蘇州市立醫院本部心電圖室,江蘇蘇州 215002目的 評估心電圖在判斷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6例。對66例患者進行冠脈造影以診斷出病變相關冠狀動脈。根據病變部位將患者分為右冠狀動脈(RCA)組患者(n=54)和左冠狀動脈回旋支(LCX)組患者(n=12)。對兩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

    中外醫療 2014年33期2014-03-23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變化的意義
    平前壁組明顯高于下壁組,非再灌注組明顯高于再灌注組(P<0.001)。結論心肌梗死面積越大,血漿NT-proBNP水平越高;早期再灌注治療能明顯降低AMI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N末端腦鈉肽前體本研究收集心內科住院治療的102例AMI患者,通過觀察AMI后16~24 h血漿NT-proBNP水平,對不同組別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進行比較,明確血漿NT-proBNP水平與梗死部位的關系,以及早期再灌注治療對其水平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25期2014-01-26

  • 超聲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假性室壁瘤1例
    。1年前曾因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住院就診。這次以胸悶、乏力伴呼吸困難入院,入院后體格檢查:重癥病容,半臥位,血壓11.5/8 kPa,呼吸急促,雙肺底濕羅音,心界左大,心率100次/min,心尖部可聞及III級收縮期雜音,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陳舊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X線胸片:左心緣明顯膨隆,肺淤血。超聲心動圖顯示:左房、左室內徑增大,左室下壁、后壁心肌變薄,回聲增強,運動減弱,心尖兩腔心切面,下壁中段見有0.3 cm的破裂口,并與局部心包形成大小約1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年15期2013-10-31

  • 心電圖判斷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
    0007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多由右冠狀動脈急性血栓造成,但也可見于左旋支和前降支。如何根據心電圖改變判斷梗死相關冠脈,對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1,2〕。據此,我們總結了54例中老年急性下壁心梗的心電圖I、aVL、V5、V6的變化及與相關動脈的關系,試圖說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右冠梗塞與左旋支梗塞的心電圖變化特點。1 對象與方法1.1 病例選擇 選擇符合WHO診斷標準且于發病后12 h內收入院的急性下壁梗死患者54例,男46例,女8例,年齡58~75歲,平均(5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年16期2013-08-02

  •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Ⅲ>Ⅱ的意義
    116100)下壁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Ⅲ>Ⅱ的意義張云華(大連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心電圖室,遼寧 大連 116100)目的 研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ST 抬高Ⅲ>Ⅱ的意義。方法 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116 例患者的 ST 段改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和 24h 動態心電圖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結果 當 ST 段抬高Ⅲ>Ⅱ時,87% 梗死相關動脈為右冠狀動脈。116 例患者中單支血管病變 44例(37.9%),伴胸導聯 ST 改變者 12 例(27.3%);多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8期2013-01-23

  • 心電圖ST段改變對預測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價值
    森0 引 言急性下壁MI多由RCA病變引起,少數為LCX病變所致,盡早判定罪犯血管對評估患者病情及指導進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迅速發展,使心電圖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診斷價值不斷提高與拓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14例急性下壁MI患者的心電圖ST改變與罪犯血管的關系,以探討心電圖特征對罪犯血管的預測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心血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2年3期2012-09-27

  • 右胸及后壁導聯心電圖變化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關系的臨床研究
    心電圖變化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關系的臨床研究蔡麗霞1,樊國峰2,董 巍2(1.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河北廊坊065000;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骨科,河北廊坊065000)目的探討右胸及后壁導聯心電圖變化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之間的關系。方法選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46例,并依據右胸及后壁導聯ST段抬高幅度和持續時間分為4組,所有患者均在發病7~10d內完成冠狀動脈造影,比較各組患者不同罪犯血管例數。結果右胸及后壁導聯ST段抬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2年10期2012-05-08

  • 急性心梗前壁導聯ST段壓低與梗死動脈病變定位的關系
    在臨床上對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壁導聯ST段壓低的臨床意義以及其發病機理還不是十分的明確。是否可以對梗死動脈病變的位置進行判斷還沒有足夠的依據。其不同的壓低范圍是否會導致不同的臨床效果也還不是十分的明了。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目前臨床上比較關注的[1]。在本次研究中對在2009~2011年筆者搜集到的患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伴有前壁導聯ST段壓低的患者8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壁導聯ST段壓低與梗死動脈病變定位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并對其可能的機制

    當代醫學 2012年17期2012-04-03

  • 1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臨床特點及療效分析
    較差,特別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并發右心室梗死(RVMI)的并發癥多,預后更差,約有1/3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2],為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臨床特點,筆者收集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120例,對其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35期2011-08-03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判斷梗死相關動脈的心電圖特征探討
    47640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判斷梗死相關動脈的心電圖特征探討楊海霞河南夏邑縣人民醫院心電圖室 夏邑 476400目的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ECG)特征對梗死相關動脈(IRA)判斷的作用。方法對照研究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與冠狀動脈造影資料,分析IRA的ECG特征。結果急性下壁AMI時在胸前導聯ST段的偏移上有一種趨勢,胸前導聯(V2、V3)ST段下降與下壁導聯(Ⅱ、Ⅲ、aVF)ST段抬高的代數和越大,RCA閉塞的可能性越大。其代數和越小,L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1年4期2011-03-07

  • 心電圖分析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的研究
    圖分析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的研究韓冰(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心電科,河南商丘 476000)目的:探討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時心電圖變化與梗死相關動脈的關系。方法:對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與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改變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結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關動脈多為左前降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關動脈多為右冠狀動脈,少數為回旋支;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關動脈為右冠狀動脈時有Ⅱ、Ⅲ、aVF導聯ST

    中國當代醫藥 2010年25期2010-08-15

  • 急性前壁與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與預后關系
    前壁心梗56例、下壁心梗63例并發的心律失常情況進行回顧性統計研究,報道如下。表1 前壁梗死組與下壁梗死組一般情況比較表 2 兩組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比較[n(%)]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119例患者于2008年1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心肌梗塞(AMI)患者,男67例,女52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64.3歲。發病至入院時間6h以內者占34例,6~12h以內者58例,>12h者27例。既往高血壓病史67例,高脂血癥31例,糖尿病史35例

    當代醫學 2010年28期2010-08-08

  • 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變血管分析
    亞奇,李 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inferiormyocardialinfarction,IAMI)多是由右冠狀動脈(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病變引起,少數為左回旋支(LCX)病變所致[1],大多數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共同表現為ST段Ⅱ、Ⅲ、aVF抬高,但仍有少數病人心電圖ST段Ⅱ、Ⅲ、aVF無明顯抬高或有其他異常表現?,F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電圖特征以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0年12期2010-02-11

  • STI變化對右心室梗死診斷探討
    通過對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加描右胸導聯分析,發現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心室梗死的17例中,STI壓低>0.05 mv有14例,占82%,而未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者STI壓低>0.05mv,占16%。兩者差異顯著。提示:下壁心梗STI壓低>0.05mv可作為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一個敏感指標。1 資料和方法1.1 對象 我院2002年以來在門診就診的病例中,心電圖發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同時加描V3R-V6R導聯而收入院者,共計35例,其中男24例,女1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年20期2010-02-10

  • 異常Q波診斷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38例分析
    年7月收治Q波型下壁心肌梗塞38例,本文就其梗死后心電圖綜合分析,旨在探討異常Q波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38例中,男33例,女5例,年齡43~65歲,平均55.3歲。均有急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分別于急性心梗后6個月~4年因再次住院或于門診就診面作EKG。1.2 方法采用日本9020型心電機,走紙速度為25mm/s,病人取仰臥位,描記12導聯心電圖,測定Q波振幅與時間,Q/R的比例,觀察ST段及T波改變。2 結果出現異

    中外醫療 2010年21期2010-02-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