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患者抗菌藥的相關性腹瀉臨床分析

2016-01-26 16:39何俊超曾瑜斌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1期
關鍵詞:克林抗菌藥頭孢菌素

何俊超 曾瑜斌

住院患者抗菌藥的相關性腹瀉臨床分析

何俊超 曾瑜斌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藥的相關性腹瀉發生情況與危險因素,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提供科學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90例住院后出現腹瀉患者的基本情況、使用抗菌藥物情況、行其他治療措施情況,并對抗菌藥相關性腹瀉(AAD)發病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本組患者以兒科、老年、腎、肝功能異常者為主;引發AAD抗生素中較為常見的致病藥物主要包括舒巴坦、克林霉素、頭孢克洛、紅霉素、阿奇霉素等,且給藥方式皆為靜脈滴注;AAD最快出現于用藥第2天,且經予以微生態制劑及抗菌藥物治療癥狀均消失,最終治愈率達100%。結論 AAD為住院患者較為常見的腹瀉原因,住院期間予以禁食,老年和(或)伴基礎疾病、抗菌藥應用時間過長和(或)應用抗菌藥種類繁雜等均易引發AAD,臨床醫生在選用抗菌藥品時需合理選取使用抗生素,增強對住院患者監測,最大限度的減少抗生素使用時間,且使用止瀉藥與微生態制劑等可有效預防AAD的發生。

住院;相關性腹瀉;抗菌藥;臨床

腹瀉指排便次數超過常規習慣頻率,且糞便稀薄,排便量>200 g/d,伴膿血、黏液或含無消化食物[1]。AAD則指的是使用抗菌藥后患者的敏感菌得以抑制,非敏感菌乘機大量繁殖而引起的腹瀉,腸道菌群紊亂、因條件致病菌而致的腹瀉,是采用抗菌藥后較為多發的一種常見不良反應[2]。本研究針對本院90例住院AAD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為日后臨床合理選取抗菌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供科學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住院后出現腹瀉患者90例,皆于入院后3 d出現排便次數≥3次/d,且伴大便性狀變化;部分患者表現出發熱、腹部脹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排除服用促便類藥品后腹瀉、消化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針對所選患者所患疾病、性別、年齡及住院天數等一般資料、臨床癥狀、致使AAD藥物及治療情況予以調查。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分析 90例AAD患者均符合《醫學感染學管理》相關診斷標準[3];分別來自于干部病房、兒科、老年科、呼吸科、腎內科、消化科、神經內科、心內科、血液科、康復科、綜合科,所患疾病包括8例(8.89%)癌癥、7例(7.78%)消化系統疾病、9例(10.00%)冠心病并感染、15例(16.67%)腎病、41例(45.56%)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10例(11.11%)腦血管病并感染,其中23例(25.56%)用藥前肝功能表現異常、15例(16.67%)腎功能表現異常。本組患者中男58例(64.44%),女32例(35.56%),年齡2~82歲,平均年齡(43.68±11.47)歲;>65歲68例(75.56%),<65歲22例(24.44%);住院時間10~122 d,平均住院時間(35.46±28.21)d。

2.2 腹瀉時間分析 使用抗菌藥2~5 d后腹瀉37例(41.11%),6~10 d 45例(50.00%),>10 d 8例(8.89%)。輕度腹瀉39例(43.33%),5~6次/d,重度51例(56.67%),10次/d。33例(36.67%)聯合使用兩種抗菌藥患者發生腹瀉的時間情況:2~5 d 10例(11.11%),6~10 d 17例(18.89%),>10 d 6例(6.67%),癥狀重者23例(25.56%),輕者10例(11.11%)。

2.3 導致腹瀉藥物分析 本組患者發生AAD藥物共包括31種,用藥124次;均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給藥;90例患者中共33例(36.67%)同時采用兩種抗菌藥,主要為頭孢菌素類與克林霉素類、氟喹諾酮類與克林霉素聯合應用;4例(4.44%)同時應用一種激素與一種抗菌藥,53例(58.89%)單純使用一種抗菌藥。

2.4 治療情況分析 本組患者皆停止使用引發AAD的抗菌藥,服用止瀉藥及微生態制劑,補充鉀鹽和體液;低蛋白血癥者均輸入白蛋白、血漿等對癥支持治療;由于病情需要,無法停止使用抗生素皆改為窄譜或加用萬古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最終均獲得治愈,治愈率達100%(90/90)。

3 討論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0例住院AAD患者臨床資料,以期為日后臨床合理選取抗菌藥提供參考。結果發現:本組男女比例為1.81:1,年齡2~82歲,引發AAD抗生素的種類繁雜,本組用藥共124次,各類藥應用次數比例分別為頭孢菌素類占48.38%(60/124)、碳青霉烯類占1.61%(2/124)、氟喹諾酮類占20.16%(25/124)、青霉素類占4.84%(6/124)、氨基糖苷類占4.84%(6/124)、克林霉素占15.32%(19/124)、去甲萬古霉素占4.84%(6/124)等,導致腹瀉最多是頭孢菌素類藥物,其次為克林霉素與氟喹諾酮類,由此表明AAD增多原因很有可能與臨床采用的第3代頭孢菌素頻率太高密切相關。

3代頭孢菌素青霉素類、頭孢曲松鈉及美洛西林短時間內使用即發生AAD,這與張小河[4]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其抗菌活性高、抗菌譜廣,故對腸道的微生態影響比較大相關。長時間應用廣譜抗菌類藥物,對腸道的正常菌群易產生抑制,腸道菌群紊亂失調,致使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加速繁殖,且產生一系列毒素而發生腹瀉。此菌經激活肥大細胞、巨噬細胞,釋放出大量細胞因子與炎性介質,增加腸黏膜的血管暢通性、分泌黏液,出血、浸潤炎性細胞及絨毛受損而發病,但因本院不具備此病原菌與檢測毒素培養技術,故并未檢測此菌[5,6]。本組患者中>65歲68例(75.56%),<65歲22例(24.44%),23例(25.56%)肝功能表現異常,嚴重疾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病并感染、癌癥、動脈瘤、肝膽疾病者80例(88.89%)。老年、免疫力低下、病情嚴重為引發AAD的主要原因。本組患者最終均獲得治愈,治愈率達100%(90/90),但其治療費用均較高,約占總費用的7.00%,提示AAD的發生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加大家庭經濟負擔,故臨床中需進一步優化抗菌藥治療。本研究受時間、環境及樣本少因素制約,并未就本組患者病原學檢查情況進行分析,尚存在不足之處,待臨床加大樣本進一步研究予以補充。

綜上所述,為有效避免或減少AAD發生,臨床醫生需依據藥敏實驗選擇抗菌藥,且盡可能的避免聯合用藥情況,最大限度的減少使用抗生素,預防ADD發生。

[1]高源,姜赤秋.微生態制劑預防嬰幼兒抗菌藥相關性腹瀉的臨床研究.中國藥師,2013,16(3):420-421.

[2]韓婷,王海霞,李曉霞,等.2005-2012年某院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與抗菌藥使用的相關性分析.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39(7):539-543.

[3]李麗,吳偉元,吳本清,等.新生兒B族溶血鏈球菌感染血清型與臨床表現相關性及藥敏分析.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5,30(5):339-342.

[4]張小河.抗菌藥相關性腹瀉、發熱及出血性疾病的臨床研究.臨床醫學,2014,34(4):109-112.

[5]張惠芳,李華,馬英,等.微生態制劑預防新生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臨床觀察.醫學臨床研究,2015,32(8):1499-1502.

[6]田桂珍,高鴻敏,李小芳.呼吸內科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臨床分析.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6):437-4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48

2016-03-17]

515400 揭西縣人民醫院

猜你喜歡
克林抗菌藥頭孢菌素
頭孢菌素類與多種西藥聯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應的臨床影響分析
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不良反應及臨床合理用藥評價
抗菌藥的常見使用誤區
燙不死的細菌
頭孢菌素,代數越高不一定越好
頭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誤區
老鼠克林求學記
新年快樂
不倒的陀螺
依替米星聯合三代頭孢菌素治療老年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