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出血CT介入及臨床療效分析

2016-01-31 06:17牛素麗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23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腦出血

牛素麗

(武警山西總隊醫院CT_MRI室 山西 太原 030006)

?

腦出血CT介入及臨床療效分析

牛素麗

(武警山西總隊醫院CT_MRI室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腦出血CT介入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腦出血治療的66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3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手術治療方式,試驗組患者采用CT介入治療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格拉斯哥大學預后(GCS)評分情況。結果: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的GC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CT介入治療腦出血疾病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出血;CT介入;治療效果

腦出血疾病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癥狀,根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腦出血疾病約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腦出血的發病原因主要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腦血管病變有關,是引起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CT介入治療腦出血取得良好進展。與傳統手術治療手段相比,CT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定位準、恢復快等特點。本文通過研究CT介入治療腦出血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接受腦出血治療的66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3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51歲~82歲,平均年齡63.5±3.4歲;其中21例患者因高血壓發病,4例患者因外傷發病,8例患者因解剖異常血管破裂發??;入院時患者的GCS評分為7.5±2.1分。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52歲~83歲,平均年齡64.6±3.7歲;其中22例患者因高血壓發病,5例患者因外傷發病,6例患者因解剖異常血管破裂發??;入院時患者的GCS評分為7.8±2.2分。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手術治療方式,具體措施為:將引流管放置在患者的血腫中心部位,密切觀察引流管的位置,根據引流管確定患者的血腫部位,用注射器抽吸血腫。手術治療期間,應密切關注血腫的形態變化,若患者腦內有血塊,較難實施抽吸操作,可給予3萬T尿激素酶溶液+3ml生理鹽水,15min后再實施抽吸;若患者再次出血,則給予4mg腎上腺素與麻黃素止血,必要時可實施腦室引流術。試驗組患者采用CT介入治療方式,具體方法為:采用德國生產的西門子16排CT機,對患者的出血量進行測量。若患者出血量>25ml,則實施CT介入治療措施。在CT機的引導下實施血腫穿刺抽吸術,定位血腫的最佳層面圖,并測量穿刺點與最大截面的血腫中心,實施利多卡因皮下局部麻醉,刺破顱骨后進入顱內,在血腫的中心部位放置硅膠引流管,拔出針芯后連上針管進行抽吸。抽吸時若血液量較少,則根據患者情況使用尿激酶。穿刺時要注意保持負壓抽吸狀態。手術結束后,應實施顱內引流,將2萬~5萬尿激酶于4h內注入到管內,夾閉2h后開放,每天進行2次~3次,引流管放置2d~5d。實施CT檢查,待血腫基本消失后拔管,并針對性使用抗生素,避免顱內感染癥狀的發生。

1.3 效果評定 手術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GCS評分,GCS評分分為死亡、植物生存、重殘、輕度殘疾以及恢復良好5個等級。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以及手術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表1 兩組患者的GCS評分情況比較{n}

注: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表1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恢復良好,占33.33%;15例患者輕度殘疾,占45.45%;4例患者重殘,占12.12%;2例患者植物生存,占6.06%;1例患者死亡,占3.03%。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恢復良好,占15.15%;9例患者輕度殘疾,占27.27%;10例患者重殘,占30.30%;6例患者植物生存,占18.18%;3例患者死亡,占9.09%。試驗組患者的GC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情況比較( X±S)

注: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表2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傳統治療腦出血疾病多采用開顱手術治療方式,開顱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大且恢復速度較慢,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隨著臨床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CT介入治療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中。CT介入是一種微創穿刺治療方式,有研究指出,CT介入治療腦出血疾病的病死率為4.2%,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CT介入治療可以準確定位病變情況,提高進針位置、進針角度以及穿刺的準確性,使醫護人員能夠根據患者的病變情況及時采取搶救措施,避開重要功能區域或大血管,減少出血量。本組研究中,采用CT介入治療方式的患者其GCS評分明顯優于傳統手術治療組患者,患者的恢復情況良好,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說明CT介入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預后情況;CT介入治療方式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明顯優于傳統手術治療方式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CT介入治療可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

綜上所述,腦出血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病死率,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實施CT介入治療腦出血疾病,具有創傷小、安全等特點,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縮短其手術治療時間,因此CT介入治療腦出血可取得滿意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凡慧.PET及PET/CT在腦出血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4,30(9):1428-1431.

[2]張志強,張強,徐如祥.移動式床邊CT在導航引導下微創治療幕上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價值探討.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8):836-838.

[3]王立江,張吉榮,韓光良等.CT定位下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短期療效分析.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4):391-394.

[4]楊藝,張洪鈿,陳立華.便攜式頭顱CT導航下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3,12(8):806-809.

[1]趙性泉.一站式多模式CT在腦出血診療中的應用.中華醫學雜志,2012,92(31):2171-2173.

【中圖分類號】R722.1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23-0052-01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腦出血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急診科搶救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應用
脾切除后伴發腦出血1例并文獻復習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納洛酮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探析
腦出血微創置管吸引術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響分析
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