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耶律家族在秦地的交游創作考①

2016-02-02 01:13
陜西古代文獻研究 2016年0期
關鍵詞:陜西

和 談

契丹耶律家族在秦地的交游創作考①

和 談

秦地(相當于今陜西和甘肅之部分地區)是一個極具歷史厚重感的地域。其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族群多元性。漢代以來,周邊各國各族的王公貴族、商人、僧侶、歌伎等聚于此地,從事著不同的文化活動,多種語言、多種宗教、多種習俗、多種藝術在此交匯融合,互相碰撞沖擊,互相吸納學習,從而出現了眾多的文化精英。在這些文化精英中,既有文人墨客與宗教大師,也有能工巧匠與樂工歌妓,他們或歌詩作文,或畫棟雕梁,或歌舞彈奏,或講經布道,為后世留下了極為輝煌和寶貴的文化遺產,從而使此地呈現出文化多元的特征。

在數千年的積淀中,秦地文化既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與地域特色文化的因素,也融合了羅馬、希臘、印度、西域、朝鮮、日本等域外的元素。學界對此早有關注并曾加以論述,如馮承鈞的《唐代華化蕃胡考》、向達的《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葛承雍的《唐韻胡音與外來文明》等專著都曾涉及此類內容。

然而,秦地文化的多元包容性遠不止此。契丹人亦曾參與其中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是前人所不曾關注和提及的。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既沒有相關的著作,也沒有相關的論文。

從現存資料來看,契丹人在秦地活動者數量較少。遼代自建立政權至滅亡,疆域雖云“東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臚朐河,南至白溝②按,白溝水道流經今河北雄縣、霸州至天津市區。,幅員萬里”③《遼史》卷37《地理志》,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438頁。,但詳考其邊界政權組織,西南為黑汗和西州回鶻,南部為西夏和北宋,其治下人民活動范圍基本上在黃河以北。而北宋疆域以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為北部和西北部邊界,在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分設四帥司,治所分別為大名府、河間府、真定府與定州;在永興軍和秦鳳軍節度使下設六帥司,治所分別為延安府、慶州、京兆府、秦州、熙州、渭州;北部另有河東路(治所在太原府),以與遼西京道(治所在大同府)相拱防。終遼一朝,并無契丹人進入秦地。這與當時秦地在北宋時期不是政治和經濟中心有關,故契丹人并無來此活動的可能。通檢現存的各種文獻資料,均未發現契丹人進入秦地活動的相關記載。

遼亡之后,契丹為金所統治。北宋亦于不久后滅亡,南宋小朝廷退到淮河以南,秦地大部遂為金所有。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并陜西六路為四,曰京兆,曰慶原,曰熙秦,曰鄜延”,下設京兆府、鳳翔府、延安府、慶陽府(今屬甘肅)、商州、乾州、同州、華州、綏德州、鄜州等①《金史》卷26《地理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641—650頁。,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置行省于陜西”②《金史》卷14《宣宗本紀》,第311頁。。由此可知,至金代時,契丹人才有可能從軍入秦或到秦地做官。雖然具體入秦人數及具體活動情況較難考之,但還是可以在史書中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如耶律恕曾被辟為“陜西參謀,委以軍務”③《金史》卷82《耶律恕傳》,第1841頁。,移剌成曾任“同知延安尹”④《金史》卷91《移剌成傳》,第2016頁。,移剌蒲阿“率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駐邠州”⑤《金史》卷112《移剌蒲阿傳》,第2471頁。。 由此可知,契丹人在金代時方有至秦地者,他們或許曾在此處進行過文化活動,比如修建廟宇、祭神祈雨、創作詩文,但遍查相關的文獻資料,卻罕有所獲。

至蒙元時期,元太宗南征,克鳳翔,下寶雞,攻京兆(今陜西西安),一路南下,轉戰至鈞州(今河南禹州),其軍中既有蒙古軍,也有契丹將士。如耶律善哥“從攻破天城堡、鳳翔府”⑥《元史》卷149《耶律留哥傳》,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3515頁。, 移剌捏兒“辛巳,從攻延安。壬午,從圍鳳翔”⑦《元史》卷149《移剌捏兒傳》,第3529頁。,石抹常山“領興元諸軍奧魯屯田,并寶雞驛軍”⑧《元史》卷166《石抹狗狗傳》,第3906頁。,后來又有至秦地為官者,如蕭拜住于皇慶元年“遷陜西行中書省右丞”⑨《元史》卷179《蕭拜住傳》,第4157頁。,等等。

在這些契丹人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耶律楚材父子,他們不但與當地士人進行文化交往,而且在此地創作了一定數量的詩作,從而使秦地文化增添了若干契丹元素。另據耶律楚材詩《送侄了真行⑩從此詩內容來看,詩題所言“侄了真”實際上是侄媳婦了真,日本學者杉山正明、飯田利行和我國學者王叔盤、劉曉等人均誤讀此詩,以為此“了真”乃耶律楚材之侄?!分小伴L安閨門英”一句可知,其侄媳婦了真乃是長安人氏,由此可見,耶律楚材家族與秦地確實有不解之緣。

一、耶律楚材家族在秦地之活動

1.耶律楚材在秦地

蒙古人的鐵騎在踏遍中亞,征服西域諸國之后,回師滅掉西夏,又揮師全力進攻金國?!对贰ぬ诒炯o》載:“(二年春),帝與拖雷獵于斡兒寒河,遂遣兵圍京兆。金主率師來援,敗之,尋拔其城?!雹佟对贰肪?《太宗本紀》,第30頁。京兆,即京兆府,府治在今陜西西安。同年七月,元太宗“自將南伐,皇弟拖雷、皇侄蒙哥率師從,拔天成等堡,遂渡河攻鳳翔”②同上。。十一月,進攻潼關;十二月,“拔天勝寨及韓城、蒲城”③同上。;三年(1231),攻克鳳翔,“命拖雷出師寶雞”④同上書,第31頁。。 四年(1232)春,“拖雷渡漢江”⑤同上。,“帝至三峰,……遂下商、虢、嵩、汝、陜、洛、許、鄭、陳、亳、潁、壽、睢、永等州”⑥同上。。這些州并非都是太宗親自率軍攻克,但據《元史·耶律楚材傳》所言“壬辰(1232)春,帝南征”⑦《元史》卷146《耶律楚材傳》,第3459頁。,綜合《太宗本紀》所載之內容,可知太宗率軍由秦地南下,繞道東進經河南南部而直搗汴京。

太宗繼承汗位,耶律楚材有推戴之功。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理財能力,深得太宗賞識,所以太宗曾夸贊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國用充足?!雹嗤蠒?,第3458頁。由這句話可知,耶律楚材在太宗即位后一直侍從左右。太宗轉戰秦地時,耶律楚材保護了眾多當地百姓,《元史·耶律楚材傳》載:“壬辰春,帝南征,……楚材請制旗數百,以給降民,使歸田里,全活甚眾?!雹嵬蠒?,第3459頁。這則材料一方面證明了耶律楚材有止殺救民的實際行動,另一方面也再次證明了耶律楚材確實跟隨在太宗身邊。

查王國維《耶律文正公年譜》,亦曰:“(1230)秋七月,帝自將南伐,公從。拔天成等堡,遂渡河攻鳳翔?!?231)春二月,克鳳翔,攻洛陽、河中諸城,下之。夏五月,帝避暑于九十九泉。秋八月,幸云中,公皆從?!雹庖︿沏?、王燕編:《王國維文集》(第四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1—342頁。劉曉《耶律楚材評傳》所附《耶律楚材年譜》明確指出,耶律楚材于1230年“隨窩闊臺大軍南征陜西地區”①劉曉:《耶律楚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83頁。,但由于該年譜十分簡略,且作者并不專門關心耶律楚材在秦地活動的問題,所以對于1231年和1232年耶律楚材是否曾在秦地并未提及。

由上可以斷定:耶律楚材曾于元太宗二年(1230)至四年(1232)這三年間,跟隨蒙古大軍轉戰于秦地,其活動范圍有京兆(今西安)、鳳翔、潼關、韓城、寶雞、商州等地。在此期間,他曾采取措施使當地很多百姓免于被元軍屠殺。

2.耶律鑄父子在秦地

據《元史》記載,元憲宗八年(1258),“帝自將伐宋,由西蜀以入”②《元史》卷3《憲宗本紀》,第51頁。,關于其征伐路線,則曰:“帝由隴州入散關,諸王莫哥由洋州入米倉關,孛里叉萬戶由漁關入沔州。以明安答兒為太傅,守京兆?!雹弁?。散關,即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洋州、沔州,在今陜西漢中;米倉關,在今川陜交界地帶;京兆,即今陜西西安??梢娒晒跑婈犚跃┱诪閼鹇院蠓?,從秦地多路進發征蜀。

此次征蜀,耶律鑄扈從南行?!对贰繁緜鬏d:“戊午,憲宗征蜀,詔鑄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賜以尚方金鎖甲及內廄驄馬?!雹堋对贰肪?46《耶律鑄傳》,第3465頁。戊午,即憲宗八年;侍衛驍果,即皇帝的貼身侍衛軍。領侍衛驍果護衛皇帝,可見耶律鑄深得憲宗信任,而由此可知耶律鑄必在此年進入秦地。

與耶律鑄同時進入秦地的還有耶律希亮?!对贰ひ上A羵鳌吩疲骸耙讯T扈從南伐,希亮亦在行。明年,憲宗崩于蜀,希亮將輜重北歸陜右?!雹荨对贰肪?80《耶律希亮傳》,第4159頁。耶律鑄扈從征蜀時為1258年,耶律希亮才12歲,第二年憲宗病逝時,耶律希亮也不過13歲,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擔當運送軍中輜重的大任。所以《元史》此處記載可能有誤,“將輜重北歸陜右”者,應為其父耶律鑄,耶律希亮只是跟隨前行而已。

其后三四十年,耶律希逸兩次到秦地。耶律希逸,生卒年均不詳,字羲甫,號柳溪,又號梅軒,為耶律鑄第九子,曾任參知政事、征東行省左丞等官。關于耶律希逸第一次赴秦地之事,王惲《餞中丞羲甫還闕下并序》云:“自后,君由維揚移秦中?!雹尥鯋粒骸肚餄炯肪?1,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00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維揚指揚州,秦中指京兆(今陜西西安),當時揚州為淮東宣慰司治所。據劉曉《耶律希逸生平雜考》所言,至元二十六年前后,耶律希逸“由淮東宣慰使轉到秦地為官,但所任職務不詳”。①紀宗安、湯開建主編:《暨南史學》(第二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頁。按,《山西通志》載,至元二十六年,耶律希逸任河東宣慰使。至元二十九年,耶律希逸改任內臺御史中丞,由秦地經衛南而至大都赴任。其在秦地任內的情況由于材料缺乏,已無法考知。

耶律希逸第二次奉命去秦地是大德七年(1303)三月,見于《元史·成宗本紀》:“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道:以郝天挺、塔出往江南、江北,石珪往燕南、山東,耶律希逸、劉賡往河東、陜西?!雹凇对贰肪?1《成宗本紀》,第449頁。耶律希逸與劉賡并非分赴河東和陜西,而是一起同行?!蛾兾魍ㄖ尽肪?2“宣慰使”條下所載可為佐證:“劉賡,大德七年宣撫陜西。耶律希逸,大德七年?!雹邸蛾兾魍ㄖ尽肪?2,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55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对贰份d,同年五月,“奉使宣撫耶律希逸、劉賡言:‘平陽僧察力威犯法非一,有司憚其豪強,不敢詰問,聞臣等至,潛逃京師?!袝〕佳裕骸瞬端推渌?,令省、臺、宣政院遣官雜治?!瘡闹雹芩五サ龋骸对贰肪?1《成宗本紀》,第451頁。。從這件事的處理情況來看,他們二人的身份應該相當于欽差大臣,赴河東、陜西主要是巡行按查并處理大案要案,同時可能還有鎮撫人民的目的。元代文人同恕《榘庵集》卷五《竇周臣先生行狀》載竇周臣之事曰:“癸卯春,太傅耶律公行省陜右道,過先生,以儒者見,與語,悅之,遂拉西還,仍授館請教諸子,以故復得名于鄉邑?!毙惺£冇业乐狄晒匆上R?,此處稱為“太傅”,當為耶律希逸最高之爵位。此處所載,當為耶律希逸與劉賡宣撫秦地之時,而絕不可能是“行省陜右道”,否則不可能“與語,悅之”之后“遂拉西還”。耶律希逸此次宣撫陜西,除了處理公務之外,還結交并聘請秦地儒士竇周臣為家塾先生。

二、耶律楚材與秦地士人之交游及詩歌創作

雖然耶律楚材祖孫三代中有四人到過秦地,且這四位契丹人都有詩文集,但在秦地進行詩歌創作并流傳至今者,卻只有耶律楚材和耶律鑄父子二人。即便如此,能發現契丹人在秦地創作的文學作品,其價值就已足夠令人驚喜。從存世詩作來看,他們還與秦地文人有交往和酬贈活動,足可證明當時各族群之間并非全是矛盾,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非但沒有疆界,反而變成彼此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經過細細考查,可以明確耶律楚材1230—1232年作于秦地且涉及當地景物人事的詩有18首,約占其全部詩作的2.6%。還有部分詩作也作于這段時間,但由于詩歌內容并未提及秦地人事和風物,所以均被排除在外。這18首詩分別是:《和王巨川韻》、《和王巨川》、《謝王巨川惠蠟梅因用其韻》、《又用韻》、《和王巨川題武成王廟》、《和李邦瑞韻二首》、《和邦瑞韻送奉使之江表》、《邦瑞乞訪親因用其韻》、《和高沖霄二首》、《和移剌子春見寄五首》、《和黃華老人題獻陵吳氏成趣園詩》。

1.耶律楚材與王橶在秦地的詩文唱和

上述詩作,其中有10首是耶律楚材分別寫給兩位秦地人的,占了其秦地詩作的一半以上。其中一位是王橶(1184—1243),字巨川,鳳翔虢縣(今陜西寶雞)人,曾任御史大夫兼判三司副使、國信使等官?!对贰繁緜鬏d:“庚寅,從征關中,長驅入京兆,進克鳳翔,請于太宗曰:‘此臣鄉邦也,愿入城訪求親族?!雹佟对贰肪?53《王橶傳》,第3613頁。按,攻克鳳翔在太宗三年(1231),中華書局本《元史》此處標點有誤,“長驅入京兆”后應該用句號,以與第二年的事情隔開。庚寅,即元太宗二年(1230),此年攻克京兆府,與《元史·太宗本紀》吻合。由此可知王橶與耶律楚材此時同在太宗帳下,二人都身為高官,在閑暇時彼此有唱和的詩作?!逗屯蹙薮崱吩疲?/p>

圣駕徂征率百工,貔貅億萬入關中。

周秦氣焰如云變,唐漢繁華掃地空。

灞水尚存官柳綠,驪山惟有驛塵紅。

天兵一鼓長安克,千里威聲震陜東。

“工”,即官吏?!对娊洝酚小冻脊ぁ吩姡骸班掂党脊?,敬爾在公?!雹陉愂鶉骸对娊浶Wⅰ?,岳麓書社2005年版,第398頁?!磅鳌?,比喻勇猛的軍隊。首聯主要寫太宗率百官親征,進入關中?!疤茲h”,即“漢唐”,“唐”為平聲字,不可在第二字的位置出現,此處為了符合平仄的格律要求而更換位置?!瓣P中”、“周秦”、“唐漢”、“灞水”、“驪山”、“長安”、“陜東”,都是秦地的專有名詞。從“天兵一鼓長安克”可知,此詩必定作于1230年,因為所有的史籍資料都記載此年京兆(即長安,在今陜西西安)被攻克。如果說這首詩主要是稱揚元軍不可阻擋的雄壯氣勢和赫赫戰功,那么《和王巨川》則包含了更多的反思和厭戰情緒:

今年扈從入西秦,山色猶如昔日新。

詩思遠隨秦嶺雁,征衣全染灞橋塵。

含元殿壞荊榛古,花萼樓空草木春。

千古興亡同一夢,夢中多少未歸人。

“西秦”、“秦嶺”、“灞橋”、“含元殿”也是秦地的代表性名詞。秦地是一個極具有歷史感的地域,身臨其地,往往會產生許多感慨。此詩的最后兩句從歷史興亡與人民命運著眼,感慨深沉,意蘊豐厚,與唐代詩人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①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增訂本),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8579頁。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戰爭結束的閑暇時間,蒙元的官員們也有一些頗為雅致的生活,王橶曾給耶律楚材贈送臘梅,耶律楚材就作了《謝王巨川惠蠟梅因用其韻》來答謝他。后來他們還拜謁了當地的名勝古跡,《和王巨川題武成王廟》云:

商辛自底滅亡期,保障全空聚繭絲。

誰識華山歸馬日,易于渭水釣魚時。

唐朝時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并在兩京建武成王廟。從詩中的“華山”和“渭水”來看,此詩也必定作于秦地。王橶在武成王廟題詩,耶律楚材作詩相和,但他寫完一首之后覺得意猶未盡,于是作《又用韻》以抒發知音難遇的感慨。

除此之外,耶律楚材還有《寄巨川宣撫》詩,據王國維考證,此詩作于西域。②詳見姚淦銘、王燕編:《王國維文集》(第四卷),第331頁。按,王國維此處考證恐誤,在西域時,耶律楚材與丘處機尚未交惡,如何會批評王橶作《瑞應鶴詩》?此詩或為追記時所作,時間應在1228年之后,創作地點則難于遽斷。但因詩作涉及秦地人王橶,故仍將其列于此處。耶律楚材與王橶關系比較密切,故此詩出語較為直截,對王橶作《瑞應鶴詩》以夸譽丘處機表示不滿。

2.耶律楚材與李邦瑞在秦地的詩文唱和

另一位秦地人是李邦瑞(?—1235),字昌國,京兆臨潼(今陜西西安)人,曾被授予金符,任宣差軍儲使?!对贰繁緜鬏d:“歲庚寅,受旨使宋?!雹邸对贰肪?53《李邦瑞傳》,第3620頁。庚寅,即1230年,元太宗率軍進入秦地。李邦瑞向耶律楚材獻計,準備南借宋道,與南宋相約夾擊金廷。對于他的建言獻策,耶律楚材稱贊說“隴右奇才冠士林,萬言良策起予深”(《和李邦瑞韻二首》其一)。此后不久,朝廷就采納了他的建議,太宗下旨派他出使南宋。在臨出使之前,耶律楚材作《和邦瑞韻送奉使之江表》:

驲騎翩翩出玉京,金符一插照人明。

莫忘北闕龍飛志,要識南陬鴂舌情。

布袖來朝無騎乘,錦衣歸去不徒行。

升仙橋畔增春色,郡守傳呼接長卿。

“驲騎”,指驛站專用車馬?!伴L卿”是司馬相如的字。司馬相如從成都經升仙橋第一次到國都長安,躊躇滿志地在市門上題句,說如果自己以后不能當大官乘坐高車駟馬,就不從此門下過。這首詩用司馬相如的典故,勉勵李邦瑞出使南宋能不辱使命,建功立業。后來李邦瑞費盡周折,歷盡艱辛,往返數次,終于達成和議。太宗大加賞賜慰勞,“賜車騎旃裘衣裝,及銀十錠”①《元史》卷153《李邦瑞傳》,第3620頁。。李邦瑞要求尋訪宗族親戚,太宗詔諭察罕等人幫助尋找,事見《元史》本傳,而耶律楚材作《邦瑞乞訪親因用其韻》來安慰他,與史書記載正相吻合。

3.耶律楚材其余的秦地詩作

耶律楚材在秦地除了與當地士人有詩文唱和作品之外,還至少作了8首詩歌描寫當地的人事和風物,并借此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高沖霄,生平不詳。耶律楚材詩文集中有與他唱和的詩作三首,其中《和高沖霄二首》可以確定寫于秦地:

十里東風渭水春,臨風酹月吊英魂。

直須立事書麟閣,何必題詩寄雁門。(其一)

翠華南渡濟蒼生,垂老將觀德化成。

昨夜行宮傳好語,秦川草木也欣榮。(其二)

這兩首詩寫耶律楚材對天下蒼生的關心和對陣亡將士的吊祭,反映出他止戰惡殺的思想。讀“昨夜行宮傳好語,秦川草木也欣榮”,再聯系耶律楚材制旗救老百姓的記載,可知耶律楚材在秦地確實做了大量工作來保護無辜的平民。

元軍進入秦地,除了屠殺之外,必定有搶掠的惡行。耶律楚材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心中十分震動,他在《和移剌子春見寄五首》中寫道:“且圖約法三章定,寧羨浮榮六印懸?!薄凹s法三章”,用劉邦的典故。劉邦大軍進入咸陽之后開始搶掠,劉邦也萌生了驕縱享樂的思想,在樊噲和張良的諫阻之下,劉邦發布告示,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币沙牟涣w慕佩戴六國相印的蘇秦,而一心只盼望太宗也能做到“約法三章”,說明他憂思深廣,頭腦清醒,確實是一個仁智的政治家。

除了拜謁武成王廟外,耶律楚材還去了很多地方,《和黃華老人題獻陵吳氏成趣園詩》,則作于獻陵成趣園。獻陵,即唐高祖李淵的陵寢。詩中的“今年扈從過秦川”與《和王巨川》中的“今年扈從入西秦”意思相同,大體可以斷定這兩首詩均在1230年作于秦地。

4.耶律楚材與另外六位秦地士人的交往及詩文唱和

耶律楚材在秦地期間曾與許多當地士人有交往和唱和,但存世作品只有上文所列的18首詩。耶律楚材除了與王橶和李邦瑞有詩作酬唱之外,至少還與裴憲等六位秦地士人有往來。他們中有些為耶律楚材在秦地時所結識,有些為耶律楚材招攬人才時而結識,另外幾人或為他人薦引而為耶律楚材所賞識。

裴憲,生卒年不詳,字子法,號綠野,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曾任中書省掾等官。據劉曉推測,裴憲可能于1230年“投靠了蒙古政權”,并通過上萬言策而“得到了耶律楚材的賞識”。①劉曉:《耶律楚材評傳》,第189頁。關于裴憲、薛玄、李過庭及馮揚善的情況,本文多參考《耶律楚材評傳》。此年耶律楚材正在秦地,他們之間的交往可能始于此時。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見寄》云“前歲入關中,戈甲充商虢”,是回憶扈從南征時的情況,寫作時間可能在離開秦地之后的1233年。耶律楚材還有《和裴子法韻》一詩,但具體的寫作時間和地點目前無法確證。

楊奐(1186—1255),字煥然,號紫陽,乾州奉天(今陜西乾縣)人,官至河南路征收課稅所長官兼廉訪使,卒謚“文憲”,被元好問稱為“關西夫子”(元好問《故河南路課稅所長官兼廉訪使楊公神道之碑》)。②元好問著,狄寶心校注:《元好問文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459頁。元太宗時,楊奐“兩中賦論第一。從監試官北上,謁中書耶律楚材,楚材奏薦之”③《元史》卷153《楊奐傳》,第3621頁。。遍查耶律楚材的詩文,沒有發現與楊奐唱和之作。但《楊奐集》有《立課稅所》一文,為楊奐給耶律楚材上書的內容。④楊奐著,魏崇武、褚玉晶等點校:《楊奐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295—296頁。據《元史》記載,耶律楚材對楊奐的建議十分稱賞。但除此之外,尚未見到更多關于二人交往的材料。

薛玄(?—1271),字微之,號庸齋,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曾任檢察使、軍儲轉運使等官,卒謚“文靖”。他去世后,程鉅夫作《薛庸齋先生墓碑》曰:“國初,游大同,過應州,高、韓二帥喜而薦之中令耶律公,得應州教授?!雹堇钚奚骶帲骸度摹罚ǖ?6冊),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86—387頁。中令耶律公,即中書令耶律楚材。據劉曉考證,耶律楚材《再和世榮韻寄薛玄之》和《再賡仲祥韻寄之》兩首詩乃為薛玄所作。①劉曉:《耶律楚材評傳》,第191頁。

李過庭(?—1242),字庭訓,乾州武庭(今陜西武功)人,官至昌武軍節度副使。耶律楚材有《李庭訓和予詩見寄復用元韻以謝之》。

馮揚善,生卒年不詳。耶律楚材寫給他的和詩有三首。從耶律楚材《和馮揚善韻》中的“先生謁承明,萬里來秦川”,以及元好問的《七月十六日送馮揚善提領關中三教》來判斷,馮揚善當時與耶律楚材同在秦地,而《和馮揚善韻》當作于此地。

《陜西通志》卷63載韓城人郝鼎臣事跡,亦云與耶律楚材有交往。其文曰:“郝鼎臣,字巨卿,韓城人。博識洽聞,文章光艷,名重當時。泰和八年,占京兆府試,擢巍科。金衰,流落之汴。元丞相耶律公為董軍國事,適汴,張宴以待四方之士。于是入謁,大加嘆賞?!雹凇蛾兾魍ㄖ尽肪?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554冊。據《陜西通志》所言,此節內容本于岳菘所撰墓志。耶律公,即耶律楚材。由此可見楚材當時求賢心切,廣泛延攬中原士人,而落魄士子亦多有投奔者,郝鼎臣與上文之馮揚善即為其例。

三、耶律鑄與秦地士人之交游及詩歌創作

較之其父,耶律鑄與秦地士人的交游則較少,但在秦地所作詩數量卻比其父耶律楚材多。由于史書對耶律鑄的記載比較簡略,且其詩文散佚較嚴重,故可指為秦地詩者,有23首,與其交往者,有李暐等人。

《長笛續短笛引》序文曰:“戊午歲秋,有自長安,特遺余名笛數管?!雹垡纱硕挝淖钟忻撜`。戊午,即1258年。此年秋七月,耶律鑄隨憲宗從六盤山出發,由寶雞進攻重貴山;九月,隨憲宗駐蹕漢中。由此推斷,此詩必作于秦地,時間大約在七八月中?!坝凶蚤L安”并贈送名笛者,為秦地人,但姓名不詳。耶律鑄詩下小注云:“云封,李謩之外孫?!敝劣诶钪?,則曰:“李謩吹笛動長安,宇內競推為第一?!贝颂幱谩陡蕽芍{》中唐人許云封及李謩典故。許云封之名,傳為李白所取。而云封十歲入長安,以吹笛為韋應物所知。耶律鑄用“李謩吹笛動長安”典故,顯然是觸景生情,而秦地文化對其詩歌創作之影響,于此可見一斑。

耶律鑄從小就跟父親耶律楚材學習鼓琴,后來又奉命制《大成樂》,從其傳世的作品來看,他寫過多首聽人彈奏音樂后有感而發的詩,由此可以推斷,他對音樂十分精通。古人制樂,往往以笛定律,凡歌聲濁者用長笛長律,歌聲清者用短笛短律。耶律鑄既然能提領制宮廷大樂,必定懂得音律。與白居易《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韓愈《聽穎師彈琴》等詩相類,耶律鑄將吹笛的技藝描摹得出神入化:“流韻寥亮入太清,裊裊馀音游八極。但聞天外鸞鳳鳴,豈知海底魚龍泣?!雹僖设T著:《雙溪醉隱集》卷2,知服齋叢書本。以天外鸞鳳之鳴與海底魚龍之泣為喻,可謂恰切精到,而寫笛聲中的意境,更是高超卓絕:“高遷亭化為灰燼,平陽塢久生荊棘?!逼渥R音與摹寫之功力,不下白、李。

《橫笛引四首并序》是為笛曲所補的曲辭,其序文曰:“許云封說笛有《落梅》、《折柳》二曲,今逸其辭。因次韻《野梅》、《官柳》,以代其二曲,為《橫笛引》云?!笨梢姟堵涿贰?、《折柳》二曲②按,《落梅》即笛曲《梅花落》,亦稱《梅花三弄》?!墩哿穭t難以考定,似為《折柳枝》,不知與《陽關三疊》(或稱《渭城曲》)有無關聯。,至元朝初年已經有曲無辭,不能伴笛聲而歌了,因為耶律鑄精通樂律與樂府詩,故而為之補作,以與許云封之笛聲相配。通過以上詩作,可知耶律鑄確為許云封的隔代知音。

李暐,生卒年不詳,曾任中書省官員,為金末著名詩人麻革的門生。據麻革序文所稱“秦人李暐”判斷,李暐當為秦地人。耶律鑄的詩文集最初乃是由他編輯而成,并奔走求當時的著名詩人趙著、呂鯤、麻革為之作序。不管李暐是否為討好上司—“領中書省事”的耶律鑄而這樣做,但有一點必須肯定,他們之間的交誼必定非同一般。

耶律鑄的秦地詩作,除了《長笛續短笛引并序》、《橫笛引四首并序》之外,還有《天佑行》、《長相思》、《和漢臣秋日海棠》、《臨潼九龍、玉蓮二湯合為道院》、《哀長安》、《煬帝》、《周室》、《題〈楊貴妃遺事〉》、《漢宮》、《太極宮》、《太和宮》、《過大明宮》、《橫笛引四首并序》等。③耶律鑄另有《曉發牛山驛》詩,牛山,或為今陜西安康之牛山,此詩可能作于征蜀之時。然無確證,姑存疑。詞作則有《眼兒媚》(隔江誰唱后庭花),其序文曰:“醴泉和高齋,遇煬帝故宮?!滨啡?,在今陜西麟游,可見耶律鑄曾至此地。

其中,最有歷史文獻價值者,則為《臨潼九龍、玉蓮二湯合為道院》和《過大明宮》二首。

溫泉,在古代也被稱作“湯”。華清宮溫泉則屢被稱作“御湯”。據《長安志》等書記載,驪山溫泉初為秦始皇所臨幸,“砌石起宇”④駱天驤撰,黃永年點校:《類編長安志》,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87頁。,其后經漢武帝修葺、隋文帝植松柏,至唐太宗時,命姜行本等人“建宮殿、御湯”,并命名為“湯泉宮”。⑤同上。唐玄宗即位后,于天寶六載改稱華清宮,在驪山上下“益治湯井為池”⑥同上。,從文獻記載來看,華清宮中的“御湯”,即唐玄宗專用溫泉,共有兩處,一處稱作“九龍湯”,一處稱作“蓮花湯”。安史亂后,華清宮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唐末亂起,宮殿被毀。據《舊五代史》、《五代會要》和《冊府元龜》記載,華清宮于后晉天福四年五月被廢,改為靈泉觀并賜予道士。在北宋時,尚有文士官吏至此撰文賦詩,至金則鮮有載記。元代親至華清宮并賦詩者,或許大有人在,但能存留至今者,似乎只有耶律鑄之《臨潼九龍、玉蓮二湯合為道院》一首:

九龍湯涌玉蓮香,龍去蓮枯墮渺茫。

夢雨已迷三里霧,悲風空泛五云漿。

長生殿圮金沙冷,王母祠傾玉蕊荒。

終古曲江江上月,恨和煙草怨霓裳。

由于這兩處溫泉荒廢已久,其名稱在流傳過程中不免有所訛誤,故耶律鑄可能以訛傳訛,將“蓮花”寫作“玉蓮”。①當然,也有可能是耶律鑄為了遷就平仄故意改換詞語?!吧徎ā睘椤捌狡健?,“玉蓮”為“仄平”,此詩平起平收,首句入韻,第七字為平聲,而第六字必用平聲,故第五字當用仄聲字,所以耶律鑄將“蓮花”改為“玉蓮”。

這首詩既有寫實,又有想象,撫今懷古,感慨萬千。頷聯與頸聯對仗工整,而音韻節奏富于變化,由頷聯的“二二三”句式變為頸聯的“三一三”句式,讀來有哽咽悲傷之感,使人不禁心中黯然。

《過大明宮》一詩,明確地寫出耶律鑄在此游訪的行蹤,可見元朝時大明宮的遺址尚存,只是墻垣傾頹,野草叢生,滿目荒涼,繁華不再。其詩記載了這一境況,曰:

草展荒涼輦路開,牡丹花謝已葑苔。

苔錢不買春光住,枉了銜花鹿又來。

根據耶律鑄生平經歷進行推測,《臨潼九龍、玉蓮二湯合為道院》與《過大明宮》二詩當作于他奉命行省河東之時。耶律鑄第一次至秦地,一路征伐,并無太多的閑暇時間。據《元朝名臣事略》卷11《參政商文定公》載:“(至元)二年,平章趙璧奏立諸路行省,丞相耶律鑄行省河東,公為之貳,旋召還?!雹谔K天爵輯撰,姚景安點校:《元朝名臣事略》,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22頁。此次行省河東,據趙文坦研究,當為執行元世祖罷世侯世守、行遷轉法而去,但“成效甚微”③趙文坦:《忽必烈罷侯置守新探》,《山東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114頁。。究其原因,在陜甘的世侯,乃是鞏昌便宜都總帥汪惟正一族,耶律鑄曾將長女許配給汪惟正,與其家有姻親關系。故“成效甚微”應在意料之中。但耶律鑄雖未能圓滿地完成朝廷任務,卻留下了若干秦地詩作,不僅存留了對長安名勝的記載,而且增加了契丹人秦地詩文在秦地文化中的比重,從而使得秦地文化更為厚重多彩。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①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全西域詩》編纂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0zd&106)、全國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耶律鑄集》點校、輯佚與研究”(項目編號:126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陜西
陜西自貿區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調陜西“十四五”
陜西音樂如何演奏?
綜覽陜西踐行“追趕超越”
陜菜翻“盤”——舌尖上的陜西已經“炒熱”
陜西制造需要“硬核”
陜西近期新政觀察
如何提升婦女獲得感——陜西婦聯持續深化改革
走近你,我的陜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