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新形勢下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2016-02-05 01:39張玉玲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水能水電水資源

■張玉玲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 廣東 湛江524000)

探討新形勢下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張玉玲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 廣東 湛江524000)

在新形勢之下對水能資源進行開發,首先需要把計劃當成指導、以法制與經濟手段的管理為關鍵,其次以一定的行政手段作為輔助,要求對法規系統進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立法在前,并對宏觀的管理進行加強,完善信息的服務和要求的推測。

水資源開發保護總體思路科學的配置

0 引言

配置水資源指的是在一定的流域與區域范圍之間,依照可持續、公平與高效的原理,經過各式各樣的非工程和工程的對策,把資源配置的標準與市場的經濟規律進行了思考,經過對需求進行科學的控制,并積極的保護了生態環境、合理的提高了供水等對策與方式,對各種能夠有效利用的水源在每個用水部門與地區之間進行了合理的調配。新形勢下不但水資源的配置需要滿足經濟社會當前的發展要求,而且還要實現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水資源三種系統的協調發展,使維系生態系統平衡、社會穩定與人民生活生產的根本需要得到滿足,展現水資源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從而使整體效益達到最大。

1 開發保護水資源的原則

為了有效地運用水資源,在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進行保證的時候,能夠推動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并實現生態環境、經濟社會與水資源三種系統的協調發展,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與保護的時候需要依照下面一些原則:(1)堅持統籌協調的原則。(2)堅持公平合理的原則。(3)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2 從粗放型開發向保護型開發

水資源包含水域、水質、水能與水量等,水能資源是水資源的關鍵構成部分,是戰略性與基礎性的資源,可是它的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于中西部不太發達的地區,開發水能資源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社會發展有著關鍵的影響。在開發過程中,怎樣科學協調開發和保護、水利和水電、除害和興利的關系,最近兩年以來早已變成爭論的中心。以優先發展水電與多開發水電的指導思想為出發點,對調整國家能源戰略結構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十一五”規劃建議》指出“在對生態進行保護的過程中合理的開發水電”,從粗放型開發到生態保護型開發轉變,在開發認識的基礎上有著質的轉變,把保護和開發建立在社會、環境、良性循環、資源經濟互相協調的前提上,是以后開發水能資源的關鍵要領,展現出科學發展觀的思路,一定會對自然和人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生態保護、合理開發是一種系統工程,要求大量的系統支持。在市場的經濟環境上,生態保護、合理開發,普通的行政號令常常不能夠到達計劃的目標,要求大量的系統支持,其關鍵包含:較為完美的法規體系;健全較為合理的管理制度;對保護和開發生態的普遍認識程度;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能源的需求進行均衡;監督管理和綜合協調;儲備開發項目的數量;綜合規劃與利用水能資源的程度;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耗;信息服務和宏觀管理等等?,F階段最關鍵的限制原因是:不合適的管理制度,行業管理的部門和宏觀管理的部門職責不明確。因為能源、電力、水利管理組織分分合合,原則上對水能和水電缺少連貫的定性概念,且認識不統一。雖然有些法律提到了與水能相關的制度,但是相對而言是比較抽象,其把水電直接看成水能,認為水電就是水能,在認識問題過程中還停留在行業性的學術層面上,并沒有被大眾普遍認可。

3 轉變管理理念

3.1 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開發的模式

在計劃經濟時代而開發的水電模式屬于指令性,把國家投資作為關鍵,集體投資當成補充,投資的主體較少,資金的來單一,與此同時只重視數量,而忽視投資的效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對水能資源進行開發時,投資的主體變得多樣化,任何投資者都能夠加入開發,比如:民營、集體、國有、國內外與個體,資金來源較為多樣;憑借總體需求的平衡、水能規劃開發項目的儲備、中長期的需求、能源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等信息為指導,關鍵提高監督調控與管理。

3.2 行業性事務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

(1)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信息服務、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指引水能資源正確地開發,使優化資源配置變成現實,對水能的快速發展與開發利用的持續進行保障,調整社會對電能供給和要求的跟本平衡。

(2)水能資源被稱為根本性的戰略資源,不可以全部運用市場開發的手段。因為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投資者常常結合自身利益來思考問題,行為擁有較大的自發性與盲目性,導致資源浪費是很簡單的。而且投資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對合理開發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外部問題很少關注,所以,市場機制對平衡生態環境也難以保障,乃至將導致較大的環境破壞。因為市場手段存在局限與弊端,只有提高宏觀調控與管理,才可以促進水能合理的開發,并對生態環境進行保障。

(3)把間接管理看成關鍵,把關鍵點轉移至提高中長期的計劃指導與需求推測、綜合平衡、信息服務、、宏觀調控之上。

3.3 水能資源無償開發轉變為有償開發

水能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是國有的資產,所以開發時需要進行市場化的配置,不但與“國有”屬性相符,而且能夠避免低價轉讓和無償轉讓而引起的無序開發。在真正的工作過程中,有部分人對水能資源的有償轉讓認識不深,把征收水資源和有償開發費混為一體,以為征收水資源費就是為了有償的轉讓。其實水資源費是一種調節稅收的形式,可是水能資源作為社會公共資源,它的開發權轉讓之后,需要經過相對的過程把水能轉化成電能,并通過電力市場的交換而增值,就像轉讓土地一定要收取土地轉讓費,并且還要收取有關的稅費。與此同時不可以一刀切,轉讓也需要分成兩類性質,也就是公益性開發就采用無償轉讓,商業性開發經營就使用有償的轉讓,比如:電力扶貧工程、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建設、電氣化建設、解決邊遠貧困區域無電人口用電的問題等項目。

4 進一步完善法規體系建設

水能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建設滯后,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權威性司法解釋甚少。在現有立法中,不少內容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可操作性不強。

4.1 法定職責與實際監管職責缺位,主體不明確,多頭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的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眱煞ň砻餍袠I管理部門和綜合管理部門都具有監督管理作用,但是并沒有明確其職責與范圍,因此,經常造成分散管理、職能交叉、監管弱化、執法主體不明確,違規項目趁此有了生存空間。

4.2 法律規定存在紕漏

《水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對水資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奔热灰幎ㄓ袃斒褂?,就應該具有開發權的有償轉讓,但其轉讓規則以及轉讓開發必須承擔的權利與義務不明確。因此,某些開發商利用法律上的紕漏,無償圈占或低價轉讓,以及與當地政府部門簽署協議或合同,使其不法行為進一步合法化而后進行大勢炒作或“圈而不開”。

5 結束語

水能資源的開發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合理有序開發;完善配套法規,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監管,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要加強相關法規地完善,并解決水能資源開發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從理論上、體制上、管理上加速創新,不斷探索新的管理體制,以順應水能資源開發新形態發展的需求。

[1]三程曉冰.水資源保護概況 (續) [J].水資源保護,2002,(l):7一10.

[2]劉樹坤.21世紀的中閏大水利建設 [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0,20(2):6一9.

[3]吳親幫.地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 [J].中國水運.2009,9(l):182一183.

X[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380-2

猜你喜歡
水能水電水資源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珍惜水資源 保護水環境
第三章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
第三章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水能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央企剝離水電資產背后
水電:全力消納富余水電 更重生態環保
水能生火
淺議我國水資源的刑事立法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