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樂鐵路飛鳳山隧道工程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預測

2016-02-05 01:39王偉偉鄭肖玄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鳳山涌水量水文地質

王偉偉 鄭肖玄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0五地質隊 四川 都江堰611830)

連樂鐵路飛鳳山隧道工程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預測

王偉偉 鄭肖玄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0五地質隊 四川 都江堰611830)

本文以連樂鐵路飛鳳山隧道為例,在工程地質勘察及施工建設中涌水量實測數據的基礎上,采用三維數值分析方法模擬隧道開挖過程,從分析隧道施工對周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分析結果表明,隧道最大涌水量為1487.0m3/d,隧道進出口處影響半徑在30-40m左右。綜合來看,飛鳳山隧道對地下水環境影響微弱。

地下水環境隧道施工涌水量三維數值分析

0 引言

連界至樂山鐵路主要跨越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井研縣,眉山市仁壽縣、內江市威遠縣,沿線資源分布豐富,工業經濟比較發達[1]。飛鳳山隧道作為連樂中最長的隧道,兩側分布有兩個水庫和少量居民,

因此,分析飛鳳山隧道實施過程中對周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并預測評價其在施工期和運營期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的范圍和程度[2],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1 隧道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及涌突水災害預測

1.1 水文地質條件

飛鳳山隧道穿越低山-深丘水文地質單元,施工期可截留部分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3]。

1.2 隧道涌突水災害分析

隧道區巖溶含水巖組夾有砂泥巖相對隔水層呈小角度互層狀,巖溶順層發育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受到限制。大氣降水、地表溪溝水、基巖裂隙水及巖溶裂隙水是隧道地下水涌水的主要水源。隧道CK35+390以后穿越灰巖段涌突水水量不大,穿越松峰場斷層處(CK35+390)雨季施工可能會出現涌突水、突泥的可能,其余的非可溶巖段涌突水的可能均較小。在隧道 CK35+390以后段和CK35+390雨季施工時需加強超前預報,做好監測防范工作。

圖1-1 飛鳳山隧道地質平面示意圖

隧道里程CK35+300左側230m處為陳家溝水庫,隧道底部低于水庫水位約20m。

涼風水庫、陳家溝水庫均位于仁壽縣松峰鄉新和村境內。飛鳳山隧道與陳家溝水庫、涼風水庫之間均無導水性良好的透水巖層或斷層等直接相連,存在穩定的隔水巖層,隧道與水庫之間的水力聯系微弱,隧道施工對兩個水庫均無影響。

2 基于地下水動力學法的隧道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

隧道線處于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地下水動力學方法計算隧道涌水量。

根據含水巖組、巖層的富水性及地質構造將隧道分為2段:D1:CK33+305-CK35+390砂泥巖段,D2:CK35+390-CK35+740灰巖段,運用地下水動力學方法計算各隧道段的涌水量見表2-1。

表2-1 飛鳳山隧道基于地下水動力學方法的涌水量預測結果

3 基于數值法的隧道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

3.1 模型范圍及邊界概化

3.1.1 模擬范圍

模型空間范圍:東西X方向5200m,南北Y方向7000m,平面剖分單元100m×100m個,在隧道穿越的敏感區域進行平面上的細化剖分,設計深度300m~600m,Z方向取300m,在隧道區域進行細化剖分后,總包括14層。

3.1.2 邊界概化

根據區內地下水滲流場特征和地層結構的分析,將研究區邊界條件類型確定如下:模擬區地下水補給類型主要靠大氣降雨下滲補給,年總降雨量1009mm,7-12月降雨量占年總降雨量的70%,平均為70mm/y;12-4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30%,平均為30 mm/y。根據該區水文地質資料以及相關文獻,模型范圍內降雨入滲系數取平均值0.1。隧道穿越的山體北、東、西面地勢均相對較低,考慮地表支溝體系對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將模型范圍內的支溝以及河流作為溪流邊界和河流邊界;模型中以陳家溝水庫作為定水頭邊界;在分析隧道對天然滲流場的影響時,將隧道概化為排水溝邊界[5]。

3.2 水文地質參數的選取與模型校驗

3.2.1 水文地質參數的選取

水流模型的參數主要考慮各分層的滲透系數和給水度[6]。根據地形、地貌和巖性,對滲透系數、給水度、孔隙度等參數進行分區。由于缺少抽水和注水試驗等水文地質參數的相關資料,因此,本次模型水文地質參數主要依據《區域水文地質報告》(自貢幅)、《水文地質手冊(第二版)》以及工程經驗進行參數的選取,如表3-1所示。

表3-1 模擬選取的滲透系數

3.2.2 模型校驗

在建立空間物理模型以后,首先進行初始滲流場的擬合,對初始水位以及各個參數進行校正。首先對模型進行5年穩定流計算,計算結果作為模型的初始水位,再進行非穩定流計算。本次運用非穩定流對地下水初始滲流場進行擬合,模擬計算了1825天(共5年)。圖3-1為天然條件下地下水三維滲流場,圖中紅色區域為高水頭分布區(480~510m),藍色區域水頭值相對較低(410~430m)。

圖3-1 天然條件下地下水三維滲流場

為了檢驗模型擬合的程度,本次以鉆孔CZ4-2作為水位的觀測點,進行模型的校驗,直至模型模擬水位與實際水位較吻合。以此來判斷模型的合理性。通過對模擬水位與實際水位的擬合,模擬水位為516.8m,實際觀測水位為517.6m。模擬水位與觀測水位誤差在1%以內,可以判定模型基本合理可用。

3.3 模型分析

3.3.1 隧道排水條件下的地下水滲流場分析

隧道施工1年、2年后的地下水滲流場如圖3-2、3-3所示,隧道進出口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出口段,影響相對來說會大一些,而隧道中部在開挖后基本穩定。因此,隧道施工對天然地下水滲流場有一定的影響。

圖3-2 隧道排水1年后的地下水滲流場特征

圖3-3 隧道排水2年后的地下水滲流場特征

3.3.2 隧道封堵條件下地下水滲流場恢復特征分析

工程期結束后,施工不再繼續,開挖區經過回填及防滲處理,地下水水量和徑流及循環交替將逐漸恢復。模型假設隧道已全部貫通,做全面封堵工況下,地下水滲流場的恢復情況,圖3-4為進行封堵后1年的地下水滲流場,對比圖3-3施工2年后的條件,地下水滲流場恢復明顯,降位漏斗收縮顯著。圖3-5為封堵2年后地下水滲流場,表明基本恢復至天然條件下的滲流場。

圖3-4 隧道封堵1年后地下水滲流場

圖3-5 隧道封堵2年后地下水滲流場

3.4 綜合分析預測

飛鳳山隧道的涌水量由解析法預測約為1487 m3/d,由數值法預測約為1021.3 m3/d,推薦該隧道的涌水量為1487m3/d。隨著隧道施工開挖防滲措施的實施到生產運營和服務期滿,被擾動的地下水系統會慢慢恢復到天然狀態。因此可以判定。

隧道進出口段的影響半徑約為30-40m,影響范圍內有5家住戶,隧道對地下水環境基本無影響。同時,隧道施工對線路西南側約320m的陳家溝水庫影響微弱。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飛鳳山隧道水環境進行三維數值模擬分析,可得知如下結論:

(1)在隧道CK35+390以后段和CK35+390雨季施工時需加強超前預報,應做好監測防范工作。隧道施工對涼風水庫和陳家溝水庫均無影響。

(2)由數值法預測飛鳳山隧道涌水量為1021.3m3/d,隧道進出口處影響半徑在30-40m左右。由解析法預測涌水量為1487.0m3/d。

(3)綜合來看,飛鳳山隧道對地下水環境的改變和影響是局部的輕微的改變,隨著隧道施工開挖防滲措施的實施到生產運營和服務期滿,被擾動的地下水系統會慢慢恢復到天然狀態,可以判定隧道對地下水環境影響微弱。

[1]Juan Ramon Raposo,Jorge Molinero,Jorge Dafonte.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hydrogeolog原ical impact produced by tunnel construction using water balance models[J]Engineering Geol原ogy,2010.116(3-4):323-332

[2]郭衛星,盧國乎.Modflow三維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模型 [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3]龔睿.隧道工程建設對隔擋式巖溶富水背斜地下水環境的影響研究:以觀音峽背斜為例 [D].成都:成都理下大學.2010.

[4]劉建,劉月.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隧道下程地下水環境負效應評價 [J].三峽環境與生態,2009,2(1):53-56.

[5]蔣忠信.隧道工程與水環境的相互作用 [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1):121-127.

[6]張琳.隧道與地下水環境相互影響計算 [J]交通標準化.2009(5):146-143.

X[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377-2

王偉偉,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工環地質。鄭肖玄,男,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為水工環地質。

猜你喜歡
鳳山涌水量水文地質
梁瀚嵩與起鳳山
隆德煤礦下組煤開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預測
基于抽水試驗計算水文地質參數的分析與確定
基于GPRS實現自動化水文地質抽水試驗
基于轉移概率的三維水文地質結構劃分
水文地質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有效應用
Ho Feng—Shan何鳳山
小浪底引黃工程干線1#隧洞涌水量預測
望云千頃 感事多懷——寫給許鳳山畫的話
黃石互通淺埋隧道涌水量預測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