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2016-02-06 05:43崔東梅
中國農業信息 2016年4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病蟲害玉米

崔東梅

(山東省陽谷縣張秋鎮農業技術站,聊城 252300)

?

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崔東梅

(山東省陽谷縣張秋鎮農業技術站,聊城 252300)

摘要:玉米是占世界糧食總產量最高的作物,其在我國播種面積較大,分布較廣,不僅可以食用,且可廣泛應用于工業、飼料等領域,應用前景較為廣泛。但病蟲害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因此,文章針對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的技術進行分析總結,對提高玉米產量具重要意義。

關鍵詞:玉米 病蟲害 防治技術

玉米為世界上三大栽培類作物之一,具較高經濟價值和經濟用途。但是近年來玉米病害發生嚴重,例如粘蟲、玉米螟、黑穗病、大斑病等,對各地區造成嚴重危害,因此積極有效防治玉米的病蟲害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主要針對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危害進行闡述,并提出幾點相應的防治措施,旨在為減少病蟲害提供參考。

1 玉米主要的病蟲害

1.1 大斑病

玉米的大斑病以為害葉片為主,其發病嚴重的時候也可為害葉鞘及苞葉,且其適溫為20~25℃,因此,大斑病在春玉米區的發生較為嚴重。玉米的大斑病病菌多以分生孢子依附在病株的殘體上而越冬,或者以菌絲體在病殘組織內潛伏而越冬,翌年孢子易萌發而引發初次侵染,且感染之后植株將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再憑借風雨的傳播,進而再次引發侵染[1]。大斑病為玉米的病蟲害中分布較廣且危害較重的一類病害,其主要發生于我國東北及華北的春玉米以及南方海拔高、氣溫低的山區,且發生較為嚴重的年份,染病的品種將達到60%左右。

1.2 絲黑穗病

玉米的絲黑穗病又可被稱為烏米,其病原是絲軸類黑粉菌,該病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玉米產區,每年均會發生,玉米的絲黑穗病于北方地區的發病較嚴重,通常年份的發病率為2%~8%,且個別地塊可高達60%~70%,嚴重影響玉米產量[2]。絲黑穗病屬于苗期侵入且具系統類侵染性的病害,其多數于穗期表現出典型癥狀,以為害雌穗和雄穗為主,若發病通常是全株沒有收成。

1.3 黑粉病

黑粉病通常為害玉米的葉、雄穗、果穗及稈等部位的幼嫩組織,進而生成大小不一的病瘤;而植株地上的幼嫩組織和器官均可發病,生成腫瘤為病部典型特征。病瘤最初呈現銀白色并有光澤,而內部為白色,且肉質多汁可快速膨大,通??蓻_破苞葉并外露,其表面變暗,且略顯現淡紫紅色,內部可由灰變為黑色,在失水之后當外膜得以破裂時,將散出大量的黑粉,即病菌冬孢子。果穗的發病能部分或者全部變成大腫瘤,而葉上發病即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1.4 玉米螟

玉米螟又可被稱為箭桿蟲或鉆心蟲,其可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各個部位,進而使得受害部分的功能喪失,減少籽粒產量。該蟲害通常具有危害性大且病原體多、繁衍迅速等特點,其于全國各地都有分布,為一種具有典型性及雜食性特點的害蟲。玉米螟成長過程為幼蟲到成蟲再到化蛹,其為害嚴重,無論是幼蟲時期,還是成蟲與化蛹時期均會對玉米造成嚴重危害。初齡幼蟲以為害娕葉為主,蛀食嫩葉,進而生成排孔花葉;而3齡之后的幼蟲以蛀入莖稈為主,對花苞及雄穗、雌穗進行為害[3]。受害玉米因營養和水分的輸導受阻,導致植株的莖稈易折且長勢較弱、雌穗的發育不良等,嚴重影響到最終結實,使產量減少。

1.5 蚜蟲

蚜蟲又可被稱為棉蚜蟲,為一種成蟲附著于作物葉背和嫩莖上進而為害作物的一類蟲害。蚜蟲為害癥狀主要表現為蚜蟲成蟲多依附于作物葉背和嫩莖上對液汁進行吸取,致使植物受到危害,受害作物多表現為葉片卷縮及瓜苗萎蔫,嚴重時甚至引發枯死;如果老葉受害將提早枯落,進而使果期縮短,導致減產等[4]。

2 病蟲害主要防治技術

2.1 大斑病防治

(1)選取抗病品種:依據當地的優勢小種對抗病品種進行選擇,且注意品種合理搭配,以避免品種單一化。(2)輪作倒茬。(3)農業防治:于適期早播以避開病害的發生高峰,施足基肥并增施鉀磷肥;做好中耕進行除草培土的工作,并摘除2~3片底部葉,以降低田間的相對濕度,進而使得植株健壯,以提高抗病的能力;玉米收獲之后,需清潔田園,把秸稈進行集中處理,經過高溫發酵后用作堆肥,并實行輪作。(4)藥劑防治:于玉米的心葉末期至抽雄期或者發病初期實施噴灑500倍液50%的多菌靈類可濕性粉劑或者500倍液50%的甲基硫菌靈類可濕性粉劑、700倍液75%的百菌清類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體25%的苯菌靈類乳油、700~1 000倍液40%的克瘟散類乳油、300倍液的農抗120類水劑,并隔7~10 d防治1次,且連續防治為3~4次。

2.2 絲黑穗病防治

(1)選取抗病品種。(2)實行輪作及深耕。(3)及時將病株拔除,防止病菌落入土中。(4)藥劑防治:取20%的銹寧類可濕性粉劑依據0.2%的劑量進行拌種;或取70%的五氯硝基苯進而做成含藥劑量不大于0.7%的藥土。(5)通過種衣劑進行防治:當前的生產上具有多種種子類包衣劑,其對病蟲害防治較有效。

2.3 黑粉病防治

(1)輪作倒茬。(2)選取抗病品種。(3)消滅病菌的來源:越冬期間需將病株鏟除,并及時銷毀且于春播前進行妥善處理,秸稈在用作肥料的時候需充分腐熟,且田間遺留病殘組織需及時深埋。(4)種子處理:取0.2%的硫酸鉛或者三效靈類克菌丹進行拌種。

2.4 玉米螟防治

(1)選取抗病品種。(2)予以包衣種子。(3)農業方面防治:在冬季或者早春的蟲蛹羽化前處理完玉米秸稈及穗軸等,殺滅掉越冬幼蟲,將越冬幼蟲減少到最低。(4)藥劑防治:于玉米穗期及花絲蔫須之后,將花絲剪掉,取蟲0.5 kg的90%敵百蟲、150 kg水、250 kg黏土配制泥漿并涂于剪口。(5)生物防治:人工將卵塊摘除、于田間將殺蟲燈放置及于田間將天敵類赤眼蜂釋放,于玉米螟進行產卵始期到產卵的盛末期將赤眼蜂釋放1~2次,且每667 m2釋放1萬~2萬頭。

2.5 蚜蟲防治

(1)選取抗病品種;(2)藥劑防治:可選用0.75萬~1.00萬倍阿克泰,2 000倍吡蟲啉,1 000~1 500倍千蟲克,1 500~2 000倍金世紀或者2 000倍優樂得進行防治。

3 總結

實現玉米的高產豐收,需以實施高效的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為支撐,唯有掌握好上述各項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方法,才能使得重大的病蟲害危害降至最低,進而確保玉米高效生產,最終使得農民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 劉杰,姜玉英,曾娟.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發原因和控制對策.植物保護,2013,39(6):86~90

[2] 楊麗娜,王佰平,王雪,等.9種玉米種衣劑對玉米絲黑穗病的田間藥效比較.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0):120~122

[3] 魏鐵松,朱維芳,龐民好,等.棉鈴蟲和玉米螟危害對玉米穗腐病的影響.玉米科學,2013,21(4):116~118,123

[4] 劉翠娜,邢小萍,李洪連,等.化學農藥對玉米中后期幾種病蟲害的田間防治效果.河南科學,2014,32(4):527~530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病蟲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我的玉米送給你
商洛核桃舉肢娥防治技術
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分析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