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徽派建筑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分析

2016-02-07 07:46王桂林楊濱章方
山西建筑 2016年35期
關鍵詞:徽派步行街商業

王桂林楊濱章方 偉

(1.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2.浙江農林大學園林設計院,浙江臨安 311300)

基于徽派建筑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分析

王桂林1楊濱章1方 偉2

(1.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2.浙江農林大學園林設計院,浙江臨安 311300)

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為例,基于徽派建筑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相結合的理念,從規劃布局、建筑文化、生態環境以及景觀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優化建議,有利于體現城市文化特色,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

徽派建筑文化,城市公共空間,步行街,景觀設計

0 引言

城市的建筑文化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積淀,建筑之間的開放空間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間,因此城市公共空間蘊含著城市特色文化及人文內涵。商業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商業、文化中心,集中體現了城市風貌和城市形象。目前,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迅速發展,社會、經濟、民生、城市建設等各領域都被這股大潮所淹沒,各城市商業步行街風格日趨雷同,缺少了城市原有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张山ㄖ峭钅系貐^標志性符號,將其樂山樂水的自然觀、淡雅簡約的建筑風格及含蓄內斂的文化理念應用到城市商業步行街設計中,對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體現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義。

1 城市公共空間及商業步行街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建筑實體構成了城市和城市群,建筑實體之間的開放空間即為城市公共空間。城市公共空間將城市連接起來,讓其富有生氣和活力。狹義上的城市公共空間指供居民日?;顒拥墓部臻g,如:廣場、圖書館、田徑場。廣義的城市公共空間泛指一切人們進行公共活動、交流、集會的空間,如:公園、道路、水系。城市公共空間作為城市居民重要的社會活動場所,代表著城市風情,彰顯著城市個性,洋溢著城市魅力,是城市文化的體現。

商業空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最富有生機和活力,城市商業空間在滿足了公共空間的交往、交流等基本功能以外,還具有明顯的特色性和文化性。城市商業空間的種類多種多樣,廣義上指所有與商業活動相關的空間形態,狹義上則代指商場、步行街、餐飲中心等空間。步行街是典型的城市商業空間,是城市綜合形象的代表和城市名片。城市商業步行街已經成為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城市的多功能社會活動中心,集商業、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體,是一個“人性”的空間[1]。商業步行街體現著一個城市的價值和文化內涵,常作為城市規劃的重點。但現階段我國的城市商業步行街的風格逐漸變得千篇一律,乏善可陳,而且在規劃布局、景觀設計、地域特色性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2 徽派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是隨建筑風格而產生的,是建筑內容、特色、外貌等特征的綜合體現。作為人類與自然環境不斷作用的產物,建筑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代性,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建筑文化不盡相同。不同的建筑風格蘊含各異的建筑文化,東西方建筑風格迥異,其所蘊含的建筑文化也不盡相同。中國建筑強調自然與和諧;而西方建筑則側重人文精神,講究秩序與科學。

傳統建筑文化是古人建筑營造技藝的總結與提煉,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一方面對于建筑實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對于建筑空間中景觀的設計以及現代城市公共空間的營造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西方的傳統建筑相比,中國傳統建筑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即“天人合一”,建筑是自然的附屬?;张山ㄖ鳛橹袊鴤鹘y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在秉承中國傳統建筑的優良傳統之外,又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徽派建筑以徽文化為依托,發源于黃山一帶,現多流行于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其選址、整體規劃通常因地就勢、依山傍水,建筑群自然生長,村落的大小分合、房間位置的前后錯落等都因環境的各種自然條件而變化,因此平面布局規模靈活,并多仿生,以求達到“天人合一”境界。如宏村的牛形布局,西遞的船型布局。

徽州村落的單體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間形態,裝飾特征以及材質選擇各方面具有明顯徽州地域特征,這些特征構成了獨特的建筑形體空間——以天井為核心的三合院。三合院包含了對稱、正背、層層相抱的精神,既是“觀念法式”,又是“營造法式”。而穩定的格局下又有大小、尺寸、角度、數量、虛實的變化,在和諧的大環境下又不失獨立性格,正所謂“同中求異”。此外,徽派建筑廣泛采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這些雕刻以生動逼真的人物、花鳥蟲魚及博古紋樣等為主,極富裝飾效果的同時又能體現徽派建筑的文化特色。

以上這些特質構成了徽派建筑獨有的文化內涵:樂山樂水的和諧自然觀、淡雅簡約的建筑色彩和裝飾藝術、尺度宜人的建筑空間、有機的規劃布局以及含蓄內斂,但又包容開放的文化理念。隨著社會經濟及現代化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中的弊端日趨明顯:空間擁擠,規劃不當、景觀設計不足、文化內涵及特色的缺乏等?;张山ㄖ鳛橹袊鴤鹘y建筑重要流派,其規劃布局、合院結構、建筑單體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對當代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尤其是景觀層次,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3 淮河路步行街分析

3.1 項目概況

淮河路步行街位于安徽省省會合肥市,東起環城路,西至宿州路,全長920 m、寬22 m?;春勇凡叫薪质呛戏适惺讞l建成的商業步行街,歷史較為悠久,步行街上有大量的歷史古跡,如李鴻章故居、明教寺、古教弩臺等。歷史與時代相容,文化與商業并行,當地人稱淮河路步行街為合肥的王府井,但隨著時代發展,淮河路步行街的諸多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

3.2 現狀分析

1)規劃布局?;春勇凡叫薪值恼w平面布局是線性結構,主干道即商業步行道,商鋪在兩側依次排列,整體規劃布局較為合理。步行街上綠化率最高的地方位于步行街道路中間,而且綠化設施都在陽光直曬區域,景觀綠化所用小喬木和灌木遮陰效果不好,遮光性較差,因此步行街上人流量不是很大。同時步行街上部分建筑之間所圍合的虛空間則是市民喜歡聚集的區域,但這些區域的景觀休憩設施相當匱乏。調查發現,在步行街主干道兩側每隔一段距離就衍生出一條輔街,輔街的規模大小不一,是小商販的聚集地。輔街空間中綠化率較高,大樹遮陰效果較好,同時富有生活氣息,因此在此休閑娛樂的市民較多。

此外,步行街的空間開合處理尚有待改進,自東側宿州路入口—李鴻章故居—明教寺—西側環城北路入口,整體上是開闊—收縮—開闊—轉折—收縮—開闊—收縮—開闊的空間處理手法,但東側宿州路入口較為緊湊,空間的內向型不足,缺乏開闊感;明教寺前廣場過于開闊,缺乏空間圍合感;西側環城北路入口過于內收;并且步行街整體街道的開闊收縮處理的視線轉換距離也過長,游客的視線連貫性和空間的連貫性不足,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和心理壓抑感。

2)建筑文化內涵。李鴻章故居、明教寺、古教弩臺等歷史建筑具有明顯的徽派建筑風格,與此相對應的是步行街上主要為住宅底層商鋪及少數的獨立商業建筑,步行街整體建筑風格不統一,商業性質過濃,文化性不足,使得整個步行街缺乏文化標示性和地域特色性。李鴻章故居和明教寺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發掘二者的歷史文化內涵以提升步行街整體建筑文化品味,同時融合。

3)生態環境。干凈整潔的環境是吸引市民的重要原因,除去觀賞性等因素,步行街的景觀設計還具有良好的綠化環境及生態方面的功能,比如降噪、吸塵、凈化空氣、遮陰等。經調研發現,淮河路步行街上沒有可以遮陰的景觀喬木,于此同時步行街的一些角落以及兩側步行街衍生出的街巷的衛生狀況更是讓人擔憂。步行街兩側的輔街生態環境較差,尤其是部分餐飲企業衛生狀況較差,輔街整體商業風貌也不好,有待統一整頓和改善。

4 優化建議

4.1 優化平面布局

1)魚骨狀街道布局,在保證步行街上主要商業前提下,充分利用主干道兩側的街巷,一主一輔,主次分明,優勢互補,商業分級。

2)步行街主入口空間的營造,要謙虛內斂,營造宜人的內向性空間。同時在步行街中間,有些建筑與步行街主干道成一定角度(見圖1),此處建筑的入口空間處理便可借鑒徽派建筑的處理手法,將面對步行街主干道的入口空間處理成梯形,這種處理除利用了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還使得整個步行街產生了時而窄時而寬的節奏變化,同時使“動空間”(人流較多)與“靜空間”(人流較少)并存。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靜空間”相對步行街系統較靜,但它同時又是單體建筑平面序列中動空間的起點,動與靜、時間與空間在這里疊加、融合,使得步行街系統具有復合性質[4]。

3)灰空間的充分利用。調研發現,現狀建筑之間會有規模不等的灰空間,這些空間較為陰涼,尺度也較為宜人,因此游人利用率最高,但現狀沒有設相應的休憩設施,與此相反的是,步行街中間陽光直曬的區域卻有休憩設施,這種現象與設計的人性化背道而馳。

4)空間的開合收放。根據行為心理學理論,在觀賞游覽時,每隔一段距離,最好有一次視野的轉換。因此淮河路步行街設計時應當考慮人的視覺心理、生理感受,平面布局應當有收有放,有簡有繁,富有層次感、充滿節奏和韻律。步行街中間李鴻章故居門前的廣場空間較為宜人,但中部明教寺前面的廣場太過空闊,視線不攏,廣場的圍合感不足。

圖1 優化后的魚骨狀平面布局

4.2 提升建筑文化內涵

淮河路步行街作為合肥市首條建成的商業步行街,對合肥市以后的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有示范作用,因此淮河路步行街的設計應當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內涵、建筑文化特色以及體現當地人文風貌。

現場調研發現,大部分人希望步行街的建筑更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徽派建筑文化特色,如果能將傳統徽派建筑文化與現代商業文化結合起來則更好。合肥是安徽省省會,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建筑風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徽派建筑文化的影響,這種表現在合肥隨處可見。因此,淮河路步行街的規劃設計應當借鑒并吸取徽派建筑文化的精華,將其運用到自身的建設當中去。

4.3 改善生態環境

淮河路步行街應當注重植物造景,步行街道路中間的景觀分隔帶應當充分運用喬木、灌木、地被等植物來為市民營造舒適宜人的休憩空間,不要讓休憩設施成為擺設。此外,步行街的植物景觀營造要注重其特殊性,與其他景觀類型區分開來,要有商業步行街的獨特性。比如,可以用時令花卉和裝飾綠籬來營造濃郁的商業氛圍和宜人的空間環境。

此外,淮河路步行街良好生態環境的營造也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的協助,要加強對步行街及兩側輔街的市容市貌整治管理。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要靠精心的規劃設計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整治,同時也需要廣大市民的愛護和保養。

5 結語

徽派建筑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現代商業步行街則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發展水平的體現,因此商業步行街的發展不僅要有時代性,更要有文化特色性,將徽派建筑文化中精華部分運用到現代城市商業步行街的規劃設計中,有利于促進步行街的特色化和多樣化發展;通過將徽派建筑文化中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精髓部分與現代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相結合,從而豐富現代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的方法和手段,推動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的發展。

[1] 俞孔堅,李迪華.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史爭光.江南傳統民居生態技術初探[D].無錫:江南大學,2005:26-27.

[3] 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

[4] 毛 靚.皖南傳統民居生態化建筑技術初探[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6:23-24.

Analysis on urban public space on the basis of Hui-style architectural culture

Wang Guilin1Yang Binzhang1Fang Wei2

(1.College of Garden,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orestry,Harbin 150040,China; 2.Zhejiang A&F Univers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stitute,Lin’an 311300,China)

Taking Hefei Huaihe road pedestrian street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integrity concept of Hui-style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urban public space landscape design,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planning layout,architectural cul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design,the paper puts forward urban public space building and optimizing suggestions,which will be good for embodying urban culture specialty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ui-style architectural culture,urban public space,pedestrian street,landscape design

TU984.113

A

1009-6825(2016)35-0006-03

2016-10-08

王桂林(1990-),男,在讀碩士; 楊濱章(1960-),男,教授; 方 偉(1990-),男

猜你喜歡
徽派步行街商業
特戰演習之步行街區
“購買”快樂
徽派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山水畫般的徽派建筑
淺談徽派“馬頭墻”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與演變
商業前沿
商業前沿
商業前沿
問路
商業遙感已到瓜熟蒂落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