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性教育學的學科體系建設芻論

2016-02-11 09:37龔少情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教育學黨性規律

龔少情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上海200042)

黨性教育學的學科體系建設芻論

龔少情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上海200042)

黨性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要求。黨性教育特有的研究對象、黨性教育產生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及黨性教育的強大的現實需求,提出將黨性教育當作一門科學的緊迫命題。立足中國實際,本著科學精神,深入研究黨性教育的影響因素、內在邏輯、基本范疇和基本原理,揭示黨性教育的一般規律,進一步構建黨性教育學的學科體系,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獨特的思想理論資源,乃是黨性教育學的重要使命。

黨性教育學;學科體系;科學精神

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各級黨校要把黨性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隨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第十三條也明確指出,要加強黨性教育學科建設。黨性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應當建立黨性教育學,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把黨性教育當做一門科學來對待,突出黨性教育一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努力建構黨性教育學的學科體系,是黨性教育研究的重要面對。

一、黨性教育是一門科學

判斷一種事物或現象的產生、發展是不是科學的,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學?維基百科的定義是:“科學是一個探尋知識的系統。而探尋知識的途徑必須依靠科學方法。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所獲取的結果才能成為一個知識體系?!币话愣?,科學是一種累積的知識體系,而這種知識又是合乎規律的人的理性活動的結果。結合科學發展的歷史經驗,可以認為,是不是一門科學,其主要的標準在于它是不是具有客觀規律性、是不是有著自己的理論基礎、是不是有著實踐的社會需要、是不是具有明確的研究對象等。根據這個標準,考察一下黨性教育,我們認為黨性教育是一門科學,是應該站得住腳的。

(一)黨性教育有著自己的客觀規律

作為首要的條件,科學是對客觀規律的研究,是一種基于客觀規律研究基礎上的知識體系。黨性教育是不是具有內在的規律性,它的產生、運作、發展是否遵循著某種規律?這是必須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答案顯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黨性的形成和發展變化是有其規律可循的。我們所說的黨性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是馬克主義政黨的本質規定性,是黨的先進性要素在黨員身上的集中體現。人的行為受著一定思想的支配,黨員的行為也不能不受著一定的黨性觀念、黨性原則等等的支配,黨性是否純潔、黨性修養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員的處事方式和行為選擇。那么,共產黨人的黨性又是從哪里來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保?](P24)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與工人階級的現實斗爭相結合的產物,在其產生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本質規定性,并表現于黨的政治目標和價值取向以及路線方針政策之中,也內化為廣大黨員的思想觀念和精神氣質,外顯于黨員個體的形象和言行。由此觀之,中國共產黨的黨性,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黨員個體的黨性,也不是隨心所欲的產物,而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在追求國家獨立富強和廣大人民幸福生活的實踐斗爭中的產物,黨性只能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反映,只能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反映,只能是參與廣大群眾的實踐活動的結果。要言之,你不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不參與工人群眾的實踐活動,你就不可能有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黨性。這就是規律??墒?,一些已經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黨員后來為何又會變質?黨員個體之黨性的發展、變化是否有某種規律性?我們說,偶然性中有必然性,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的變化和道德理想的墮落,不是一夜之間造成的,而是黨員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在一定的外在條件下,一個黨員干部放松自己的主觀世界的改造,思想認識不徹底,內在修養不夠,就容易做出與黨性相背離的事情,走向腐化墮落。所以,對一個黨員來說,絕沒有與生俱來、無故而生的黨性,也沒有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黨性,不注意在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是遲早會出問題的。黨性的形成、發展與變化始終遵循著某種規律,有其客觀的因果必然性。

二是黨性教育是一個合乎規律的過程。教育是一種有規律的活動,依此類推,黨性教育也應當有其內在的規律。遵循了它,就能取得成效,達到預定的目的,違背了它,就會碰壁,很難取得實際成效。比如,黨性教育的內化規律,把先進性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高尚情懷,變為黨員內在素質的一部分,一般都會經歷一個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動過程,這里就有一個內化規律問題。正如馬克思所說,“人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愿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2](P345)遵從了這個內化規律,黨性教育就會進展順利,反之就可能事與愿違。又比如黨性教育的需要激發規律,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需要是任何人類歷史活動的第一個前提。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黨性觀念、黨性原則、黨性要求等等只有激發被教育者的對于黨性的內在需要,只有當被教育者把黨性觀念、黨性原則、黨性要求等當做自己的人生圓滿幸福之必需的內容,只有黨性教育與黨員自身的精神家園構建的需要相一致的時候,才會真正被接受。因此把握和遵循這種黨性教育的需要激發規律,也是黨性教育無法繞過的一個環節。還如黨性教育的實踐規律,黨性教育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統一的過程,關在象牙塔中坐而論道,脫離火熱的社會環境,不參加任何實踐活動,黨性教育是不可能有什么實際成效的。等等。以為黨性教育是一個盲目的想當然的隨心所欲的東西,這既不符合事實,也缺乏理論支撐,是站不住腳的。

三是黨性教育的管理也是有規律的。做好黨性教育工作,會遇到目標規劃、戰略布局、合理安排、精心組織、激勵保障等等的問題,也就有一個管理的問題。這個管理也是有其內在邏輯規律的,既要符合一般管理學的原理,又要遵循黨性教育管理的特殊性的規律。比如,如何根據黨員干部的特點組織教學?如何激發黨性教育的動力?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黨性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如何整合各種黨性教育資源?等等。這些都不是隨心所欲的東西,都有規律可循。所以,黨性教育管理也需要把握規律。按照科學規律進行管理,黨性教育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二)黨性教育有自己的理論基礎

科學是一種符合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一般來說,這樣一種知識體系總有一種起著支撐作用的理論基礎,告訴人們你的方法是什么,基本概念是什么,你得出各種結論的根據是什么,等等。我們說黨性教育是一門科學,因為它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作為我們把握、研究的理論依據。這個理論基礎是多方面的,擇其要者,大致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層面的基礎。主要是解決黨性教育一些本源性的問題,為黨性教育提供了認識論指導。黨員也好,黨性也好,總是處在一定社會歷史之中,如果脫離社會歷史的分析,就不知道黨性產生發展變化的社會歷史根源,就不可能有對于黨性的本質理解。還有,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人的解放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也是黨性教育的重要理論基礎。對黨性的理解脫離不了人的本質、人的解放與人的終極意義這個大的背景,割裂黨性與人性的關系、割裂黨性與人的解放的關系,是無法準確理解黨性的本質與意義的。

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層面的基礎。這主要是為黨性教育的內涵和價值提供理論依據。比如馬克思恩格斯的先進性思想,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資產階級政黨的標志在于其先進性,這個先進性包括價值追求、理論指導和實際行為的先進性,也包括無產階級政黨因自身擔負的推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使命意識而所具有的先進性等等。先進性思想指明了黨性教育的基本內涵,為黨性教育的目標設定提供了理論依據。再有,列寧在《怎么辦》一文中深刻地論證了“灌輸論”有關觀點,為黨性教育的必要性提供理論證明。又如毛澤東的黨建學說,尤其是其中的思想建黨理論,闡明了理論武裝和思想入黨的重要性,成為黨性教育的直接的理論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的論述,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闡明了黨性教育的重要地位和豐富內涵,是黨性教育的重要理論基礎。

三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層面的基礎。主要是為黨性教育的具體方式方法提供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其關于教育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理論,關于人的思想活動與行為選擇的心理規律的理論等等闡述,都在一定程度上,為黨性教育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

(三)黨性教育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對象

是不是科學還得看它是否具有自己的較為獨特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一文中曾經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于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保?](P309)黨性教育研究的主旨在于揭示黨性的生成、變化的機理和邏輯,揭示影響黨性變化的各種因素,發現、提煉黨性教育的固有規律。因此,黨性及其生成的規律、黨性教育實施管理的規律,都是黨性教育研究的對象。在這里,黨性教育的對象是明確的,它的邊界也是清晰的,說它具有獨特的研究對象并非妄言。

(四)黨性教育有著很大的社會需求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保?](P733)以此看來,社會需要是一門科學存在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根據,缺乏社會需要的所謂研究,是沒有生命力的,最終會被歷史發展所淘汰。有的人認為黨性教育很細小、很瑣碎,與治國理政和經濟建設都離得很遠,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似乎也不搭界,結論是黨性教育可有可無,所謂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實在是個誤解。應該看到,黨性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面臨的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如此重要的東西,怎么能說沒有社會需求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創了反腐敗的新階段,黨性教育擺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梢哉f,當前中國共產黨正在進行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為加強黨性教育提供了廣闊天地,黨性教育的研究大有可為。

二、黨性教育學的學科特征與學術使命

學術使命,乃是一門科學由以存在、發展的安身之本。所謂使命,《辭?!?979年版對此的解釋是,“舊指使者奉命出行;今指重大任務?!庇纱宋覀兛梢哉J為,學術使命指的是一門科學在其自身的領域中所一以貫之的理論擔當和社會責任,它表征著該門科學研究的理論目標和終極關懷,也承載著以該門科學研究為職志的研究者們的精神家園和價值追求。有人認為,黨性教育的研究,所指也邇,所論也瑣,似有不堪使命之虞。這實在是大謬不然。無擔當則無價值。作為一門科學的黨性教育研究亦然。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曾指出:“學者階層的真正使命:高度注視人類一般的實際發展進程,并經常促進這種發展進程?!保?](P23)黨性教育研究置身于黨性發展的客觀過程之中,生長于中國社會的肥沃土壤,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國夢的翩翩來臨,黨性教育研究也必將以自覺和自信的姿態,迎來學術的春天。那么,這門科學的使命是什么,在當前一個時期,其所要擔當的緊要任務是什么?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學術使命源于其與所處時代的緊密關聯,更源于其研究的獨特對象和自身的學科特征。黨性教育學的學科特征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黨性教育學具有政治性。黨性教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本質的要求,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性質規定了黨性教育的方向。黨性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正當性首先源于黨的本質規定性,黨性教育研究的內容也要體現黨的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黨性教育的組織也無不在黨的領導之下,政治性是黨性教育學的首要特征。

綜合性是黨性教育學的重要特征。黨性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既是理論的,又是實踐的;既是靜態的,又是動態的;既有思想認識方面的,又有情感意志方面的。黨性教育的研究既涉及到黨員個體層面,又涉及到組織層面,既有微觀,又有宏觀。而對黨性教育學的研究,需要多種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中共黨史、組織管理學等等,具有明顯的綜合性。

黨性教育學具有實踐性。黨性教育學對黨員黨性的生成以及變化規律的研究,對黨性教育規律的研究,歸根結底是為了指導黨性教育的實踐,是為了指導黨員干部主觀世界的改造。當前,黨的建設所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呼喚著黨性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黨性教育應當在黨員主觀世界的改造、促進黨員個人的全面發展、更好地應對黨所面臨的各種挑戰等等時代課題中,大顯身手。離開了實踐性,黨性教育研究就是自娛自樂,沒有實際存在價值。

黨性教育的學科特征以及中共所處的大歷史大時代,均已表明黨性教育學的重大而光榮的使命已經到來。立足當下,觀照未來,黨性教育學的使命有三:

首先,以推進新時期的全面從嚴治黨為己任,為全面從嚴治黨奉獻思想資源。全面從嚴治黨需要有從嚴的黨性教育。黨性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在全黨范圍的保持、鞏固和提升,黨性修養則是黨員個體按照黨性原則所進行的自我改造,前者著重于政黨整體,后者著重于黨員個體。黨性的喪失是政黨本質性的改變,意味著政黨根基的滑坡,黨性建設意義非同小可。黨性教育是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性建設的應有之義,黨性教育學應該通過獨特而艱辛的學術研究,增強其解釋力和預見性,切實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獨特的思想理論資源。

其次,關切黨員干部的精神家園,提供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礎。黨性教育與黨員自身的需要是緊密相關的,一經與黨員接觸,黨員就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渴望和激情,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向往之的沖動。如果是這樣的話,黨性教育該是具有何等的魅力!要做到這一點,黨性教育就不僅應當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治國理政的需要,也應當是黨員個人的人生發展的需要,是其追求人生圓滿、人生幸福的需要。從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來說,如果黨性教育與黨員個體發展的需要相背離,怎么可能激發黨員黨性修養的發自心底的激情和動力?如果黨員在黨性教育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幸福,甚至黨性教育成為黨員人生幸福的巨大阻力,這樣的黨性教育怎么可能為黨員所發自內心地接受?顯然,以為黨性教育只是黨的要求而不必考慮黨員個體的生命意義的需要,看起來似乎政治十分正確,實際上卻是一種十分片面的觀點。如果說在生命始終處于危險之中的革命戰爭年代,很難顧及到黨員個體的需求似乎還存在一定的理由的話,那么,今天隨著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型,以及從封閉的計劃經濟下的執政黨向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執政黨的轉型,在這種情況下,依然無視現實中作為活生生的黨員的需要的存在,就很難行得通了。所以,黨性教育的依據不僅植根于黨的需要,也植根于黨員本身的需要,黨性教育不僅推動黨的發展,也應當推動黨員生命個體的完善,只有從這個高度,我們才能夠準確地把握新時期黨性教育的旨歸以及黨性教育學的使命擔當,才能真正將黨性教育置于現實的基礎上。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保?](P117)顯然,我們說黨性教育學的使命,就必然是將黨的發展與黨員生命意義的發展統一起來,體現足夠的人文關懷,為黨員個體的精神家園辛勤澆灌,讓他們始終以充盈的熱情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誠若是,黨性教育學就真正體現出自身的歷史價值而為世人所尊重了。

再次,強化問題意識,努力構建黨性教育的理論體系。要在深化對有關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的研究基礎上,盡快構建黨性教育學的理論體系,這是新時期黨的理論工作者應有的職責和追求。這種理論體系的構建又需要聯系中國問題,在強烈的問題意識的引導下進行。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個時代的迫切問題,有著和任何在內容上有根據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保?](P203)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問題”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或者說,“問題意識”是學術研究的生命和靈魂。沒有問題意識的學術研究是沒有生命力的,問題意識是對學術活動主體的基本要求。以問題進入研究,以問題推動研究,圍繞問題而展開研究,是科學研究不斷發展的基本圖景,也是科學研究生生不息、充滿活力的內在機制。正因為如此,黨性教育學的使命,就應該從問題意識出發,回應當代黨性教育存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深化對黨性教育規律的認識,并予以盡可能的理論概括,形成科學的理論框架,不斷增強黨性教育學的系統性、思想性、預見性。

三、黨性教育學的內容體系設計

依據黨性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特征,結合黨性教育學的學術使命,應當抓緊有關基本問題和基礎性問題的研究,努力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內容體系。

一是黨性教育學的基本范疇的研究。范疇是支撐一座科學大廈的磚頭,是關于研究對象的屬性和活動規律的概括。每一門科學都應當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疇,以揭示這門科學的基本屬性、邏輯起點和分析工具.黨性教育學也不例外。黨性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有:黨性、黨性內化、黨性蛻變、黨性修養、黨性鍛煉、黨性教育、黨性建設、黨性評價、黨性教育管理等等??傮w而言,黨性教育學是一門與時俱進的科學,很多問題還在不斷深化研究之中。

比如黨性這一基本的范疇,對它的研究就牽涉到其與人性、個性、理性以及人民性的關系的研究。曾經有一段時期,我們往往把黨性與人性、個性、理性乃至人民性不同程度地對立起來,從科學規律的角度來說,這是站不住腳的,不利于黨性教育的發展,對此應該客觀、冷靜地分析。實際上關于黨性和個性的關系,毛澤東在七大會議上就曾指出:“不能設想每個人不能發展,而社會有發展,同樣不能設想我們黨有黨性,而每個黨員沒有個性,都是木頭,一百二十萬黨員就是一百二十萬塊木頭?!保?](P224)我們現在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不同的著作中、不同時代對黨性的論述,目前也還缺乏專門的、系統的整理,須知這是我們今天研究的重要思想源頭,應當抓緊補課。

黨性教育的研究要不斷引向深入,有必要創造新的范疇,拓展話語體系的概括力和影響力?,F在總的感覺是黨性教育的話語體系比較陳舊,與其他學科發展相比差距較大,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形勢,這極大地影響了黨性教育的解釋力和思想創造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門科學提出的新見解,都包含著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保?](P34)比如,黨性內化與黨性鍛煉這兩個概念,前者指的是作為思想、精神和情感要素的黨性轉化為黨員內在素養的過程,后者則指黨員按照黨性的要求進行的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前者強調一種微觀機理,后者是一種個體實踐,兩者相輔相成,只研究黨性鍛煉,不考察黨性內化,就很難發現黨性在一個黨員身上產生、凝固和提高的機理,也就很難找到黨性教育的規律。還比如,黨性修養與黨性建設,前者是從黨員個體的角度來說的,后者則是從黨或者黨組織的整體來說的,黨性也需要建設,黨性教育也只是黨性建設的一個內容、一種方式而已,黨性建設這一范疇,力度和意義是不一樣的,等等。

二是研究黨性教育的理論基礎。任何一門科學,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否則,就不可能算得上一門真正的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提供了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黨性教育學的重要理論基礎。深入研究黨性教育的理論和規律,首先需要著力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關于政黨發展和政黨建設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闡明了政黨的起源及其在不同社會中的歷史作用,揭示了政黨的本質,是黨性教育學的基本理論依據。其中馬克思恩格斯所闡述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思想,分析了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政黨的本質區別,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的理論表現和實踐特征,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是黨性教育的重要指導。再如,列寧曾經論證了灌輸論原理,斯大林曾提出了黨員“特殊材料論”?,F在,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當今時代,如何對待“灌輸論”和“特殊材料論”,兩者是否已經過時?在黨性教育中又應當如何進一步發展、運用“灌輸論”和“特殊材料論”?這些無疑也是值得好好研究的。毛澤東的黨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黨的建設方面的重大理論成果,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顯然,深化這方面的研究也是黨性教育學的應有內容。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十八大以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等重要思想,是深化黨性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應當予以深入研究。等等。

三是深入研究黨性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黨性教育不是一個主觀意志的隨心所欲的過程,也不是一些要素雜亂無章的堆砌,而是一種在一定社會環境中展開的客觀活動過程,有其內在客觀規律。這個客觀規律的研究,正是黨性教育學的核心內容。一門科學的基本職責便是解決其所研究的對象的發展與活動的規律性問題,否則便是舍本而逐末。所謂規律,列寧說:“規律就是關系”,就是“本質的關系或質之間的關系”。[10](P131)黨性教育的規律主要是黨性教育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具有普遍性、穩定性的聯系,是黨性教育活動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內在必然性。

黨性教育規律具有豐富的內涵,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規律:黨員個體的黨性生成與變化的規律、黨性教育的教學過程規律、黨性教育的組織管理規律等。黨性生成與變化規律,主要研究影響黨性形成發展的因素、黨性內化的心理機制、黨性修養的動力機制等等。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教學過程規律主要研究黨校黨性教學的特點、黨性教育主體和客體的特點、黨性教育中教師與學員的互動關系等等。黨性教育的管理實施規律主要研究黨性教育效果的評價、師資隊伍建設、黨性教育的組織運行機制、黨性教育的整體規劃等。這三大規律是有效開展黨性教育所必須把握的規律。坦白地說,目前對于黨性教育規律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有的方面甚至還是空白,與形勢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要綜合運用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借鑒國外建構主義、行為主義、系統論等等理論中的合理因素,集中力量深入進行研究。在基本規律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黨性教育的基本原理,努力獲得經得起實踐檢驗并被其他學科所廣泛認同的研究成果。

四是研究黨性教育的環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黨性的生成變化離不開環境的作用?,F在很多人說,黨員干部在黨校學習當時似乎觸動很大,可回到工作單位又是依然故我,不為所動,這里就有環境的作用。脫離了環境的研究,就無法把握黨性形成的實質,也就不可能全面地揭示黨性教育的科學規律。要深入研究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性教育環境與革命戰爭年代環境的不同特點,研究處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環境中黨性教育的特點。特別要研究環境變遷對黨員干部思想與行為的影響,要加強黨性教育的環境優化問題的研究,等等。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步的階段,需要引起重視。

五是研究黨性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歷史與邏輯是統一的,邏輯的證明必須結合歷史的證明。列寧說過:“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保?1](P512)中國共產黨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拿起了黨性教育的強大武器,其間有成功經驗,也有曲折教訓,總結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黨性教育的經驗教訓,可以為我們深化對黨性教育規律的認識提供資源。

六是研究黨性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論建設以及資源開發問題。沒有目標便沒有明確的方向和可靠的評價標準。要加強黨性教育的目標研究,深入研究黨性教育的目標確立的依據、目標的不同類型及其標準、目標的實施與考核等等。依據黨性教育的規律,要研究哪些內容最能夠打動學員、哪些課程為黨性教育之必修,哪些課程應當隨著形勢的發展而增加新的內涵?究竟應該怎樣打造科學而有效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黨性教育屬于黨員干部的主觀世界的改造,方法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按照黨性內化的機制,聯系黨員的不同特點和所處的不同環境,研究黨性教育的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問題,對現場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實踐體驗法等新的黨性教育方法也要加強研究。黨性教育需要依托相應的現實資源,抓緊研究黨性教育的資源開發,梳理黨性教育的資源類型、特點與有效開發的途徑,研究各種黨性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高效管理的問題等等。

最后,著力推進黨性教育現代化的研究,回應社會的關切。所謂黨性教育現代化,乃是與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以及人的現代化過程相一致的黨性教育之適應性變遷,包括黨性教育理念的現代化、內容的現代化、方式方法的現代化、話語體系的現代化以及體制機制的現代化,它表征的是黨性教育的一種與時俱進的姿態以及黨性教育對現代文明的一種開放的胸懷,是對黨員所處的時代特征以及黨所處的社會環境的關切。有的人總是認為面對氣勢磅礴的現代社會的發展潮流,黨性教育只需要照搬過去的內容和做法就行了,好像黨性教育可以獨立于現代文明發展的潮流之外,越“左”越好,這種觀點無疑是片面的。改革開放到了今天,中國的現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得不承認,在這一過程中,科技、經濟、思想觀念、社會交往方式都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作為現代社會中活生生的人的廣大黨員,其思想觀念在接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同時,也不能不浸淫于“現代性”之中,呈現新的特點。黨性教育就應該把馬克思主義黨性觀念、黨性原則等的教育與這種浸淫于“現代性”之中的黨員實際情形緊密結合起來,正視現代社會的特質對于黨員個體的影響,順應現代化歷史發展趨勢的要求,進行適應性變遷。沒有黨性教育的現代化,黨性教育滿足于計劃經濟時代甚至革命時代的一些口號、方法和模式,要有所謂的針對性有效性是很難的。黨性教育應當回應現代化進程中,利益時代黨員干部思想上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黨性教育學的理論解釋力和實踐回應力。

四、以科學精神推動黨性教育學的發展

黨性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東西必須用科學精神去對待,黨性教育也不例外。黨性教育的研究又何嘗不是如此。1941年,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曾發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認為“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來改換,但科學精神是永遠不能改變的”。①轉引自南同茂:《論科學研究中的科學精神》,載《科學學研究》1998年第6期,第12頁。黨性是講氣節講精神的,黨性教育研究更需要講氣節講精神,踐行黨性教育學的使命,沒有科學精神是難以擔當此重任的。

以科學精神對待黨性教育學的研究,這本來應該是個簡單的道理,甚至可以說是常識。然而事實上要真切地付諸行動,卻并非易事。實踐中我們常??吹?,有的人把黨性教育的研究涂上濃濃的意識形態宣傳色彩,生怕一不小心偏離了中央精神,從選題到語言再到結論,無一不打上深深的政治宣傳標志,給人空洞虛偽的感覺,不像是學術研究。有的研究缺乏起碼的創造,結論都是老套套,在人們的意料之中,沒有任何新意,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有的在研究中“跟風”“從眾”心理嚴重,研究的問題淺層化、時政化,忽略和藐視基礎理論的研究。有的研究的結論往往是先入為主,充滿偏見,客觀性不強。如此等等。其結果是,黨性教育的理論研究與人們對黨性教育的期待出現很大的反差。不客氣地說,與其他學科研究突飛猛進的形勢相比,黨性教育研究顯然是落在后面了,甚至因此而損害了黨性教育研究的名聲,影響了人們對它的認同。

當前有以下幾點尤其需要加以注意:

研究中始終貫徹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首要精神。理性精神反對盲從,主張懷疑,敢于質疑,不懼怕權威,不承認絕對真理的存在,強調一切觀點和論斷都要接受經驗事實以及理性思維的審判。用理性精神指導黨性教育的研究,就是要求研究者獨立思考,保持研究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研究中不帶偏見和武斷。不能把經典作家的論斷當做“圣經”,作為研究正確與否的標準,也不能把革命領袖的講話神圣化,無視實際情形不加區別地到處套用。如果領導沒有說過的不敢說,中央沒有提過的也不敢提,經典著作中找不到的也不能講,這樣的態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黨性教育學的研究。

黨性教育研究必須求真務實。求真務實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容。黨性教育研究者應當有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直面現實,從黨性教育的實際出發,把發現黨性教育的規律作為自己最大的學術目標和學術價值。黨性教育研究不能等同于政治宣傳,宣傳可以夸大,而黨性教育研究則是要以事實依據和嚴密的論證來說話的,以對真理的追求為自己的學術使命。黨性教育是講黨性的,研究者自身更應該講黨性,講氣節。應當看得到研究者為真理而獻身的浩然氣概,看得到研究者不為博取名利而委曲下跪的錚錚鐵骨。黨性教育研究絕不是為研究而研究,更不是充當吹鼓手,而是要解決問題,解決新時期新階段黨性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破解黨性教育的現實困境,回答黨性教育的時代課題,這才是科學精神的要旨所在。

迫切需要加強實證研究。黨性教育研究是經世濟用之學,歸根結底是應用型的科學,如果沒有進行過任何形式的調查,沒有對研究對象的近距離、詳盡的觀察了解,或者對某一類研究對象的長期跟蹤,我們的研究就很難有透徹的結論和新的突破。應當加強黨性教育的實證研究,深入黨員的實際生活,找準典型案例,解剖麻雀,盡最大努力占有一手材料。這當然很辛苦,也有挑戰性,但唯其辛苦和有挑戰性,才有價值。

加強黨性教育研究的原創性。原創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革命導師列寧曾說,判定一個人的社會貢獻,不在于他為社會貢獻了多少,而在于他為社會貢獻了哪些新東西?,F在的黨性教育研究,原創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一些黨性教育方面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狹隘、到處似曾相識甚至難以卒讀的感覺??磥?,黨性教育研究的原創性確實具有某種緊迫性。黨性教育研究的原創性何在?首先來自解放思想,如果總是迷信“老祖宗”,崇拜權威,固守舊有的觀點,不敢越雷池一步,又何談原創!黨性教育研究的原創性需要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論視角。黨性教育研究中能不能得出某一個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讓人為之拍案叫絕?能不能采取某一個獨特的視角,讓人為之耳目一新?老實說,現在這方面的成果是太少了。黨性教育研究的原創性還來自于對于新的概念、新的范疇的創立和使用。有人說黨性教育研究中概念、范疇幾十年一貫制,幾乎到了貧乏的地步,是有一定道理的,應當加強。還有一個學術爭鳴的問題,要倡導爭鳴,須知爭鳴是創新的動力。要鼓勵其他學科的人加入到黨性教育研究的行列中來,大力借鑒心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和手段,深化黨性教育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在學科交融碰撞中不斷激發黨性教育研究原創的活力。

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也許黨性教育現在還不是一門顯學,更談不上什么王官之學,但它深深扎根于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斗爭實踐之中,有著自己的歷史使命和學術價值。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學科的自覺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以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的學術理念,以沉浸酉農郁、含英咀華的學術心態,以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的學術意志,恭敬不怠、顛沛以之,黨性教育學的種子,就一定會長成學科的參天大樹。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費希特.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6]列寧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88.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講話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9]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列寧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沈斐]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on the Commitment to the Party

GONG Shao-qing
(The Fourth Branch School,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Shanghai 200042,China)

The education of Party spirit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CPC.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target,internal law and practical need of the education on commitment to the Party,the paper proposed the urgent need of setting up the education on commitment to the Party as a science subject.In lin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final pursuit of science,we should reveal the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 on commitment to the Party with knowledge in factor affecting the education,the inner logic,basic category and fundamental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on commitment to the Party has la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which serves as a critical mission of the Party’s self-cultivation.

party spirit education;subject system;the spirit of science

D261

A

1674-0955(2016)05-0108-09

2016-08-20

龔少情(1968-),男,江西新余人,法學博士,上海市委黨校第四分校副教授。

猜你喜歡
教育學黨性規律
一部系統研究批判教育學的力作
——評《批判教育學的當代困境與可能》
實踐—反思教育學文叢
實事求是是“最大黨性”
規律睡眠中醫有妙招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找規律 畫一畫 填一填
找排列規律
黨性可“塑”——漢中實施“黨性塑造”工程
韋鈺:神經教育學與創新力培養
巧解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