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忘走過的那條路

2016-02-11 10:35王西亮
雜文月刊 2016年1期
關鍵詞:柳林廳長銘記

王西亮

前些日子,因為公事,有緣重走兒時讀書求學時的鄉村路。那條滿載著童年記憶的彎彎小路,依然默默無語地從村莊伸向遠方。徘徊在這條黃土路上,遙想遠去的一切,不禁浮想聯翩……

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咿呀學語到皓首蒼顏、老態龍鐘,不知要走多少路。當我們一路走來,是否還曾記得身后漸行漸遠的那條小路?

國人喜歡講“報答”和“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經常掛在很多人的唇邊。但實際上,多少人念念不忘、深深銘記的,只有那來路上的風霜雨雪,而在春風得意時卻淡忘了跋山涉水時是誰留下的舟船橋梁,饑寒交迫時是誰送來的粥食棉衣。

1992年暮春,我曾陪同省里一位老領導冒雨到信陽縣柳林鄉走訪。當年,老領導在這里隨部隊突破國民黨軍包圍圈時不幸負傷,后被一戶農民營救,藏于家中的牛圈里,養傷半個多月后康復歸隊,解放后官至省教育廳廳長。幾十年間,因忙于工作,一直未能再來柳林,直至離休后,伴隨憶舊情結的日漸濃重,才有此番重游。然而,當年救護他的那對農民夫婦已于十幾年前先后病故,其后人也不知下落。他無語凝噎,淚流滿面。面對老廳長幾乎不能自抑的悲痛,在場的人無不被他的情真意切所打動。但是,我想,假如老廳長當年位高權重時能有暇來恩人家中坐一坐,敘一敘,或者給這家人做點力所能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那么,對逝者給予些許慰藉的同時,今天,他默立于河邊久久凝望那雨霧中的村莊的依戀目光以及他伴著雨水的淚水里,定然就會少一些抱憾和愧疚。

由此我又想到報紙上刊登的發生在江西革命老區的一個真實故事:一位抗戰時期在該地打游擊的老八路,經常住在一個“堡壘戶”家中,不僅得到這家主人生活上周到細心的關照,而且主人幾次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他在日偽軍搜捕中脫險。但他自革命勝利后官至正部級位置,幾十年里,從未再回當年戰斗過的地方一次,直到從部長崗位上退下來之后,才帶著老伴千里迢迢來尋故地。當年的老房東還在,兩人之間卻沒有了幾十年前那種掏心送肺、至親至情的熱忱。在當地干部的引領和陪同下,程序化的一問一答中,老房東冷不丁冒出了一句話:“是不是又要打仗了???”部長聽了,半晌接不上話,尷尬得幾乎無地自容。

是啊,為什么在位幾十年時,沒有想起來到這里看一眼老房東呢?客觀地說,也許確實太忙,車上車下,前呼后擁,日理萬機,分身無術,哪里還有閑暇記起當年被敵人追得東躲西藏的困窘和落魄?但老百姓認的理很直、也很樸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頂頭上!你真心為他們打天下,他們就會真心保護你、愛著你,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你疏遠了他們、忘記了他們,他們同樣也會忘記你,把你視作路人。

當然,更多的還是共產黨人與百姓骨肉情深、血濃于水的動人故事。國防部原部長張愛萍,“文革”中蒙冤入獄,看護他的武警戰士趙保群,主動悄悄照顧將軍生活,并在關鍵時刻挽救了將軍生命。后來將軍平反復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憑當初對趙的口音記憶,判斷趙的籍貫,以此為線索,千方百計、費盡心機找到了早已轉業回鄉務農的趙保群,然后接他到北京家中,噓寒問暖,贈衣送錢,以報答趙保群當年的大義相助。這種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關懷,一直延續到張將軍辭世。

發生在另一位開國將軍段蘇權身上的故事同樣感人至深。1934年10月,年僅18歲就擔任紅二軍團獨立師政委的段蘇權,在四川秀山縣同白軍作戰中腳踝被打爛,不能行走,他爬到一個深山窩里隱蔽起來,躲過敵人搜捕。附近山民李木富發現后,每天夜里給他送去大半碗紅薯稀飯(當時,李家老小每天有時連半碗這樣的稀飯也不能保證),一直堅持了18天。解放后,段蘇權多次托人苦苦尋找李木富,迭經周折,終于在80年代初找到了李家人。時任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的段將軍親自來到豐田村拜望李木富和當地所有在當年幫助過紅軍的村民們,并拿出自己的工資酬謝李木富等恩人們,而且以后多次寄錢,直到李木富去世。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是共產黨人不忘來路,銘記歷史的真實寫照。

是的,“不忘來路,銘記歷史”,每一位共產黨人都應牢牢記住這八個字。斷不可像眾多落馬貪官那樣,到了鋃鐺入獄之時,才一遍又一遍地聲明“我是農民的兒子”,才想起兒時走過的那條鄉村小路。

猜你喜歡
柳林廳長銘記
一生銘記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廳廳長劉志杰接受采訪時說 汲取奮進力量 賦能鄉村振興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觀看演出銘記使命
人物志
中英雙語閱讀 柳林風聲
柳林風聲(節選3)
柳林風聲(節選2)
柳林風聲(節選1)
人物志
山河銘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