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調查分析

2016-02-12 12:04徐國強李瑭
統計科學與實踐 2016年9期
關鍵詞:滿意率百姓文明

徐國強、李瑭

(江蘇省統計局,江蘇南京 210008)

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調查分析

徐國強、李瑭

(江蘇省統計局,江蘇南京210008)

本文以2015年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電話調查結果為依托,多角度展示百姓對生態文明建設方方面面的直觀感受,對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的政策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百姓滿意度;電話調查

為了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江蘇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了2015年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百姓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程度和成效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生態空間保護行動、經濟綠色轉型行動、環境質量改善行動、生態生活全民行動和生態文化傳播行動五大行動方面的19項指標。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指標的百姓滿意率有所上升,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但少數地區、少數領域仍存在薄弱環節。

一、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躍上新水平

這次調查的19個指標中,15個指標的滿意率都有不同程度上升。有3個指標滿意率達到90%以上,有8個指標的滿意率在85%-90%之間,有3個指標滿意率在80%-85%之間。這次調查樣本中,高素質群體增多,比重上升,顯示這次調查的百姓滿意度的“含金量”也有所提高。

(一)在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成效方面,人民群眾的滿意率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百姓認為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比重達到89.6%,比2014年上升0.8個百分點。13個市中,9個市的百姓認為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比重在90%,比2014年增加3個市;2個市的滿意率在85%-90%之間;還有2個市的滿意率在82%-85%之間??梢?,全省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不斷增強,生態文明建設行動不斷付諸實踐。

全省百姓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滿意率達87.7%,比2014年上升1.2個百分點。城鎮和農村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滿意率分別為88.0%和87.1%,比2014年分別上升1.2和1.0個百分點。全省13個市中,2個市的建設成效滿意率在90%以上;9個市的建設成效滿意率在85%-90%之間,比2014年增加2個市;還有2個市的建設成效滿意率在80%-85%之間,比2014年減少2個市。這說明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

(二)在生態空間保護行動方面,調查的五項指標滿意率都呈上升態勢

首先,城市居民百姓對綠化情況滿意率超過了90%,達到91.5%,比2014年上升0.1個百分點。13個市中,9個市的滿意率在90%以上,2個市在88%-90%之間,1個市在80%-85%之間。表明江蘇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行道樹木、公園草地等城市綠化得到相應的重視和發展,在補充氧氣、凈化空氣、美化城市和減少噪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水資源保護滿意率達到87.2%,比2014年上升2.5個百分點。城鎮和農村滿意率分別為89.0%和84.0%,分別上升2.1和3.1個百分點。盡管農村滿意率上升快于城鎮,但城鎮滿意率仍高于農村5個百分點,說明城鎮水資源保護好于農村,農村水資源保護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第三,綠色村莊農田林網建設滿意率接近90%,達到88.0%,比2014年上升4.0個百分點。13個市中,首次有4個市的滿意率超過90%,8個市在85%-90%之間,僅1個市在80%-85%之間,比2014年減少7個市。這說明全省綠色村莊農田林網建設速度較快、成效較大。

第四,農村土地資源保護滿意率達到83.3%,上升2.2個百分點。13個市中,僅2個市滿意率在85%以上,10個市在80%-85%之間,比2014年增加4個市,還有1個市不足80%,比2014年減少5個市。近年來,全省嚴格落實國家政策,努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力開展土地綜合整治,采取占補平衡等措施,土地資源逐步得到了有效保護。

第五,發展沒有擠占生態空間的比重達到42.3%,上升2.4個百分點,擠占生態空間的比重為29.1%,下降2.9個百分點。農村認為沒有擠占空間比重為45.2%,好于城鎮(40.7%),與2014年相比,城鎮上升4個點,農村略降0.1個點。說明經濟發展與擠占生態空間的矛盾有所緩解。

(三)在經濟綠色轉型行動方面,調查的三項指標滿意率都有所上升

經濟綠色轉型行動著眼產業優化升級,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依賴、減少高能耗產業和重化工業對壞境的壓力。調查顯示,百姓對工業污染物減排防治滿意率為69.0%,比2014年上升1.0個百分點,說明江蘇加快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同時,污染物減排防治工作逐步取得成效。

農村畜禽養殖糞便無害化處理不僅美化環境,也有利于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的發展,群眾滿意率達到86.5%,比2014年上升0.6個百分點。

秸稈焚燒治理既凈化了空氣,又通過廢物利用達到了節能降耗的作用,群眾滿意率達到84.9%,比2014年上升4.7個百分點。13個市中,3個市的滿意率首次超過了90%,4個市在85%-90%之間。秸稈焚燒治理滿意率在所有調查的指標中上升幅度最大,說明各地嚴格管控秸稈焚燒,治理成效顯著。

(四)在環境質量改善行動方面,調查的五項指標中有三項滿意率上升

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滿意率達到89.0%,比2014年上升1.7百分點。13個市中,7個市的滿意率在90%以上,比2014年增加5個市,4個市的滿意率在85%-90%之間,還有2個市滿意率在80%-85%之間。

村莊環境整治滿意率達到88.8%,比2014年上升3.1個百分點。13個市中,5個市的滿意率在90%以上,比2014年增加4個市,6個市的滿意率在85%-90%之間,2個市滿意率在80-85%之間。

黑臭河流治理滿意率為76.5%,上升3.1個百分點,在低水平上快速上升。黑臭河流治理,使得水資源環境得到改善,為飲用水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飲用水質量的滿意率雖有小幅下降,但仍達到82.8%。1個市的滿意率在90%以上,5個市的滿意率在85%-90%之間。

(五)在生態文化傳播行動方面,調查的兩項指標的滿意率都在高水平上進一步提升

生態文明主題宣傳滿意率連續兩年在90%以上,2015年達到92.3%,上升1.8個百分點。全省有11個市的滿意率在90%以上,2個市在85%-90%之間。政府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監督滿意率達到88.4%,上升1.2個百分點。說明各級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宣傳的先導作用,激發起人民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在生態生活全面行動方面,調查的兩項指標中有一項指標滿意率較高

全省各地積極倡導居民綠色消費、綠色出行,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加快推行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體系,給城市居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城市公交的滿意率連續兩年在93%以上。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百姓的期盼還存在差距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方面,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夠、不到位的問題也時有發生。調查也反映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少數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標滿意率下降

在介紹紅色文化的名人時,在英譯版本中省略了名人們的“字”?!白帧?,也稱“表字”,是一個人的名字的注解、補充和延伸。在省博物館里面有很多類似的表達,比如“胡漢民(1879-1936),字展堂”,“梁延相(1796-1861),字章冉”,“張蔭桓(1837-1900),字樵野”等。但是,考慮到中外文化差異,“字”是中國人特有的,而外國人沒有,所以不必譯出。

調查中有4項指標的滿意率下降,其中:認為食品藥品安全越來越好的比重下降9.0個百分點,僅有42.0%,同時認為食品安全變差的比重上升6.2個百分點,說明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百姓在食品安全方面信心不足??諝赓|量的滿意率下降1.9個百分點,滿意率為64.4%,說明空氣質量不盡如人意。飲用水質量滿意率也下降0.4個百分點,滿意率為82.8%,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二)少數調查指標滿意率雖有上升但依然較低

工業污染物減排防治滿意率只有69.0%,13個市都普遍較低,最高的也只有74.8%,最低的不足60%,且超過一半的市滿意率下降。因此,在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監督管理。黑臭河流治理滿意率為76.5%,13個市中最高的不足80%,最低的不足70%,仍需加大治理力度。認為發展沒有擠占生態空間的比重只有42.3%,個別地區百姓認為發展擠占空間的比重大大超過了沒有擠占空間的比重。

(三)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全省絕大多數地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但也有少數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相對滯后。有的地區百姓認為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比重不足85%,而且比2014年略有下降,其生態建設成效滿意率也不足85%。少數地區的19項指標滿意率多數下降。在部分具體的調查指標上,滿意率差距較大,如:空氣質量的滿意率最高為81.6%,最低只有36.2%;認為食品藥品安全越來越好的比重最高為52.6%,最低只有29.8%,地區間差距仍然較為突出。

三、不同人群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評價情況

(一)女性滿意率高于男性

女性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滿意率為90.5%,而男性為88.8%,女性比男性高1.7個百分點。而2014年女性滿意率比男性高2.70個百分點,縮小了1.0個百分點。

(二)百姓滿意率隨年齡增長而提升

調查的18-29歲、30-44歲、45-59歲和60-69歲4個年齡段人群,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滿意率分別為88.5%、86.4%、87.0%和90.8%,30-44歲滿意率最低,60-69歲的人群滿意率最高,兩者相差4.4個點。2014年的調查結果也具有相同的年齡變化特點,4個年齡段的滿意率分別為86.3%、84.4%、86.4%和90.9%。隨著年齡的增長,百姓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滿意率不斷提升,說明年齡輕人群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更高,對社會熱點問題更為關切,重點需要關注和解決年輕人群所關心的熱點問題。

(三)滿意率隨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而降低

2015年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群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滿意率為86.1%,受高中教育的人群滿意率為88.9%,受初中及以下程度的人群滿意率為89.5%。2014年三種受教育程度的人群的滿意率分別是84.0%、86.8%和89.2%。百姓滿意率都是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群最低,受小學及以下教育的人群最高,表明高學歷人群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期望更高,要求也更高。未來高學歷人群逐步增加,比重不斷上升,生態文明建設的難度會更大、難點會更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更有效的手段和行動,建設更高質量的生態環境,來滿足百姓的期待。

(四)不同職業人群對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存在差異

機關單位和離退休人員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滿意率較高,分別為93.9%和91.1%;在校學生、農民滿意率接近90%,高于平均水平,分別為89.4%和89.2%;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個體戶和失業無業人員的滿意率基本相近,分別為87.7%、86.9%、86.8%和86.4%,企業管理人員滿意率最低為81.2%。說明不同生活、工作環境中的人群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評價不同,更多的是從自身所處的環境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作出評判。

四、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群眾滿意率的建議

(一)更加突出百姓需求

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需求日益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將百姓滿意率下降或較低的指標,作為當前工作的主攻方向,如空氣質量、食品藥品安全、飲用水質量等,這些都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切實解決當前百姓關切的現實難題,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二)更加突出分類指導

由于蘇南蘇中蘇北發展階段不同,環境上遇到的問題也有所不同,要針對各自的突出問題,有的放矢加以解決。如工業污染減排、擠占生態空間、黑臭河流治理等問題在有些地方表現得特別突出,要重點重抓,達到既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又優化生態環境的雙贏目標。

(三)更加強化協同配合

生態文明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層層級級,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從立足本地做起,切實解決自身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同時要有大局意識、整體意識,針對難點、重點問題,如空氣污染、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加強協作配合,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為更大范圍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共同努力。

(四)更加突出全民參與

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環境治理、生態建設中來,制定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引導百姓保護環境,監督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協助相關部門處理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形成建設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高萍萍)

猜你喜歡
滿意率百姓文明
請文明演繹
不讓百姓撇嘴罵
百姓記著你
漫說文明
百姓看家“風”
對不文明說“不”
米諾環素治療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療效探討
文明歌
26例顱腦損傷患者中西醫聯合治療的研究
提高96659熱線服務滿意率實施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