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齋志異·香玉》與德充之美

2016-02-14 20:30
淄博師專論叢 2016年3期
關鍵詞:香玉蒲松齡聊齋志異

謝 偉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

《聊齋志異·香玉》與德充之美

謝 偉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聊齋志異》塑造了眾多超然的主人公形象,蘊含著“以德勝形”的道家思想。在《聊齋志異·香玉》中,蒲松齡將這一思想形象化、具體化,意在指出吸引人的是內在精神美。黃生、香玉、絳雪三者交往擺脫形體束縛,都具有德充之美。

德充之美;精神美;以德勝形;順應自然

《聊齋志異》里不僅有儒家、佛教思想,而且蘊含著深厚的道家思想。蒲松齡曾編撰《莊列選略》一書,在此書“小引”言“千古之奇聞,至莊,列止矣”。蒲松齡喜歡讀《莊子》,并受其影響,在《聊齋志異》中有很多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將深邃的道家思想形象具體地表達出來,塑造眾多超然的主人公形象,例如在擾亂中保持安寧的嬰寧,人淡如菊的黃英,同樣在《香玉》篇中,蘊含著道家“以德勝形”的思想。蒲松齡意在闡明天地間德是最美的修養,喜歡一個人不是愛他的形體,而是德主宰形體的精神。

《莊子·德充符》有言曰:“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行者,物不能離也?!盵1](P185)德是世間最美的修養,它看不到形跡,但萬物依附卻不愿離開。宣穎注曰:“含德之厚,人樂親之?!盵2](P59)當一個人有“德”時,每個人都愿意親近他/她。

“德”是指內在的精神美,“能體現宇宙人生的根源性與整體性的謂之德”[1](P169),是精神自由,融入自然,物我為一的精神境界,而非儒家提倡的道德品質。愛一個人“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1](P184)。成玄英認為“使其形者,精神也”[2](P59)。郭象注曰:“使形者,才德也?!盵2](P58)而才德就是所說的精神?!肚f子·德充符》充分重視人的內在性,尋求內在精神美,有德的人,流露出吸引別人的精神力量。在《聊齋志異·香玉》中蒲松齡將這一思想形象化,具體化,愛一個人更注重他/她的精神美。

蒲松齡喜歡刻畫的男主人公形象大抵類似“人濯濯以臨風,似王家之楊柳;才娟娟而映日,等謝客之芙蓉”。[3](P527-528)在《聊齋志異》數篇中都描寫男主人公清雅俊雅的容貌,例如《白于玉》白于玉“白皙短須,細腰長爪”[4](P112),《胭脂》秋隼“白服群帽,風采甚都”[4](P472),《云蘿公主》安大業“既長,韶秀,顧影無儔,慧而能讀”[4](P435),《江城》“臨江高藩,少慧,儀容秀美”[4](P287),而在《香玉》篇中卻沒有談到黃生有清俊之貌,相反香玉還說他“君洶洶似強寇,令人恐怖”[4](P540)。絕口不提黃生容貌,是蒲松齡受到莊子“德充之美”的啟示,意在闡述黃生身上的精神美。

才學是黃生精神美表現的第一個層次。香玉與絳雪一起賞花時,是絳雪發現了黃生,大呼:“此處有生人!”在此之前,香玉已數次在林中賞花都沒有發現黃生,作為修煉多年的牡丹花,有敏于常人的感知能力。文章下文寫到香玉提前一天感覺到自己將被移植的不幸定數,那為什么香玉多次在黃生書舍旁漫步?這讓人不禁推測,黃生常日在太清宮讀書,香玉為其才學卓識傾倒。下文香玉能夠讀懂黃生的詩,對唐傳奇中的典故熟稔于心,也從側面反映了香玉飽讀詩書,黃生素日在太清宮讀書,香玉定是觀察良久的。

齊物的思想、豁達的心胸、萬物平等的觀念是黃生精神美表現的第二個層次?!肚f子·齊物論》“包括齊、物論(即人物之論平等觀)與齊物、論(即申論萬物平等觀)?!盵1](P41)《香玉》這篇小說中就含有人物平等與萬物平等的思想??v觀全文會發現,黃生知道香玉、絳雪是花妖,卻心無芥蒂,這與同樣描寫牡丹花妖的《葛巾》篇中“癖好牡丹”的常大用是截然相反的。常生從葛巾自言:“魏姓,母隨曹國夫人”[4](P500),起疑后前往曹查訪到“世族并無魏姓”[4](P501),而曹國夫人即是“葛巾子”的牡丹,常大用“愈駭,遂疑女為花妖”[4](P501),“既歸不敢質言,但述贈夫人詩以覘之”[4](P501),這一系列的描寫讓人感嘆常大用的“癖好牡丹”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所以蒲松齡最后也感嘆“懷之專一,鬼神可通……惜常生之未達也!”[4](P501)而黃生就顯得通達多了,當他不知道香玉是花妖時,得知香玉被道士閉置山中,就直言“道士何名?當為卿一滌此垢”[4](P540),其中有對香玉的憐惜,更讓人覺得難能可貴的是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他肯為弱女子出頭抱不平。后來黃生明白香玉、絳雪為異類,也并未因她們花妖身份而予以偏見。不但作詩悼念牡丹,與絳雪為友,義救耐冬青,悉心培育牡丹,乃至死后化成牡丹陪伴香玉,都表現出黃生肯定萬物獨特意義與價值。

在精神層面忘記形體,融入自然是黃生精神美表現的第三個層次。黃生病時,他的兒子非常傷心。黃生卻笑著說:“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為!”[4](P543)并囑咐道士:“他日牡丹下有赤芽怒生茁壯地生出。一放五葉者,即我也?!盵4](P543)他把死當成另一段生命的開始,這不禁讓人想到莊周妻子死了,而莊周卻“方箕踞鼓盆而歌”[1](P524),認為生死不過是氣的聚散,生死的變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那樣正常。很明顯,蒲松齡吸收了莊周的思想,他筆下的黃生看破生死,進入人與自然相融境界。又有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后不知是自己夢見蝴蝶還是蝴蝶化成莊周,不拘泥于物體本身形式而達到天人合一。莊周夢蝶在《香玉》中則體現為黃生化牡丹,不管是莊周夢蝶還是黃生化牡丹都完全忘記形體的概念,消除了人與自然的界限,即“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1](P88),人與自然的融合,完全做到了天地與它并存,萬物與他合為一體。

達到生死與共的至情,是黃生精神美表現的第四個層次。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題詞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盵5](P1)黃生魂寄于牡丹,陪伴香玉與絳雪,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中獲得新生。他視死亡為新的開始,將愛情與友誼繼續進行下去。

黃生叩問香玉生平,香玉自稱隸籍平康巷,唐代長安丹鳳街有平康坊,也稱平康里,為妓女聚居之地。舊時因以“平康”泛指妓女居地,在這里香玉自稱隸籍平康,一是恐黃生得知自己為妖后而生懼意,因此托詞冒充妓女,消除黃生后顧之憂,二是因為黃生題的詩句“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4](P54),這兩句化用了唐人許堯佐《柳氏傳》的故事,黃生擔心自己喜歡的女子被別人搶走,自己無從尋覓,因此香玉說自己來自平康,也便于發展感情。簡單的回答表現出香玉的善解人意與秀外慧中。

香玉在詩文應和時表現出她的才情也可以說是莊子思想“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1](P191)的一種體現。她與黃生和詩:“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棲處自成雙?!盵4](P540)南朝馮延巳曾作《長命女》:“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边@是民間夫妻春日開宴的祝酒陳愿詞,末兩句以梁上燕雙棲喻夫妻團圓,不能確定香玉是否化用了其中詩句,但卻可以從詩中看出她對黃生的一片深情,黃生也表示“卿秀外惠中,令人愛而忘死”[4](P540)。如果說前面是更多的是香玉美貌打動,那么此時也會被她的才情與癡情折服。

從自然中而生,回歸萬物之本性也是香玉“以德勝形”的重要表現?!肚f子·天地》說:“物得以生謂之德?!盵1](P363)德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被外界事物干擾的天性。香玉在花中重生時“方流連間,花搖搖欲拆;少時已開,花大如盤,儼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許;轉瞬飄然欲下,則香玉也”。香玉從牡丹花中重生,給人感覺就是脫盡塵滓,顯得冰清玉潔。其實這一段香玉在牡丹花中重生的描寫脫胎于了唐傳奇《酉陽雜俎·續集卷二·支諾皋中》的一則故事,書中記載“東都尊賢坊田令宅,中門內有紫牡丹成樹,發花千朵?;ㄊr,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長尺余,游于上。如此七八年。人將掩之,輒失所在”[6](P208)?!队详栯s俎》的這則故事是描寫花仙子嬉戲于月下紫牡丹中的倩影,而香玉重生相比之下顯得愈發空靈,宗白華先生曾言“靈氣往來是物象呈現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誕生的時候”[7](P26)。香玉充滿靈氣地從花中飄然欲下的那一剎那著實讓人感到真善美,物象之美和人性之美間相互映照,這是融入自然、親近自然的空靈美。無獨有偶,安徒生有篇童話故事《拇指姑娘》,主人公拇指姑娘也是從郁金香花中出生,該故事旨在通過拇指姑娘經歷的一系列坎坷遭遇表現她純真美好的心靈。

此外更有面對已經預測到的災難,香玉“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1](P177),知道事情的無可奈何卻能鎮定下來當做自然的命運,這只有有德的人才能辦到。文中香玉和絳雪都提前一天預感到自己將被移植的不幸遭遇,絳雪是晚上托夢給黃生求救,而香玉只對著黃生嗚咽不語。觀后文我們得知將要在第二天砍伐耐冬的是嶗山道士,黃生作為書生可以與之商榷并阻止,而移植牡丹的是即墨藍氏,藍氏是當時有名的世家大族,香玉不想黃生與達官貴人藍氏有沖突,故寧愿被移植不吐露真相。

作為對絳雪了解最深的香玉,她對絳雪的評價是“絳姐性殊落落”[4](P540),直言絳雪清高孤傲。香玉與黃生在一起時,絳雪根本沒出現,因為她認為“年少書生,什九薄幸”[4](P541),她把黃生當做薄幸之人。后來牡丹花被即墨藍氏移走,黃生作詩悼懷香玉,經過很多天的觀察,絳雪發現黃生并非薄幸男兒,反而是極重感情之人,在憑吊時才不再若以前回避。然而第一次與黃生相見時就表明:“妾與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晝夜狎昵,則妾所不能矣”[4](P541),表現出絳雪的自尊自愛,她和黃生交流主要是為了懷念香玉。其實絳雪也是極有才華的,黃生在冷雨幽窗下作詩感懷香玉,她能與他和詩,“于是至無聊時,女輒一至。至則宴飲唱酬”[4](P541)。在此過程中,黃生與絳雪產生深厚的友誼,后來代替香玉為婦,等到香玉重生,絳雪就退而為友了。

但明倫在《自批聊齋》中言“香玉之熱,絳雪之冷,一則情濃,一則情淡:濃者必多欲而散,散而可使復聚,情之所以不死也;淡者能寡欲而多疏,疏則可以守常,情之所以有節也?!睆乃呐緛砜?,他是認為絳雪與黃生之間是存在愛情的,那種愛情是有節制的,但是從文本分析,絲毫不見愛情成分。文章中黃生對絳雪的定位評價是“友”,文章中有黃生直言“香玉吾愛妻,絳雪吾良友也?!盵4](P541)當黃生想把絳雪移植時,絳雪道“妻尚不能終從,況友乎!”[4](P542)說明這也是絳雪對黃生的定位評價,所以絳雪能夠在香玉重生后風度款款道“妹來大好!我被汝家男子糾纏死矣?!盵4](P542)此外另有當黃生救了絳雪以后,黃生說“今對良友,益思艷妻。久不哭香玉,卿能從我哭乎?”[4](P542)這一系列都點明黃生與絳雪只是摯友關系,她代香玉為妻,絳雪因為香玉的關系和黃生有交集,在她身上有種上善若水、若水不爭的美德,即使代替香玉為妻,卻懂得進退,香玉回來后就與他們為友,并且絳雪更像黃生的知己,他們兩人可以互相傾訴對香玉的思念,相互和詩就像伯叔牙與鐘子期那種知音。

又有白牡丹被移走枯萎后,黃生與絳雪交游,經常問絳雪:“卿是院中第幾株?乞早見示,仆將抱植家中,免似香玉被惡人奪去,貽恨百年”[4](P541)。絳雪卻從未告訴他自己的洞穴,每次都以“故土難移,告君亦無益也”[4](P541)拒絕黃生。這種順應自然的超然態度可以說也是德充之美的表現。

綜上所述,香玉和絳雪都有德充之美,自然流露出內在吸引人的精神力量,讓人忘記她們是花妖。此外黃生物化成牡丹,被道士弟子斫之,香玉和絳雪都隨之枯萎了,“香玉為知己者重生,又能為知己者捐生;絳雪不僅又冷變熱,而且為追隨兩個友人而捐棄生命,可謂一往情深”[8]。至情本性,深化德充美這一內涵。黃生有才學,更難能可貴的是擺脫了一般書生的迂腐,在他內心有萬物平等的觀念,并且能夠能融入自然,至情至性。這就是“以德勝形”的具體體現。

[1]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清)王先謙(集解).莊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蒲松齡.蒲松齡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蒲松齡.聊齋志異[M].長沙:岳麓書社,2012.

[5]湯顯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6]段成式.酉陽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8]王海燕.空靈晶映的至情奇文:《香玉》[J].聊齋志異研究,2004.

(責任編輯:黃加成)

StrangeStoriesfromaChineseStudiocreates a number of detached characters, which shows the Taoist ideas of “Mor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ppearance”. In “Xiangyu” ofStrangeStoriesfromaChineseStudio, Pu Songling visualizes and materializes this idea, meaning to emphasize the beauty of human spirits. In the novel, Huangsheng, Xiangyu, Jiangxue get rid of the constraints of appearance in their contact, and they all have the beauty of morality.

the beauty of morality;the beauty of human spirits;Mor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ppearance; conform to the nature

2016-05-11

謝偉(1992-),女,江蘇宿遷人,安徽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聊齋文化研究

I207.4

A

(2016)03-0074-03

猜你喜歡
香玉蒲松齡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別人家的孩子』蒲松齡
蒲松齡
跛子爺
我把瘋妹許配你(中)
《香玉》不宜入選選修教材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謝覺哉在瑞金的伴侶 郭香玉烈士
蒲松齡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