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化護理在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觀察

2016-02-20 22:53侯成青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5期
關鍵詞:術后康復

侯成青

【摘要】 目的 探討標準化護理在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骨折手術后患肢功能康復的應用效果。方法 208例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患者,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轉子骨折內固定手術,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標準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及術后患肢功能恢復、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患肢髖關節功能康復優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手術后患肢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轉子骨折術后患者標準化護理的實施, 可以有效地緩解股骨轉子骨折患者術后疼痛, 縮短下地時間, 減少了患者患肢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升護理質量, 提高患者關節康復治療效果與生存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標準化護理;股骨骨折;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后康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71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骨科老年人常見而多發的骨折, 好發于65歲以上老年人, 約占全身骨折的1.4%[1]。臨床資料顯示, 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傷后3個月內死亡率最高[2]。因老年人常伴有多種或多系統內科疾病, 在治療上過去多采用非手術治療, 患者臥床時間長, 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 是導致患者死亡率明顯升高的原因。由于現在手術治療技術的提高, 先進的醫療儀器、配合標準化護理的實施, 患者治愈率明顯提高。本科在汲取傳統內固定方法經驗的基礎上, 自行設計了與股骨近端結構相適應的解剖型頸干加壓鎖定鋼板, 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 目前已在本科臨床應用, 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應用患者208例。由于該產品設計合理、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固定牢固、術后并發癥少、能早期進行功能鍛煉, 對該類手術患者術后實施標準化護理指導, 對患者術后緩解心理壓力, 減輕患者疼痛、術后早期肢體功能鍛煉至關重要。因此, 本研究著重探討標準化護理在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轉子骨折手術后的患者康復護理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股骨轉子區骨折老年患者208例, 均適用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 其中男90例, 女11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26例, 股骨頸基底部骨折56例, 股骨粗隆下骨折26例。年齡65~90歲。均在傷后1周內手術, 入院時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內科合并癥, 如高血壓病、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及腦血管疾病。但排除嚴重的心、肺、肝、腎和精神疾病患者等手術禁忌證。致傷原因均為跌倒或墜落等損傷。入院后做骨密度(BMD)測量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均是中度以下骨質疏松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 術后均安全返回病房。對照組患者按常規的術后護理宣教進行指導:術后24 h內平臥位, 肢體制動。術后3 d開始行足趾與踝關節的主動運動及股四頭肌、臀大肌的靜止收縮等鍛煉。術后1周, 患者進行屈膝屈髖運動。而觀察組患者除按常規康復指導外, 專門實施標準化護理干預, 患者術后當日至出院由標準化護理小組成員負責, 綜合評估患者基礎疾病和??撇∏?, 積極與主治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病情進展及診療方案, 結合手術特點制訂個性化、規范化的標準化護理方案并嚴格執行。由責任護士每日進行床邊視頻及本人示范指導, 制訂并落實標準化護理流程。具體護理如下:①術后1周內(第一階段):術后當日,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 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 并指導患者對患肢的踝關節、趾關節做主動屈伸運動, 術后6 h, 要幫助患者每2~3小時翻身1次, 護士站于患者患側, 患者取仰臥位, 雙膝之間放一軟枕, 囑患者患肢膝關節稍微屈曲, 健肢伸直, 護理人員拖住患者膝部和髖部, 將其向健側翻轉, 呈側臥位, 軀干部用長枕支撐, 呈60°。術后第1天, 即可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收縮5 s、放松3 s), 5~10 min/次, 5~6次/d, 其后可逐漸增加運動頻率和活動次數。②術后1~2周內(第二階段):患者在進行第一階段康復訓練基礎上, 逐漸加大活動范圍, 從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颊呷⊙雠P位, 行屈膝、屈髖運動, 開始可彎曲15°, 以后可逐漸加大屈曲度數, 但注意不要>90°, 患者仰臥位, 可以做直腿抬高練習, 抬高度數<30°, 5 min/次, 3~4次/d, 每日逐漸延長運動時間, 增加運動次數。慢慢進行床邊坐起鍛煉,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將雙下肢垂于床邊, 放松雙下肢, 自然下垂, 進行床邊主動伸、屈膝關節運動, 同時進行患肢外展運動。③術后2~4周(第三階段):患者可進行扶床站立、學步架行走、負重訓練, 注意負重前拍片檢查, 確保內固定穩定, 健肢活動正常。對于穩定性骨折患者, 術后2周進行訓練, 對于不穩定骨折患者, 則在術后4周進行訓練。訓練時必須有護理人員或陪護人員在場, 確保安全。術后1個月, 回醫院進行X片復查, 有骨痂生長的患者, 可進行原地踏步及半蹲起立練習, 待有大量骨痂生長時, 患肢可完全負重。④術后2~3個月(第四階段):以逐漸恢復到傷前獨立運動功能為目標, 在安全范圍內, 讓患者進行上下樓梯, 自行如廁、穿衣、穿襪、日常生活等。并鼓勵患者走出家庭, 融入社會生活, 恢復正常生活。⑤術后6個月后(第五階段):院外隨訪和定期復診相結合, 評估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最多隨訪時間12~24個月, 平均隨訪15.2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患者在術后均隨訪1年以上, 觀察和評價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采用Harris量表進行髖關節功能評分、內容包括疼痛、關節活動度、關節屈伸功能, 分值越高說明髖關節功能越好。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患肢功能康復情況, 按照董紀元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優、良、可、差4級。優:骨折愈合良好, 行走正常, 患髖關節活動恢復到傷前狀況;良:骨折愈合良好, 行走基本正常, 患髖活動基本恢復到傷前狀況;可:骨折愈合, 但出現輕度髖內翻, 行走不便, 患髖關節活動受限, 時有疼痛;差:骨折愈合, 但發生髖內翻畸形愈合, 行走困難, 患髖關節外展明顯受限。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患肢功能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患肢髖關節功能康復優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早期并發癥, 觀察組出現2例(1.9%)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對照組出現9例(8.7%) 并發癥, 其中DVT 6例, 肺炎2例, 褥瘡1例, 兩組術后均未見感染、神經損傷。晚期并發癥, 觀察組未見假體松動、下沉、脫位和髖內翻發生;對照組中有4例出現髖內翻, 1例股骨干骨折。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 隨著獨居老人不斷增多, 各類跌倒或摔傷及車禍引發的外傷, 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本研究證實, 良好的護理方法是對精湛手術治療的一種補充,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目的是早期負重活動, 盡快恢復傷前活動能力, 減少并發癥和內科合并癥的發生, 提高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通過術后標準化護理康復指導, 明顯改善了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促使患者早期進行標準化功能鍛煉, 促進患肢局部血液循環, 從而縮短患者下地行走的時間。本研究, 觀察組患者術后早期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這主要是因為應用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骨板內固定術后的患者, 觀察組患者接受了標準化護理指導, 加上穩固的內固定, 使患者能早期下地負重成為可能, 由于患者臥床時間的減少, 從而避免了因長期臥床引起的褥瘡、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及DVT等并發癥的發生, 這與相關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2, 3]。

髖關節功能評分方面, 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后標準化護理指導實施應用, 能按照患者各個術后不同階段循序漸進、有計劃的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功能鍛煉, 有利于患者較快恢復髖關節功能, 為患者早期負重作準備。本研究顯示, 兩組患者在術后髖關節功能Harris 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說明對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骨板內固定患者實施標準化護理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 這不僅能迅速恢復患肢功能, 而且患者能早期負重行走, 減少患者長期臥床所致的全身和局部并發癥的發生, 從而縮短住院時間, 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標準化護理流程單的制定和實施, 能有效地保證患者每天康復的時間和強度, 確?;颊呖祻湾憻捰媱濏樌麑嵤?;同時, 護理人員能積極鼓勵家屬參與到康復鍛煉中來, 可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情緒, 讓患者更好地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面對疾病, 能夠更好進行日??祻推鸬绞掳牍Ρ兜男Ч?。標準化的護理指導, 從患者術后到出院離不開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護理照料以及配合護士定期院外康復指導。

綜上所述, 標準化護理可加快髖關節肌力恢復, 減少肢體腫脹, 縮短患者下地時間, 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生活質量, 是股骨頸干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轉子骨折患者術后理想的護理方法, 有較大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賀建軍, 葛建忠.股骨轉子間骨折10年國際發展趨勢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2, 16(22):4151-4158.

[2] 周靜.人性化護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評價.中國保健營養, 2012(6):1223-1224.

[3] 鄺英桂, 牟玉華.延續護理對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機體康復影響.廣東醫學, 2013, 34(16):295-296.

[收稿日期:2015-09-17]

猜你喜歡
術后康復
剖腹產術后康復受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影響觀察
早期快速康復護理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團體健康教育對肝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分析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腹腔鏡治療卵巢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自擬中藥方劑對痔瘡術后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
心理干預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圍術期全期護理對肛腸外科患者術后康復及自護能力的影響觀察
心理干預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分析
剖宮產產婦術后應用護理干預的康復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