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柳琴戲現狀與特點分析

2016-02-25 10:50李春穎
戲劇之家 2016年1期
關鍵詞:傳承特點現狀

【摘 要】徐州柳琴戲是徐州地區災民在乞討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戲曲,2006年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筆者認為徐州柳琴戲的傳承創新已經關系到對地方傳統文化的尊重,并上升到了民族文化自尊心與自豪感的高度。

【關鍵詞】柳琴戲;現狀;特點;傳承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047-01

筆者從2008年開始對徐州地方戲曲進行研究,為了深入了解徐州柳琴戲的生存現狀,筆者分別對市文化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江蘇省柳琴劇團、民間藝人以及劇本編創者、作曲家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工作,同時也進行了大量的文案整理工作,并經過理論和現實的分析,總結出徐州柳琴戲的現狀和特點。

一、歷史悠久、根基深厚

柳琴戲起源于清乾隆年間,關于其形成的源頭有三種說法:其一,源于蘇北的太平歌和獵戶腔。明末清初時期,在蘇北地區民間盛行著兩種曲調,一種是“太平歌”,另一種是“獵戶腔”。后來由當地的民間音樂愛好者邱、葛、張三老,四處收集并整理當時所流行的太平歌和獵戶腔,并且對這兩種曲調不斷加工編創,結合當地農民所喜愛的傳說故事作為原始的戲曲形式,并進行表演,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被稱為“拉魂腔”。其二,源于山東臨沂的柳子戲、花鼓及民間小調等。在山東南部地區曾流行柳子戲和說唱周姑子這兩種曲調。而其中周姑子所表現的曲調為周姑子調,亦稱為姑娘腔。柳琴戲中的[娃子][羊子]和柳子戲中的[耍孩兒][山坡羊]在字數、結構和句式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關系。柳琴戲的許多劇目和柳子戲相同。其三,源于山東棗莊、藤縣一帶流行的鑼鼓沖子、花鼓、民間小調和四句腔。在清乾隆、嘉慶時期,花鼓在山東地區鄒、滕、嶧等地盛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藝人們開始演唱由花鼓經過各曲調、劇種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曲調,即鑼鼓沖子。

二、戲風清麗優雅,唱腔獨特

柳琴戲與山東的柳腔和茂腔、江蘇的淮海戲、安徽的泗州戲等都有相同的歷史淵源,同屬“拉魂腔”系統中的姊妹劇種。由于流傳地區語言聲腔的不同,以及受到當地民歌、曲藝、宗教音樂形式的影響,而形成了各自的風格。1954年,徐州的拉魂腔劇團被選定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經由當時徐州市文化局主管部門的領導同志與演員商議,因其劇種主奏樂器為“柳葉琴”而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唱腔隨著劇種的不同發展時期而逐步積累和形成,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周姑子階段”,以說為主,逐步融入短小的民歌小調;“說唱階段”,站與坐結合的演唱形式,進一步豐富了唱腔,說的部分越來越少;“分流階段”,由于藝人的流動區域擴大,各地的民歌小調多被融入進來,為唱腔音樂的形成儲蓄了豐富的音樂元素和素材;“跑破階段”,隨著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三小戲,形成了流動性演出,劇目增加,并有了戲曲化的表演;“班社階段”,大型幕表戲的增加,由半農半藝逐步轉化為相對穩定的專業藝人,班社間的相互競爭,主要以演唱水平來確定地位的高下,因此,演唱水平和腔調也開始更加豐富,為柳琴戲唱腔體系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傳統劇目的豐富

徐州柳琴戲傳統劇目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本戲、小戲、折子戲180個,第二種是連臺本戲41個,因此柳琴戲的傳統劇目共有221個。這其中以“東西回龍二五反,點兵四告大花園,大小隔簾老少換,禪州西岐小燕山”等劇目影響較大。柳琴戲的早期劇目一般為反映民間生活的“兩小戲”和“三小戲”,富有代表性的劇目有《小書館》《七裝》等。除劇目外,柳琴戲還有近二百多個獨立的“篇子”。至解放前后,柳琴戲的大戲部分還保留著幕表戲的痕跡,主要表現在許多“篇子”的通用,如“梳妝篇”“行路篇”等。很多傳統劇目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性還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導意義,如《喝面葉》《大燕和小燕》等。

四、政府重視扶持,具有很好的發展環境

徐州柳琴戲的發展經歷了唱門子時期、拉魂腔形成的初期、“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戲房”的職業班社時期,逐步發展到舞臺演出時期。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徐州柳琴戲在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下,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1949年10月21日至11月23日,以及1950年1月,徐州市文教局先后兩次舉辦了戲曲研究班,當時的同義班、義和班、長春班等班社的近二百名柳琴戲藝人參加了學習。該研究班除學習時事政治外,還對一些傳統劇目進行整理,期間整理并進行公演的傳統劇目為《洞房認夫》。1958年最終建立省級專業劇團一個,地市級專業劇團兩個,縣級專業劇團七個。由于“五五”方針的貫徹和各地文化主管部門的扶持,新劇目創作的高潮很快形成,迎來了戲曲藝術大繁榮、大發展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李春穎.論柳琴戲的原聲腔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12).

[2]完藝舟.從拉魂腔到泗州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

作者簡介:

李春穎(1981-),女,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講師,就職于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度江蘇省課題“徐州柳琴戲傳承創新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5SYC-125。

猜你喜歡
傳承特點現狀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