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FID技術在我館的應用及其局限性探討

2016-02-26 20:23曾為
科技視界 2016年3期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局限性圖書館

曾為

【摘 要】RFID技術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便利了廣大讀者,但是也存在它的局限性,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將使圖書館真正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本文介紹了RFID技術的相關原理,以及該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詳細探討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對未來圖書館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思索與探究如何使讀者獲取更佳的體驗。

【關鍵詞】RFID;圖書館;局限性;智慧圖書館

【Abstract】RFID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mode of the library in a certain way, it has facilitated the majority of readers, but it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The intelligent library is a new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in the future, which will enable the library to be a real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RFID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library,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the proces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thinking and exploring how to make the reader get a better experience.

【Key words】RFID; Library; Limitation; Intelligent library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稱無線射頻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全方位的自助服務讓圖書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推動了圖書館服務的人性化,將館員從傳統流通業務中解放出來,可大幅提高圖書館管理與運作效率,降低成本,成為構建智慧型圖書館服務的基石。

1 RFID技術基本原理

基本的RFID系統由RFID標簽、RFID讀寫器及應用支撐軟件等三部分組成。

RFID標簽是一種帶有天線、存儲器與控制系統的無源低電集成電路產品,可在其中的存儲芯片中多次寫入及讀取圖書、媒體資料等基本資料,用于圖書和多媒體光盤資料的標簽辨識。每一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在具體應用中,標簽附在物體上以標識目標對象。RFID標簽工作時所使用的頻率稱為RFID工作頻率。RFID使用的頻率跨越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微波等多個頻段[1]。

RFID讀寫器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射頻模塊向標簽發射讀取信號,并接收標簽的應答,對標簽的對象標識信息進行解碼,將對象標識信息連帶標簽上其它相關信息傳輸到主機,并執行應用系統軟件發來的命令。

2 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使用

RFID技術在圖書館主要實現了用戶自助借還,24小時自助還書,快速盤點,架位導航,安全門等功能。

自助借還功能實現主要是依靠對粘貼有RFID標簽的流通資料進行掃描、識別和借還處理的一種設備系統,用于讀者自助進行流通資料的借還操作,方便讀者和工作人員對流通資料進行借還處理,配備了觸摸顯示屏和簡單的按鍵操作系統,提供了簡單易操作的人機交流界面、圖形界面,可以通過SIP2協議或NCIP協議與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連接,快速準確地完成借閱。

24小時自助還書設備是一種安裝于室外可對粘貼有RFID和條碼標簽的流通資料進行讀取、識別和歸還處理的設備系統,用于讀者自助式且快速完成流通資料的歸還操作,方便讀者和工作人員對流通資料進行歸還處理。該系統可以實現24小時對讀者開放,方便讀者隨時還書。

快速盤點功能是依靠RFID推車式便攜式點檢閱讀器,是一種針對RFID標簽的掃描、統計設備,通過對書架上粘貼有RFID標簽的流通資料的掃描,可以幫助上架、順架、倒架、查找和統計特定的流通資料等,在圖書館工作人員尋找清點館藏和盤點書籍時發揮效率。RFID系統可對所有粘貼RFID標簽的館藏設備進行監控,在清點資產時,只需閱讀器輕輕一掃,資產信息自動掃描進了系統數據庫,相對以往人工清點的方式無疑方便快捷了很多,還能有效減少漏點錯點的現象,通過RFID順架,不僅能及時地發現錯架的圖書,還能發現圖書分編中有可能發生的貼錯書標、分錯館藏地,以及書目數據錯誤或數據不完整等問題。

架位導航系統描述了每本書目的詳細位置,可以準確的對圖書進行3D定位,方便讀者能在龐大的書目庫里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目,解決了書目要花時間找以及難找的問題,為讀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時間。

安全門系統設備可對粘貼有RFID標簽的流通資料進行掃描、安全識別的系統設備,用于流通部門對流通資料進行安全控制,以達到防盜和監控的目的。該設備系統通過對書籍借閱狀態的判斷來確定報警提示信息是否鳴響。在圖書館內各個閱覽室門口安裝紅外感應器與RFID讀寫器,當紅外感應器感應到有物體經過時,RFID讀寫器自動觸發,對物體進行掃描,當貼有標簽的設備通過時,信息被自動記錄,這樣可以隨時掌握館藏設備的動向,記錄其位置信息,查找起來非常方便,有效減少物品的丟失率。

RFID系統的應用推動了圖書館流通服務的業務流程,重組館員的崗位調整,促使圖書館服務模式從人工服務向自助服務的轉變,提高了圖書館服務的效率和效力,增強了應用館在業界乃至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3 RFID技術目前在我館使用存在的問題

3.1 頻率的選定

目前應用于圖書館的RFID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頻(HF)技術;另一種是超高頻(UHF)技術[2]。高頻與超高頻各有優缺點:高頻技術應用成熟,應用館多,不易誤讀,價格稍貴,標簽隱蔽性差;超高頻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尚在探索中,應用案例少,易誤讀,價格便宜,標簽隱蔽性強。兩者都存在固有特性缺陷,應用中最常見的自助借還舉例:高頻標簽借還時,由于讀取距離限制,一次借還冊數不能過多,否則容易出現漏讀現象,而且標簽間距離過近的話容易相互干擾;超高頻標簽讀取距離較遠,一次可借還的圖書較多,但是由于超高頻的跳頻特性,讀取距離難以掌控,可能會把周圍其他讀者的圖書也讀取進來,無論HF和UHF,都或多或少存在標簽被屏蔽、感應區外誤讀問題。我館使用下來觀察發現也具有這些問題。

3.2 盤點

我館使用RFID技術的自助借還和盤點功能后,流通借還書的工作人員減少,但同時增加了順架、清點工作,總人數未見減少;無論高頻還是超高頻,自助借還和順架的準確度都還有所不足,影響因素有很多,大致總結可能是:圖書放置的位置、書架兩邊的鐵柱和書內過密的磁條(尤其是薄書)、以及工作人員掃描操作經驗等。盤點設備用久了掃描槍,電磁等也會容易損壞,需要返修,影響工作效率。

3.3 定位技術

RFID定位數據能精準的描述書目的所在位置,但是我館在定位這一功能上遇到不少問題,定位算法是依靠書目的索書號范圍來自動定位的,因此針對某些具有一定特色需要單獨放在某個特色閱覽室的書目,不能準確的定位,我館根據實際使用體驗,認為應該先判斷書目的實際館藏地點,再細分索書號范圍這樣來定位,所以RFID的自動定位算法是有漏洞的,所呈現的問題還有待改進,在實際管理中通常還會發生書目的實際擺放位置與定位到的數據有誤差,從而也給讀者也帶來了麻煩。

3.4 安全門

安全門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要防止真正想偷書的還是有難度的,我館使用過程中發現安全門最大的問題是會發生亂報警或漏報警的問題,這個主要是和調整的頻率有關,過高了會亂報,過低了就會漏報了,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頻點;其次,安全門用舊了,里面的零件會脫落,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4 展望

RFID技術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便利了廣大讀者,但是也存在它的局限性,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將使圖書館真正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智慧圖書館是目前圖書館發展的最高級階段,是復合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發展成熟后的一種全新形態。智慧圖書館是在物聯網環境下,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以智慧化設備為手段,實現書書相聯、書人相聯、人人相聯,為用戶提供智慧化服務。智慧化圖書館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聯網技術、智能設施、智慧化服務,其構建可分為三個層面:物質層面、技術層面和服務層面。物質層面是基礎,技術層面是關鍵,而最能體現圖書館核心價值和服務水平的則是服務層面。三個層面互為支持,共同支撐起智慧圖書館的大廈[3]。

4.1 智慧圖書館新模式

讀者來到圖書館后,RFID智能系統通過讀者隨身攜帶的讀者卡自動識別身份,將讀者對應學科的新書信息或可能感興趣的圖書書目推送到他的手機,同時顯示詳細的查找路徑,讀者把要歸還的圖書隨手往還書機上一放,圖書自動掃描歸還。

來到預約書架前放置,讀者預約書的書架自動亮燈進行提示,把書取走即自動辦理了借閱手續,讀者手持平板電腦輸入圖書信息,通過三維立體化的地圖顯示圖書的位置信息,系統自動計算出一條最優路徑指引讀者前往對應書架,這樣可以加快尋找預約書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凸顯了智慧圖書館的特點。

大廳中有智能機器人進行各種圖書館咨詢問題的解答,傳送帶將分揀后的圖書分送到圖書館的各個閱覽室,閱覽室中裝載圖書的智能書車自動導航行進,將圖書運送到各個書架。

4.2 智慧圖書館重要意義

智慧圖書館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前提的,但它超越了技術的層面,更多地從服務管理、人力資源、智能惠民、環境友好著眼,是圖書館實現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如果說智慧城市“可以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具競爭力的商務環境和更大的投資吸引力”,那么,智慧圖書館則可以帶來更高的服務管理質量、更具魅力的公共文化環境和更大的信息共享空間。

智慧圖書館將為圖書館界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新的愿景和新的希冀,也將為讀者帶來新的體驗和新的收獲,并有助于構建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智慧圖書館的便捷、多樣、靈活、高效、綠色以及更著力的數字惠民、更積極的參與互動、更深入的共享協同、更廣泛的感知集群將使圖書館實現四大轉型:一是,從數量規模擴展向質量內涵提升轉型;二是,從主要依靠增加館舍和硬件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館員和讀者素質提升、服務管理創新轉型;三是,從自發、獨立、分散的圖書館發展向協同、整合、規范的科學發展轉型;四是從追求不計成本和能耗的建筑規模向資源節約和安全保障轉型。智慧圖書館正是實現以上四大轉型的未來圖書館發展新機遇,將使圖書館真正邁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4]。

5 小結

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已經不是新概念了,在圖書館的應用看似如火如荼,但是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與我館的具體使用案例分析,發現在目前的國內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并不算成功,有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些僅僅是滿足了基本自助借還的需求,更多的是在使用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給圖書館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困擾,智慧圖書館才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泉林.綜述RFID技術及其應用領域[J].專家論壇,2006,1:51-62.

[2]朱小梅,葉莎莎.RFID系統在圖書館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研究——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2,7:34-43.

[3]烏恩.智慧圖書館及其服務模式的構建[J].情報資料工作,2012,33(5):102-104.

[4]陳嘉懿.智慧圖書館的構建之道[J].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2013,1:54-58.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智慧圖書館局限性圖書館
自動化事實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圖書館
基于“互聯網+”視閾下的智慧圖書館用戶服務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國公共行政的系統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局限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