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職數控專業項目化教學開發校本教材開發的必要性

2016-02-26 08:56羅穎
科技視界 2016年3期
關鍵詞:校本教材項目教學必要性

羅穎

【摘 要】當前在中職數控專業教學過程當中常采用項目化教學,但是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的此種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所選用的教材來自不同的出版社和不同的撰寫人,課本的項目不關聯或者不先進等。不同的地域產業特色不一樣,所以為了優化我們的教學效果,應該開發一套屬于自己學校的校本教材。

【關鍵詞】項目教學;校本教材;必要性

項目化教學的理念從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中國后,這些年來在職業教育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教學法能廣泛應用歸功于它的教學特點“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它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效果較佳。在開設了數控專業學校中,大多喜愛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實操類的課程。

然而,雖然項目化教學非常適合運用在數控專業的教學上,隨著使用時間越長,我們也能夠逐漸發現它的弊端。在有開設數控類專業的學校里,數控專業主要課程安排有基礎類、實操類、輔助類三大類。其中基礎類的有機械基礎、機械制圖、機械加工基礎,實操類的有數控加工與編程、金工實訓、計算機輔助制造、三維造型等課程。

弊端一:各個科目的項目之間內容無關聯。

以上的各門科目,部分教學內容已經劃分為若干個項目,教師以項目為單元進行教學。但是我們仍然經常會聽到同學們反映,即使采用了當前的項目教學模式,他們所學習的內容依然不知道如何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分析發現原因在于,當今教學資源豐富,一門課程可選的教材五花八門。因為編者作者不一樣,教學的思路會有所不同。如在《機械加工基礎》當中進行工藝分析的零件,在《機械加工技能訓練》當中未能得到驗證練習,《模具材料與熱處理》所講述的材料處理在《模具設計與制造》當中卻未提及??颇恐g未能夠有較好的銜接,知識未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職業教育所面對的同學們大多動手能力較強,而分析能力較弱,所以不同的科目采用的項目不一致,他們很難做到知識點的遷移。最后的結果是學生做不到學以致用,教學效果較差。

弊端二:教學的項目太陳舊。

不同的學校在教材選購過程當中,會偏愛于該校往年使用的教材。一本老教材使用多年,若不對里面的內容加以分析評估,我們很難發現它已經過時。實際上教材所設置的項目內容涉及的產品,現在社會上已經不生產了,或者生產的精度已經不能達到當今產業生產的要求。這些教學內容較為落后的教材應該趁早淘汰,選用合適的教材。

弊端三:項目教學未能貫穿整個生產流程。

數控專業主要以機械加工為主,根據當地產業的特點,學校在課程設置時,適當添加當地產業特色的課程,如模具業發達的城鎮,數控專業會增添《模具材料與熱處理》、《模具設計與制造》等課程。但是在考慮到設備資金、生產安全等問題,課程相對應的實操是沒辦法實現的。但其實,一個模具從設計到生產,生產到投入使用,材料的熱處理等過程是必須進行的。而數控專業的中職學生也有就業到熱處理、模具制造等行業,所以我們在開設課程的時候應考究它的必要性。

弊端四:項目教學的流程未完全交由學生去落實。

項目教學的流程是由學生或老師調研設計出項目,緊接著由學生討論分析,老師引導等方式設計出解決方案,再由同學們實施方案。最后再根據評分準則評價方案的可行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難以從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擺脫出來,以自身的經驗來直接傳授解決項目的方案。長時間的在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習,不但限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連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會有所影響。因此,較多的同學在參加工作之后,難以把自身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和工廠的生產加工結合在一起,不能思考與反思生產過程。因此,我們不僅要做到把課堂還給同學們,而且還要把學習過程還給同學們,讓同學們自主的去研究討論,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方案,解決問題。真正做到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在此過程當中適當加以引導。如能夠真正做到這等教學模式,能夠大大的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節省教師的工作時間。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各自學校的特點以及當地的產業特色設計項目,編寫出實際有用的教材。這些年來,東莞的產業特色早已成型,除了聞名的模具產業,還有五金零件加工業,電子產業等。以上我所列舉的產業,里面都有我們數控專業涉及的內容。模具產業的模具零部件生產,五金零件的機加工,電子手機產品的外形生產的模具,手機的外形的三維設計等都能作為項目設計到我們的教材當中。

編寫整套的校本教材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把零件生產的各個流程體現在相關的教材中。

一個常用的五金零件,在教材編寫當中我們可以從開始就設計在《機械制圖》中,同學們在課程學習中學會手繪零件圖,然后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造型》等這些設計課程當中,讓同學們設計繪制這圖形,學會這些圖形的二維三維造型。再而在《機械加工基礎》課程當中進行工藝分析,分析零件的最佳加工方法,建立加工方案。最后在《數控加工與編程》當中進行編程加工。在實際的編寫過程當中要做到全部的項目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很難,但是我們應該要做到大部分的項目都能在多個課程當中出現。只有這樣多次頻繁出現的項目才能讓同學們印象深刻,才能讓同學們形象地理解一個產品從設計到生產是如何進行的。

2)校企合作,把企業生產特色體現在教材中。

現在的職業教育積極鼓勵學校與企業合作,企業進校園,產教結合的模式培養人才。在校企合作時,學校會出現企業班。在企業班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結合企業的產業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如合作的對象是模具企業,那我們在授課過程當中要多選用模具相關的項目。如合作的對象是五金零件生產企業,那我們應該到企業里實地取材,采取工廠平日生產的零件圖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職業教育教學目的就是要盡可能的讓學生以一個好的狀態與姿態與社會企業對接。這樣才能體現我們職業教育的社會作用。

3)建立教材研發團隊,開發最合適的教材。

雖然,開發一整套相關聯的教材難度非常大,但是我們應該以此為目標,開發一套最合適本校的校本教材。我們在編寫教材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切的工作應該建立在一個優秀團隊成立的基礎上。教材開發團隊的建立應該以資深專業教師和企業資深工作人員為核心,以年輕有干勁的教師為基礎。在大量的調研走訪之下,調查出當地產業的特色,構建有當地產業特色的教材。有校企合作的學校應該到合作的企業中調查該企業的生產特點。根據調查得到的材料建設教材,并且在教材的開發過程當中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多討論多反饋,多建議多修改,以建設一套適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作為本團隊工作的最終目標。

4)教材正式使用前應試用,并根據試用教師的反饋及時修改。

教材在經過調研編寫之后,雖然所有項目的設定都是經過團隊教師的精心安排,但是往往還會有不盡人意之處。所以教材建設完畢,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須對教材進行試用。一套校本教材的研發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經過反復修改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結束語:一套校本教材的研發,是一個學校的專業教學能力的體現。它的構建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耗費相當的資金,需要得到整個專業乃至整個學校的支持。但是它的意義是重大的,它對提高學校的教學效果和提升學校的社會地位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批能夠為社會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有技能的人。尤其數控行業技術日新月異,生產效益高,為了實現這個教育目標,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建設一套合適的校本教材顯得尤為必要。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校本教材項目教學必要性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開發詠春拳校本課程,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五年一貫制大專階段二外日語校本教材的研究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