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中國的發展

2016-03-04 10:24王向云
世紀橋 2016年2期
關鍵詞:江澤民體會

王向云

摘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主要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即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宗教觀的指導下,黨的歷代領導人對其繼承、發展和創新?!督瓭擅裎倪x》第三卷中的《論宗教問題》集中闡述了第三代領導人的宗教觀。筆者先談宗教信仰狀況,再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我國的發展歷程,重點闡述江澤民的宗教觀,最后闡述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原因、現實要求以及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江澤民;體會

中圖分類號:B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6)02-0038-02

一、宗教信仰狀況

(一)全球宗教信仰的現實狀況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曾經就世界人口宗教信仰的人數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世界上的70億人口中,有超過五分之四的人是宗教教徒。其中基督教教徒有22億,大約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該宗教最初形成于亞洲西部,現在主要分布在歐美大陸和大洋洲,而且其在亞洲和非洲的發展速度非???。其經典為《圣經》。第二大信教群體是伊斯蘭教教徒,教徒大約16億。這些信仰者主要分布在亞非大陸。其經典為《古蘭經》。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并且人數一直在增長。

(二)我國宗教信仰的現實狀況、原因及特征

1.我國宗教信仰的現實狀況

我國約有一億多人信仰宗教。有2300萬人是虔誠的基督徒,有2100萬人口是穆斯林,而天主教教徒也有550萬,加起來信教群體有5000萬左右。而且有些人是在家里信仰宗教的,這樣使得數字很難統計。佛教、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所以加起來約有一億多人。

2.我國宗教信仰的原因

一是我國宗教信仰的現實狀況受國際因素的影響。作為一種意識層面的東西,使得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上不同的領土傳播的更快、影響更大;二是有尋求幫助的內心深處的需求:缺乏精神寄托、價值迷茫、身心受傷及有挫敗感等。三是從眾心理。有的人由于信仰不堅定或者無信仰,看見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網友在信仰宗教,便隨波逐流。

3.我國宗教信仰的特征

第一,民族問題、政治問題和宗教問題在多處產生交集。第二,從文化的角度講,宗教信仰者傳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傳播及其內容的豐富都離不開宗教文化以及宗教信仰者。第三,我國的民族信仰和地域以及民族有一定關聯。一個民族可能只信仰一種宗教,也可能信任多種宗教。第四,宗教信仰者人數呈上升趨勢。

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

(一)第一、二代領導人的宗教觀

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形成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幾乎同步。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大革命時期萌芽。土地革命時期,黨將提出的宗教政策納入了黨綱,該時期是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初步形成時期。在長征途中,該政策得以進一步發展。比如長征途中保護宗教活動場所。成熟和發展時期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黨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這其中就包括團結宗教界人士。在1949年的《共同綱領》第五條中,提到了宗教信仰的自由權。這之后政策繼續完善,但也隨之經歷了曲折發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以鄧小平為首的黨的第二代領導人豐富和發展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第三代領導人宗教觀的發展

以江澤民為首的第三代中央領導人時期是我黨宗教政策的集大成時期,并且宗教政策發生了從“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到“3句話”再到“4句話”的轉變。

黨中央和國務院在1991年提出了“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主張;在1993年,江主席做出了著名論斷“民族、宗教無小事”。他還講了三句精辟的話語:“一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盵1]并且提出要把握宗教的3個主要特點:一是宗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二是宗教與政治、經濟和文化在多處產生交集;三是宗教具有國際性。在1999年,江澤民在我國第三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再次強調了這3句話。這是以江澤民總書記為首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發展和創新。在2001年12月的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在“3句話”的基礎上補充了一句,即“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這也體現了宗教政策所需要得到保護的穩定和連續的特性。在2004年的《宗教事務條例》中,黨中央把宗教相關問題提高到了法律的高度,這也可以表明黨對宗教事務的高度重視和管理的日臻成熟和完善。

三、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原因、現實要求和意義

(一)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原因

1.從宗教及其宗教觀的含義而言

恩格斯曾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其實就是人和神之間的關系問題。[2]所謂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就是黨中央各代領導人批判地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觀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2.從宗教本身教義和內容而言

第一,各種宗教都有弘揚“正能量”的力量。宗教具有兩面性。馬克思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3]既然是鴉片,既有弊端,但是也有慰藉心靈的作用?;浇痰慕塘x教導基督教徒要做到博愛和人人自由平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人們的心靈,約束了人們的行為,并且讓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職業、不同種族和不同性別的群體得以心靈上的慰藉、安全感的提升和信任感缺失的補充。

第二,宗教與民族和民族文化是緊緊交織在一起的?!督瓭擅裎倪x》第三卷中的《論宗教問題 》中提到過宗教與民族的關系,而且其在第二卷中的《加強新疆各民族團結,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第三卷中的《進一步開創統一戰線工作的新局面》對宗教與民族的關系進行了論述,這幾部分結合起來,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宗教與民族的關系。

3.這是對其他國家和我國的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

蘇聯巨變、東歐解體時期宗教教徒受到極大的摧殘,宗教場所和文獻古籍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失。但是并沒有使宗教銷聲匿跡,反而發展勢頭愈迅猛。文革時期,我國宗教界人士、場所、思想都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壓制,也未能使宗教消失。人高于動物的本質就是信仰神,神性是人心里的一種表現。江澤民說:“宗教走向最終消亡可能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3]宗教是一種特定的歷史現象,它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具有客觀性。

4.從我國國情和宗教在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

第一,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直貫徹實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是正確的選擇。第二,信仰宗教人數在我國呈現一種正增長趨勢。全國都出現了“宗教熱”現象。因此,團結、引導廣大信教團體、信教群眾,有助于我國政策在地方更好的擁護、貫徹和實施。第三,宗教與民族問題和政治問題如網絡一般交織在一起。境內外暴恐背后折射的問題是民族問題和政治問題,而不僅僅是宗教問題。

(二)處理宗教問題的現實要求

1.對非信教群體提出的要求

非信教群體可分為共產黨員和純粹的無信仰人士。第一,對于共產黨群體而言。首先要在思想上和戰略上重視宗教問題;其次黨員干部自身要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學習和思想作風建設。最后,黨政府要對黨員進行監督。共產黨員不可以有宗教信仰。對于暗地信仰其他宗教的黨員要積極教育和引導;對于利用宗教獲取權利和金錢的黨員要利用法律進行嚴厲的懲處。第二,對于純粹的非信教群眾而言。他們要主動接受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明確是非,自覺抵制不端行為和他人的“糖衣炮彈”的襲擊利誘。

2.對信教群眾提出的要求

國內信教群眾:這可以劃分為先天信教群眾和后來信教群眾。先天信教群體大多和他們的民族有關系。首先,他們應該發揚所信仰的宗教的教義,將教義中包含的“正能量”發揚光大;其次,宗教活動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伊斯蘭教協會是個榜樣,他們會參與救濟賑災活動,并且愛戴和擁護黨的政策,貢獻著該群體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力量。國內的外國信教群眾:他們也應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享受自由的同時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信教群眾及其華裔,他們應維護自己的“根”的整體利益。所有信教群眾要分清邪教和宗教。

(三)現實意義

1.對于我國的政治建設而言

宗教政策的貫徹實施和各界人士的擁護和愛戴,有助于我國政治穩定,使得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自覺抵制外來破壞思想的沖擊,以及境內外人士暴恐背后的陰謀。

2.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而言

所謂國定民安,政治的穩定有利于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社會各界人士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守,而宗教文化還帶動了一個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

3.對于我國的文化建設而言

由于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自古就是交織在一起的。宗教文化中包含著哲學、藝術、醫學、建筑、飲食、音樂等內容,這極大的豐富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而且宗教的記載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的保留,繼而得以傳承和發展。

宗教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宗教熱”現象持續。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宗教問題,而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才是根本。毛澤東、鄧小平使宗教政策日趨完善,江澤民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并且進行了創新,胡錦濤、習近平都重視宗教問題,使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得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傊?,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6.

[2]恩格斯.反杜林論(第三編)[M].人民出版社,1999.

[3]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M].人民出版社, 1999.

[4]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

[5]牟鐘鑒.中國宗教問題:怎么樣怎么看怎么辦[J].領 導之友,2009.

[6]牟鐘鑒.回首新中國成立60年的風雨歷程--宗教 問題的理論開拓與經驗總結//當代中國民族宗教 問題研究(第5集)[Z],2009.

[7]羅慶宏.《江澤民文選》中的宗教工作思想[J].福建省 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

[8]李君如.學習《江澤民文選》的現實意義[J].中國井岡 山干部學院學報,2006.

[9]石家松.江澤民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J].淮陰師范學 院學報,2002.

[責任編輯:褚永慧]

猜你喜歡
江澤民體會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思想與實踐
一名電視體育記者轉型新聞教育的觀察和思考
急診救治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臨床心得與體會
淺談如何做好辦公室文秘工作
淺談留級生的教育管理實踐與體會
江澤民關于黨的青年工作思想與當代價值研究
論江澤民的知識分子觀
論江澤民科技體制改革思想
江澤民專著贈德國總理習近平舉動引關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