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探究性教學的策略研究*

2016-03-04 00:18肖建偉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交流

肖建偉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隴東中學 甘肅慶陽 745100)

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探究性教學的策略研究*

肖建偉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隴東中學 甘肅慶陽 745100)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敖處熤疄榻?,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睂W問思辨行五字課堂教學模式,簡稱“五字模式”,為我校自主開發設計的新課程課堂教學流程模式。具體為,“學”(交流預習,學案助學)、“問”(師生合作,互助釋疑)、“思”(深度思考,互助拓展)、“辨”(討論辨別,總結歸納)、“行”(鞏固反饋,練習檢測)?!拔遄帜J健北臼菍W習的一種過程,作為教學流程模式的設計創意源于《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拔遄帜J健睆娬{,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載體,以評價為手段,以任務驅動為動力,全過程學生學習,全過程學生交流,全過程問題評價。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結合我校自主開發設計的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流程“學問思辨行”五字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努力探尋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的有效策略,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淺談如下。

高中化學 新課程 探究性教學 教學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有價值問題的教學策略

探究是從問題開始的,發現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開端。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有價值的問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中,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置方法可有以下幾個方面:① 用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② 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境;③ 從生活生產實際創設問題情境;④ 從化學史創設問題情境;⑤ 源于學生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⑥ 用教材習題中的問題或課前作業等創設問題情境。[1]

二、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的教學策略

猜想與假設是根據已有的資料和客觀事實,對探究的問題設想出來的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它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主要在這一環節來實現。成功的猜想與假設能為科學探究提供正確的方向,縮小探究的范圍,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恰當的猜想則會增加探究活動的時間,降低探究活動的效率,甚至讓活動無效。因此,在該階段,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是利用多種方式、尋求各種途徑為學生設置臺階,為學生的合理猜測提供思維的方向、激發思想的火花,使其能撥云見日。[2]

三、方案設計與實驗論證過程中的指導策略

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遭遇知識、技能、方法、態度等各種因素的干擾,會遭遇各種困難與障礙,因此迫切需要教師的鼓勵、安慰、指導與幫助。該過程中教師通??梢圆扇∫韵轮笇Р呗?。① 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② 書面指導與口頭指導相結合;③ 知識指導與規范指導相結合;④ 及時指導與延時指導相結合。[3]

四、探究教學交流與討論環節中教師調控的策略

交流與討論是探究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探究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對探究的總結與回顧,也是對探究的完善與升華。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反思、批判與質疑能力,傾聽、交流與表達的能力,合作、求異與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指導應圍繞如何促進學生發現問題與提煉觀點、引導學生展示探究過程與實驗結論、激發學生進行思考與自我審視而展開。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實施不同的引導學生交流與表達的策略。

譬如在設計實驗后、實施實驗前組間要進行初步交流。假如沒有初步交流,教師不知學生所為,學生不知教師所想,勢必造成教與學的盲目性(實驗操作問題、安全問題、環保問題等),教師可以及時排除部分隱患。同時,通過初步交流,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某些不合理因素,教師還能了解學生將實施的方案,為深入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做好準備。只有初步交流,教師和學生才會朝著共同的方向去努力。

另外,在探究活動進行中,教師還要注意跟蹤調控,適時讓學生交流表達初次探究的結果,以分析學生獲得的是一些粗淺的認識,還是深刻的認識。 適時讓學生交流表達初次探究的結果,可以從中發現學生探究中的問題,要使學生對問題深入認識、系統理解,還需要教師作進一步的點撥,以拓寬其廣度,加大其深度,使其盡可能自由地完成學習任務。點撥時要“點”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撥正學生的思維方法,注意學生的認識規律。

五、探究教學時間控制的策略

科學探究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課時少恐怕是探究教學不可避免的問題。由于學生的思維發散,使時間難以控制。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不要急著一步到位,學生的探究水平直接會影響到探究活動地開展,起步的階段,探究教學的安排要做到少而精。開始并不追求探究活動的數量,而更多的去考慮教學效果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相關教學技能的掌握;在講授式教學中滲透探究的因素,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在不同的探究方法當中,引導探究所用的時間相對要少些,也比較適合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安排;另外一種探究的形式是推理探究,這一類探究教學活動對實驗條件幾乎沒有要求,需要的教學時間也相對較少。

六、探究教學中學生分組的策略

在探究教學中分組合作活動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潛能鋪設了路徑,搭建了平臺;良好的小組合作,有效培養了學生彼此間互教互學、信息交流,培養促進了學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和諧融洽的合作氛圍,促進了學生社會情感的發展,使他們更樂于參與集體活動,在不斷的合作中培養交際能力;從校內走向校外的分組合作、調查研究,關注社區政策,讓學生體驗到公民的權利與義務,責任與地位,公民素養得到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分組的原則:① 自主性原則;② 互補性原則;③ 講究男女搭配。

七、探究教學中進行評價的策略

探究學習過程中活動表現評價是一種在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如實驗、辯論、調查、設計等)的過程中進行的評價。主要是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進行評價。行為表現評價的對象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團體,評價的內容既包括學生的活動過程又包括學生的活動結果。

總之,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探究式教學的策略是靈活的、生動的,要視具體情況(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探究問題)而定。教師在應用時不能機械地照搬,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從而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更豐富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高中學生化學學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1]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理論及教學模式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十學位論文2002第5頁

[2]楊正午.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11)p-9

[3]王宏彥. 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策略[J].學園,2013(34)p-123

*課題類別: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5]GHB1278;課題名稱:“學問思辨行”五字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化學學科課題

猜你喜歡
高中化學新課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高中化學微型實驗教學策略探討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探析
分類法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高中化學學習中錯題集的應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