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轉移的影響

2016-03-06 07:19唐振禹正楊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0期
關鍵詞:轉移率淋巴管微血管

唐振 禹正楊

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轉移的影響

唐振 禹正楊

目的探討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Endostar)在大鼠移植瘤腘窩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方法取20只SD大鼠足底接種腫瘤,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只。取兩組大鼠腘窩淋巴結HE染色計算轉移率及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結果兩組大鼠腘窩淋巴結轉移率及MVD、MLD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轉移有抑制作用。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移植瘤;淋巴結轉移;抑制

Endostar被廣泛應用于抑制微血管生成[1],但是在臨床上,還沒有真正找到用于抑制淋巴管生成的藥物?,F將本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取20只SD大鼠雙側足底接種Walker-256乳腺癌細胞株[2](濃度為2×107個/ml),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只。

1.2 方法 實驗組予持續腹腔注射Endostar (0.75mg/kg、0.03mg/ml,1次/d)4周[3]。用藥完1周取出兩組大鼠腘窩淋巴結。HE染色比較兩組大鼠腘窩淋巴結轉移率。取兩組大鼠雙側腘窩淋巴結分別進行CD34、D2-40單標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CD34單抗,濃度1∶150,D2-40單抗,濃度1∶100),按照Weidner[4]報導的方法進行MLD和MVD計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大鼠腘窩淋巴結轉移率分別是60%、1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大鼠MVD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大鼠MLD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中MVD的影響比較(±s)

表1 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中MVD的影響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只數 腘窩淋巴結組織中MVD實驗組 10 19.65±2.10a對照組 10 12.33±2.10

表2 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中MLD的影響比較(±s)

表2 Endostar對大鼠Walker-256移植瘤腘窩淋巴結中MLD的影響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只數 腘窩淋巴結組織中MLD實驗組 10 10.45±2.76a對照組 10 12.39±2.20

3 討論

目前乳腺癌等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臨床資料顯示,對于早期惡性腫瘤即便徹底根治或進行淋巴結清掃,也有一部分會很快復發和轉移。此外,臨床上部分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淋巴道跳躍轉移很早就有發生。惡性腫瘤細胞生長、轉移都需要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大量生成,微血管與微淋巴管的生成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基礎。Endostar是目前具有最廣譜的內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Brideau等[5]發現高濃度內皮抑素對淋巴管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主要是通過降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的水平來實現的。本實驗采用的方法是對Walker-256細胞行足底皮下注射接種,并且對移植瘤進行復制,構建腘窩淋巴結轉移模型。Endostar可以通過抑制微血管及微淋巴管生成抑制腘窩淋巴結轉移,它能有效的阻止癌細胞入侵淋巴結[6]。本實驗通過對大鼠Walker-256足底移植瘤腘窩轉移淋巴結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進行免疫組化染色,實驗組MVD、MLD密度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使用Endostar能顯著抑制淋巴結內微血管與微淋巴管形成。

[1]姜秋紅,高惠君,姚樹人.腫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劑的研究進展.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9,18(3):66-68.

[2]陳浩,黃廣建,倪泉興,等.納米活性碳作為藥物載體在淋巴靶向治療中的作用.復旦學報,2007,34(4):518-521.

[3]呂霞,肖莉,周啟明,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9):43-45.

[4]Weidner N.Tumor angiogenesis review of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tumor prognostication.Semin Diagn Pathol,2011,10(2):302-313.

[6]歐娟娟,潘 鳳,吳 峰,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對淋巴管內皮細胞骨架及淋巴管生成的影響.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14(6): 491-4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217

2016-02-29]

421001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唐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禹正楊)

猜你喜歡
轉移率淋巴管微血管
中醫藥對淋巴管新生與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進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意義
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關性
缺血修飾白蛋白對微血管心絞痛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甲狀腺乳頭狀癌右側喉返神經深層淋巴結轉移率及影響因素
離散廣義Markov 跳變系統在一般轉移率下的魯棒穩定性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6 種藥材中5 種重金屬轉移率的測定
1型糖尿病小鼠胰島微血管內皮細胞超微結構受損
非小細胞肺癌CT灌注成像與微淋巴管生成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