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管

  • 淋巴管栓的研究進展*
    王擁軍,#審校淋巴管栓是指栓子在淋巴管內形成,導致淋巴管回流功能受阻的一種病理改變[1,2]。常由感染、慢性淋巴水腫和腫瘤等疾病繼發所致,于胸導管、腋窩淋巴管或腹股溝淋巴管等部位多見,導致患者出現炎癥性水腫、肢體灼熱疼痛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肢體潰瘍[1,2]。近年來,淋巴管領域已逐漸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應用高分辨率檢測儀器均提高了淋巴管栓患者的診治率,因此越來越多臨床及科研工作者開始重視此病?,F從淋巴管的解剖與生理功能、淋巴液的凝固過程、不同疾病繼

    微循環學雜志 2022年2期2022-12-28

  • 斑馬魚模型淋巴系統研究進展①
    文分別從斑馬魚淋巴管形成和發育、定位及檢測方法、影響斑馬魚淋巴管發育的主要信號分子和通路以及采用斑馬魚模型進行抗淋巴活性藥物篩選等方面進行綜述。1 斑馬魚淋巴管形成和發育闡明斑馬魚淋巴管形成和發育對采用斑馬魚模型進行藥物篩選及療效評估等具有重要意義。斑馬魚淋巴系統從解剖學角度可分為3 個部分:面部淋巴(facial lymphatic sprout,FLS)、腸道淋巴管(supra intestinal lymphatic vessel,SIL)和軀干淋巴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22年11期2022-08-30

  • 有用的關節“下水道” ——淋巴管系統
    要的臨床意義。淋巴管系統作為人體重要的循環系統之一,能夠維持正常組織間液含量并參與免疫反應,而且具有對溫度敏感、單向向心性引流的功能。 那么淋巴管系統是否參與關節炎的發生發展過程呢?1 關節旁淋巴管的“下水道”網絡結構和“運輸”功能淋巴管包括毛細淋巴管和集合淋巴管,兩者分別具有不同的形態、細胞結構和功能。 毛細淋巴管由單層淋巴管內皮細胞組成。 集合淋巴管內有管瓣,保證淋巴液可以單向流動,由平滑肌細胞所覆蓋。 與心血管系統不同,淋巴管系統沒有中心泵。 所以,

    科技視界 2022年7期2022-04-13

  •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意義
    于動靜脈系統。淋巴管最初是在哺乳動物的腸系膜中被觀察到。之后,隨著水銀直接注射技術的引入,人體四肢的淋巴管得以發現。隨著間接注射法的應用以及臨床觀察,豐富了淋巴系統在解剖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相關內容在此后的科研和臨床中被大量引用。然而,目前的淋巴系統知識還無法解釋一些意外的臨床發現。雖然下肢淺表淋巴分布的知識在過去十年中有所更新,但足深淋巴管的分布直到最近才被確認。本文對足部淋巴管的解剖詳情進行綜述。1 人體淋巴系統研究發展簡史淋巴系統在體液循環、腫瘤轉移和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22年1期2022-03-05

  • 淋巴管的功能概述
    00)0 引言淋巴管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胸腔導管將多余的組織液從組織間隙運回血液循環, 同時也是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血管和淋巴管是脊椎動物心血管網絡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維持體內穩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和血液循環系統相比,淋巴系統相關的研究往往沒有被足夠重視。1 淋巴管的一般特征淋巴系統的解剖結構與周圍血管系統的解剖結構非常相似。淋巴管內壁由具有特殊轉錄和代謝特征的淋巴內皮細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LECs)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2021-12-06

  • 淋巴管系統在間質性肺疾病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4-5],已知淋巴管系統在維持液體穩態和機體正常免疫反應方面發揮重要功能,而肺淋巴管系統已被證明在肺損傷和修復,尤其是在慢性肺部炎癥性疾病及肺纖維化中具有重要作用[6-8]。但一直以來有關肺淋巴管系統與間質性肺疾病方面的研究較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肺淋巴管系統在間質性肺疾病中的作用逐漸被揭示,本文將對肺淋巴管系統在間質性肺疾病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肺淋巴管系統的結構、功能及檢測方法一、肺淋巴管結構淋巴管在肺中分布較為豐富,肺淋巴管由具有不連續基底膜

    臨床肺科雜志 2021年12期2021-12-01

  • 基于晶格玻爾茲曼方法的多段淋巴管模型*
    主要由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構成.淋巴管的自發收縮驅動管內淋巴液的流動.淋巴管的自發收縮-舒張機制由Ca2+和NO 濃度的振蕩反饋決定,NO 在管內的分布對淋巴管的收縮循環起到重要作用.因淋巴液流動而作用在淋巴瓣膜上的剪切力是瓣膜產生NO 的主要原因.在真實系統中,某段淋巴管中的NO 分布會受到與其連接的淋巴管的影響,特別是上游的連接片段.通過晶格玻爾茲曼方法,建立了1 個具有瓣膜結構的多段淋巴管模型,再現了淋巴管內Ca2+和NO 的反饋機制,瓣膜變化和

    物理學報 2021年21期2021-11-19

  • 淋巴管生成治療結直腸癌研究進展
    [3];而腫瘤淋巴管生成是腫瘤淋巴轉移的分子生物學機制,故本文試圖闡述腫瘤淋巴管生成和結直腸癌淋巴管轉移的相關性和分子機制,以便為抗結直腸癌淋巴管生成治療提供思路。1 腫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分子調控機制自1989年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發現后[4],VEGF 家族蛋白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就被廣泛證實。研究表明,VEGF 家族蛋白主要包括VEGF-A、VEGF-B、VEGF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 2021年1期2021-05-20

  • 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的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
    性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和血管轉移從而導致全身性的廣泛轉移是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惡性腫瘤細胞通過浸潤轉移、滲出有害細胞因子[2]、無限制生長及不受免疫攻擊而使機體致病。淋巴管生成及轉移導致了淋巴結的腫大與腫瘤細胞的淋巴管轉移密切相關,并能夠調節惡性腫瘤的轉移[3]。因此,此過程中淋巴系統的作用不容忽視。腫瘤的淋巴管生成機制1 淋巴管內皮細胞出芽生長腫瘤內部微淋巴管內皮細胞是一層單層扁平上皮細胞,是腫瘤淋巴管的主要構成單位,處于腫瘤組織淋巴管及周邊組織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21年5期2021-04-17

  • 甲狀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進展△
    與甲狀腺癌中的淋巴管生成的關系密不可分[3]。淋巴管內皮標志物與甲狀腺癌淋巴管生成密切相關。本文就甲狀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1 淋巴管生成相關分子惡性腫瘤具有高度的侵襲和轉移能力,淋巴結轉移是惡性腫瘤向遠處轉移的重要途徑,惡性腫瘤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機制十分復雜,淋巴管生成在此過程中起重要作用[3]。為了研究出新的甲狀腺癌治療方法,淋巴管生成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成為了甲狀腺癌防治研究的新方向。目前,研究較多的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

    癌癥進展 2020年1期2020-12-25

  • 淋巴管瘤八例臨床分析
    閆一洋 劉紅山淋巴管瘤是一種良性淋巴管畸形,90%以上發生于頸部和腋窩,10%以下的病例發生于其他部位,如縱隔、胃腸道和后腹膜等,脾淋巴管瘤臨床罕見[1-2]。本研究分析脾淋巴管瘤病人8例的臨床資料,探討淋巴管瘤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病理特點及治療。臨床資料1.對象:2015~2019年經手術治療的脾淋巴管瘤病人8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中位年齡57.5歲(18~65歲)。合并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1例,合并高血壓1例,合并糖尿病2例

    臨床外科雜志 2020年11期2020-12-20

  • 超聲診斷胎兒肘部囊性淋巴管瘤1例
    位,考慮為囊性淋巴管瘤。羊水穿刺結果提示未見明顯染色體數目及結構異常。孕婦于39周自然分娩一男胎,體質量為3570 g。查體:新生兒左側肘部隆起,表面皮膚無破潰,無紅腫,可觸及一約7 cm左右的包塊(圖2A)。超聲檢查于左側肘部探及一巨大的囊性占位,大小約75 mm×66 mm×49 mm,其內可見高回聲分隔,囊性部分透聲尚可,邊界清晰,CDFI顯示囊壁及內部均未探及明顯血流信號(圖2B),超聲提示左側肘部囊性占位性病變,多考慮為左側肘部囊性淋巴管瘤。遂于

    腫瘤影像學 2020年5期2020-11-25

  • 彩色超聲對患兒體表淋巴管瘤的診斷價值
    361000)淋巴管瘤屬于先天性良性腫瘤,是由淋巴管過度增生、擴張引起,包括單純性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3種病理類型[1]。該病多發生于10歲以下的嬰幼兒,起源于原始淋巴囊,并向全身擴散,易累及內臟器官、肢體及軀干,嚴重影響患兒生活及學習。為改善患兒生命質量,提高臨床診斷符合率,采取有效的診斷方法尤為重要。彩色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傷、操作簡單,可多次重復檢測的特點,能有效檢出病變位置及類型,但現階段臨床在體表淋巴管瘤診斷方面的報道仍較少[2]。

    醫療裝備 2020年12期2020-07-09

  • PI3K和VEGF-C在口腔頜面部淋巴管畸形中的表達
    110004)淋巴管畸形是由淋巴管擴張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囊腔,其病理性質歷來是眾多學者的關注熱點,其中以畸形和腫瘤學說最具有代表性[1]。前者認為淋巴管畸形是一種發育畸形,由淋巴管先天性發育異?;?span class="hl">淋巴管后天受外界刺激擴張而成;后者認為淋巴管畸形是一種良性腫瘤,由淋巴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而成。研究[2]發現,淋巴管畸形的淋巴管內皮細胞具有高度增殖潛力,注射到小鼠體內時可形成淋巴管畸形樣病變。在國際脈管性疾病研究學會分類中,淋巴管畸形未被認為是腫瘤[3]。研究發現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20年2期2020-04-18

  • HE和免疫組化染色觀察人體結腸系膜淋巴管構筑
    分。其中腸系膜淋巴管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此外還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如與腸系膜淋巴結炎、腹腔淋巴管瘤等疾病關系密切[3]。然而,有關人體結腸系膜淋巴管的分布與結構的研究,由于實驗方法的局限性仍有很多不明之處。本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探討了人體結腸系膜淋巴管的組織學特征,為進一步研究腸系膜物質轉運機制提供必要的形態學資料,有助于對臨床炎癥擴散及癌細胞轉移等機制的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結腸系膜標本16例由某院病理科提供,經病理檢查,這些標本均未發現腫瘤病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20

  • 去甲斑蝥素對人真皮淋巴管內皮細胞體外三維培養淋巴管生成的影響及其機制
    過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向淋巴結轉移而實現的[1]。隨著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腫瘤血管生成抑制劑研究實現了由實驗階段向臨床試驗的轉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特異性人真皮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HDLEC)被發現,將腫瘤與新生淋巴管研究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該研究有望為抗腫瘤新生淋巴管治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動腫瘤生物治療新模式的發展[2]。當前,關于淋巴管生成過程及機制尚不明確。作為治療腫瘤疾病的傳統中藥,去甲斑蝥素(NCTD)抗淋巴管生成作用機制需要進

    世界復合醫學 2019年7期2019-09-05

  • 子宮蛻膜淋巴管與子癇前期的研究進展
    宮內膜是否含有淋巴管存在爭議,但有研究表明與非妊娠期子宮內膜相比,妊娠期子宮蛻膜淋巴管明顯增多[7]。有研究發現,子宮蛻膜中淋巴管生成缺陷可能參與了子癇前期的發病[8]?,F對子宮蛻膜淋巴管與子癇前期的研究進展進行闡述。1 淋巴管標志物淋巴管標生成標志物對淋巴管的生成和遷移有重要作用,主要表達在淋巴內皮細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上,淋巴管生成標志物也是一種淋巴管內皮細胞受體,關于LECs受體有很多,其中包括Pro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9年22期2019-02-09

  • 脾臟淋巴管瘤的影像學表現及鑒別診斷
    00730脾臟淋巴管瘤是一種少見的脾臟淋巴管發育性異常,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的相關癥狀,少數可伴有脾臟增大,出現左上腹痛和貧血、出血傾向為主的脾亢癥狀,脾臟及病灶越大,則癥狀越明顯。按照病變內淋巴管擴張程度,可以分為毛細血管狀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及囊性淋巴管瘤。關于脾臟淋巴管瘤的影像學表現的研究大多為個例報道,且主要集中在囊性淋巴管瘤,對于毛細血管狀及海綿狀淋巴管瘤的論述較少。本文就脾臟淋巴管瘤的發病機制、臨床與病理學特點、影像學(常規超聲、增強超聲、C

    中國醫藥科學 2019年17期2019-01-05

  • 乳房部位丘疹型血管淋巴管瘤二例
    層見大而擴張的淋巴管,管壁由一層內皮細胞構成,內含大量淋巴液,部分毛細血管擴張,周圍少量炎性細胞浸潤(圖2)。診斷:血管淋巴管瘤(丘疹型)。CO2激光治療1次,隨訪2年無復發。病例2,女,16歲。因左側胸部丘疹4年,于2012年1月31日就診。4年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左側胸部出現數個粟米大小暗紅色丘疹,逐漸增多,無不適,未治療。體格檢查:系統檢查未發現異常。皮膚科情況:左側胸肋部近乳房位置可見散在分布二十余個粟米大小暗紅色簇狀丘疹,部分融合,表面光滑,質稍硬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07-28

  • 成人淋巴管瘤的影像學診斷價值探討
    0050)成人淋巴管瘤的影像學診斷價值探討蔡忠剛(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目的 分析、總結成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現。方法 回顧性分析28例經病理診斷為淋巴管瘤的患者的影像學資料,所有患者均行CT檢查,僅10例行MR I掃描。結果 28例中,9例為囊性淋巴管瘤,其中頸肩部3例,下肢1例,胸壁1例,腹腔4例;10例為海綿狀淋巴管瘤,其中,頸肩部3例,手腕部1例,下肢1例,腹腔5例;9例為血管淋巴管瘤,其中,頸肩部1例,下肢3例,胸壁1例,

    衛生職業教育 2017年17期2017-09-05

  • 心臟淋巴管新生及其與心血管疾病預后的關系
    0032)心臟淋巴管新生及其與心血管疾病預后的關系張海鋒 譚玉珍(綜述) 王海杰△(審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 上海 200032)心臟淋巴管的生理病理作用一直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但近年來,隨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淋巴管內皮細胞透明質酸受體(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

    復旦學報(醫學版) 2017年1期2017-03-01

  • 脂肪酸β-氧化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
    肪酸β-氧化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內壁覆蓋著淋巴內皮細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LECs)的淋巴管對生命健康至關重要。但是代謝在淋巴管發育過程中的作用仍然尚未被闡明。Wong等發現,在LECs特異性缺失CPT1A(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的轉基因小鼠中,淋巴管的發育被抑制。脂肪酸β-氧化可為LECs的增殖提供能量,并參與LECs分化過程中淋巴管標志物表達的表觀遺傳調節。其中的機制可能是,轉錄因子PROX1上調CPT1A的表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7年4期2017-01-16

  • 去甲斑蝥素對人真皮淋巴管內皮細胞體外三維培養淋巴管生成的影響及其機制
    斑蝥素對人真皮淋巴管內皮細胞體外三維培養淋巴管生成的影響及其機制袁小建 李顯明 章功年 金東輝 肇恒飛 蘇志偉 范躍祖目的 探討去甲斑蝥素(NCTD)對人真皮淋巴管內皮細胞(HDLEC)體外三維培養淋巴管生成的影響及機制。方法建立HDLEC體外培養淋巴管生成模型,隨機分為NCTD組(加1/3 IC50NCTD 40 nM)與空白對照組,作用24 h,觀察兩組淋巴管生成的形態變化;并采用免疫細胞化學、Western blot試驗和qPCR技術測定比較兩組淋巴

    浙江醫學 2016年3期2016-12-24

  • 慢性肢體淋巴水腫皮膚微淋巴管病理性肌化
    淋巴水腫皮膚微淋巴管病理性肌化于子優 孫笛 羅毅 劉寧飛目的 探索淋巴水腫過程中皮膚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變。方法 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對37例淋巴水腫患者(原發性淋巴水腫26例,繼發性淋巴水腫11例)行皮膚活檢術,切取足背或上臂內側全層皮膚,以正常人皮膚標本作為對照組(n=7),免疫熒光染色標記淋巴管內皮標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標志物α-SMA,計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數/淋巴管總數)、淋巴管密度、管腔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16年4期2016-09-02

  • 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管特性及轉移機制研究進展
    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管特性及轉移機制研究進展何雨歆1, 周雨秋2綜述, 李 超3, 樊晉川3△審校(1.西南醫科大學, 四川 瀘州 646000; 2.成都醫學院, 成都 610083;3.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 成都 610041 )甲狀腺乳頭狀癌; 淋巴管; 轉移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過去的10年期間其發病率迅速上升,已經成為發病率上升最快的實體腫瘤[1]。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16年2期2016-01-25

  • 淋巴管造影術對乳糜尿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原因是由于腸道淋巴管與胸導管之間出現淋巴管阻塞,使淋巴管擴張、淋巴液瘀滯,淋巴管內壓力的增加造成了腎臟-淋巴分流。后來以逆行造影試驗發現腎盂-淋巴逆流病理特征的存在,直到將淋巴管造影技術引入臨床,才詳細描繪出淋巴系統與泌尿系統之間的關聯。1 淋巴管造影術的發展淋巴管造影術被認為是診斷病理性淋巴結與淋巴管病變的標準,然而,隨著以CT與MRI為代表的斷層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淋巴管造影術的使用已逐步減少。淋巴管造影術,作為唯一能夠檢測正常淋巴結內部結構的技術,相

    東南國防醫藥 2015年5期2015-03-22

  • 腫瘤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血管重塑
    性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和血管轉移是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區域淋巴結與前哨淋巴結是否轉移關系著患者預后生存質量以及生存時間[1]。實驗和臨床病理研究顯示,淋巴血管生成以及淋巴結的腫大與惡性腫瘤的淋巴管轉移有關,并能夠調節惡性腫瘤的轉移。惡性腫瘤周圍新形成的淋巴管回收腫瘤內以及腫瘤周圍的淋巴液,被認為能夠促進腫瘤的淋巴結轉移。此外,腫瘤內部以及周圍淋巴管的生成有助于腫瘤的遠處轉移[2]。所以,尋找腫瘤內部及其周圍淋巴管生成的信號通路并阻斷其傳導,對治療腫瘤和防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5年6期2015-02-11

  • 縱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診斷價值
    立新 康健縱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診斷價值張立新 康健目的 探討淋巴管瘤的CT及MRI圖像特點, 提高本病的診斷準確率。方法 收集12例臨床手術證實的淋巴管瘤患者的CT及MRI圖像資料.12例均行CT掃描.8例行MRI掃描。結果 CT平掃腫塊邊界清晰, 呈圓形或分葉狀、囊性或囊實性。增強掃描后腫塊內部無強化或呈線狀輕度強化;MRI掃描8例, 病灶呈長T1、長T2的囊性腫物, 增強后內部無強化, 周邊呈線狀強化。結論 淋巴管瘤的CT及MRI圖像具有一定特點

    中國實用醫藥 2015年35期2015-02-01

  • 家兔甲狀腺脈管分布與構筑特點的電鏡觀察
    質內存在血管和淋巴管。眾多學者[1-3]觀察過肝、食管、肺等不同器官淋巴管的超微結構,而對甲狀腺淋巴管的電鏡觀察較少。我們通過光鏡、電鏡對家兔甲狀腺的脈管進行細微和超微結構觀察,為甲狀腺內淋巴管轉運組織液和大分子物質提供形態學方面的支持。1 材料與方法選用10 只健康成年家兔,雌雄不限,體重1.5~2.5 kg。均采用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鈉溶液(30~35 mg/kg)的方法麻醉。常規灌流固定,然后隨機切取甲狀腺組織,共8 塊,每塊切成1 mm ×1 mm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 2014年4期2014-11-17

  • 淋巴管密度與鼻咽癌淋巴結轉移的關系
    上[1-2]。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是評估腫瘤淋巴管生成的重要指標。已觀察到實體瘤瘤組織周圍淋巴管與瘤內淋巴管的分布存在差異,尤其是瘤周淋巴管與腫瘤發生淋巴結轉移及患者預后有關[3-4]。但是,關于鼻咽癌淋巴管密度與淋巴結轉移關系的研究較少,其臨床意義有待明確。本研究應用淋巴管內皮細胞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標記物單克隆抗體D2-40標記鼻咽低分化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淋巴管,以探討LVD與鼻咽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關系。

    實用癌癥雜志 2014年9期2014-09-13

  • 人結直腸黏膜層淋巴管微細分布及超微結構
    體各部位器官內淋巴管的分布規律和形態特征的研究已見一些文獻報道。本文應用半薄切片、光鏡觀察及超薄切片電鏡觀察的方法研究了人結直腸黏膜層內淋巴管的微細分布和超微結構,以期為進一步探討結直腸癌淋巴道轉移機制提供必要的基礎材料。材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住院手術患者40例,均為單發、無遠處轉移腫瘤。結腸標本取材部位距腫瘤大于10 cm,直腸標本為距腫瘤下緣大于3 cm。全層取材。標本以中性福爾馬林及戊二醛固定。共40個蠟塊。鼠抗人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14年4期2014-09-03

  • 口腔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轉移的研究進展
    式,臨床表現為淋巴管癌栓及淋巴結受累。有研究表明,50%的口腔癌患者在首診時已經發生淋巴結轉移[2]。據統計,確診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的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一半左右,所以淋巴結轉移被認為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首要因素。目前,癌細胞轉移與腫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仍在探討中。首先,自上世紀70年代Folkman提出腫瘤組織內血管生成學說以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血管形成與腫瘤增殖、轉移的關系,忽略了淋巴管路在癌細胞遷徙、轉移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尚未發現特異的淋巴管內皮標

    山東醫藥 2014年9期2014-04-05

  • 淋巴管生成與惡性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
    移的重要途徑。淋巴管生成可以促進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進一步促進惡性腫瘤的遠處轉移,此過程涉及復雜的分子調控機制。本文介紹了淋巴系統的構成、作用及胚胎時期淋巴管的生成,腫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調控機制,淋巴管生成促進腫瘤轉移的可能機制及抗腫瘤淋巴管生成治療的可能途徑。1 淋巴系統及胚胎時期淋巴管的生成淋巴系統是由淋巴管和淋巴器官組成的復雜網絡系統,在維持機體血液和組織液的平衡、保證機體的營養和氧氣供應、排泄代謝物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形成機體的免疫系統,參與

    中國全科醫學 2014年2期2014-02-09

  • 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臨床病理意義
    惡性腫瘤之一,淋巴管是乳腺癌細胞轉移到腋窩淋巴結的主要途徑。淋巴管和血管伴行生長,但在結構和功能方面卻有著明顯不同,以前對腫瘤淋巴管的研究由于缺乏特異性的淋巴管內皮標記物而遠滯后于對腫瘤血管的研究。新近發現的抗M2A的單克隆抗體D2-40能高度特異性的標記淋巴管內皮細胞[1,2]。本文通過免疫組化法研究D2-40標記的乳腺癌淋巴管的病理學特征,定量分析D2-40陽性微淋巴管密度,探討其在乳腺癌淋巴結的轉移中的臨床意義及其與其他病理參數之間的關系。1 資料與

    河北醫藥 2013年1期2013-10-09

  • 腫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調控機制研究進展
    記物的發現和對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腫瘤淋巴管生成的調控機制及其與淋巴道轉移的關系已成為繼腫瘤血管生成機制之后的又一熱點。本文就腫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調控機制的研究作一綜述。1 腫瘤淋巴管的形成過程淋巴管包括淋巴干、集合淋巴管和毛細淋巴管,其內皮通常只有一層內皮細胞,有較大的細胞間隙,在維持血漿的容積、防止組織壓升高和免疫系統的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近來研究證實毛細淋巴管同樣可由淋巴管內皮細胞分化而成,腫瘤在生長過程中淋巴管形成方式與毛細血管基本相似,即在

    實用醫藥雜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淋巴管新生與腫瘤轉移的研究進展
    的研究由于缺乏淋巴管內皮細胞標志物,很難區分腫瘤組織中的血管和淋巴管[1]。隨著淋巴管內皮細胞標志物如 VEGFR-3、LYVE-1、Prox-1、podoplanin以及D2-40等的發現,關于腫瘤淋巴道轉移的過程及分子機制的研究成為熱點[2,3]。以VEGF-C和VEGF-D為代表的多種促淋巴管生成因子從不同途徑誘導腫瘤組織淋巴管新生,促進腫瘤細胞經淋巴道轉移。1 淋巴管內皮標志物業已證實淋巴管內皮細胞標志物主要有以下幾種: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

    實用癌癥雜志 2013年1期2013-04-07

  • 新生淋巴管在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中的研究進展
    3000)新生淋巴管在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中的研究進展裴永彬1,劉 云(1綜述),張學明2,趙增仁1*(審校)(1.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河北石家莊 050031;2.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肛腸科,河北唐山 063000)結直腸腫瘤;淋巴結;綜述文獻結直腸癌(coc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3大惡性腫瘤,在西方國家曾是僅次于肺癌的腫瘤死因[1]。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盡管CRC全球發病率有下降趨勢,但其在我國癌譜中的位置卻不斷攀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3年1期2013-04-07

  • 淋巴管收縮的鈣調節機制*
    00)·綜述·淋巴管收縮的鈣調節機制*張玉平, 趙自剛, 牛春雨△(河北北方學院微循環研究所,河北 張家口 075000)淋巴管系統將富含蛋白、免疫細胞以及大分子物質的組織液逆壓力差從外周組織回流入血液循環,參與體液平衡、營養吸收、免疫監視等功能[1]。淋巴液的運輸依賴組織液的生成速率、外周組織的擠壓以及淋巴管的主動周期性收縮;尤其在沒有實質組織包繞的收集和運輸淋巴管,其自發的周期性收縮是推動淋巴液回流的主要動力[2]。淋巴管收縮功能狀態在淋巴水腫[3]、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3年11期2013-01-26

  • 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研究進展
    李圣利 審校淋巴管的新生是淋巴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是淋巴管畸形、淋巴水腫以及腫瘤轉移等疾病的基礎。人們將已發現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用于淋巴管生成的研究中,以觀察這些因子對淋巴管生成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在這些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與淋巴管生成[1]有關的僅幾種,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2-4]、 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13年1期2013-01-21

  • 肌球蛋白輕鏈激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離體淋巴管收縮性雙相變化中的作用*
    性休克大鼠離體淋巴管收縮性雙相變化中的作用*張玉平, 牛春雨△, 趙自剛, 秦立鵬, 司永華, 張立民, 張 靜(河北北方學院微循環研究所,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目的探討肌球蛋白輕鏈激酶(MLCK)在失血性休克(HS)大鼠離體淋巴管收縮性雙相變化中的作用機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HS組(復制HS模型,分為HS 0 h、0.5 h、1 h、2 h和3 h亞組),留取胸導管組織,檢測磷酸化MLCK(p-M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2年4期2012-11-06

  • D2-40在腫瘤淋巴管標記研究應用新進展
    究也常涉及腫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及其與腫瘤轉移的關系。盡管早在1863年Krause等發現腫瘤內存在新生的淋巴管,但人類對淋巴系統的研究遠沒有血管系統研究的深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鑒定淋巴管的特異性的標志物[2]。由于常規HE染色中,區別淋巴管和血管非常困難,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觀性,找到一種特異性和敏感性都高的淋巴管標志物,對惡性腫瘤組織中淋巴管和血管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近來區分淋巴管和血管的方法取得了積極進展,一些淋巴管內皮細胞的特異標志物被

    中國醫藥指南 2012年10期2012-08-15

  • 一氧化氮在休克大鼠離體淋巴管對P物質反應性中的作用*
    重要組成部分,淋巴管收縮性是淋巴循環的動力。整體動物實驗表明,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早期淋巴管收縮性升高、后逐漸下降[1],淋巴管收縮功能狀態與休克轉歸相關[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周期性變化參與了淋巴管生理狀態下的收縮、舒張以及張力調節[3-4],且NO參與了休克離體淋巴管收縮性雙相變化的調節[5]。進一步研究發現,休克2 h整體動物與離體淋巴管對縮血管物質去甲腎上腺素的反應性均下降,其機制與鈣敏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2年1期2012-07-31

  • 結直腸癌淋巴管生成與淋巴轉移的研究進展*
    因素。結直腸癌淋巴管生成在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已得到證實,但是其具體機制和過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1 淋巴管的結構特征淋巴管系統歸屬于循環系統,毛細淋巴管除上皮、牙釉質、角膜、晶狀體、軟骨、脊髓和腦等處無其分布外,幾乎遍布于全身各處[1]。與血管相比 ,淋巴管的管壁更薄 ,內皮通常只有一層內皮細胞組成,細胞連接較疏松 ,有較大的間隙 ,而且沒有連續的基底膜,管腔寬大,形狀不規則[2]。使腫瘤細胞容易穿過管壁進入管腔。因為淋巴管于全身廣泛的分布成為癌細胞轉移的路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2年5期2012-04-18

  • 成人小網膜腔內巨大淋巴管瘤1例
    診斷:成人囊性淋巴管瘤。隨訪18個月無復發。圖1 囊性腫塊CT表現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統少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于小兒。淋巴管瘤生長緩慢,常沿神經血管軸分布,最常見于頸、腋、腹股溝等處。原發于小網膜腔內者罕見,國內僅2 例報道。淋巴管瘤病因機制目前仍不是很明確,目前多數作者傾向于先天性,或感染、腫瘤、外傷、手術,或局部淋巴結變性,淋巴管內分泌功能受損等后天因素所致。一般文獻將其分為毛細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瘤,以囊性淋巴管瘤最常見。淋巴管瘤大體觀為單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2年2期2012-01-22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與腫瘤淋巴管新生的研究進展
    機制研究較少。淋巴管在腫瘤轉移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A,VEGF-A)除了能促進腫瘤血管生長外,對腫瘤淋巴管生長也有重要影響。在此主要介紹VEGF-A在促進淋巴管新生方面的主要進展。1 VEGF-AVEGF 家族包括 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胎盤生長因子和蛇毒 VEGF(snake venom

    醫學綜述 2011年19期2011-12-09

  • VEGF-C、VEGFR-3與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關系研究進展
    。目前發現新生淋巴管是影響腫瘤轉移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對淋巴管標記物和新生淋巴管生長因子研究深入,新生淋巴管與腫瘤轉移之間的關系已成為腫瘤轉移研究的重點。VEGF-C是VEGF家族中一員,它可以特異性作用于VEGFR-3。近年來,有研究表明VEGF-C/VEGFR-3信號途徑可以誘導腫瘤淋巴管生成,并在促進淋巴結的轉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對VEGF-C、VEGFR-3與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關系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1 VEGF-C、VEGFR-3的結構特點VEG

    中國實用醫藥 2011年18期2011-08-15

  • 淋巴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診斷
    明孟悛非肖 萍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統變異引起的脈管源性良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且發病部位廣泛,臨床及影像學表現多樣[1],文獻多為個案報道。本文通過分析44例淋巴管瘤的MRI資料及病變組織的病理學表現,旨在提高對不同病理學類型淋巴管瘤MRI表現的認識。方 法1.臨床資料搜集2003年1月~2007年11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淋巴管瘤44例,年齡1月~71歲,中位年齡4歲。其中男性29例,年齡5月~71歲,中位年齡4歲;女性15例,年齡 1個月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1年2期2011-05-17

  • 眼瞼淋巴管分布的顯微解剖研究
    華 曹衛剛眼瞼淋巴管分布的顯微解剖研究楊亞益 李圣利 蔣朝華 曹衛剛目的了解眼瞼淋巴管的解剖分布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3%普魯士藍溶液間接淋巴管注射染色,對32側胎兒尸體的眼瞼進行顯微解剖研究。結果眼瞼淋巴管分為眼輪匝肌前、瞼板前、瞼板后3個淋巴管叢,各淋巴管叢之間有交通支連接。結論揭示了眼瞼淋巴管在眼輪匝肌前、瞼板前、瞼板后3個層次的解剖分布及其淋巴管叢之間的聯系,為研究該部位炎癥蔓延和腫瘤轉移的路徑,以及避免眼瞼手術中可能引起的淋巴管損傷提供了解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11年2期2011-03-27

  • 失血性休克大鼠淋巴管低反應性及其鈣敏機制*
    HS)大鼠離體淋巴管對去甲腎上腺素(NE)反應性以及鈣敏感性的變化,探討淋巴管低反應性的鈣敏機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隨機均分為sham組(僅手術)、HS組(復制HS模型,分為休克1 h、休克2 h兩個亞組),制備胸導管環(均n=48)。采用離體淋巴管張力測定技術,觀察淋巴管環對NE反應性以及鈣敏性(梯度Ca2+、與AngⅡ、Ins分別孵育)的變化。結果:與sham組相比, HS1 h組、HS2 h組大鼠離體淋巴管對NE反應的量效曲線以及HS2 h組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0年10期2010-02-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