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直隸保定外語教育述論

2016-03-07 00:48陳飛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西文直隸西學

陳飛

(河北醫科大學 外語教學部,河北 石家莊 050017)

【近代華北歷史文化】

清末民初直隸保定外語教育述論

陳飛

(河北醫科大學 外語教學部,河北 石家莊 050017)

保定的外語教育肇始于清末蓮池書院,各級各類新式學堂繁榮發展,如直隸師范學堂、農務學堂、保定軍校等,民初各私立中學、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等緩慢發展。保定的外語教育得益于有識之士的提倡,直隸政府的支持,為保定乃至全國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清末;民初;保定;外語教育

有清以來,保定成為直隸省會、直隸總督署所在地,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教育事業一向較為發達。保定的外語教育興起于清朝末年,并在民國初年得到新的發展。這一時期,保定興辦各級各類新式學堂,涉及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師范教育、職業教育、軍事教育等,在北方地區乃至全國頗引起注目。①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編委會編:《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第一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頁。外語是學習與通曉西學的工具和基礎,因此在各學堂普遍受到重視。

一、保定外語教育的興起

保定的外語教育可以追溯到吳汝綸任蓮池書院山長時期。吳汝綸素愛文事,先后主政深、冀二州,“其治以教育為先,不憚貴勢?!薄凹吧W冀州,仍銳意興學,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輔?!雹隈R其昶:《桐城耆舊傳》,合肥:黃山書社,1990年版,第444頁。光緒十五年(1889年)二月,吳汝綸辭官到保定蓮池書院主講,共計十四年之久。

鴉片戰爭后,中國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部分開明官員和士紳開始“睜眼看世界”,思變圖強,吳汝綸便是其中之一。他認為,欲“保國、自強”,“蓋非廣立學堂,遍開學會,使西學大行,不能保此黃種”③吳汝綸:《答李季皋》,《尺牘·卷三》,《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311頁。。后又指出:“欲救世變,必先講求西學,造成英偉奇崛之人才,使之深通中外之變,淬厲發揚,以備緩急一旦之用?!雹芾罹板ィ骸蛾粨锤ο壬鷤鳌?,《附錄一·傳狀》,《吳汝綸全集》(第四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1128頁。而當時,一般官場中人及學子尚沉沉于科舉功名之中,興辦西學必然會遇到諸多困難,對此吳汝綸有所判斷:“但為目前計,仍以令書院諸生加西學一門功課為簡捷辦法,若別立書院,不惟得師難、經費難,即學徒亦不易得。為今年在此,欲令諸生兼習西文、西語,先請中師,后改請西師,而諸生穎異者,亦且進銳退速,深畏其難,至蠢拙者,更無論矣。故西學捷徑,但讀已譯之書,其弊則苦于不能深入。其導源之法,則必從西文入手,能通西文,然后能盡讀西書;能盡讀西書,然后能識西國深處?!雹輩侨昃]:《答李季皋》,《尺牘·卷一》,《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129頁。這些困難反而促使吳汝綸最終在蓮池書院開設西文學堂,并推行西文教育。后精心謀劃,耐心勸勉,終于“西學已勸勵數月,始得廿人?!雹迏侨昃]:《與賀松坡》,《尺牘·卷二》,《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250頁。最終西文學堂學習情況為“從英國人名貝格耨者講習英文,共得十七人……每日以一點鐘教授,而后諸生歸后,仍在書院大樓聚而同習,以兩時為限?!雹邊侨昃]:《與方倫叔》,《尺牘·卷二》,《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256頁。學子積極踴躍,效果甚佳。吳汝綸深刻認識到,外語非乃通西學之門徑,且惟有熟習方能深入其精髓。

時西人歲俸七千余金,而較低者傳教士,其傳教流弊又難以斷除。為節省經費開支計,吳汝綸想盡辦法,“則只有聘日本人講求東文之一法。東文若通,即能漸通西學,以西學要書,日本皆已翻譯,其專門藝術,日本人皆已究通故頁。請日本人即學東文”。*吳汝綸:《答孟紱臣》,《尺牘·卷二》,《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212頁。他從淮軍公所歲修生余款中提取資金,開辦東文學堂。起初欲以中島裁之為師,后以野口多內充任。從此,保定城內辦起兩所外語學堂,為國辦西學的前驅。*保定歷史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編:《保定歷代大事紀略》,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頁。

在東、西文學堂,他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西學書籍和報紙,了解西方科學及時事,“同文館及上海方言館所譯諸書皆可考覽,而尤以《萬國公報》為總持要領。近來京城官書局有報,而上海又有《時務報》,皆可購而閱之”。*吳汝綸:《答賀松坡》,《尺牘·卷一》,《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121頁。就西學各科而言,吳汝綸認為研習途徑應以外國語為基礎,進而學習理化、格致、機械等。*史涅:《試論吳汝綸對西學的認識》,《安徽史學》,2001年第4期。

同時,吳汝綸認為教育應中西結合,“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國所獨優;語其實用,則歐美新學尚焉。博物格致,機械之用,必取資于彼。得其長乃能共勍者,比肩橫肱坐立,不俯屈也”。*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合肥:黃山書社,1990年版,第445頁。作為桐城古文大師,他能較為充分地認識到西方之強,“開倡西學,為之于舉世不為之時,其獲益必無限量”。*吳汝綸:《與李博泉侍郎》,《尺牘·卷二》,《吳汝綸全集》(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216頁。又熟識傳統文化之精華,精習中學,遂使蓮池書院“并中西為一冶,日以精神相灌澼而陶熔之,風氣曠然大變”。*李景濂:《昊摯甫先生傳》,《附錄一·傳狀》,《吳汝綸全集》(第四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1128頁。

吳汝綸等主講書院時,“恢宏教化,聲播四方”,一時成為“全國書院之冠”,使全國學術之盛,從江南轉向直隸。他創設的西文、東文學堂,開直隸外語學校之先聲,為全省乃至全國培養了不少學貫中西的有用之材。*保定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保定市志》(第四冊),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頁。

二、保定外語教育的新發展

清朝末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廢除科舉,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興辦新式學堂。保定作為京畿“首善”之地,新式學堂獲得快速發展,學生和學校數量一直較高,有“學生城”之謂。據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直隸教育雜志》所刊《保定官立、公立學堂一覽表》記載,當時開辦的各類學堂達33所,學生3 000余人。這些學堂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個完整階段以及普通、師范、實業和軍事等多種類別,構成了具有相當規模、比較完整的新式教育系統。*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編委會編:《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第二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74頁。按照《奏定學堂章程》要求,保定的外語教育有了進一步發展,呈繁榮之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直隸總督王文韶在省城保定創建畿輔大學堂,并草擬章程,對辦學綱要、課程設置等有明確規定。他在奏折中提出:“……文字亦方言支裔,為通譯西學之本根。于正課外,立算學、西文二門,延請京滬同文方言館藝學已成者二人,分教英、法言語文字,并中西圖算?!庇纱丝梢?,他較為充分地認識到外國語在學習西方科學的重要作用。然而最終由于未聘到所需外國教員而未能開學。*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河北省志·教育志》(第76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292頁。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凱修造原畿輔大學堂,改為直隸高等學堂,聘任美國教育家丁家立擔當總教習,劉春霖、吳烓靈分別為中、西文教務長。中文課程有國文、倫理、經學等各科,由中國教員分別任教;西文課程為英文、數學、史地、理化等科,由外國教員分擔,課本悉為購自國外之英文原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奉命依照《奏定高等學堂章程》進行調整,原有中文課程如國文、經學等為文科,原西文課程如數學、理化等為理科。調整后,外國語占重要地位,且一般要修兩種以上外國語:文科“英語必通習,德語或法語選一種習之(其有志入法科大學者,可加拉丁語)”;理工科“外國語除英語外,聽其選德語或法語習之”。*郭齊家:《中國教育史》(下卷),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501頁。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保定設置農務局,附設農務學堂,這是我國創辦的第一所高等農業學府。袁世凱親書聯“儒通天地人技近道矣;學縱歐亞美一以貫之”,于學堂正廳懸掛。設預備、速成兩科,農業、蠶桑兩個專業,入學考試科目有英文、國文、代數、物理等;在校期間所學公共課程主要有國文、英文、日文、氣象、算學等。*河北省教育史志編纂委員會等編:《河北學校概況》,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頁。課程設置等多模仿日本,任課教師以日本人及回國留學生為主。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凱在保定設立了全省第一所師范學?!彪`師范學堂,1905年升為優級師范學堂。對外國語較為重視,每周開課數量為:一年級東語6課時,英語12課時;二年級英語8課時,德語或法語4課時;三年級英語8課時,德語或法語3課時,在全部課時占比極高。*楊紅蘭:《清末民初直隸師范教育研究(1902—1922)》,碩士學位論文,保定:河北大學,2012年,第8頁。其所附屬之東文專修科原為吳汝綸在蓮池書院所辦,極重視日文課程。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保定軍校的外語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凱開始著手開辦各種軍事學堂,其中大部分設于保定,共計16所之多。當時全國最大的軍事學堂——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后改名陸軍速成學堂),設步、馬、炮、工、輜、師范、經理、軍械科和日文、英文、德文、法文等??瓢?,同時,附設留學日本、美國、法國等國的留學班。1912年10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正式開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基本上參照日本和德國的學制規程,課程主要有學科、術科、外文科三大類。*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編委會編:《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第二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52-255頁。具體日程為:周一至周五每日軍事學兩次,教練一次,外語一次;每周六軍事學一次,外語一次,野外練習一次。由此可見,外語除周日外,為每天必修之課,是極為重要的輔助課程。

這一時期,在開明官員及地方熱心教育事業人士的倡導下,保定的中學教育逐漸興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保定府官立學堂成立,三年后,清苑縣官立中學堂成立。1904年清廷頒布的《奏定中學堂章程》規定,中學階段外語課,一到三年級每周8課時,四、五年級每周6課時,五年共計1 444課時,占總課時數的20%。民初,“壬子癸丑學制”中學一年級每周7課時,二到四年級8課時,四年共計1 056課時,占總課時數的22.6%。*參見王倫信:《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教育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頁、第98頁。而直隸規定中學一年級外國語課程為每周9節課,*《直隸全省中學堂現行詳章》,《東方雜志》,1908年第6期,第65-66頁。其余年級與全國相同。保定當時作為直隸省會,得風氣之先,在外語教學上也做出了表率。

1904年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學務綱要》規定:“中學堂以上各學堂必全勤習洋文,而大學堂經學、理學、中國文學、史學各科,尤必深通洋文而后其用乃為最大……”*李傳松、許寶發:《中國近現代外語教育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頁。在《奏定高等學堂章程》中明確指出外國語學習的重要性,“各類學科之外國語,備將來進行專門學科之用,在各科中最為緊要,故教授時刻較各學科增多。但徒增多時刻尚不足收語學之實效,要在凡教各科科學,取舍宜之西文參考書使之熟習,并責成語學教員考究最合用之教授法,使學生語言之學力易于增進”。*同上書,第25頁。這一時期,保定在全國率先興辦新學,成為教育最發達地區之一。各級各類學校均能符合或超過章程所規定的課程,并大量聘用日本教習及歸國留學生,不但設有外語課,自然科學課程也多用外文教授,采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語教育得到長足發展。

三、保定外語教育的緩進

1913年,直隸總督開始常駐天津,保定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喪失,又有軍閥連年混戰,保定教育受到極大影響。而這一時期,盡管困難重重,保定教育仍有所發展,如職業技術教育獲得一定發展,并實施外語教學;私立中學生氣勃勃,以私立育德中學為著,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法語教學為保定的外語教育增添了別致色彩。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專門技藝,使其能夠立足社會并成為從事社會經濟生產的實用人才。1909年,直隸實業補習學堂成立,后改名為直隸甲種工業學校。1916年2月,染織科分設預科、本科、別科,分別招收高小、預科畢業生等。課程分為普通課和專業技術課兩類,普通課與中學基本相同,但根據專業有所調整。預科、本科、別科均開設的普通課主要科目有修身、國文、外國語、數學、理化、史地等。課程體系意在使學生既能掌握一門專業技術,又力圖在一般文化基礎方面不亞于普通中學水平。*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編委會編:《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第二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232頁。值得一提的是,保定農業職業學校在其教學概況中指出:“本校教學科目與部頒課程標準相符,教學時數除英文、數學因學生水準程度過低增加一小時外,其余與課程標準大致相符?!?參見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編委會編:《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第二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38頁。為改善學生成績,不惜增加課時,可見對英文教育之重視。

育德中學為陳幼云等13位同盟會會員所創,與私立南開中學齊名,有“文南開、理育德”之稱。學校開設英文、法文、國文、數學、史地、博物、理化等課程,其中外國語、國文、數學比重最大,外國語約占總課時數的15%。學校從1917年到1921年先后開辦四期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希望以節儉的方法,使貧困學子達到留學的目的,*趙穎霞等:《保定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教育評論》,2009年第5期。以“養成專門技藝,實行制造之人才”為宗旨,招收初中以上學生,學期為一年,留法預備班在教學上變革了陳腐的教學內容,“以法文及鐵工為主要科目,機器原理、工藝圖畫、土木工程等科副之”。*保定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保定市志》(第四冊),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499頁。法文教員由李石曾等籌辦的巴黎中國豆腐公司工人、勤工儉學發起人李光漢等擔任。由于頗有成效,學校受到嘉許,“尤以保定育德中學及北京高工學校學生在彼成績為最佳,無非在中國之時,法文與工藝預備有根底,故到法后不感困難耳”。*張允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第一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2頁。由于學員文化素質較高,許多人在法國勤工勤讀,考取官費里昂中法大學,為國家贏得榮譽。

保定另有兩所學校開展留法勤工儉學活動,一為李石曾在高陽所創“布里村留法工藝初級預備學?!?,課程主要是法文,半天學習文化,半天學習法文,由從法回鄉探親的工人齊連登等任課,由于他們有法國工作及生活經歷,現身說法,向學生介紹法國的風土人情和其他情況,使學生受益匪。*王志梅:《留法勤工儉學在河北》,《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法文課本使用法國的《百爾力茲》《法語進階》,學習法語較快。*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編委會編:《保定教育史料選編》(第二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14頁。另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在設在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為日后學生留學法國方便,法語也是主要授課內容。

這一階段,外語教育仍極受重視,在育德等私立中學,直隸甲種工業學校等職業技術學校等有所發展,而三處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法語教學有聲有色,取得一定進展。

四、結束語

清末民初,風云際會,作為京畿重地,保定舉足輕重,一直處于歷史洪流之中,其教育伴隨政治地位而起落,外語教育亦如是——興起、繁榮繼而緩進??v觀保定外語教育發展,似可得如下結論:第一,先有開明賢達之士,后有保定外語教育之勃興與發展;第二,外語教育出自實際需要,無論是西學門徑,或是留學歐日;第三,國家外語教育政策之統籌規劃,有利于地方外語教育之實施執行,頂層設計尤為必要;第四,專業課采用原版外文教材并用外國語講授,當時多迫于無奈,卻創造了較好的外語學習環境,潛移默化,利于外語學習;第五,保定的中國教習多曾留日、留美、留歐,又有許多日本等教習,使用外語教學得心應手;第六,各級各類學校均設外語課,師生多抱“教育救國”之志,成才者眾多。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Baodi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CHEN 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7, China)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Baoding got started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Lianchi Academy, and then it came into full blossom in a variety of new-style schools at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Zhili Normal College, Zhili Agricultural College, Baoding Military College. It continued to develop gradually in some private schools and preliminary schools intended for work-study in France. Wise and sagacious scholars and officials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its development, and many outstanding talents were fostered here.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Baod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16-10-21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度青年基金項目《創新型醫學人才人文素養培育模式研究與實踐》(SQ151197)

陳飛(1982-),男,河北衡水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外語及人文教育研究。

K257

A

1008-469X(2016)06-0005-04

猜你喜歡
西文直隸西學
高校圖書館西文古籍開發整理實踐及對策探討
——以河北大學圖書館為例
樂籍西譯:五種《樂記》西文譯本、譯者及其傳播
清代直隸鑄錢史
李光地治理直隸水患始末
康熙皇帝的西學教師
西文圖書編目中RDA書目記錄使用分析
高等教育英語專業建設回顧
直隸、山東交界地帶的八卦教研究
孤本《性原廣嗣》與西學之影響
西學大家系列叢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