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中授受動詞所體現的日本內外意識

2016-03-09 15:42鄒維
當代旅游 2015年12期
關鍵詞:融合性

鄒維

摘 要: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都與其自身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日語這門語言則更是不例外。日本的島國文化,水稻耕作文化,以及狹小的空間文化都在自身的語言形式上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本論文旨在通過對授受動詞「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分析來考察日本人的內外意識。同時也指出了在外語課堂教學中,將文化與語言融合為一體的授課方式的必要性。

關鍵詞:授受動詞;內外意識;融合性

日本人的內外意識不僅表現在行為上,還尤為突出的表現在語言表達方面。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講話時,都會有極強的內外意識處理好與對方的關系。

他們會根據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和不同的語體。比如在與初次見面的人對話時日本人一般都會采用敬體,體現出自己尊敬的意思來。而與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對話時,他們一般會采用簡體形式,這樣才不會產生距離感。在學?;蛘吖纠?,日本人對于長輩或者上司說話時一定會使用敬語的表達形式,然而與同齡人之間卻不會這么使用。說話時不僅要搞清楚對方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的問題,還要分清談話中出現的第三者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對待圈內人,自然會有一種伙伴意識,在心理上有一種親近感,語言表達顯得非常親密融洽。而對待圈外人,則從心理上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語言表達就需要謙遜客氣,行為舉止也要彬彬有理。那么授受動詞的使用也是同樣的體現出了日本人的內外意識,典型的表達形式背后是日本的文化。下面我們就通過三個授受動詞的表達方式來具體分析他們所適用的場合以及語用功能。

一、授受動詞くれる、くださる是一組表示別人給說話人自己或是自己一方的人東西或者為自

己做什么的動詞,動作的主體是授予者,所涉及的事物用を,接受者(或受益人用に來表示。

我們將給予者定為A接受者定為B,物為C,則此句型為:

Aが Cを Bに くれる

例句:

(一)弟は私に映畫の切符をくれました。弟弟給我電影票了。

(二)弟は自分の買いた本をくれました。弟弟送了我自己著的書。

在此句型中,B若為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第三者時,不能用這個句型,如“田中は山下に本をくれる”是錯誤的;但是說成“田中は弟に本をくれる”則完全是可以的。這是因為弟是屬于我一方的人,另外,例(1)中明示“我”,而例(2)中雖然沒有明示“我”,但是實際上也是給我,也就是說在實際運用中“私は”可以省去。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語,用于身份高的人或是尊敬對方時用,給予者為高于自己的上位的人物,或是自己不太熟悉的人。句型為:Aが Cを Bに くださる

例句:

(一)先生はお返事をくださぃました。老師給了我回音。

(二)くださるのですか。嬉しいです。給我嗎?謝謝。

二、授受動詞やる、あげる是一組表示說話人或自己一方的人給別人東西或者為別人做什么的動詞

動作的主體是授予者,所涉及的事物用を,授予的對象(或收益者)用に表示。句型為:AがBにCをやる。

例句:

(一)古いじしょを弟にやりました。把舊的詞典給了弟弟。

(二)每日花に水をやっています。我每天給花澆水。

(三)犬に水をやって。你給狗倒點水。

可見やる表示給比自己級別低、年紀小的或給動物東西是用,而あげる是やる的客氣表達,表示給平輩或平輩以下的人東西時用。句型為:Aが BにCをあげる。

例句:

(一)このじしょをあげるからどうぞ使ってください。

給你這本詞典,請用吧!

(二)あなたも田中にプレゼソトをあげましたか。

你也給田中禮物了嗎?

其中,A是給予者,可以是第一、二、三人稱,一般為說話人或說話者一方的人,B是接受者,可以是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或者是聽話者,但決不能是第一人稱或說話人,即決不會有“私はあげる”。如果以上的情況確定后,說話時,即使人稱代詞省略也可以把相互的關系表達清楚。

三、授受動詞もらう、いただく是一組表示說話人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接受別人給的東西或者為自己做什么的動詞

其所涉及的事物用を,涉及的對象用から或に來表示滿意接受者為主體,其句型為:BがAに(から)Cをもらう。

例句:

(一)妹から電話をもらいます。我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

(二)田中からじしょをもらいます。我收到田中寄來的辭典。

當給予者是高于自己處于上位的人物,或者雖為同位的人,但要表示客氣,則用“いただく”,句型為:BがAに(から)Cをいただく。

例句:

(一)いただきました。ごちそさまでした。

我吃飽了,謝謝你們的盛情款待。

(二)父から頂いたラジオです。

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收音機。

簡言之,くれる、くださる表示向里給,別人給予自己;やる、あげる表示向外給別人;もらう、いただく表示”領受、接受”的意思,用“あげる”時,說話者站在給予者的一方;而用“くれる”時,說話者站在接受者的立場上。而漢語中沒有“くれる/あげる”這樣的區別,都是“給”,因而要特別注意。另外,從語法的角度來看日語中的授受動詞。每中語言都有明顯的民族特色。這不僅表現在語音和詞匯上,而且表現在語法上。不同語言的語法有共性也有個性,個性是特點只所在。例如在印歐語用詞形變化(形態)表示詞的句法功能,語序就比較自由,而漢語里的詞沒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態,詞在句子里充當什么成分,主要靠詞序(和虛詞)來表示。正如日語中的授受供詞,其本身的含義比較豐富,同時,日語中的主次具有較強的句法功能,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就造成了日語中授受動詞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1]宋文軍.關于授受動詞[J]. 北京:日語學習與研究,1980(3)

[2]王春香.授受關系的教授法研究[J].北京:日語學習與研究,2000(3)

[3]林璋.日語授受關系試析[J]. 北京:日語學習與研究,1998(1)

[4]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6

[5]姚莉萍. “ウチ”和“ソト”的語言文化特征[J].北京: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2)

猜你喜歡
融合性
試論高校文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美學視閾下對武術藝術的審視與反思
中職“選擇性”課程體系:基本特征與構建原則
古絲綢之路沿線孔廟建筑文化的融合性初探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具有高度融合性
淺析播音主持與影視表演的關系
定格動畫中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翻轉課堂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中的融合性研究
音樂與幼兒探究活動的融合
構建交互融合的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