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古典寓言理論概述

2016-03-11 13:22徐舒儀蘇大大學外國語學院215006
大眾文藝 2016年16期
關鍵詞:圣經寓言古典

徐舒儀 (蘇大大學外國語學院 215006)

西方古典寓言理論概述

徐舒儀 (蘇大大學外國語學院 215006)

西方古典寓言理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結晶。文本從寓言的定義、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寓言、文藝復興時期的寓言三個方面對其歷史脈絡和理論背景做出概述。梳理西方古典寓言理論的起源和發展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寓言文化。

寓言;寓言理論;闡釋學

一、寓言的定義

寓言,作為一種文學作品體裁,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寓言理論和寓言本身一樣古老,然而只是到了現代,尤其是20世紀以來,寓言理論仿佛才開始具有了科學的形態。這主要是因為在此之前,西方寓言更多地出現在宗教神學領域,而非純粹的文學領域。一直以來對寓言理論進行不懈探索與研究的不僅僅有文學理論家,還包括無數的哲學家、神學家和美學大師。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方寓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其理論也逐步得到完善與豐富,漸漸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

對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術語進行定義固然很難,但關于寓言的一個普遍的解釋即為“言此意彼”,即文字表面有一層意義,同時深層還具有另外一層意義。這是寓言的本質內涵。英文中和“寓言”一詞相對應的有fable, parable和allegory,這三個詞各有側重。根據哥倫比亞百科全書,fable是指以諷刺、批判為主的、有核心道德主題的寓言故事。Fable中的角色多為擬人化的動物,這些動物保留了一定的動物特性,同時也具有人的一些特征。例如喬治·奧威爾所寫的著名政治寓言《動物農場》中所刻畫的豬、馬、母雞、羊群等動物角色。而Parable,從希伯來語mashal翻譯而來,特指與圣經闡釋有關的寓言。它可以指隱喻、類比或者神諭,同時也指這一類型的敘述方式。在古希臘羅馬的修辭傳統中,parable也表示為了傳播宗教真理而虛構的短篇敘事作品?!渡屏嫉娜鲴R利亞人》、《敗家子》和《無價珍珠》等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圣經寓言。而allegory是指文學作品中,用一個故事表現雙重含義的象征故事。allegory中的人物通常不具備個人的性格特點,而是一類道德品質和一些抽象品質的集中體現。英格蘭作家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是家弦戶誦的寓言體小說,講述了一個名為“基督徒”的人的自我救贖的故事。而現代寓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卡夫卡的《變形記》。關于以上不同形式與稱呼的寓言,陳蒲清在《寓言傳》中嘗試提出建立大寓言的概念,給fable, parable, allegory等一個統一的稱呼1。然而事實上這些術語中的差別還是相當顯著的,無法一概而論。相比較而言,allegory比fable, parable等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意義。從詞源學上看,allegory來源于希臘文中的allegoreo,由allos (意為其它)和agoreuo (在公共場合說話或指公開說話)兩部分組成。合在一起,allegory暗示“隱藏著另一層意義”2。Abrams所著的《文學術語詞典》把寓言定義為一種敘事文體,更是任何文學形式或體裁都可采用的一種敘事技巧。作者通過構造人物、情節,有時還包括場景的描寫,構成完整的“字面”意義,即第一層意義,同時借此喻表現另一層相關的意義3。綜上,本論文希望闡釋的寓言對應為allegory。

寓言理論橫跨現象學和闡釋學的研究領域。這是因為寓言除了是一種思考和寫作的方式之外,同時也普遍地被認為是一種闡釋方式。德國哲學家、文學理論家厄恩斯特·庫爾提烏斯(Ernst Curtius)因此創造了allegoresis一詞,并解釋為“用寓言的方式解讀文本”。在中國,張隆溪首次把allegoresis翻譯為“諷喻”,用來取代“寓言”4。前者強調作品的解讀,后者著眼于作品本身的意義結構。但兩者緊密關聯,很難分開來討論。除了以上對寓言進行概念化的嘗試,兩千多年來,眾多美學家、哲學家和文學評論家也用各種方式解讀并抽象化寓言理論。

二、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寓言

寓言形式的言說最早產生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文藝復興之前的早期寓言敘事可以粗略地分為三種模式。首先是古典寓言(classical allegory),主要是指古希臘羅馬哲學家對《荷馬史詩》的寓意闡釋活動。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和特阿根尼把《荷馬史詩》看成是隱晦的哲學著作,把理性、邏輯的部分(邏各斯,logos)從表層的故事(神話素,mythos)中脫離出來2p28。其次為猶太教寓言(Judaistic allegory)。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斐羅,他把荷馬史詩的寓言闡釋方法引入對希伯來《摩西五經》的闡釋中,并在闡釋的過程中強調猶太經典教義的重要性。同時,斐羅也是第一個“把《圣經》和世俗的萬靈聯系起來”的哲學家,構建了神圣與世俗的二元對立,從而使猶太教寓言從古典寓言區分出來。第三是基督教式的寓言(Christian allegory)?;浇淌皆⒀灾饕P注與闡釋舊約與新約之間的差別,不斷賦予《圣經》新的闡釋義,使其保持權威性和神性。如早期基督教教父長老奧利根(Origen)從寓言的雙重意義的概念出發,指出《圣經》的字面意思并不重要,經文解讀要追求深層次的引申義和外延義。在以上三種寓言闡釋的傳統中,寓言主要作為一種修辭的方法出現在哲學、神學和文學領域,其主要作用是適應占據主導地位的政治、宗教統治者馴化民眾的要求。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寓言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神學盛行,《圣經》作為基督教圣典可以說是當時整個歐洲民眾的必讀之作。那么該如何對《圣經》進行解讀呢?是該純粹地從字面意義上,還是從寓意上解讀呢?既然每個教徒都需要閱讀《圣經》,那么誰的解讀才是正確而權威的呢?本質上來看,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寓言式的,畢竟每一個讀者對同一個作品的解讀都是不同的。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 在《批評的剖析》中就認為“所有的文學闡釋都是寓言式的”6。而在中世紀時,對《圣經》的寓言式解讀是帶有“霸權主義”傾向的,是與宗教、神學相關的。教派授意的、主流的圣經闡釋才被認為是帶有寓意和權威的。這種看似毫無自由的解讀方式正是區分寓言與象征的標志之一。拉丁作家約翰·卡西安將圣經的闡釋劃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字面上的”“寓言式的,即應用于基督及其信徒的”“譬喻的或道德的,即為了了解靈魂及其德行的”以及“神秘解釋的,即應用于天國的事實與天上的信徒”7。其中,第二層的寓言闡釋是狹義的,整個四層的闡釋構成了廣義上的寓言式解讀。中世紀時期最典型的寓言體作品是但丁的《神曲》和埃德曼·斯賓塞的《仙后》,這兩者同時也是當代文學評論家對寓言進行理論化時著重關注的中世紀作品。但丁在他的另一作品《饕餮盛宴》中強調并區分了文學中的寓言與神學中寓言。同時,但丁也提出了自己的寓言理論,即“四義說”,認為《圣經》的語言有四種含義:字面義,譬喻義,道德義和寓言義。但丁的闡釋指出,寓言性作品可以包含兩層甚至多層的意義。一則普通的寓言可以用作多個層次的深層含義,如道德層面的、政治層面的、倫理層面的等。這恰恰佐證了寓言復義性的特點,并因此與“反諷”“隱喻”區別開來,形成了相對的獨立性。布蘭達·曼肖斯基(Brenda Machosky)在《呈現的結構:寓言與文學作品》(Structures of Appearing:Allegory and the Work of Literature, 2012)中比較了但丁和斯賓塞的作品。他認為,但丁傾向“把整個世界寫入他的作品中,卻不關心如何把他的文字傳向世界”8。而斯賓塞更偏向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可以看到人類道德行為的一面明鏡” 。在這層意義上,《仙后》具有主體性辯證法的一些特征。

四、結論

隨著寓言敘事在現代文學藝術領域的復興,近百年來相繼有不少關于古典和中世紀寓言理論的專著出版。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分別是克利弗·S·劉易斯(C. S. Lewis)所著的《愛情的寓言:對中世紀傳統的研究》(The Allegory of Love: A Study in Medieval Tradition, 1936)和喬恩·惠特曼(Jon Whitman)的《寓言:一個古代和中世紀的動態技巧》(Allegory: The Dynamics of an Ancient and Medieval Technique, 1987)。劉易斯的專著分析了中世紀文學作品尤其是“宮廷愛情”(courtly love)體裁作品中的寓言敘事,并同時解析了《仙后》的文學形式和內容。而惠特曼的專著關注中古時期寓言體小說的詩學及其闡釋學,其分析對象包括了蘇格拉底的道德散文、羅馬神話史詩和具有基督精神的作品?;萏芈J為寓言作為一種寫作方式和闡釋方式相互重疊,其整體作為一個文學形式,具有自我評價的自反性特點。西方古典寓言理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結晶,對它的起源和發展做脈絡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寓言文化。

注釋:

1.陳蒲清.《寓言傳》.湖南:岳麓書社,2014:p361.

2.Tambling, Jeremy. Allegory. Florence, KY, USA: R outledge, 2009:p14.

3.Abrams, Meyer Howard.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 esearch Press, 2004:p11.

4.張隆溪.“諷寓”.《外國文學》,2003(6):53-58.

5.Madsen, Deborah.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R eligion: Allegory in America: From Puritanism to Postmodernism. Basingstoke, GBR: Palgrave Macmillan, 1995:p15.

6.Frye, Northrop.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7:p89.

7.田艷:論《百年孤獨》的寓言性,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p9.

8.Machosky, Brenda. Structures of Appearing: Allegory and the Work of Literature. State of New York: Fordham UP, 2012:p13.

徐舒儀,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文學理論。

猜你喜歡
圣經寓言古典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從不同側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寓言
成長的寓言
時裝寓言
意見領袖們的“不老圣經”
《哈姆雷特》的《圣經》敘事原型考證
怎樣讀古典詩詞?
夜鶯為何歌唱:談雪萊對圣經的諷刺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