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公平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影響

2016-03-12 06:36丁建飛
關鍵詞:安徽醫科大學醫科醫學生

朱 慧,丁建飛

(1.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社會公平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影響

朱 慧1,丁建飛2

(1.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思政課教學中,作為受教主體的醫科大學生,其社會公平感知狀況亦對思政課的學習動力、過程、效果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本文試圖構建“理論課堂、社會實踐、案例警示”三位一體的“大思政”背景下的社會公平感知培養體系,以期實現思政課教學和公平觀教育的螺旋式互進。

社會公平;感知培養體系;醫科大學生

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德才兼備的醫科大學生,這就要求醫學教育要增強醫學生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思政課則通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公平觀,使其對當前的醫療改革、醫療資源配置、醫師培養制度、醫患關系、醫學倫理等問題正確感知,不斷提高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化水平、職業道德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感。醫學生社會公平感知和思政課教學通過醫學生特點這個橋梁緊緊聯系在一起。

1 社會公平感知和思政課教學的關系

醫科大學生群體具有身心發展狀況相近、認知發展速度較快、文化知識水平均衡、發展需求意向一致的大學生共同特征[1],又具有其特殊性。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與不斷完善,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人才培養目標。醫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其學制長,壓力大。醫學生的長學制教育并不能緩解醫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壓力,醫學生的課程多,又是甚至要占用周末或晚上的時間。由于醫療行業嚴格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加之社會對醫務人員的要求又越來越高,醫學生就業壓力愈來愈大。因此,醫學生在專業學業、家庭經濟、就業創業等方面存在多重壓力,醫學生易產生付出和收獲的不對等現象,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實踐性強,實習時間長。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踐時間長是醫科大學生的又一特點,醫學院校的實習期則長達一年,在實習之前還有數月不等的見習期。但由于接觸對象單一,加上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醫患沖突較多,易對醫療行業中的一些不公平的現象更加難以釋懷,直接影響今后的從醫生涯,有的選擇逃避,有的則誤入歧途,如收紅包,收回扣等,以不公對抗不公,社會化水平受限,社會責任感降低。

三是職業道德要求高但人文社科類知識相對薄弱。目前醫學專業主要是理科生,入校時普遍存在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形象思維較弱,人文社科類知識相對薄弱的現象,在當前我國醫科院校的課程設置中,醫科生人文社科類知識主要來源于思政課的課堂上以及學校開設的各類選修課。繁重的專業學習任務使醫學生無暇選擇太多的選修課,且很難保證選修課的學習質量。人文社科類知識短板,使醫學生對人文類課程的學習興趣低下,對非本領域內的社會現象觸角不靈敏,易形成物化思維。

思政課教學讓師生之間達成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包括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價值規范的認同與遵守,而要將這些價值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與大學生的公平感知密切相關。如受教對象公平感較弱,社會認同感差、思政課就成了一門死記硬背的器械性課程,達不到教學目的。那么應該如何實現思政課教學和公平觀教育的螺旋式互進呢?

2 提高醫科大學生社會公平感知

公平啟發理論指出,由于個體獲得信息具有片面性,故在對組織公平進行評價時會出現信息的替代效應,員工會利用其他類公平信息進行彌補以形成對該類公平的判斷,因此員工的組織公平感是一種綜合性的公平評價即整體公平感[2]。思政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能不能在形成醫科大學生整體公平感的過程中,發揮正向的替代效應?筆者認為可以構建“理論課堂、社會實踐、案例警示”三位一體的“大思政”背景下的社會公平感知培養體系,逐步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公平感,實現思政課教學和公平觀教育的螺旋式促進。

(1)構建以社會實踐為路徑的歷練教育平臺,改變大學生認知結構,降低閾值。由于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中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銜接,而中小學階段學校德育教育的缺失與不當,使學生對于思政課有某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如“凡思政課均枯燥、深奧、難懂、無用、空洞、無聊”,認為思政課對自己目前的境遇沒有任何改善作用。這種錯誤的認知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課堂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思政課課堂的學習。要改變這種認知結構,除改善中小學思政教育外,高校更要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熔爐,協同高校黨團學工部門做好活動設計和規劃,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學生走向企事業單位,走向社區、農村等基層,開展志愿服務、調研等實踐鍛煉,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公平感知意識,讓大學生感受到思政課上的方法論、法律基礎知識等“有用”、“可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達到“會用”。

(2)構建以案例警示為路徑的啟示教育平臺,多維度感知社會現象,增加敏感度。高校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及其他思政工作人員,應組織大學生圍繞對當期社會中得教育公平、收入分配公平、醫療資源公平、求職擇業公平、獎助貸補公平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以活生生的案例,讓學生接觸多領域的不同現象,多維度感知,有助于指導和幫助大學生以正確的觀念去認識和分析社會公平問題。

(3)構建以課堂教學為路徑的引領教育平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公平觀。正確的公平觀和思政課程教學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肮秸x”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重要內容,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公平觀本身就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因此公平觀教育在思政課課堂上應占有重要的地位,應引起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高度關注。要將社會公平感知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發揮好替代效應,就必須結合社會公平感知的影響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1]陸翠巖.大學生群體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李群,盧銳,楊東濤,陳郁煒.基于整體公平感調節視角下的就業能力與留任意向關系研究——以“持學歷”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為樣本[J].軟科學,2015,09:91-95.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justice 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ZHU Hui,DING Jian-fei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Hefei 230032)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e medical students serve as the educated subject,whose perceptions of social justice produce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process and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is article constructs social awareness training system on the background of“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of the trinity of“theory class,social practice and case warning”to realize the spiral progr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fair education.

social justice; perception cultivating system;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社會資本視域下我國農村居民健康公平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5YJC720035);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教學研究項目)“大學生社會公平感知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4jyxm113);高等學校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大學生政治意識現狀及培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3SQRW018ZD);安徽醫科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課題“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及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2013xszh03)。

(責任編輯:廖建勇)

朱慧(1984-),女,安徽懷寧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安徽醫科大學醫科醫學生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關于“安徽省立醫院”署名的啟事
基于大學生幸福軟實力模型的醫學教育提升研究
新醫科背景下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實踐研究
高校專利信息分析與統計
——以安徽醫科大學為例
生命教育視域下醫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探究
“五個結合”強化高職醫學生數學素養培養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關于“安徽省立醫院”署名的啟事
開放式創新性實驗教學在醫科生科研思維培 養中的應用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人文教育要給醫學生另一種智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