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生態示范區建設融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若干建議

2016-03-13 07:07周亮華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消費導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示范區福建省文明

周亮華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福建生態示范區建設融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若干建議

周亮華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綠色發展理念作為提升城市建設質量的重要依據,對實現低碳減排效益具有實踐作用。隨著現代城市發展格局的日益完善,生態示范區建設作為綠色發展理念的典型代表,秉持無污染、高效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為生態型城市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成為目前生態建設的關鍵要務。

生態文明 綠色發展 生態示范區

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正式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體制,充分彰顯出綠色發展理念所呈現的戰略意義,對“十三五”發展計劃具有推動作用。在《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依據綠色發展理念和城鄉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原則,倡導構建“福建生態示范區”戰略指標,秉持“堅持綠色、實現低碳生態”理念,建設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協調福建省經濟、社會、生態、民生共同發展,為現代城市文明建設提供重要保障[1]。此外,引入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以產業綠色低碳、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優質為基本內容,為地方群眾打造“生態文明城”,對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彰顯城市特色也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一、福建生態示范區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一)已有的發展成就

在新形勢下,生態示范區建設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直接影響,可為現代城市提供可持續發展輔助條件。針對福建省生態示范區建設情況,自20世紀后期,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強化環保投資力度及基礎設施建設效益,為地方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形成了區域性、流域性、行業性的綜合治理機制,獨具地方特色生態文明效益。從整體來看,福建省生態示范區建設前景較為廣泛,且存在一定可塑性,具體表現如下:依據《2014年中國省市區生態文明水平報告》、《2014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等資料內容,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排名位居首列,且地方優良水質達標率超出98.1%、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超出92%限定范圍)、城市綠化覆蓋面積增添21.6%(55914公頃—67984公頃,且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76m2),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表征,對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具備積極參考價值(詳情見表1)。依據“2015年福建省統計年鑒”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福建省共建成污水處理廠49座,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8.7%,為地方區域垃圾無公害化處理提供了有利保障,成為構建福建省生態文明城市的重要評定標準,這對城市生態建設的全局化戰略具有積極參考作用。

(二)未知的實際問題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所面臨的形式也存在刻不容緩的表征,尤以城市工業化污染最為明顯,這與綠色生態發展理念背道而馳,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一定阻礙?;诖?,縱觀福建省生態示范區建設的成功案例,其缺陷問題也隨之應運而生,成為制約城市生態建設的關鍵依據。具體表現如下:福建省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勢特征,由于城市工業化污染程度的加深,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實際威脅,以土地資源缺乏、土地污染率增升、水土流失問題、污染排放問題等方面表征較為突出,直接影響福建生態示范區建設的優化發展[3]。

二、圍繞綠色發展、優化生態建設的若干建議

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和落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福建生態示范區的建設有助于樹立榜樣、樹立標桿,摸索經驗,總結教訓,對于我國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高效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诰G色發展理念,筆者認為福建生態示范區建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實基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理念其本質上關注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人類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來源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種類相比,人類對自然的索取更多,作用力也更大,可以說人類決定了自然環境條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解決人類的需求與自然的供給的矛盾,是事關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大障礙,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首要便是理順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有關系理順擺正,從無節制單向索取向有度有序合理利用轉變,才能實現和諧共生的目標。

當前,國內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自然環境的惡化程度和速度日益增加,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桎梏,不能做到共生共贏,便會導致自然環境的愈加惡化,不僅阻礙甚至拖垮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危及人類整體的健康生存。因此,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現實的嚴酷性,轉變發展觀念,創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方法,杜絕以往過度無序索取自然的做法,盡可能的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的效益,將對自然的損害控制在環境可承受范圍之內,順應自然演化發展規律,全力控制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環境代價。

具體到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方針政策是對癥良藥,我們要將這一理念貫穿于社會生產、流通、消費、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不僅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還有利于人類內部的利益均衡,使人與人之間資源配置的矛盾沖突得以緩解。這需要我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尊重自然的規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兼顧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劃定生態保護的紅線,調整優化開發的強度與結構。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的生產,杜絕過度開發等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同時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生產和評價體系,大力推動相關先進技術的研發,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做好法制建設、宣傳教育等工作。只有做好上述的系統工作,才能使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深入到我們的腦海,更落實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中。

只有主體功能區的建設走在正確的路上,后續的一系列開發活動才有發揮作用的基石,福建省于2013年出臺了《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超過3.6萬平方公里近全省陸地面積三分之一的土地劃為重點生態功能區,頒布了一條條生態紅線,為生態建設的發展打好了基礎定好了基調。針對福建生態示范區的建設,主體功能區的建設至關重要,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格局,做好城市化與自然生態空間的規劃,協調好城市、農業、自然等國土空間的關系,建立全面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在宏觀布局上既要高瞻遠矚又要總攬全局,使各主體功能區能夠準確定位、科學發展。

在規劃好大局的基礎上,需要充分利用好生態資源,既要保護生態資源不受破壞或浪費,又要最大化發揮生態優勢。福建省是生態資源十分豐富的省份,以森林資源為例,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福建省內的森林蓄積量達到6.08億立方米,為全國第一,森林面積超過800萬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5.95%,對于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作為開發利用其他自然資源的參考。對于森林資源的利用,個人認為最為關鍵的在于轉變傳統的“靠山吃山”觀念,積極向群眾宣傳環保理念,讓廣大群眾樹立起富民需養山的認識,再建立山區生態管護機制,組織群眾建立管護隊伍,由當地政府撥付專項資金扶持生態管護工作的發展,改善管護員待遇,保證森林資源不受到不合理的利用甚至損害。在此基礎上,引導群眾掌握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好方法,例如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對于宅旁、路旁等非規劃林地可以號召山民種植藥用樹種,將生態建設與增收致富相結合,還可建立培訓班向群眾傳授最新的種植技術,幫助他們掌握更好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方法,還可扶持本土企業,對自然資源進行有度有序的深加工,提高加工技術含量,增加資源的經濟附加值,在降低資源損耗的前提下提高資源收益。

(二)完善機制,自然經濟聯合發展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福建生態示范區建設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完善的機制是進一步的保障,需要自然與經濟聯合發展,重視社會發展的生態文明效益。這需要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文將逐條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健全國家關于生態城市建設的考核標準及相關方法。福建生態示范區的建設需要國家相關標準和政策的指引,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加強考核指標等方面的研究,對生態城市建設的考核指定一系列科學、規范、明確、細致的標準和方法,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學性、指導性與效能。福建省也需要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完善相關考核的地方性政策或標準,并針對具體城市的不同應有目的性、針對性的對重點指標加以修正,以便于其實際推廣和應用。在考核標準和辦法的實施過程中,更要做好意見反饋的整理工作,積累經驗總結教訓,對考核體系加以調整優化,以保證其科學性和指導性。

其次,充分發揮相關行業組織的作用。福建生態示范區的建設可以依靠相關行業組織的技術、人才等資源,使具體工作得到更為科學的指導。規劃建設部門應建立定期交流機制,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廣泛聽取行業內專家學者的意見,互相交流學習的同時共同完善示范區建設的各個細節工作。

再次,地方政府應出臺系統的管理方案和法律規范。示范區的建設需要有效的管理機制來提供保障,一方面政府需要出臺相關管理政策、技術導則等對示范區建設加以指導監管,同時建立技術中心、服務中心等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力,加快低碳生態發展相關的立法,可參考無錫等地的實踐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臺相關法律規范,為生態示范區建設提供法制保障。

最后,應建立生態示范區投融資機制,借鑒智慧城市創建方面的經驗,為示范區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資金是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智慧城市創建過程中的投融資機制十分成功,在生態示范區建設中可加以參考,努力拓展融資渠道和投融資方式,以合理、高效的投融資機制募集資金支持,集結多方力量,合理分配利益,與可再生資源、綠色建筑、文化等諸多產業緊密結合,共同發展。

(三)改進模式,引入綠色低碳經濟

結合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低碳、自然環?!毙б?,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直接影響。目前,福建省已初步形成生態示范區建設雛形,融合城市經濟發展情況,以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為依據,遵循“合理使用為主、節約資源為輔”理念,從環保產業方面入手,構建獨具親民特征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實現高效循環產業經濟效益。具體舉措如下:注重能源結構優化效益,以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為評價模式,協調可再生能源發展,為生態文明環境提供輔助作用,比如:實行全民節能行動、組織減排活動、開展能源節約外部探究活動;從節能工程入手,以綠色建設標準、污染排放標準、能源節約標準為依據,構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評價體系,明確綠色能源發展效益,比如:整合水資源、環境資源建設情況,嚴格實施規范標準,完善原有的能源消費評價體系(探究福建省能源結構優化效益,以環保產業的建設情況為評定標準);樹立能源節約優先理念,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節礦等方面為衡量指標,規定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污水排放標準、節能減排標準,比如:開展綠色清潔生產活動,以循環經濟、循環利用體系為依據,縮減經濟發展負面影響程度(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因素的制約),可有效保障產業輸出率[5]。

此外,針對福建省原有的節能型產業發展模式,轉變綠色發展路徑及其應用模式,以綠“綠色經濟”為實施依據,將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注重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的綜合利用效益,為可持續發展機制提供有效保障。依據《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規范內容,引入現代生態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評價指標,從高效農業、綠色經濟方面入手,注重融合“綠色消費”理念,營造綠色健康的自然環境,為福建省農業生產發展、特色規模產業體系提供實際保障?;诖?,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依托,構建生態示范區建設體系,為示范區建設提供循環改造發展體系,比如:分類回收可再生垃圾、縮減碳排放控制量、注重物質消耗產量輸出等舉措;從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方面入手,注重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效益,以循環式生產、鏈接式改為基本依據,形成綠色無污染、低碳可持續發展效益,為現代企業發展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這也是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對生態示范區建設的必然影響和實際要求,具有積極參考價值優勢。

[1]鄭官怡. 綠色城市創新發展——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貴安新區主題論壇綜述[J]. 當代貴州,2016,28:44-47.

[2]郝麗霞.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動力及對策研究——以陜西省渭南市為例[J]. 陜西農業科學,2016,07:106-108.

[3]莊增大. 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助推平度突破發展[J]. 農村工作通訊,2016,15:38-39.

[4]宋明印,雷歐陽. 智慧低碳型發展區規劃研究初探——以瀏陽河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為例[J]. 中外建筑,2016,08:80-82.

[5]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建設五大發展新理念先行示范區[J]. 中國經貿導刊,2016,22:22-24.

[6]黃朝法,陳信旺,陳國瑞,劉福輝,林力,方曉敏,王念奎,鄭開基. 福建省“十三·五”林業發展環境及規劃編制重點分析[J]. 林業勘察設計,2016,02:5-9+26.

[7]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涪陵區生態文明建設[J]. 環境保護,2016,16:77-79.

周亮華(1981-),男,福建長汀人,講師,主要從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示范區福建省文明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對不文明說“不”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