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

2016-03-13 07:07伍茜溪楚雄師范學院
消費導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城市化城鎮化民族

伍茜溪 楚雄師范學院

探索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

伍茜溪 楚雄師范學院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的必然趨勢,從表面上看來,城鎮化只是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當中生活,而實際上幫助農村進城人口更好的了解城市的生活方式才是城市化進程的重中之重。此過程不僅僅是在創造人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具有法制契約精神的市民社會的建立。作為民族地區來說,城市化的整體進程當中除了需要遵循一般的規律,還需要根據民族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城市化路徑的選擇。

城鎮化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農村 城市

民族地區在城鎮化進程當中由于自身具有文化上的獨特性,因此未來民族地區的城市化發展勢必會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當中極富特色的樣本。城鎮化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的必然歷程,其本身是不可逆轉的。城鎮化作為一種文明形式和生活的方式其不僅是我國民族負性以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路徑以及標志,而且對于實現不同地區自身獨具特色文化的更新也就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終幫助該地區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一、城鎮化發展的基本現狀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時代背景之下,城市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最基本的單位,如果成本本身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勢必會遇到發達國家或地區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強烈文化以及經濟等相關要素的巨大影響,而其本身所具有的相關特色則可能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被弱化,甚至可能會消亡。我國目前正處于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階段,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已經達到了53%左右,長期以來我國的城鎮化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這其中的諸多問題最終導致我國的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相對乏力。未來怎樣以更加多樣、多層次的發展,并且以更加精密的方式來推進城市化的發展,勢必會成為我國未來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民族地區以其特有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式以及獨特的生態和自然資源,由于此類自然以及生態資源本身具有較強的脆弱性以及珍貴性,最終容易受到全球化的沖擊以及整合,而且本身是具有較強的不可逆性,這無疑是對于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不利,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阻滯城鎮化的發展。因此,這不僅是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

二、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過程當中的顯性結構性問題

(一)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方式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不同。我國東部地區的城鎮化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方式,總體來說采用了“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總的看來目前東部地區的大小城市發展相對比較均衡而且目前已經形成了整體布局比較合理的城市群空間的格局。但是目前,民族地區的城鎮化大多單純的采用“自上而下”的推進方式,總的看來目前民族地區的城市化建設存在“首位度”過高而“輻射性”先對不足的問題,整個城市的體系沒有形成,比如,新疆的烏魯木齊一個城市的GDP占到了整個新疆自治地區的40%以上,但是介于目前關于“大烏魯木齊”的城市圈卻尚未建設起來。目前,整個東部沿海地區的城鎮存在“產業有機互動”的發展相對較好,但是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協同程度也相對較高。但是目前民族地區依然存在“產城協同”相對較差的問題,總體上以工業為主,城市主要為產業進行服務。

(二)城鎮化發展的程度不均衡。按照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目前我國民族地區的城鎮化率僅為33%左右,這其中新疆、海南、湖南、云南以及西藏和甘肅等地區少數民族的城鎮化率還沒有達到30%。如果從民族來看,目前我國尚有27個民族地區的城鎮化率低于30%。不僅民族地區的城鎮化水平相對落后,其城鎮的等級也不夠合理,目前民族地區還沒有副省級以及直轄市級別的城市,其中大部分的為地級市和縣級市。而且這些縣市當中大都GDP排名相對靠后。這足以說明當前我國的民族地區城鎮化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相對落后。

(三)城鎮化進程當中的主要矛盾以及發展的問題存在較大不同。與東部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的城鎮化水平相對落后,再加上長期以來在思想觀念、交通便利程度不夠、資源依賴程度較高以及產業機構總體不夠合理等相關的想象,最終使得民族地區的城鎮化發展遭到了巨大的障礙。

三、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建設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文化資本。民族地區的城鎮化發展,不僅需要對于文化特色有著充分的認識,并且對于其進行高質量的額運用,同時樹立本民族文化的充足自信,并且對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要有充分的認識。為此必須創新視角,認識到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珍貴的“城市文化資本”,具有很強的延伸性、發散性和增殖性,是民族地區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著力環節。打造文化特色,就是要著力實現從“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的轉變。對于文化的一味保護與禁止開發并不能使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資源獨善其身,必須主動建構、有效發展。

(二)建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空間體系??臻g是文化與時間的切面,構成了民族地區城鎮化特色建構的有效載體。民族地區必須構建特色城市群與區域生產力結構,要以鮮明的國家層次的專案規劃,形成對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專項指導,推進“區域特色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特色完整民族城鎮”遞進的合理空間體系。

(三)產業特色創新。當前民族地區的產業類型主要以旅游觀光業以及資源型產業為主。資源型產業本身對于自然資源作為主要的發展資本,而且大多由國有企業進行發展運營,通過資源型產業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就業和增加收入,但是總體上能量有限,不適合作為未來的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力量;而旅游觀光業則依托該地區獨特的自然、人文以及獨特的文化背景,本身屬于典型的富民經濟,總的說來未來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理應以旅游觀光業為主。

綜上所述,在全球城市競爭中打造屬于本民族的區域城市綜合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特色競爭力。民族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既需要是一項精密進行的系統性工程,更需要是一次偉大的民族城市復興。

[1]賀雪峰.中國城鎮化戰略規劃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J].社會利學,2013(10):67-70.

[2]黃蓉.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2013):西部城鎮化率滯后于全國平均水平[J].經濟參考報,2013-12-23.

[3]石憶邵.中國新刑城鎮化與小城鎮發展[J].經濟地理,2013(7):47-52.

猜你喜歡
城市化城鎮化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