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與可持續發展對策

2016-03-13 07:07王俊懿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一中學
消費導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信用

王俊懿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一中學

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與可持續發展對策

王俊懿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一中學

當前過度的金融創新不僅不會降低市場風險,反而可能導致經濟出現非理性繁榮,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同時當前我國現有金融體制無法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特別是由于金融創新不足而導致的金融結構性失衡。

金融創新 可持續發展 實體經濟 信用環境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金融創新由于其高回報率,在2014年-2015年廣泛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進入2016年,金融創新由于其高跑路率與倒閉率進一步進入視野[1]。特別是在在金融創新背景下,金融交易日益虛擬化,對社會的金融穩定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2]。不過當前所需要做的不是抑制金融創新,而應當繼續實施金融深化改革,強化金融制度創新與監管,以維護金融穩定運行,實現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目標[3]。本文具體探討了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現報道如下。

一、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

(一)金融創新促進了金融產品多樣化

金融創新活動可以改善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突破資源配置在時空上的限制,提高金融效率。特別是隨著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涌現,金融產品的資金集聚功能日益突出,資金供求雙方不必再尋求雙向耦合,借助債券、股票以及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工具,降低了金融交易機會成本。并且金融產品創新所帶來的大量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打破了不同金融市場間相互分割的狀態,有助于實現金融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有效配置,擴大了金融機構的盈利空間,也帶動了新型金融市場的產生,促進了經濟發展[4]。

(二)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主體抵御風險的能力

金融產品創新不斷發展,不僅可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也使金融業務不斷被細分和同質化。金融產品創新為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金融主體分散和轉移金融風險提供了可能,從而有助于提高金融主體抵御風險,重新實現金融穩定的能力。特別是當面臨利率風險時,金融主體也可以利用利率互換這個金融創新工具將浮動利率資產轉換為固定利率資產以抵消利率可能下降的風險[5]。

(三)金融創新加大了金融機構自身的脆弱性

金融衍生產品大量涌現在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多的獲利機會和風險管理手段的同時,也加大了它們承擔風險的意愿。金融創新削弱了金融機構實施內控管理特別是貸款管理的意愿,直接導致發放貸款標準的不斷降低以及金融衍生品違約率的上升,強化了金融機構承擔風險的意愿。而隨著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日趨完善,大量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成為金融機構收入的主要來源,信貸業務核心地位的改變使貸款質量不再是影響金融機構收益的關鍵因素[6]。

(四)金融創新加大了監管難度

隨著金融市場結構及在開放進程中市場要素的重新組合,金融監管制度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金融市場多樣化擴大了金融監管的范圍,金融市場結構復雜化要求金融監管模式發生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加劇金融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同一家金融機構同時在不同的金融市場從事經營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業務日益復雜化,信息不對稱問題尤為突出,有可能出現多重監管與監管真空并存的現象[7]。

二、我國金融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鼓勵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當前經濟增長減速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構性原因和周期性原因,因此需要多方發力,特別是要采取一些既可保增長又可調結構的政策措施。金融創新發展增速一方面實現了資金的有效配置,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務。不可忽視的是,一些資金“脫實向虛”,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大量儲蓄沒有合適的去向。為此我們需要鼓勵多種形式的金融創新,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穩定的投資渠道,可以引導這些資金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二)加大金融創新監管

對于金融創新,不能以創新為名一概支持,不敢進行批評和否定,否則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亡羊補牢。對于僅僅是轉移杠桿率、轉移風險承擔者的主體,對于促進配置資源作用不大的金融創新,應當態度謹慎甚至短期內不予支持。

(三)創造良好金融信用環境

規范化的市場經濟應該是道德經濟,在一個以信用為中心的市場環境下,市場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會自覺地、及時和全面地公布真實信息。一個有效的信用體系將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防范和降低信用風險。我們首先要依托納稅人信用數據庫、產品質量數據庫等的建設推進行業信用建設;通過改善地方信用環境、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增加地方政府信息透明度等方法推動城市信用建設。其次,要加快征信體系的建設,提高征信平臺的使用效率。相關政府及中國人民銀行應加大對相關社會中介機構和大眾媒體的引導,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避免因虛假信息泛濫,而可能引發的非理性恐慌甚至是系統性金融風險。

(四)繼續深化金融改革

當前我國的金融結構缺陷十分突出,與金融創新需求相比,金融創新供給明顯滯后和不足,單一的層次結構和金融服務產品極大地制約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融資和股權交易的需求,已成為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瓶頸,同時也構成了金融內在的不穩定性。在投資行為趨同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外部宏觀經濟變動的沖擊下,容易引發金融市場價格的急劇波動。

總之,在金融創新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我們需要自覺防范金融創新風險,樹立行業健康發展的標準規范,這對健全多層次市場金融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1]石岳;劉博;徐潔勤;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動向及啟示[J];南方金融;2009年05期

[2]劉邱金;后危機時代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思路[J];商業時代;2011年19期

[3]李立華;張強;基于混沌理論的金融系統穩定性研究[J];經濟數學;2010年04期

[4]駱昌海;淺析金融創新的內涵與對策[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李妍;金融監管制度、金融機構行為與金融穩定[J];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6]石睿;金融創新、金融風險與金融穩定的理論分析[J];南方金融;2011年06期

[7]段莉芝;論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監管[J];金融經濟;2006年18期

猜你喜歡
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鎖”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信用收縮是否結束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信用中國網
信用消費有多爽?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