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為寫作之根

2016-03-13 12:14北京市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趙常索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6年1期
關鍵詞:葉老背影爸爸

北京市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趙常索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圣陶

葉老的話告訴我們,寫作要植根于閱讀,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是不可分割的,沒有閱讀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使寫作教學有根據有依托,就要到閱讀教學中去尋找答案,要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依照葉老提供的路標,考察當下的讀寫教學,我們能發現什么呢?

多年以來,初中語文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探索前進,取得的成績毋庸置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們致力于引領學生讀懂課文,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汲取文化、磨礪思想。盡可能幫助學生扎實的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品味賞析課文中精彩深刻的語句,領悟文章的主旨思想,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這一切的努力,在提高學生理解水平、鑒賞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礎。但是,學生卻很少能從閱讀教學中得對寫作有直接幫助的知識或是方法。教材選文多為歷史上不同年代產生的名家名篇,作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相去甚遠,學生難以從教材中學到學生世界的語言,難以學到適合于他們的表達方法。于是學生自然把目光投向課外,從暢銷書或者是網絡中去學習,這怕是“作文好的學生從不承認寫作是老師教的”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寫作教學呢?在初中學段“如何教寫作”是語文教師公認的一個難題。寫作難教,寫作教學效果不明顯,寫作教學只有“練”沒有教。語文教育業內專家也承認“100多年的學科發展歷史在‘如何教寫作’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教學的良策?!蔽覀兛梢园l現,當下的語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脫節的,二者沒有一個合宜的契合點,不能形成有效的連接。怎樣真正打通二者之間的界限,讓閱讀教學為寫作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撐呢?

讓我們回到葉老的論述中來,“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白穯枴备嬖V我們,寫作的問題要到閱讀中去尋找答案;“比較難捉摸”不是不可捉摸,不是很難捉摸,也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得到;關于“閱讀程度”,葉老沒有給我們答案,究竟要達到怎樣的程度,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想,這是前輩大師給我們指出的道路,也是給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沒有理由回避,我們有義務深入思考,盡我們所能去把握這個“比較難于捉摸的閱讀程度”。

當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教材中的課文為中心,對文章的“語言、內容、主題、結構”諸要素進行分析與研讀。但教師對這幾方面投入的精力是不同的,初中閱讀教學強調讀懂文章,把理解文章主題(或者叫做中心思想)當作學習的終點。教學的側重點放在語言品味及內容理解上,對文章結構的分析重視不夠,對文章深層結構鮮有涉及,對作者建構文章的方法缺乏關注。而一篇文章的篇章結構,作者建構文章的方法思路,正是閱讀教學對學生寫作能力發展最重要的支撐,正是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共通之處。

下面以《背影》《秋天的懷念》《爸爸的花兒落了》等幾篇文章為例,簡要說明:散文《背影》是經典課文,多年以來不曾從初中語文課本中離開,很多人對其進行過深入分析。作者從“與父親不相見二年余了,最難忘的是他的背影”說起,回憶了多年前父親在火車站給我買橘子的背影,再寫收到父親來信,在淚光中憶起他的背影。按照臺灣師范大學仇小屏博士的說法形成了“今夕今”的結構。這種說法固然可取,把這個說法傳遞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學到一種文章的結構類型??僧斘覀儗ξ恼滤尸F的材料進行梳理后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對材料的處理絕非如此簡單。作者寫此文源于父親的來信,父親來信中“大去之期不遠矣”觸發了作者思念、擔憂、悔恨等復雜的情感,于是想到了父親在喪母、失業、生活無著的困境之中送已經成年的我去車站,以老邁不便之軀爬月臺,過鐵道給我買橘子的情景。作者把無限深情寄托于父親漸行漸遠的背影之上。正如李大釗所言,“一掣現在的鈴,一切的過去與未來皆遙相呼應”。這個“背影”浮現于眼前,勾連起過往,預示出未來。根據以上理解至少有兩個寫作技法可以與學生分享,一是由眼前之物、眼前之事引發對過去、未來的聯想;二是由遠及近的層層鋪墊。

當代作家史鐵生的名篇《秋天的懷念》讀來感人至深,文章寫了一個飽受病疼折磨,自知將不久于人世的母親對自己殘疾兒子的精心照顧,寫了這位母親生命中最后一個心愿的未能實現,流露出一個兒子未能盡人子之責的悔恨,更告訴我們兒子在母親的感召之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文章充盈著愛的力量。文章寫了命運的殘酷,告訴了我們一個浴火重生的傳奇,可是文章的敘述卻平實自然,在平靜中蘊藏著摯愛深情,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呢?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故去了,一切真像作者了如指掌,可作者可以把真像暫時隱藏,讓讀者在了解真相后對整個故事重新思考,這就極大地擴充了文章的容量。把某個重要的事實暫時隱藏起來,在合適的時候再告訴讀者,這個不怎么難掌握的寫法傳遞給學生,對學生的寫作會有切實的幫助。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學生很喜歡讀。文章寫了一個小學生參加畢業典禮及典禮結束回到家里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在期間穿插了大量的回憶性文字。在行文結構上形成了相互平行的兩條線索,現實與回憶交錯出現,把“我”的畢業典禮,從小到大爸爸對我的教育與呵護,爸爸的病與死,我的不懂事與成長等等豐富的內容巧妙地敘寫出來。中間穿插了極富象征意味的“爸爸愛花與爸爸的花落了”。我們可以認為爸爸的花兒象征了爸爸的生命,爸爸愛生命,愛兒女,兒女是爸爸內心深處的花朵。爸爸的花兒落了意味著爸爸生命的結束,而恰恰在這一刻,“我”長大了,爸爸心中的花兒中的一朵在盛開,在怒放。這篇文章中出現的現實與回憶交錯的寫法,由現實某事某物引發回憶的技巧都可以提煉出來傳遞給學生。

由上述例證可以看出,在閱讀教學中關注文章的建構方法,寫作技巧,篇章結構,從中發現可以應用于寫作教學的內容,并且在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應用,讓學生從閱讀中得到寫作的本領,讓“吸收”成為“傾吐”之根,是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加以關注的。

猜你喜歡
葉老背影爸爸
兩個背影
棄單間和學生一起辦公
你給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葉圣陶:精神的健康
葉圣陶為什么會長壽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憐的爸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