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2016-03-14 06:46楊路超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實踐意義具體方法

楊路超

摘 要 從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方法被引入我國大陸以來,經過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其先進性已經被廣為認可。本文主要通過一則心理健康團體輔導的案例,探究心理健康輔導的具體方法及實踐意義,以期更好地認識和運用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方法。

關鍵詞 團體心理健康 具體方法 實踐意義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20世紀90年代初,團體心理輔導傳入我國大陸,經過實踐尤其是在高校中的實踐運用,發現其在提高個人心理素質、增強個人自信、發掘個人潛能、提高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方面作用顯著,遂逐步被推廣應用。

1團體心理輔導理論概述

1.1團體心理輔導的概念、對象及特征

團體,是指為了滿足特定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其彼此之間具有相互依賴的互動關系。團體心理輔導,則是指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對象并不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更多的卻是正常的人群,不過在某些方面需要一定的完善,比如說有自卑心理、內向怯懦、缺乏交際能力的人群,他們可以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交流體驗,發掘自身潛能,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終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實踐中也發現,針對這些人群,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明顯比其他的輔導方法效果顯著。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以其自身獨特的特征有別于其他一般的心理健康療法。

(1)團體性:團體心理輔導把所有的成員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微型的小社會,消除每個成員內心的不安全感,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氛圍。

(2)人際交互性:在這個小團體中,通過參加一定的活動,個體與個體之間避免不了有所交流,在這些交流中鍛煉成員的交際能力。

(3)個體性:團體中每個成員都在現實生活中受到過一定的挫折,因而團體成員相互之間才會互相體諒與尊重,才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交互關系,使相互之間降低社會屏障,表現真實的自我,發掘自身的潛能。這三個特征相輔相成,既有利于每個成員學會如何融入人群,又能激發每個成員發現自己的潛能,幫助他們在團體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1.2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方法

(1)階段一:舉辦一些小而有趣的活動,幫助成員互相交流認識,營造溫暖和諧的氛圍。團體心理輔導一開始,每一個成員都不熟悉彼此,不利于之后的交流溝通,需要輔導者幫助他們打破社會屏障和心理防御機制,自如的互相溝通。通過這一階段,成員之間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互相之間不再是陌生人,建立了一定的人際關系。

(2)階段二:舉辦分享、交流與體驗活動,讓每一個成員認識到自己不是另類的存在。成員心理某方面存在缺陷,原因不外乎在社會生活中受到挫折,內心壓抑等,讓每一個成員打開心扉,與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在交流體驗中袒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也在聆聽他人故事的同時,認識到自己并不是另類的存在,而是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從而消除心理障礙,完善心理健康。

(3)階段三:輔導者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關注每一個成員的心理成長進度,及時的予以激勵。

2由一則案例看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

2.1案例基本情況

某校某學院負責大一新生的輔導員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求助,稱該年級的某班的56名學生,可能由于剛剛到達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整體適應能力不強,產生了許多問題:同學們彼此之間沒有什么交集,集體觀念非常淡薄,班級活動時同學們表現的也非常被動;競選班干部也不是很積極,上課也十分沉悶,甚至有部分同學搗亂,班級紀律非常紊亂;受此影響,個別女同學甚至表現出離群、想退學的傾向;整個班級氣氛比較壓抑,缺乏凝聚力。

2.2所涉及問題的主要表現及診斷依據

(1)學生剛剛邁進大學校門,存在對各方面轉變的不適應,心氣浮躁。從中學到大學,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環境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化,陌生的群體,都會導致新生的心理存在障礙,從而導致一系列的消極現象,不愿意學習,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對班級事務也漠不關心。

(2)學生對集體認可度偏低,缺乏對班集體建設的正確認知。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之前缺乏集體生活的他們對于集體生活的認知程度還不夠高,自我中心主義也比較明顯,對他人的認可程度也不高,才會出現班干部號召力不強的現象。

(3)大家彼此不熟悉,相互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同學們彼此之間交流很少,在班級交往中也缺乏主動性,形成一種冷漠的現象,從而導致班級成員對集體更加不認可,班級的凝聚力缺失,如同一盤散沙。

2.3運用的心理健康輔導方法

針對這種現象,該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方案:

第一階段:組織相應的活動,促進班級成員盡快認識,初步形成班集體意識;同學之間初步的互助關系,為班級整體的和諧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實施“我們是一家人——班級團體凝聚力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通過組織同學們參加樹與松鼠同舟共濟、風中勁草、解開千千結等游戲,培養同學們團體合作能力,增強成員之間的凝聚力,促使同學們形成班級集體意識。

第三階段:實施“我真的很不錯——自信心培養團體輔導”方案。組織同學們進行口述——我身上的三個優點、歌曲練習——天生我才、寫紙條——我最擅長的三件事等活動,促使同學們克服自卑心理,培養同學們自信積極的人格。

2.4輔導效果的評估

這三個階段的活動在該班級實施后,同學們的積極性明顯得到了提升,開始井井有條的進行課程的學習,班級事務也正常的開展,同學們也積極地參與了社團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積極自信的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挑戰。并且,該班級作為一個整體凝聚力明顯得到提升,團結進取,積極向上。

案例中的團體心理輔導,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心理輔導,心理輔導員在合理的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的前提下,制定適合的團體心理輔導實施方案,最終取得顯著的成效。首先,第一階段的簡單輔導,促使同學們彼此之間消除社交屏障,取得初步的信任;其次,團體類的活動使同學們彼此之間加強合作,在同心協力完成任務的同時加深彼此之間的信任,為班級的凝聚力打下基礎。最后,激發同學們的自信心,使得每個成員都有自信站在臺前發表自己的言論,營造一種積極的班級氛圍。

3體會總結

3.1對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好處的認識

首先,有助于成員自信心的增強和真實自我的養成。在團體輔導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幫助成員打開心扉,呈現最真實的自我,同時,在集體交往中,也有利于成員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正確處理自我與集體的關系。其次,有利于形成團體的凝聚力。團體很常見,卻不是每一個團體都有很強的凝聚力。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使團體成員之間拋卻彼此之間的心理防御,共同為實現同樣的目的而努力。最后,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人的心理成長與生理成長是不同的,心理成長是不會停止的,團體的心理輔導有助于個人迅速的適應新團體,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3.2對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不足的認識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好處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實踐中仍然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團體訓練目標是多維性而非單一性的,由于場地、人數規定、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一些活動難以拓展與深入,一些認知上的體驗和行為上的訓練難以強化,活動也可能因此失去它應有的效果。其次,團體心理健康輔導對于成員的影響十分深遠,但是我國的團體心理健康輔導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實力充分經驗充足的輔導員,團體輔導的許多功效無法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許海燕,黃希庭.人際心理治療的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7(06):923-929.

[2] 姜海.人際模式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改善的實驗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

[3] 葉紅萍,李鳴.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對住院抑郁癥患者的療效[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08):524-526+537.

[4] 黃慧蘭,劉新民.團體人際心理干預與團體認知行為干預對社交焦慮的療效[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05):324-327.

[5] 席居哲,桑標,左志宏.心理彈性兒童的人際關系認知[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06):607-618.

[6] 席波.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心理社會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7.

[7] 簡佳.人際信任相關量表的信效度及其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性[D].山東大學,2007.

[8] 劉瓊珍.班級團體輔導對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9] 管雯珺.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際交往能力與社交焦慮、班級心理氣氛之間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10] 雒力靜.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學習動機干預策略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

猜你喜歡
實踐意義具體方法
助力三農、電商扶貧“一個好漢三個幫”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
中職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培養
品管圈降低腫瘤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的實踐意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