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鄂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2016-03-15 09:52王明前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參議會基層政權黨團

王明前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廈門361005〕

試論鄂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王明前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廈門361005〕

鄂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注重在廣泛民主選舉的基礎上推進代表大會制度,在堅決貫徹三三制原則的同時,注重通過黨團工作實現黨對政權的正確領導。邊區基層政權建設,是黨落實群眾路線,把政權植根于農村社會的關鍵環節。

鄂豫邊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代表大會;三三制

鄂豫邊抗日根據地(以下簡稱鄂豫邊區)的政權建設,首先注重在廣泛民主選舉的基礎上推進代表大會制度;其次,在堅決貫徹三三制原則的同時,注重通過黨團工作實現黨對政權的正確領導;最后,邊區基層政權建設,是黨落實群眾路線,把政權植根于農村社會的關鍵環節。我們擬以上述思路為線索,全面考察鄂豫邊區的政權建設,以期增益學術界對抗日根據地歷史的學術認知。

一、民主運動基礎上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鄂豫邊區把政權建設置于廣泛的民主運動基礎上。邊區各級代表大會和代議制機構——參議會,是邊區各階層群眾表達民意的主要途徑,也是抗日民主政權施政的法律基礎和權力來源。

邊區創建初期,民主選舉首先在鄂中、漢川、信陽、應城展開,之后在全邊區推廣?!懊襁x條件開始是根據國民黨的縣各級組織綱要,而將民主范圍加以擴大,以后就是根據陜甘寧邊區的文件加以修改”。選舉方式分區域有所差別?!盎緟^都是實行正式的普選,外圍區及新開辟區則開士紳會、擴大會或軍政代表大會實行非正式的民選?;緟^的民選以鄉保為主要部分?!保?]14-15應城縣于1941年3月“召開正式民選之參議會,縣長系外來,皆由士紳活動分子會議選出”[2]99。

1941年4月,邊區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通過豫鄂邊區各級代表大會組織條例。條例規定:“邊區各級代表大會為代表邊區之各級最高權力機關?!保?]16這一法令的意義在于“改各級參議會制度為各級代表大會制度。將立法、行政、司法、監察等各種大權,都集中到這個人民直接選舉的代表大會內面來,使各級代表大會,成為各級政權組織的最高組織權力機關”[2]72,從而為邊區代表大會制度奠定下堅實的法律基礎。但是,由于環境條件限制,在實際操作中,代表大會制度仍然是以參議會甚或臨時參議會為表現形式。

經過1941年的民主運動,抗日政權進一步民主化,“把一九四零年內,共產黨員占優勢的政權工作毅然決然的刷新,團結了國民黨的書記長、三清團負責人及各階級的抗日的士紳、地主、富農、知識分子、農工商參加政權工作,實行真正的抗日各階層聯盟的新民主主義的民主政策?!泵裰鞣秶M一步擴大,“各階級的人士,窮的,富的,除了少數的漢奸外,都有了發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保?]119

1942年3月,經過三次鄉保改選,再經過一次總選舉,作為邊區最高民意機關的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126名正式代表中,共產黨員占47人,其余代表來自各黨派、各社會階層。[2]1311942年4月,邊區黨委表示要在議會選舉中,力爭做到“縣區盡量爭取當選為議長(大會主席),爭取進步分子當縣長,并盡量爭取鄉保級大會主席兼保甲長”[1]8。1944年7月召開的邊區黨委政權工作會議,表示要進一步推進政府的民主化,建立各級臨時參議會,做到“人民派遣自己的代表參加參議會,人民有意見可經過參議會表現出來。政府可經過參議會了解民意。政府的施政方針,可經過參議會討論通過、批準”。在當前情況下,可先經過臨時參議會形式,“參議員由政府聘請”,雖然未經過直接選舉,“但究竟這些參議員自人民中來,他還是能代表民意的”[1]22。1944年7月,邊區黨委建議應該“建立邊區、縣、鄉三級參議會,吸收農救及各種群眾團體代表和中間分子作參議員”。參議員應主要來自于民主選舉,“鄉參議員由保民大會民主產生,縣參議員由鄉參議會選舉出來,邊區參議員由縣參議員選舉產生”。當前運作的臨時參議會,“可由政府敦聘,農救及其他群眾團體的參議員,盡可能由代表大會和委員會產生”,先在邊區、縣兩級實行。[1]216

二、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

在民主運動的基礎上,鄂豫邊區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深入開展。鄂豫邊區創建初期,于1940年3月成立臨時政權性質的全鄂豫邊區憲政促進會,“一面推進憲政,一面是領導已改造之鄉區政權,及指導與統一各種政權工作,以便過渡到成立正式邊區性質之政權?!保?]551940年8月成立的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統一領導全邊區政權工作。聯合辦事處的籌備會決定于9月1日召開各縣行政代表會,正式選舉辦事處委員。[2]56軍政聯合辦事處成立后,邊區政權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爸匦陆⑵饋淼目h政權機構,均系采取選舉制,其基礎完善的,則由全縣軍政代表大會產生縣行政委員會”。區級政權“一律均采委派制度,為縣政府之輔助機構”。同時,由于貫徹三三制原則,“團結了各階層的抗日人士,吸收了許多開明的鄉紳,進步的知識青年和熱心積極的工農干部充實了縣區領導機構,培植了大眾化的政治領袖,提高了民主政權的威信?!保?]58-59經過1940年至1941年的工作,云夢縣抗日民主政府“吸收了地方上廣大有威望的先生們、有經驗的同志們幫助或參加了工作,逃亡地主們紛紛回來了”,甚至“過去被迫或疑懼逃進城里去的地主們,十分之七已經歸來,有祖國天良的人,是都站在我們這邊了”[2]215。

1941年4月,鄂豫邊區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改組為邊區行政公署,提高職權,使其成為名實相符之最高行政領導機關?!保?]78大會通過邊區行政公署組織條例,規定:“豫鄂邊區行政公署設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由豫鄂邊區代表大會在邊區行政公署委員中選舉之。邊區行政公署設常務委員九人,由委員會議互推之。正副主席為當然常務委員?!保?]21同時通過的豫鄂邊區縣各級政府組織條例,規定:“縣政府由縣代表大會選舉委員九人至十三人,組織縣政府委員會”,“縣政府設縣長一人,由縣代表大會就縣政府委員中選舉之?!保?]28大會決定進一步推進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建立徹底民主的行政系統。由保甲以致邊區各級政府,均由人民或人民代表直接選舉組織之,取消委派的制度”,同時要“實行名副其實的‘三三制’。使政權的構成和各種社會力量的對比相適應,使各級政府負責人選共產黨員能占三分之一,其余各抗日黨派各抗日階層的優秀代表能占三分之二”[2]72。

1942年3月,華中局擴大會議決議要求鄂豫邊區,“徹底改造根據地內的政權機構,使之成為真正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包括各抗日階層聯合的民主政權”。這一工作一方面旨在“在政治上打破地主階級壟斷的優勢,但不是徹底推翻與消滅封建勢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工農小資產階級基本群眾的統治地位,使政權具有廣大的深厚的群眾性,但不是工農小資產階級專政”。決議強調改造政權“不只是調換幾個人,而是政權機構及各種制度的改造,是團體與政體的改造”[2]2。華中局的指示有效解決了統一戰線中階級路線的執行問題。在華中局指示精神的指導下,1942年3月,邊區第一屆抗日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鄂豫邊區施政綱領,提出:“健全各級民主政權機構,實行普選及村代表制,并實行中國共產黨提出之‘三三制’?!本唧w而言,“為保證共產黨員參加各級普選之候選人名單中及政府機關中不超過三分之一起見,同意共產黨員如超過三分之一時,其超過者自行退出,俾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之一切人民,只要不投敵者,均可參加政府工作及民意機關之活動?!保?]7-8邊區政權建設進入成熟階段。

1943年,國民黨當局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鄂豫邊區也遇到嚴重的政治困難?!暗貐^縮小,除個別狹小地區采取左傾政策極小部分群眾比較活躍外,絕大部分的群眾情緒低落,中間分子動搖,順利發展的環境已變成了艱苦困難的環境?!睂Υ诉厖^黨委被迫以行政手段強化政權,主要是“以撤換方式調整各級行政機構特別是鄉政府;加強干部管理工作;使用強制手段提倡雷厲風行作風”,也就是更加強調民主集中制原則中集中的一面。結果,“干部很快的加強了,黨的優秀干部大批的派到政權內面來;黨政機關逐漸改善,凡是屬于政府的工作,黨在基本上都交給政府去做,政府本身的領導關系較前密切,嚴正的行政體系大致形成了?!保?]19-20總之,黨對政府的正確領導得到了加強。

鄂豫邊區黨委針對各地敵情特點確定政權工作的具體策略。在基本區,“靠群眾斗爭配合軍事行動,使敵偽政權不能立足?!痹跀澄医诲e、我方占有優勢的所謂“我統治區”,“如敵偽威脅嚴重,群眾恐怖動搖時,經群眾堅決要求,士紳擔保,在不交偽款不派壯丁之條件下,鄉可成立維持會應付敵人,保證不允許成立偽保甲,我保長亦禁絕與其來往。此種維持會一舉一動皆須受我監督并能供給我食鹽?!痹跀痴純瀯菁础拔覠o政權區”,則采取“經過各種關系爭取偽政權掩護我人員,恢復政權”的辦法與敵周旋。在敵占區,則采取“我有的鄉長經常在鄰鄉,經過偽鄉保代我收款。亦有敵區人士毛遂自薦請我加委,在敵占區為我建立政權放款者”兩種變通辦法。[2]97-98為加強和改進敵占區的政權工作,1941年4月召開的鄂豫邊區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決定“委任忠實可靠的熱心機警之干部擔任敵占區政權工作,推行政令,采取絕對秘密方式,以防敵偽破壞。行政機構力求簡單輕裝,以便隨時轉移”[2]79。

邊區黨委在領導政權工作的過程中,逐漸深化黨對政權工作正確領導方式的理解。1942年3月,華中局擴大會議決議強調指出:“共產黨及工農在政府中的優勢和領導地位,不能依靠任何法律或強力去實現,而只能依靠真理,依靠改革的正確性,黨員模范的工作及人民對于他們擁護等來實現?!保?]51944年7月召開的邊區黨委政權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改善黨對政權的領導。一方面,要“建立以民意為根據的干部管理制度,政府委員在原則上應該完全以民意決定去取”,另一方面,要“建立黨團工作制度以改善黨政機關,加強黨對政府的領導”[1]25。1944年7月,邊區黨委重申黨對政權的正確領導,指出:“黨政正常關系,一方面要強調黨對政府黨團政治上思想上的領導,防止政府黨員鬧獨立主義,另方面要發揮政府獨立的組織效能,防止黨員包辦政府工作?!保?]220邊區黨委建議“在縣政黨團干部中,至少需要一個較強的,兩個次強的”,以及“以縣委群眾部長兼任縣府農工科長參加黨團,再公安局長參加黨團”,以加強黨對黨團工作的組織領導,同時注意“訓練黨團干部,使其對工作內容活動方法,有所了解”[1]231-232,以增加黨團成員的工作經驗。邊區黨委認為要正確理解三三制原則的意義,需要糾正兩種錯誤傾向,即認為政權“是維持各階層均衡中的東西,結果會使政府變成完全統戰的機關”的“右”的傾向,政權“也是階級斗爭的武器”,從而忽視階級斗爭目前應服從于民族解放斗爭需要的客觀現實,結果“使廣大階層對我們懷疑,形成了階級的孤立”的“左”的錯誤。[1]224

三、基層民主政權建設

邊區基層政權建設,是黨落實群眾路線,把政權植根于農村社會的關鍵環節,事關邊區政權建設的成敗。

隨著民主選舉的推廣和三三制民主原則的貫徹,邊區基層政權建設工作也隨之展開。1940年11月召開的云夢縣行政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通過了改編保甲、徹底普選的議案,基層政權建設以徹底清查戶口和整編保甲為重點。[2]214-215在全邊區1941年鄉保政權選舉運動中,“民主這兩個字,在廣大的從未參加過政治活動的農民、工人、商人的頭腦中,烙上了一個很深的印子?!保?]1191941年6月,應城縣開始進行鄉保徹底民主選舉,“按鄉建立包括黨政軍民士紳之選舉會,廣泛動員從選舉斗爭中發動改選?!边x舉后,“鄉保干部成分,地主富農減少,中貧農增加?!鄙踔敛糠謹痴紖^,如漢川縣,“在維持會掩護下,集據點內連選了三?!保?]99。應城縣巡檢司鄉的梅保,在1941年經過三次民主改選,保級干部的成分發生了質的變化?!爸修r為五分之二,貧農為五分之三。一般干部的積極性還有,尚負責,在群眾中的威信還高?!保?]237

1941年4月通過的豫鄂邊區縣各級政府組織條例為邊區基層政權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條例規定:“保設保務委員會,由保民大會選舉委員七人組織之”;“保設保長副保長各一人,由保民大會就保務委員會中選舉之”;“甲設甲長副甲長各一人,在保務委員會領導之下管理全甲行政事宜?!保?]321942年3月,華中局擴大會議決議要求邊區在政權改造工作中,“特別注意對下層(區鄉)政權的改造,并使下層政權掌握在共產黨員與進步分子手中?!边@需要“確立公民獨立的政治權利”,擺脫封建家長制的束縛,并且“必須廢除保甲制,確定以鄉(鎮市)為人民自治的單位”[2]3,從而打破封建地主階級對基層政權的壟斷。華中局的指示為邊區基層政權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政治方向。

1942年,邊區基層政權建設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實行重劃行政區域,加強各地區的統治力量,重新規定各級政府編制,實行調整各級行政機構,取消辦事處,成立督察團,取消區署,實行中心鄉制度。力求各級領導深入,消滅頭重腳輕、尾大不掉和上下級脫節的現象?!笨傊?,工作重點是要強化對基層政權的垂直領導力度。同時,為了減輕群眾的行政負擔,“實行米津貼制度,實行保長吃公糧,使能脫離生產,作為提高各級政權質量之物質保證?!保?]1331944年7月召開的邊區黨委政權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指出保民大會的意義在于它“是人民行使直接民權的地方,是民主政權的基本環節”[1]23。

邊區黨組織在基層政權建設中,不斷深化對如何加強黨的領導的認識。黨委認為黨團是黨對基層政權實現正確領導的正確途徑。一方面,“黨團必須完全服從并執行區委的決議”,另一方面,“縣委及區委應選派思想意識純潔、政治面目清楚、黨性強、工作責任心積極性高、奉公守法、廉潔自愛的黨員到鄉公所去?!保?]204但是,在具體操作時,鄂豫邊區在基層政權貫徹三三制原則時往往采取相對靈活的策略,即“鄉村政權需左些,只要黨員和貧農和中農,不要富農和地主;保要黨員占多數,鄉可多團結中間分子”[2]101。這與加強黨對基層政權領導的精神并不相悖。

綜上所述,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首先注重在廣泛民主選舉的基礎上推進代表大會制度;其次,在堅決貫徹三三制原則的同時,注重通過黨團工作實現黨對政權的正確領導;最后,邊區基層政權建設,是黨落實群眾路線,把政權植根于農村社會的關鍵環節。

[1]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七輯)政權建設專輯(二)[M].內部資料,1985.

[2]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三輯)政權建設專輯(一)[M].內部資料,1984.

(責任編輯:張明海)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3.013

K269.5

A

2096-2452(2016)03-0058-04

2016-05-23

王明前(1971-),男,江蘇蘇州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歡
參議會基層政權黨團
喜報!我廳獲省直機關青年黨團知識競賽優秀獎
從參議會提案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底色
新形勢下黨團與班級建設創新研究
黨團帶隊辦好紅領巾學校
歐洲議會左翼黨團發展現狀的SWOT分析
打贏脫貧攻堅戰 農村基層政權大有作為
1946-1949年杭州市參議會組織構成、職權限定及其評價
基層政權和組織研究
當前影響農村基層政權穩定因素研究—以南昌縣為例
新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法治化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